返回
首页

大文学移动版

m.dwxdwx.com

第二十二章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第三集捐资办学

画外音中叠印蒋桂战争、蒋冯战争等前后的历史资料与照片。

蒋介石在张学良将军“易帜”之后,深知全国只是形式上的统一。他为了成为全国名副其实的最高主宰者,遂又召开旨在“削藩裁军”、一切权力归中央的裁军会议。为此,他又与李宗仁、冯玉祥、阎锡山等地方实力派发生分歧。接着,以蒋桂战争为起点,神州大地重新爆发了新军阀之间的混战。

画外音:

张学良冒着与日本人对抗的危险毅然“易帜”,就是为了实现祖国的统一。他清楚自己时下无力制止大河上下、长江南北燃起的新军阀混战的烽火,遂决定在东北三省实现自己的理想,提出了“东北新建设”的口号。张学良认为“国家大事,当从事于教育一途”,“建设第一需要人才”,因此他决定从教育入手。

画面渐渐转为采访暮年的张学良。

张学良:“我不光是想让东三省,而且想让全国都好起来。我父亲给我留下很多财产,我有很多钱,我把这些钱几乎都捐出去了,建立了东北大学等学校。那时费用都是我出的。一点儿也没用公家的钱。我很高兴这样做。我要让国家强起来,要强起来就得培养人才。教育是建国的根本。”

地点北京采访阎宝航之子、新东北大学董事会秘书长阎明复:

阎明复:“张学良将军认为‘教育为民族存亡所系。中国今日社会问题,最严重者,莫过于多数人没受教育的机会。’早在我父亲阎宝航创办贫民教育的时代,张将军父子就曾出资相助。那时,张将军父子想在沈阳创办东北大学都遭到日本人反对,日本人说:‘你们不必办大学,你们要造就理工人才,可以上我们的旅顺工专,学医可以到我们的南满医大,学文、学法可以到日本去,我们可以给予官费优待及一切便利。’但是,张将军父子为了开发东北培养更多的人才,还是顶着日本人的压力毅然创办了东北大学。”

画外音:

张学良就任东北大学校长以后,一再表示身为校长,天职就是教育学生爱国,因此爱国主义教育是东北大学办学的主要特征。他请人设计的校徽为盾形,以白山黑水为背景,象征美丽富饶的东北三省,东北大学担负保卫、开发建设祖国东北的使命。同时,他请知名的教授刘半农作词、赵元任作曲,谱写东北大学新校歌,倡导爱校、爱乡、爱国、爱人类的精神。

《东北大学校歌》奏起,以下内容在“白山兮高高,黑水兮滔滔……”的歌声中进行。

地点美国采访原东北大学秘书长、代理大学校长宁恩承。在宁恩承讲话中叠印东北大学有关的景致。

宁恩承:“东北大学的创立及进步多系张学良之功。198年张学良自任校长,捐出张家私产百万元建筑两幢教学大楼,汉卿南楼、汉卿北楼。70年后,时至今日两幢大楼依然耸立云端,俯视北陵绿树红墙。

“东北大学之大全国第一。学生000人,教授00,是0年代国内学生最多的大学,当时北京大学000人。东北大学常年经费在各大学之中首屈一指。东北大学经费每年160万元(银元),清华70万,北大90万,南开只40万。东北大学设有文、理、法、工、教育、农业六院,另有体育专科。教学设备虽尚不能与欧美先进各国大学相比,在国内算是一流。”

叠印原东北大学的景观以及历史资料和图片。

地点沈阳采访新任东北大学校长赫冀成同时映出东北大学有关的教学楼舍。

赫冀成:“老校长张将军为扩建东北大学可谓倾囊捐资。198年,张将军捐资0万元,为东北大学修建一座可容纳万人的现代化的罗马式体育馆,堪称全国一流。同年,老校长又捐资50万元增建图书馆、化学馆和实验馆。接着,又捐巨资为理工学院修建四层大楼一所,为教育学院修建二层楼一所,为学校办公厅、教授俱乐部、学生宿舍等单位修建多幢大楼,使东北大学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建筑群体。”

地点美国采访原东北大学秘书长宁恩承,在宁的谈话中叠印出有关教授头像和刘长春参加比赛的图片。

宁恩承:“在张将军的领导下,东北大学的教育经费比较充足,教师待遇高。当时,东大教授薪金一般是60银元,最高的可达到800银元。而南开大学教授的薪金为40银元,北大和清华教授的薪金为00银元。与此同时,他还出重金礼聘国内一批专家和学者来东大任教。如知名的数学家祖恂教授、化学家庄长恭教授、建筑学家梁思成教授、机械工程学家刘仙洲教授、文法专家章士钊、语言文字学家黄侃、梁漱溟教授等。在短短的几年中,东北大学为国家造就了一大批人才。就说第一位代表中国参加世界奥运会的百米运动员刘长春,也是东北大学培养的,并由张将军资助出国参加比赛。”

画外音中叠印各地同泽中学校貌以及为国捐躯的学生的照片。

张学良在倡导创办新东北大学的同时,还十分重视中小学教育。为此,他又出巨资在东北各地创办同泽中学、同泽小学。为了东北妇女解放,他又创办同泽女子中学。虽说学校不同,但各校的教育思想都必须贯穿爱国主义思想。因此,学校为即将爆发的抗日战争培养了大批英勇的将士。

画外音:

张学良将军在积极倡导教育的同时,他从亲身的经历中认识到,武装力量对保卫祖国和经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他曾说过:“谁都知道酷爱统一、和平建设和取消不平等条约,但无武力,就不能和平统一,无武力就不能建设,更谈不到取消不平等条约。”当他再想到一代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临终前对他的教诲“你们东北是处在红白两个帝国中间,东北的青年责任重大”之后,他决心改造旧军队。换言之,他要把用于军阀混战、争夺地盘的奉系军队改造成“国家的武力”、“民众的武力”。

地点北京采访原张学良部属吕正操和黄埔同学会负责人高存信,同时映出有关历史资料与图片。

前全国政协副主席吕正操:“张学良改造奉军是分两步进行的:在他出任东北保安总司令之后,将奉军改编为国防军和省防军。首先,他对军队建制进行改革,取消原军团、军、师的番号,以旅为单位,将原40万军队缩编为0万。东北易帜之后,他就任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遂将奉军改为东北边防军。为加强东北军的战斗力,再次进行大规模的整军运动。如创办‘东北学兵队’、注重军事教育的改革,把东北陆军讲武堂改为东北讲武堂辽宁本校等等。”

高崇民之子高存信:“张学良清楚若想富国强兵,必须重视军事工业的建设。当时,东北兵工厂的设备和技术在全国是先进的。他主政东北之后,遂又新建了迫击炮厂。不久,他又将迫击炮厂改为民用厂,可以生产汽车、拖拉机等。接着,他又筹建沈阳飞机制造厂和沈阳汽车装备厂。这样一来,东北军拥有当时中国最好和最充足的武器装备。因此,其战斗力也是比较强的。遗憾的是,由于‘九·一八’事变猝然爆发,不但兵工厂为日本所夺取,就说库存的大量武器也成了日本关东军杀害东北父老的枪弹。”

地点沈阳采访原张学良部属、辽宁省政协副主席刘鸣九。在刘的谈话中画面先后映出有关建设东北空军、东北海军的历史资料和图片。

刘鸣九:“张将军原是东三省航空总办,负责扩建空军。他不仅自己学习驾驶飞机,而且还选派大批飞行员出国学习。东北易帜前夕,他亲自组建东北航空司令部,自任航空司令,并把东北军数百架飞机编为五个航空大队。在当时中国各个部队中,唯有东北军拥有一支现代装备和技术并有相当战斗力的空军。这都凝聚了张将军的治军心血。

“当年奉军中就有海军的序列。张学良为创建一支现代化的海军,在为父守丧期间也就是198年7月,决定自任东北海军总司令。这时东北海军拥有各种军舰7艘,占全国舰只的76%强;海军官兵00人,占全国海军的61%。并拥有葫芦岛、青岛、哈尔滨三个基地。他为了提高东北海军的作战力量,又成立了航警学校,培养海军官兵;设立海军编译局,重视情报搜集和军事理论等方面的研究。总之,在张将军的领导下,东北海军很快成为全国海军中最有战斗力的部队。”

画外音:

东北“易帜”之后,在张学良富国强兵思想的指导下,在不长的时间里,东北军不仅拥有强大的陆、海、空三军,而且也逐步建起了一支步、骑、炮、工、辎、战车、装甲车、汽车、通信等多兵种的部队。这在当时的中国仅次于蒋介石的中央军,而海、空军和兵工生产则雄踞全国首位。

画外音中映出有关东北军诸兵种的资料和图片。

张学良深知要想加强东北的国防力量和教育建设,单靠用张家的私房钱是远远不够的。换言之,必须有强大的经济做后盾。怎么办?与日本合作吗?张学良从父亲被日本杀害得出了结论:“我不能与日本人合作。合作就是卖国贼。”他主政东北之后,遂决定走欧美诸国的强国之路:努力发展实业,振兴民族经济,抵制日本军国主义的经济侵略。这自然又会遭到日本政府强烈的反对。

采访暮年的张学良。

张学良将军的倾诉:“一个是我们要修一条铁路,由大虎山修到黑龙江。为这条铁路的事,惹起了很多的麻烦。他们说这条铁路与南满铁路平行了。这不能说是平行,因为我们去黑龙江要过南满路,还要走过中东路,所以我们自己修一条铁路,由大虎山修到黑龙江去,这是一个问题。

“另外一个就是开发葫芦岛问题。那时我们出口大豆,出口很多。当时我们到大连去,受到日本方面的刁难限制,所以我们要开一个岛,为此,引起点儿麻烦。日本人老想把东北的经济利益控制在自己手里,我们当然也要为我们自己的经济发展着想了。日本人完全是站在一种不平等的立场上,把中国当作殖民地对待。”

在张学良的讲话声中,叠印出有关的资料和图片。

画外音中叠印有关的历史资料与图片。

张学良在抵制日本所谓的“铁路交涉”中,加紧自己铁路的修建。同时,葫芦岛港的建设也着手进行。大通等铁路的建成和葫芦岛的建设,初步形成了东北运输体系,打破了日本的“满铁”、大连海港等对东北交通的控制,为发展东北三省的民族工商业创造了条件。

画外音中叠印有关的资料与图片。

与此同时,张学良大力发展东北的电信业,极力扶植陷入停顿和萧条状态的民族工业,特别是采矿、制铁、机械、纺织、陶瓷、造纸等有了较快的发展,并造就了像杜重远这样有影响的实业家。加之他实行“裁兵殖边”以及改革金融信贷等政策,短短三年的时间,使得币值日趋稳定,市场逐渐繁荣,一个初步发达、昌盛的东北正在形成。

画外音:

蒋介石决不允许张学良将军把东北搞成一个独立王国。怎么办?他想起当年在发动“四·一二”政变的前夕,张作霖曾先于他在北京动手,演出了残杀李大钊等革命烈士的**讨赤戏。而今他又故伎重演,极力借中东路问题煽动张学良反苏,其结果必然是两败俱伤,他可坐收渔利。年轻的张学良没有识破蒋介石的用心,出于狂热的爱国之情,终于被蒋介石诱入预伏的政治圈套。加之误听部属有关国情的报告,张学良轻率地作出驱逐中东路苏联势力、武力抗俄的决定。

199年7月7日,蒋介石邀张学良到北平密谈。7月10日,南京政府议定,接收中东路,驱逐苏方人员。11日,中东路督办吕荣寰宣布:罢免苏方铁路局局长,免除苏方职员,遣送回国。7月15日,苏方通牒抗议南京政府;南京政府不予理睬。接着,苏联宣布与中国断交;中俄双方处于交战状态。8月15日,张学良任命王树常、胡毓坤为“防俄”第一、第二军军长,从东西两线迎击苏军。由此爆发了史家称谓的“中东路事件”。

当时,张学良刚刚开始整顿军队,新改编的东北军依然矛盾重重,战斗力低下,加之吉林、黑龙江两省的军政首脑各怀私心,指挥混乱,致使前线阵地失守,西线两旅东北军全军覆没,旅长梁忠甲被俘,韩光弟阵亡。至此,张学良才猛醒上当。不得已,他采取停战求和的办法,与苏方签订了“伯力协定”,中东路才恢复到战前的状态。

同时叠印出有关的历史资料与图片。

画外音:

正当张学良将军陷入因“中东路事件”失败而极端苦闷的时候,一位年轻貌美的才女由天津飘然来到沈阳北陵。她就是被时人、后人赞美的赵四小姐赵一荻。

地点北京采访张学良胞弟张学铭的夫人朱洛筠女士。

朱洛筠:“赵一荻又名绮霞,她原是我的同学,后来我们又是妯娌。我们之间情谊深笃,我很尊重她。当我们分离后,我常常想念她。但是,我始终不愿意谈及她。”

记者:“这是为什么呢?”

朱洛筠:“我总觉得我们张家所有的人,都对赵一荻欠情太多。在张学良将军被软禁、长期处在逆境的日子里,我们张家的人,不管心肠多么好,有谁能伸得出一只援助的手,帮助他做点他需要做的事呢?只有赵一荻,她牺牲了自己的一切,全身心地陪伴、照顾张学良。半个多世纪啊,多么不容易!”

记者:“你说得是很对的。几十年来,海内外对赵一荻女士有很多传闻,请您讲一讲你所知道的情况,好吗?”

朱洛筠:“好。赵绮霞的父亲是赵庆华,在北洋政府时代连任津浦、沪宁、沪杭甬、广九等铁路局的局长。当梁士诒做总理时,他曾做到交通次长。他生有六男四女,男女分别排行,女儿之中,绮霞最小,排行第四,家里人有时就称她赵四。这也就是赵四小姐的由来。”

记者:“赵一荻女士是怎样和张学良将军相识的呢?”

朱洛筠:“大约在196年前后,绮霞的姐姐赵二和赵三已届成年,开始参加社交活动,出入交际场所。当时天津有名的交际场所是蔡公馆。蔡公馆的主人是张学良三弟张学曾的岳丈,曾留学德国,颇有西洋派头,经常在府内举办舞会,放映电影,邀请天津大家子女参加玩乐。经常到此参加娱乐活动的还有绮霞的六哥赵燕生,我的哥哥朱海北,以及张学铭、张学曾、张学良等人。其时绮霞才十几岁,出于好奇,随姐姐去舞场观看,后来与张学良相识。此后有一年暑期,天津诸家子女都去北戴河海滨避暑,张学良、赵绮霞在那里相会了,从此感情日益亲密起来。”

记者:“赵一荻是在哪一年背着父母去沈阳的?”

朱洛筠:“199年秋天,张学良同绮霞相约,秘密去沈阳北陵同居,并让她就地入大学深造。绮霞求学心切,更由于对张学良的爱慕,答应了他的要求。这就是当年轰动一时的‘绮霞失踪’传闻。这时,张学良与于凤至结婚多年,并且生有子女。为了家庭和睦,他向绮霞提出:没有夫人名义,对外国人称她为自己的秘书,对中国人可谓侍从小姐。于是,绮霞便有了秘书、赵四小姐的称谓。”

画外音中叠印有关的历史资料与图片。

正当张学良将军倾全力建设东北的时候,蒋介石与诸地方实力派李宗仁、冯玉祥、阎锡山等继蒋桂之战、蒋冯之战后,又在中原大地展开了蒋、冯、阎大战。他们各方出兵百万,在东起山东,西至襄樊,南达长沙、北到河北绵延千里的战场上激战犹酣,杀得难分难解。7月间,反蒋各派拥戴阎锡山,在北平另组“国民政府”,与“南京政府”相对抗。加之交战双方都有外国背景,谁胜谁负,一时难以臆断。

画外音:

张学良将军一向力主国家统一,反对新老军阀混战,因此他采取了中立政策:拥重兵于关外,努力建设新东北。随着胶着状态的中原大战的发展,交战双方都看到了东北军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换言之,张学良投向何方,战局将向着有利于何方发展。因此,交战双方争派代表,群集沈阳,寻求张学良的支持。对此,于学忠将军作了如下记述:

叠印于学忠《东北军入关和“扩大会议”的解体》一文有关段落,并送出深沉的画外音:

阎锡山先派其行辕主任梁汝舟,由东北驻晋的代表葛光庭陪同到沈,旋又加派其军械处长张维清、山西省建设厅长温寿泉为代表来沈。蒋介石所派代表为前江西省主席方本仁、参谋本部第一厅厅长刘光。冯玉祥所派代表邓哲熙、门致中亦先后抵沈。月末,蒋介石又派吴铁城为代表到沈,加紧拉拢张学良。4月间,沈阳举行追悼东北边防军阵亡将士大会,蒋、阎、冯的代表均行参加致祭。6月日为张学良0岁生辰,蒋介石又特派李石曾到沈阳祝寿。同月1日,南京政府复发表特任张学良为陆海空军副总司令的命令,并由张群将特任状及印信送到沈阳,劝张表明态度,立即出兵入关,而张仍未作肯定的答复。

张学良在北戴河期间,蒋介石的代表李石曾、张群、吴铁城、方本仁皆随同前往。阎、冯的代表贾景德、薛笃弼、杨延溥、孔繁蔚、门致中亦皆赶到,并由傅作义以私人资格,从中奔走。汪精卫亦派代表覃振、陈公博、郭奉祺等人到北戴河谒张……在张群、吴铁城等不断催促之下,张迫不得已,曾以口头向张、吴表示:如蒋军能将济南攻下,东北即可出兵,并以此意告知阎锡山的代表贾景德。

画外音:

8月中旬,蒋军攻下济南,张学良认为条件成熟,遂决定出兵入关,进行武装调停。190年9月18日,张学良发表拥护“中央”,吁请“和平”的通电。翌日,东北军第一、第二军相继入关,反蒋各派立即土崩瓦解,遂结束旷日持久的中原大战。接着,张学良移师北平,遂成为在当时中国仅次于蒋介石的第二号军政要员。

同时,叠印有关的历史资料与图片。

画外音叠印就任陆海空军副总司令的张学良照片。

但是,由于张学良移师北平,将东北军主力调到华北,致使东北三省兵力大减,为第二年9月18日爆发“九·一八”事变埋下了伏笔。

定格。

第四集忍辱负重

画外音:

张学良通电入关,武装调停中原大战,基本上结束了民国以来近0年的新老军阀的混战,完成了祖国的统一,其历史功绩堪称彪炳千秋。

叠印蒋冯阎中原大战以及东北军入关武装调停的资料与图片。

画外音:

张学良作为一颗新升起的政治明星,从自身经年参与的新老军阀混战中懂得,对于战败的冯玉祥的西北军、阎锡山的晋军及其将领,绝不可乘人之危或落井下石,以报当年数度交战之私仇。相反,唯有妥善地进行整顿和安置,保全这两支军事力量的精华,才能有助于江北半壁河山的安定,并为未来抗击日本入侵华北积蓄力量。其中最典型的范例,是收容、整顿西北军残部,组建二十九军。

地点美国采访原二十九军总参议萧振瀛之子萧朝智。

萧朝智:“我的父亲萧振瀛,是张学良将军的故旧。中原大战结束之后,蒋介石委托国民革命军陆海空军副总司令张学良处理阎、冯部队善后。当时,冯部孙良诚收容张自忠所部约五千余人,要求张学良委任自己为军长;宋哲元第四路军的冯治安、魏凤楼两个军被缴械,仅剩赵登禹所部千余人。我父亲在运城召集张自忠、赵登禹、李文田等开会,提出拥护宋哲元为军长,并决定由我父亲晋见张学良将军。结果,诚如张学良将军的夫人于凤至女士所说,汉卿因深知仙阁(我父亲的号)的爱国赤诚,同情救国之志,故交仙阁组织二十九军。”

地点北京采访高存信。

黄埔同学会负责人、高崇民之子高存信:“由于张学良将军妥善处理西北军、晋军的善后,对日后这两支军事力量参加长城抗战、绥远抗战,以及‘七·七’事变后走上全面抗战的道路,都有极其深远的影响。世人皆知,日本人发动入侵华北的‘七·七’事变,就是宋哲元领导的二十九军奋勇抗击的嘛!”

画外音:

张学良通电入关,武装调停中原大战的军事举动,被史家称为帮助蒋介石“再造统一”。蒋介石作为一代纵横家,深知欲要在江南实施“剿共”,消灭他的所谓心腹之患中共领导的工农红军,必须委以张学良重任。为此,他走了三步棋:(一)蒋介石授命张学良节制江北奉、吉、黑、晋、察、绥、热、冀八省区的军队之权,并将北平、天津、青岛三市及河北、察哈尔两省划归东北军管辖;(二)邀请张学良去南京列席国民党的四中全会,给予隆重的、超规格的接待,如国民政府官员倾巢出动,迎至浦口,接着炮台鸣礼炮19响,军乐奏上将乐,其目的是让张学良感到,蒋介石知恩图报,是讲义气的;(三)张学良夫妇在南京期间,蒋氏夫妇陪同出入。同时,蒋介石通过与张学良拜把子、宋美龄与于凤至拜干姐妹的办法向世人宣称:蒋、张一家。

相继叠印出有关的历史资料以及张学良在南京活动的图片。

地点北京采访原李宗仁的秘书程思远。

程思远:“蒋介石如此隆重对待张学良将军是有他的目的的,一是通过和张学良结盟,正告被他打败的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等地方实力派,不要东山再起;二是他可以集中兵力‘进剿’红军,在江南消灭共产党。”

画外音:

但是,张学良将军并没有被蒋介石制造的假象所蒙蔽。他通过这超规格的酬酢以及短暂的参观,看出了南京国民政府的腐败和内部权力的争夺,他很是失望。

采访暮年的张学良。

张学良:“当年开始时我对国民政府是相当有好感的。后来就不这样了。我当时看国民政府的军队,有些作风比老式军队还坏。尤其在政治上,比那些政客,比原来的政治更腐败,有些地方还不如(原来的政治)。开始我还不这样看,后来到了南京,接触得越多、越深,越发现不满的地方。简单四个字,不是为国家,只是为‘争权夺利’。”

画外音:

191年4月,张学良在北平成立中华民国陆海空军副司令行营,由沈阳移到北平顺承王府办公。是年5月,他应蒋介石之邀再度南下出席国民会议,被蒋介石推上主席团的宝座。不幸的是张学良患严重伤寒,生命岌岌可危。为安全计,他不告而辞,带病北归,入协和医院治疗。

叠印有关的历史资料与图片。

画外音:

与此同时,日本军国主义加快了入侵东北的步伐。日本政府再次提出当年与张作霖有所谓“日张密约”,强行要求修筑“满蒙”五条铁路。当即遭到张学良严词拒绝:“我根本不知道有这个诺言,如日本有真凭实据,可向南京中央政府交涉。”事后,他愤然地说:“在我手里不能有一根毫毛送给日本。”

也就是在这前后,日本关东军参谋石原莞尔完成了以军事力量占领“满洲”,使之变成日本领土的侵华计划。驻在奉天的关东军其他将领也认为:唯有将所谓“满洲”变成日本的领土,日本才能解决粮食问题、失业问题,日本才有发展重工业的基础。所以他们狂妄地叫嚣以武力占领东北,并公然恫吓:“要用武力膺惩张学良!”

叠印有关的历史资料和图片。

地点沈阳采访原张学良的部属。

刘多荃:“在此之前,日本特务头子土肥原贤二出任天津特务机关长,他于暗中策动石友三通电反蒋。7月0日,石友三亲率十三路军共6个师约6万人马沿平汉线北上,计划先取平、津,再占东北,企图与关东军合谋击败东北军,夺取张学良控制的江北半壁河山。病中的张学良命于学忠率东北军迎击北上的石友三叛军。不及半月,石在东北军与蒋军的夹击下全军覆没。”

在刘多荃的讲话中叠印有关资料和图片。

画外音:

由于平息石友三叛乱,张学良再次把东北军主力调入关内,造成东北三省防务空虚。当时,东北军号称0万,调入关内的业已高达16万,且又是东北军的精锐。而留在沈阳的正规军只有一个旅,不足8000人。对此,东北军的将士发牢骚说:“东北军为了讨伐石友三,不但把棍子拿了出来,而且连笤帚疙瘩也拿出来了。”对此,关东军骨干坂垣征四郎、石原莞尔、土肥原贤二等看得十分清楚,他们在草拟并完成“柳条湖铁路爆炸计划”的同时,又在东北制造“万宝山事件”、“中村震太郎事件”等等,借以大造入侵东北三省的舆论。总之,东北的形势相当紧张。

叠印有关的历史资料与图片。

地点北京采访原张学良部属。

前全国政协副主席吕正操:“那时,张学良正在病中,他看着东北的形势一天比一天紧张,遂向蒋介石请示方略。但正在江西忙于‘剿共’的蒋介石却执行‘攘外必先安内’的不抵抗政策,他先于7月11日致电张学良:‘日本诚狡猾阴险,但现非我国抗日之时,除另电外交部王部长外,希兄督协所部,切勿使民众发生轨外行动。’继之又于8月16日发来‘铣电’,严令病中的张学良:‘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吾兄万勿逞一朝之愤,置国家民族于不顾。’这是世人皆知的事情。”

画外音:

当时,病中的张学良将军是坚决执行蒋介石的指示的。他收到蒋介石的密电之后立即电示部属:“重要问题要依靠中央,不能单独对外。”当他听说老把叔张作相曾主张抗日,立即致张作相特急电:“奉密电令,我国遵守非战公约,不准衅自我开。特令遵照。”张学良虽然赞同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但他们之间的出发点却大不相同。

采访暮年的张学良。

张学良:“关东军搞‘九·一八’事变,那时候我没有想到。我这个人想事情,判断一件事情,要看环境,不单单看自己方面,也要看人家的方面。我当时替日本想,关东军只能是用一种挑衅的态度来的,使得我们中国方面有打的条件。那么当时还有俄国的条约,日本有自己国家控制的种种问题。假如‘九·一八’事变他要那么做,但对中国、于日本的后果也一定是很不好很不好的。所以我想他们不会那样办。”

画外音:

然而一厢情愿的善良愿望,并不能替代残酷的战争现实。191年9月18日夜10时0分,关东军按着石原莞尔、坂垣征四郎等制订的阴谋计划,在靠近北大营柳条湖地区的南满铁路响起了一声巨响,被史家称谓的“九·一八”事变爆发了。接着,他们又借口东北军炸坏了南满铁路,向中国军队发起了突然的进攻。在蒋介石的“不抵抗”的指令下,东北军毫无戒备,加之当时驻军首长均不在军营,官兵群龙无首,惊慌失措,被杀死者无计其数。一夜间,沈阳沦陷。张学良苦心经营的兵工厂里的无数军火、东塔机场的飞机,均陷敌手;就说大帅府中的万贯家私,也被关东军洗劫一空。不久,吉林、长春相继失守,东北的大好河山被关东军侵占。

叠印出有关的历史资料和图片。

画外音:

“九·一八”事变爆发的夜里,尚未病愈的张学良正在陪同英国大使看梅兰芳演出的《宇宙锋》。他听到报告之后,遂匆匆赶回家里召集部属和京城有关人士研究对策。他当时主张“我们军人的天职,守土有责,本应和他们一拼,不过日军不仅一个联队,它全国的兵力可以源源而来,绝非我一人及我东北一隅之力所能应付。现在我们既已听命于中央,所有军事、外交均系全国整个的问题,我们只应速报中央,听候指示”。

同时叠印有关历史资料和图片。

采访暮年的张学良。

张学良:“当时我想,如果日本真要这样的话,第一,日本的军人想这样做,但日本政府会控制,因为他这样做违犯了国际条约,惹起了国际问题。还有,这样做,于他本身也是不利的。他不会这样做,想这样做也不会做到的。”

“大家责备我,国家责备我。你责备我不抵抗,我不承认,责备我对日本这件事情判断错误,那我承认。”

地点北京采访原张学良部属、前全国政协副主席吕正操。

记者:“吕老,张学良与日本有不共戴天的‘杀父之仇’,他为什么面对关东军侵占白山黑水、疯狂屠杀东三省的父老乡亲而不下令抵抗呢?”

吕正操:“事后追论:在他的心底埋有封建的‘忠君思想’,既然蒋介石再三下令不准抵抗,自应‘服从中央’的决定。这与宋代岳飞的悲剧是一脉相承的。另外,他没有看清帝国主义控制的国联的虚伪性,把希望寄予国联的调停上。即使如此,我也必须说明:张学良将军不是不抵抗政策的发明者,而是执行者,发明权为蒋介石所有。”

画外音:

从此,张学良就替蒋介石背上了“不抵抗将军”的罪名。但是,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就在“九·一八”事变爆发不久,全国人民掀起了反日浪潮,工农兵学商的代表云集南京,在总统府前静坐示威,要求蒋介石下令抗战。其中,东北各界的爱国人士先后到达北平,商讨抗日救国的大计。在严酷的事实面前,张学良不仅逐步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而且还明白自己上了蒋介石的当。但是,他出于封建的“忠君思想”的支配,把这满腹的积愤压在自己的心底。

叠印出有关的历史资料和图片。

地点北京采访阎宝航之子阎明复。

阎明复:“‘九·一八’事变爆发不久,我父亲和杜重远、高崇民、车向忱、卢广绩等人相继来到北平,与流亡北平的学生500余人云集奉天会馆,成立了‘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并得到张将军的支持。那时,大家基于一腔爱国热忱,对张将军执行蒋介石不抵抗命令颇多微词。一次,我 父亲他们往访张将军,在谈到政府不抵抗,丢失了东北三省家乡,我父亲一时激动,当面指责张将军。据已故的卢广绩老人回忆,当时张将军十分恼火地大声嚷道:‘我不抵抗,我不爱国,我可以引咎辞职,让你们来干!’事后,张将军向我父亲表示过道歉。由此可见,那时东北人民对不抗日有着何等大的情绪。接着,‘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的主要负责人赶往南京,参加静坐示威,并当面质问蒋介石何时出兵抗日。”

地点北京采访黄埔同学会负责人、高崇民的儿子高存信。

高存信:“东北军民是绝不甘心做日本人的亡国奴的。很快,东北人民揭竿而起,组织了各种形式的义勇军;马占山在江桥发起了有名的‘江桥抗战’;李杜与冯占海组织了哈尔滨保卫战;苏炳文率部发起海拉尔保卫战等等,都高扬了与日本军国主义血战到底的爱国精神。自然,这不同形式的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行动,都得到了张将军的支持。”

在高存信的话中,叠印有关的历史资料与图片。

采访暮年的张学良。

张学良:“后来我理解了日军的行动,理解了当时日本的军人是如何的狂妄。日本军人不仅对中国做了许多坏事,在日本国内他们也是同样。谁不听他们的就杀谁。事情过了之后我才终于明白了日本的现实。按照我的判断,像这样一个国家,一个有这些狂妄的军人的国家,是无论如何也存在不下去的。”

画外音中叠印有关的历史资料与图片。

随着东北三省的沦陷,大江南北、黄河上下掀起了抗日救国的浪潮。蒋介石迫于诸多因素的压力,于1月15日宣布第二次下野。接着,日本军国主义为转移视线,于19年1月8日进攻上海,遂爆发了震惊中外的“淞沪抗战”。由于十九路军在“淞沪抗战”中大煞日本侵略者的凶焰,全国责骂张学良为“不抵抗将军”声调一浪高过一浪。

19年月1日,日本在东三省建立“伪满洲国”,由溥仪出任伪执政;同月,国联应中国的请求,由李顿爵士组织调查团来我国,7月,完成调查报告。10月,国联作出决议,承认日本在东三省的特殊地位,但不承认占领东三省。日本拒绝接受这个决议。同时,为入侵华北寻找借口,又公然声称热河省是“满洲国”的领土。

画外音:

面对祖国大好山河热河省就要落入日本之手的危局,正在南昌忙于准备“进剿”中央红军的蒋介石又是做何表示的呢?他历经深思熟虑,遂于19年1月5日发给张学良一则亲笔草拟的电文:

叠印电文原件,并送出深沉的画外音:

倭寇北犯侵热,为期不远。此间自中回京后,已积极准备增援,期共存亡,并已密备6个师,随时可运输北援,粮秣弹药,中到沪亦备办。甚望吾兄照预定计划,火速布置,勿稍犹豫。今日之事,唯有决战可以挽救民心,虽败犹可图存,否则必为民族千古之罪人。请兄急起,如何?盼复。

画外音中叠印有关“榆关抗战”及其他有关的历史资料与图片。

张学良不知这是蒋介石设的一石二鸟之计,遂于19年1月1日密令何柱国在山海关奋起抗击日军悍然入侵,由此打响了史家称谓的“榆关抗战”。结果,蒋介石在南京作壁上观。使得“榆关抗战”仅仅打了三天,就以东北军损兵折将、丢失山海关做结。

山海关失守之后,热河省落入敌手已是必然。蒋介石为假借日本人之手消灭东北军,又派代理行政院长宋子文率何应钦等去北平,给张学良打气。张学良依然不知是计,为改变被动挨骂的局面毅然领衔通电全国,表示抗战决心:“舍奋斗无以求生,舍牺牲无以求死,但有一兵一卒,亦必再接再厉,幸而成固可复我河山,雪莫大之耻辱。”

地点北京采访原张学良部属、前全国政协副主席吕正操。

吕正操:“当时,张将军的确做了与敌人拼死一战的准备。他把东北军编成两个集团军,亲兼第一集团军总司令,他的老把叔张作相任第二集团军总司令。但是,坐镇南京的蒋介石依然按兵不动,除发给热河守军每人一条短裤、一把雨伞外,军械粮饷,一概没有。再加之热河驻军司令汤玉麟早与日本有勾结,热河抗战刚一打响,他就不战而失承德,致使热河抗战全线溃败。那时,只有我率领的一一六旅团所部,在长城外青龙县给敌人以迎头痛击。”

在吕正操话声中叠印出有关的资料与图片。

画外音:

日本军队从月1日开始进攻热河,到月4日就占领承德。对此,全国舆论哗然,同声谴责南京政府绥靖政策的同时,张学良更被国人攻击得体无完肤。为向国人谢罪,张学良遂于月7日通电辞职。

叠印张学良通电辞职原文。

采访暮年的张学良。

画外音:

蒋介石为了应付全国的舆论视听,并继续贯彻他的“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乘专列北来保定,于月9日约见张学良将军。

张学良:“热河失守之后,蒋介石和宋子文来找我。蒋介石分析了当时的中国的形势,说道:‘热河失守,当今的中国就像漂在汪洋大海上的一只船。二个人都坐,这条船就要沉了。总得有一个人下去。’于是我就辞职了。”

地点国外采访张学良部属王卓然的儿子。

王:“张学良的心情是非常难过的。据父亲生前对我说:张学良忽而仰天狂笑,忽而伏枕痛哭。当时,他还对我父亲不无担心地说:‘蒋先生以和为主,还不知演变到什么地步。人骂我不抵抗,我也不辩。但是下野后,天知道我这不抵抗的罪名要背到哪天呢?我仿佛记得林肯有几句话,说人民是欺骗不了的,你替我查查原文。’我父亲当即给他查出原文,并翻译出来:‘你可欺骗全体人民于一时,或欺骗部分人民于永久,但不能欺骗全体人民于永久。’”

画外音:

张学良将军辞职之后,遵从蒋介石的指示:以戒毒治病为名,出国考察。不久,张学良将军偕赵四小姐等人飞往上海,准备赴欧洲治病考察去。

叠印张学良下野出洋前的照片,并推满屏幕。

定格。

第五集彷徨苦闷

画外音:

张学良于19年月11日发表辞职通电以后,在东北军中引起了轩然大波,群情激愤,大骂“蒋介石太不够朋友,用得着时,万种恩情说不尽;用不着时,一脚踢开”。但是,张学良作为政治家他必须要求自己,一方面要识大体,顾大局;另一方面又深切知道退入关内的东北军的处境和作用,故强忍满腹的忧愤劝解部属:“我走以后,你们要好好干,要保存东北军这点实力队伍,作为抵抗日本、恢复东北的基本力量。我们不收复东北,对不起先大帅在天之灵,对不起东北000万老百姓。”为此,他把东北军编为四个军,由于学忠、万福麟、何柱国、王以哲分任军长。

叠印有关的历史资料和图片。

画外音:

张学良担心自己下野出洋以后,蒋介石利用手中的军权,将新编为四个军的东北军分化瓦解,或因军需不足而难以生存。为此,他妥善做了预设的各种措施的同时,又向蒋介石提出十分具体的要求。蒋介石因为张学良下野保住了他,在保存东北军的问题上只能同意张学良的要求,每月00万军饷,每月由国民政府拨10万,华北助饷70万。张学良就要离去了,他怀着依依惜别之情又对部属说了这句话:“武要保住东北军实力,文要发展东北大学。”诸事安排就绪之后,他就偕夫人等随员飞往上海,在等候办出国手续的同时进行戒毒。

叠印出有关的资料与图片。

采访暮年的张学良。

张学良:“当时我的工作很困难,没有鸦片不行,干不了,结果上瘾了。我趁要出游的机会,决心治疗鸦片中毒。鸦片中毒后的那种痛苦,你们是理解不了的,活人让鸦片弄得就像是死人一样,真是惨极了。我考虑我要不戒烟,就什么事也干不了,于是便一心一意地治疗。但那确实不是件容易的事。”

画外音:

戒毒的确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为此,宋子文做了不少工作,待征得张学良及其也吸鸦片的夫人于凤至、赵四小姐同意之后,遂作出决定:“自即日起,要严遵医生的嘱咐,任何人不得接近治疗中的张先生和夫人,他们的安全由我负责。”会后即将张学良及夫人们送进一家外国人办的医院去治疗。至于治疗戒毒的经过,张学良的随从松陵先生作了如下记述:

叠印松陵先生所著《张学良戒毒记》有关段落,并送出深沉的画外音:

医生把张、于、赵三人用丝绳绑在三张连在一起的病床上,并关照所有人,不论这三人发出什么命令或请求,一概不要理会,旁人更不能擅自进入病房。

主治医师是一位德国名医,他采取以毒攻毒的办法:先让病人服药全身发泡,再由泡中取出液体注射在病人身上,一面抽出腐血,一面注入新血。戒毒之初,三人极其痛苦。张学良毒瘾最深,更是痛苦难熬。部属担心张的生命危险,欲再扎吗啡针,医生不许,张亦咬紧牙关,过了六七天,方得少安。一个月后,张学良和于、赵终于脱离苦海,踏上赴欧洲的旅途。

画外音:

张学良于19年4月1日由上海出发,乘意大利邮船康脱罗素伯爵号出国。随行者有夫人于凤至、赵四小姐和三个子女、顾问端纳、翻译沈祖同、英国朋友伊雅洛等。张学良在意大利见到了宋子文,向宋表示在欧洲只作短暂停留,即拟回国,共赴国难。啊!这时的张学良依然想的是抗日救国,打回老家去。但是,宋子文却秉承蒋介石的意旨说道:“蒋先生希望您多在外国考察一段时间,现在没有适当的职位给您。您应当安下心来,以待机会。尤其必须得到蒋先生的召唤,才可以回国。”张学良听后郁郁不快,也只有服从。接着,他先后访问了意大利、德国、英国等国家。

同时叠印有关出访欧洲的历史资料与图片。

画外音:

说到张学良将军出访欧洲的经过与体会,他毫不掩饰地说过他欣赏法西斯主义。即使到了晚年,他在接受采访的时候仍向后人袒露了如下的心扉。

采访暮年的张学良。

张学良:“我那时非常想到外国看看。除了日本之外,我还没有到过别的国家,我一定要到欧洲看看。当时我对法西斯很感兴趣,想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

“除欧洲外,我也想到俄国去看看。很想看看共产党在俄国干了些什么。当然,我对共产党一无所知,但我想看看那个国家的政治怎么样。”

记者:“听说张将军在意大利停留时间最长,你看后有什么观感吗?”

张学良:“我先到了意大利,见到了墨索里尼。我经常和他见面,家里人也都在场。墨索里尼给我讲了政治状况。他知道我在中国的政治立场。他说:‘你们中国想请求欧洲的帮助,那是没有希望的。欧洲现在正忙于自己的事,欧洲的目光是看着美国的。’我刚到意大利时,很佩服墨索里尼干的事,非常尊敬他。但是到后来,我对墨索里尼这个人感到了不满。

“另外,我到德国时,原来想会见希特勒。但由于我在那里待的时间非常短,希特勒又到乡下去休假了,结果没见到。但我见到了格林,他对我很好。

“我在欧洲受法西斯的影响很大。法西斯在中国能否通用,虽然这是个极大的问题,但回国后我提出在中国也要拥护首领。我认为在中国也需要握有强权的领导人。”

画外音:

就在张学良赴欧洲进行考察的途中,他突然于19年末收到蒋介石的密电:要他从速回国。张学良作为一个久经磨难的政治家,他不得不发出这样的自问:“这究竟是为了什么呢?”简而言之一句话:这时蒋介石的日子很不好过,他想采用借刀杀人之计在“剿共”或其他的战场上削弱东北军。但是,出他所料的是:就是在张学良不在的情况下,他依然调不动东北军的一兵一卒。

地点北京采访原张学良的部属、前全国政协副主席吕正操。

吕正操:“在张学良出国期间,日本进一步入侵华北,全国人民掀起了反侵略、反内战的运动。蒋介石为执行他的‘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想调东北军为之卖命,假借他人之手进一步削弱东北军的实力。19年5、6月间,新疆发生变乱,蒋介石调东北军前去‘平定新疆’,但东北军将领拒不受调;11月,国民党十九路军在福建反蒋,蒋又调东北军入闽‘平乱’,结果,又遭东北军拒绝;这时,蒋介石对中央红军发动的第四次‘围剿’惨遭失败;时下,蒋介石正在调兵遣将,准备对江西中央红军进行第五次‘围剿’,他心里明白:非有张学良亲自下令,江北的东北军方可南下‘剿共’。所以,他下令调张学良回国的目的,就是让东北军参加‘围剿’红军的内战。”

在吕正操谈话声中叠印出有关的历史资料与图片。

画外音:

张学良回到祖国以后,公然倡导按德、意法西斯的理论治国,他不止一次地说:“中国必须真正统一,拥护一个强有力者做领袖,像德、意两国那样,先把国内搞好,然后才能对外抗战,现在只有蒋先生有资格做这样的领袖,因此,我决心拥护他做领袖。”但是,时下的蒋介石想的还不是当中国的希特勒和墨索里尼,而是想尽快消灭心腹之患共产党和江西的朱毛红军。所以,他一方面对旅欧回国后的张学良的思想变化感到高兴,另一方面又有意避开深谈法西斯主义这个话题。他在召见张学良的时候重点突出,关切地询问张学良回国以后想做什么工作。对此,张学良在晚年作了回忆。

采访暮年的张学良。

张学良:“回到中国后,我已经不想再带兵了。我想加深与蒋先生之间的互相认识和了解,我希望当蒋先生的侍从室主任。我想让蒋先生成为像墨索里尼那样强有力的领袖。但蒋先生不让我当侍从室主任。

“我原本就不想和共产党打。但蒋先生举出几件工作,让我从中挑一个。他说:‘国民对你感到不满,这回要好好干。’于是我就问:‘哪件工作最难?’他回答说:‘和共产党打仗最难。’于是我就选择了最难的和共产党打仗。”

画外音:

194年月7日,蒋介石正式发布命令,任命张学良为“豫鄂皖三省剿匪副总司令”。张学良于月1日移师武昌就职。然而,张学良一是不想担任此职,二是不愿和共产党打仗,前来武昌就职只是勉为其难。但是,唯一使他高兴的是,他又和离别一年的东北军将士重逢。换言之,他又重新掌握了东北军。

叠印出有关的历史资料与图片。

画外音:

接着,蒋介石调东北军南下“剿共”。从此,又使东北军陷入了**内战的深渊。实出张学良所料的是,东北军于4月、7月两次“围剿”红军,均遭到徐海东所部红二十五军的打击。对此,他不能不问个为什么?

叠印有关的历史资料与图片。

画外音:

各地红军进行战略转移,开始了长征。蒋介石遂又取消了“豫鄂皖三省剿匪司令部”,并于195年月改任张学良为武昌行营主任。4月日,又通令晋升张学良为陆军一级上将,以示拉拢的同时,期望张学良为他卖命“剿共”。

叠印有关的历史资料与图片。

画外音:

随着华北形势一天天吃紧,全国抗日救国呼声日渐高涨,特别是卖国的《塘沽协定》以后,眼见华北就要变成第二个东北,使得张学良不得不考虑这是为什么?同时,他也无法向部属回答:他何时才能率领东北军打回老家去。从此,他开始怀疑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

叠印有关的历史资料与图片。

地点沈阳采访原东北大学学生会主席、辽宁省前负责人宋黎。

宋黎:“我认为张学良将军的思想开始转变是在武昌时期。据他当年的部属说,引起他思想转变的原因有二:一是他力主收复失地,打回老家去;再是反对蒋介石要他‘剿共’,他认为这样打来打去,两败俱伤,削弱国力。因此,每每听到东北沦丧和华北危机的消息,他就忍不住地痛哭流涕。甚至公然指责南京政府:‘中国政府若是对内一寸一寸收复,对外一省一省地退让,必遭广大群众唾弃,结果政府与国家同归于尽。’每每接到蒋介石要他奋力‘剿共’的指示之后,他也会悲愤异常地对部属说道:‘我希望领袖给我变更任务,不要叫我去剿匪,叫我去抗日,我觉得剿匪牺牲,不如抗日牺牲更有价值’。”

画外音:

张学良远在出洋期间,就发现西欧各国都有共产党,深切感到共产党是个世界性的问题。因此,他想访问俄国,考察共产主义到底为何物。他回国后不想和共产党打仗,可又不能不执行蒋介石的“剿共”任务,令他惊奇的是,不仅是蒋介石的部队连“剿”连败,就是他的部属也每“剿”必败。为求出路,他决定了解和研究共产主义。也就是在这其间,张学良开始接触共产主义理论,并请专人给他讲政治经济学、唯物辩证法、《资本论》等。应当说及的是,在这前后,共产党人潘文郁起了很大的作用。

叠印有关的历史资料与图片。

地点北京采访原张学良机要秘书郭维城的秘书张传瑞。

张传瑞:“潘文郁,湖南人,早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留学苏联,与王明等人同学。回国后做宣传工作,不久被捕自首,但没出卖党的组织。他在脱党期间,一度消沉,遂着手翻译《资本论》等经典著作。‘九·一八’事变之后,他重新振奋精神,以手中的笔为武器,积极宣传抗日,为张学良大鸣不平,遂受到张学良的重视。在潘文郁的要求下,后经北方局特科科长吴成方推荐,潘文郁重新入党,做争取张学良将军的工作。张学良在武昌期间,潘文郁任中校机要秘书,实质上是帮助张将军学习研究共产主义学说。同时,他还利用职务之便,得以了解豫、鄂、皖‘剿总’全部军事机密。据同为张学良机要秘书的郭维城生前说,当年张将军与赵四小姐研究共产主义学说是相当认真的,在潘文郁给他们讲课期间,任何人都不准传禀。”

画外音:

正当张学良将军积极研究共产主义学说的时候,195年初,中共北方局特科的杨青林被捕叛变,供出了潘文郁提供军事情报的事。蒋介石致电张学良,大意谓:“据北平宪兵三团、河北省党部、北平市党部密报称:**河北省委破获后,发现豫鄂皖三省总部机要秘书潘文郁与匪勾结,证据确凿。”为此,张学良十分焦急,想利用手中的职权保住潘文郁的生命。

叠印潘文郁的照片以及有关的马克思等人的书籍。

画外音:

蒋介石对共产党人是“宁可错杀三千,绝不放过一人”。他数电张学良,要求严办潘文郁。对此,张学良陷入了极大的痛苦中。请看经郭维城审看过的有关著述的记载。

叠印《张学良和蒋介石》有关的段落,并送出画外音:

至此,张学良再也无法保全潘文郁的生命了!可是,当他想到潘文郁一旦被蒋孝先带往南京,必定要受酷刑,万一熬不住严刑审讯,又必然牵连更多的共产党人,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张学良历经痛苦的权衡,遂决定在武昌处决潘文郁。当天,他亲自通知潘文郁:“我保护不了你了,我不杀你,蒋介石也得杀你。”

对此,潘文郁早有准备,他望着痛苦的张学良,镇定地答说:“副司令,你在这里处置我好了。”

张学良再也忍不住了,转身大步踉跄地走去。即日夜,他又派部属吴裕忠去看望潘文郁,问潘还有什么问题要解决,还有什么话要说。潘文郁想了想,说了下边这些史有所记的话:“请转告副司令,叫他有自信心,他是有前途的,他一定会实现他的抗日目的的……我死以后,我老婆叫她赶紧回到乡下爷爷奶奶那里去。这两个孩子念到高小毕业,有点文化,能写会算,做个工人农民就行了。我老婆和我感情最好,她疼爱我,不过我死了,她还年轻,叫她赶紧嫁人,生活没问题,我就放心了。”

画外音:

潘文郁牺牲之后,张学良是十分难过的,他当即给了潘文郁的家属一笔数目可观的钱,并送潘的老婆和孩子回乡下去。翌年夏天,他对刘鼎谈及此事,仍深为内疚地说道:“杀朋友是最难过的,也是最不应该的。”但是,潘文郁的死的确唤醒了张学良的良知,为不久的明天和共产党人共结抗日同盟打下了思想基础。

画外音:

就在张学良在鄂“剿共”迭败的195年,日本帝国主义加快了对华北入侵的步伐,并制造了一连串的侵华事件。是年1月,日本制造了察东事件;月与南京政府签订《大滩口约》;5月制造河北事件;6月与国民党签订《何梅协定》,使得我国丧失河北省主权。同月,日本制造张北事件,与南京政府签订《秦土协定》;9月,日本公然提出华北五省自治;10月,日本在冀东制造香河暴动事件,指使汉奸占据香河城等。张学良面对南京国民政府对日本入侵节节退让,相继签订这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他不能不问个为什么?当他的部属以及新闻媒体向他发出质问:何时才能率东北军打回老家去?他也无以为答。因此,他陷入了报国无门的极大的苦闷中。

叠印有关的卖国条约以及当时刊登这类消息的报纸。

画外音:

正当张学良抗日救国无望之时,是年7月又发生了公开向日本妥协、爱国有罪的《新生》事件。

地点北京采访阎宝航之子、新东北大学秘书长阎明复。

阎明复:“所谓《新生》事件,是因为东北著名实业家杜重远先生主编的周刊《新生》,于195年5月4日,在第二卷十五期上刊登了化名易水的文章《傀儡》,说现在的皇帝有名无实,是‘古董’、‘傀儡’。日本统治者要保留天皇,‘是企图用天皇缓和一切内部各阶级的冲突,和掩饰了一部分人的罪恶。’文章发表后,日驻沪总领事于6月4日以‘侮辱天皇,妨碍邦交’为名,要求南京政府向日本谢罪,查封《新生》周刊,惩办杜重远及作者易水。令国人难以理解的是,南京政府果真应日本的要求开庭公审,毫无道理地判处《新生》周刊发行人杜重远先生有期徒刑一年两个月,没收所有《新生》周刊,不准上诉。我听父辈说,当时参加旁听的群众义愤填膺,在法庭上高呼抗日救亡的口号。由于《新生》事件暴露了蒋介石、汪精卫等卖国的本质,因此在全国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另外,杜重远先生是东北著名的实业家,又是张将军的故交,所以《新生》事件对张将军的刺激是很大的。”

画外音:

与此同时,蒋介石却忽而重庆、成都,忽而贵州、昆明,指挥数十万国民党大军,“围剿”突围长征的红军。他利用手中的媒体几乎每天都向世人宣称:朱毛红军已成惊弓之鸟,不日就可变成石达开第二。但是,出张学良所料的是,就在这年10月,毛泽东领导的中央红军历经千山万水,终于打破了蒋介石重兵围追堵截,胜利到达陕北,完成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对此,张学良又不得不问个为什么?

同时叠印出有关红军长征的资料和图片。

画外音:

正当张学良与赵四小姐一边为报国无门而陷入苦闷,一边私下学习研究共产主义学说,“组织人力将关于共产党、红军的理论、名词、事件,编成‘辞典’,印发给部队,作为了解分析红军情况”的时候,正在四川指挥“追剿”红军的蒋介石发来了电令,要他立即赶到成都,说是有要事相商。对于这次成都晤谈,张学良事后曾作了如下的记述。

叠印《西安事变忏悔录》有关段落,并送出深沉的画外音:

“当边区**逃窜到陕,在良心目中,预想可告一段落,留鄂练兵,殊不知入陕命下,当时良在峨眉,曾向蒋公表露,有欲出洋之意,尔后再一寻思,陕匪刘子(志)丹股不过数千,而陕政当局本系旧好,又曾托人对良有过表示,自能合作。而西北可作抗日后方根据,何不应命,所以良到陕。”

画外音:

195年10月,南京国民政府发布命令:调张学良为“西北剿匪副总司令”,代行总司令职权。从此,张学良由武昌移师西安,遂又揭开了他一生最为重要的篇章。

叠印时任西北“剿总”副总司令的张学良照片。

定格。(未完待续)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热门小说
信息全知者反叛的大魔王五胡之血时代奸夫是皇帝我只有两千五百岁玄尘道途盖世双谐绝对一番你老婆掉了终末忍界
相邻小说
首辅夫人只想和离回收百万亿天赋点重生成帝王掌中娇逍遥战神超级丧尸合成系统疯狂进化超级系统每秒给我无限奖励三国之西州制霸幻想水浒传说水浒之最强匪二代重生西游之万界妖尊
同作者其他书
谍海奸雄:土肥原贤二秘录 开国领袖毛泽东 周恩来在重庆 周恩来在上海 囚徒的长征 毛泽东周恩来与长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