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大文学移动版

m.dwxdwx.com

第一百八十四回 叶落归根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这年秋天,也就是十月下旬,刘家爷爷觉得身体不大好,就借口在县城住得不自在,念叨着要回清平去。老人就像小娃一样,心想到哪里就一天几遍呀念叨,总归是比较固执,要咋就得咋,他才不管别个的呢。恩娃爹说:“这边需要人,你再回去,额们就得顾两边,两头跑。”可老人却说:“你把额送回去就行了,额独个儿在屋里就行,不要你们伺候。”“你说得简单的,那怎么可能呢。”“哎呀,额回额屋价嘛,咋就不行呢。”“咋样了呢,你这是。”“额不在这儿停了,额就要回村里去。”“啊,好好好,就送你回去。”恩娃爹没法子,只好随了老人家的意。

恩娃爹跟去,把清平收拾了收拾,还给清平家里装了上电话。可半个月后,也就这个星期五,四世同堂在清平团聚的时候,刘家爷爷便过世了。老人走得很安详,就坐在炕上、靠着被卷儿,也没说什么话,看看这个,眊眊那个,像是打盹儿似的,走了。老人家寿终正寝,算是白喜事,刘家鼓乐双吹、大摆宴席,为老人家办了葬礼。

五七也就是三十五天后,恩娃爹妈才返回县城,和儿子住在了一起。进项少,开销大,再加上在清平小店需要资金的周转,这恩娃手头显得格外的紧巴。

这天晚上,两个孩子都睡着了,恩娃和杏儿一边看电视一边闲聊。“老婆,咱现在每个月能剩多少?”“剩什么?”“钱呀?”“就几百块吧。”“这样下去,恐怕连孩子都养不起了。”“额已经够省的了。家里才办过事,孩子开销又大……”“额没怪你。妈让你当这个家,也难为你了。”“咱现在是爬坡,家家都这样,数着钱过日子。往后会好的。”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每个月就交给你那点钱,额心里有数。额是在想,咱能不能做点别的。”“能干什么呢?”“额看在清平开的那个小馆就不错,比上班强。”“那当然了,给自己干还舒心呢。”“哎,咱是不是也在县城开上一个?”“在县城开?那谁打理?”“额呀。”“你?不上班啦?”“嘿嘿,这几年折腾来、折腾去的,额也想开了。啥挣钱就干啥,固定工作不固定工作的都无所谓。”“你真这么想的?”“嗯。”

“嘿嘿,实际上也就这么回事。不过,清平是清平,县里是县里,那可不一样,县里饭馆这么多。”“有同行没同利。关键是要有特色,才会有回头客。”“也是。街上小饭馆多呢,人家为什么要跑到你这儿来吃?”“额想来想去,这么干没错。”“哦,你又打算了?”“不瞒你说,这些个天就在琢磨这个事。额想过了,咱做土菜。”

“土菜?”“嗯,就是农家菜。”“这倒蛮新鲜的。不过,要地道才行。还有,像臊子面呀、花馍儿什么的,也可以当主食。”“对,和额想到一块去了。这些年富裕了一些,下馆子的人多了。这个菜系那个菜系的都吃得差不多了,该换换口味了。”“嘿嘿,你说的那是有钱人。”“大小饭店都做大菜,家乡菜、农家菜倒没多少人做。”“嗯,有点道理。”“咱就做农家菜,额估计应该不会差,物美价廉嘛。”“哦,这个额不懂。”

“这阵子额在额们旅游饭店试着做了一、两道农家菜,还挺受欢迎。”“哦。不过,日子一长,光几个菜可不行。”“嗯,额再琢磨琢磨,把农家菜的配料和做法再改进改进,弄它个头二十个菜谱,等咱的饭馆一开张,就打出去。”

“那你那工作咋办?”“看能不能留职停薪。”“开弓没有回头箭,这可得慎重。”“是呀。不过,你哥会不会有想法呢?好不容易才定下这份工作。”“这个不会吧,咱的事咱做主。就是要是人家饭店不同意你留职停薪呢?”“额想会的,大不了再交点钱。”“嗯,有的单位要留职停薪就得交钱。”“等筹备得差不多了,额再去找领导。”

“在县城开饭馆,即使再小的饭馆,也得一笔钱呢。咱手头上满打满算也就四、五千块钱。”“等菜谱备得差不多好了,额去找额妈。”“你爹就那点退休工资,又盖房子,又发落老人的,他们能有多少余钱?!”恩娃看了一下杏儿,笑了笑,但没有答话。

“再说了,把这几千块都用到饭馆上,以后有什么事可咋办?”“活人还能让尿憋死。这个事,额去找爹想办法。不拼一下子,就老受穷。”“嘿嘿,这才像个男子汉。”

“今儿个就是和你商量商量。要是行的话,额就着手准备了。”“行,你就准备吧。”“你和妈管好孩子就行了,这事额和爹去弄。”

“饭馆打算叫什么名字?”“你看呢?”“额看,不如就叫柿子湾土菜馆。”“哎,还甭说,这个名字蛮好的。”“额哥说,咱一带在汾河湾上,柿子树又遍布田间地头,该叫柿子湾才是。”“哦,那行,就叫柿子湾土菜馆。”

“要是你能干出个名堂来,额也回来和你一起干,夫唱妇随嘛。”“哈哈,这可不行,两个都去干,风险太大。”“那行,你去干去,额还上额的班儿。”说着说着,杏儿靠在了恩娃的肩头,觉得恩娃成熟了,一份欣慰和幸福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恩娃想在县城开小饭馆,似乎是出于经济负担的压力。其实,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受到了几个同学做生意发家的刺激。恩娃的中小学同学大多没考上,绝大多数在村里务农。但这些年种地不挣钱,仅靠种地难以养活一家老小的。于是,迫于生计便都出去了,要么做小生意,要么打工,甚至更有的混得好的还开了小工厂、小公司什么的。比如开弹簧厂、玻璃刀厂、蜜枣厂、预制板厂、涂料厂什么的。而相当一部分是出去打饼子的。你甭看这打饼子,不少人就是靠打饼子脱贫的。邢家媳妇的儿子就是打饼子,三、四年工夫,就盖了两层小楼。

而恩娃呢?身为一个大学生,日子却过得这般紧巴,心里自然不是味了。于是,就借他在旅游饭店干厨师的条件,渐渐掌握了一些厨艺,再加上在清平温泉休闲中心开小馆的经验积累,就想在县城也开个饭馆,准备拼一把。

话分两头说。且说贵娃从看守所出来后,并没有继续在平阳混日子,真的像黑蛋所预料的那样,一个人默默地回到了云岭。进了村门口儿,见几个老汉坐在那里闲侃,彼此寒暄了几句后,贵娃径直朝自家走去。

到了门口,见稍门锁着,贵娃就从巷子里捡了块砖头,砸开锁进了院子。院子里杨树在微风中哗哗作响,几棵果树也枝繁叶茂的。贵娃伸手摘下一颗果子在衣服上擦了擦,边吃边四下张望着往里走。

见院子里干干净净的,像有人在,贵娃想喊一声“谁在屋里呢?”可想起刚才院门锁着,也就没喊出来。殊不知这些年,云岭虽然没人住,但杏儿大舅也就是根儿半个月就来一趟,拾掇拾掇,所以,看不出有荒废的样子。这么多年了,头一次看到叶子当年翻盖的房子,贵娃心里也多少有些惊喜。

贵娃捡来砖头砸开房门上的锁,一进北厦,一眼便看到了迎面墙上挂的妈和妻子的遗像。老妈过世了,叶子也不在了,家里头满眼凄凉,贵娃心里就甭提多不舒服了。可跑了一路了,人困口渴的,贵娃从院子里抱来柴禾,在老虎灶上烧了点开水,喝了喝。然后,一边抽着烟,一边在屋里屋外转悠起来。又撇了锁,打开柜子、板箱,翻了翻,没有找着钱。当看到西厦的两缸粮食和一口松木寿棺时眼睛亮了一下。从屋里出来,蹲在门槛上又是一支香烟,瞅见满院已长粗的杨树,贵娃更是禁不住笑了。他心想,真是天无绝人之路,不是吗?

看过家里的情况后,贵娃走出家门,一路和邻居搭讪着,来到巷口的小店,买了几把锁,又买了方便面、面包、火腿肠和香烟什么的,回来弄得吃了吃。然后,把炕上扫了扫,从板箱里拿出被子、褥子,搭到院里的洋条上晾着,就出去串门子去了。

二十多年没回来了,村子里早先熟悉的不少老的都先后殁了,中青年大多外出打工或做生意去了,留下的年轻媳妇和孩子,贵娃也大多不认识,只有个别还健在的老人还能认得出来。

不过,年轻的一听说是贵娃,人家也都知道他。贵娃向人打听儿女的情况,邻居也都告诉了他。当然,得知儿女的情况后,贵娃心里还是挺舒坦的。邻居问是不是在外面发了财了,贵娃干笑两声,赶紧叉开,说些无关紧要的话题。

第二天,在邻居的指引下,贵娃看了看他家的六亩责任田。人家告诉他,这些年都是桃儿夫妻俩帮着收呀种的,眼下这块地里的药材才种上半年,还得两年才到收获期呢。还告诉说,他那块地里的,明年就能收获了。当然,在责任田里,贵娃也见到了妈和妻子的坟茔。只在坟前站了站,什么也没说,也没流泪。

回到屋里,贵娃先是买来一袋面粉、一小桶菜籽油。不几天,就要逢庙会了,贵娃又请来邻居,帮着把家里的几大缸粮食弄出来,拉到集市上卖了。十来天后,贵娃又请来邻居,帮着把院子里已经长粗的杨树全砍下来,晾了晾之后,也运到集市上卖了。就这样,手里有了钱,贵娃便过起了自己的小日子。(未完待续)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热门小说
我只有两千五百岁反叛的大魔王绝对一番奸夫是皇帝终末忍界玄尘道途你老婆掉了盖世双谐五胡之血时代信息全知者
相邻小说
第九关女剑豪机械维克多铁血霸秦守护这一片净土时空之头号玩家龙影仙途繁厦若林,旷野长天旷野之渡掠夺诸天记掠夺诸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