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大文学移动版

m.dwxdwx.com

(十三)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翌日清晨,李忱叫上宁知远与韩旷等人,带上司户与司田的参军,一路骑马急行,往汉州城内的大泽而去。

一路上行人络绎不绝,多半是往那里开荒的流民,亦有少许的行商小贩,往那里寻找商机。一见刺史大人带着数十随众纵骑奔腾而过,各人都是急忙让道,让他们通过。李忱如此重视这些流民,不但汉州本地的官员很是不解,便是宁知远这样的光王心腹,亦是不解。其实几千流民恳荒,根本不可能从实质上改变汉州的财务状况,就算一年上缴几万石的粮食,不过是略有补益,无有大用。

东汉末年时天下纷乱,民不聊生,曹操以屯田而富足北方。现下的大唐虽然内外交困,却仍然有稳定的中央政权,有强大的武力对外,一州之地,甚至全川都富庶无比,亦是无法成为决定性的力量。

眼见李忱兴致勃勃,宁知远忍不住纵骑上前,向他问道:“殿下,五六千人的流民,不过开恳这么点土地,咱们汉州的几大豪门,哪一家的土地都比这个充足,殿下如此重视其事,臣委实难解。”

“以小见大,知微见著么。一院不扫,何以扫天下……你暂且先别理会那么许多,和我一起去做便是。”

他含糊其辞,心中的改良大计并不与宁知远实说。无论如何,自己的现代出身,注定只能自己一个人独享这个秘密,绝对不可告诉旁人。

“刺史大人,前方便是辗盘乡了。”

“召里正过来。”

李忱纵身下马,在这以辗盘为名大泽边上,负手而立。昨夜大风整夜不停,气温骤然下降,虽然并不如隆冬时节那般,却也是寒气袭人。

等了许久,几个均是满头白发,浑身泥土草屑的老头方被吏目传到,一一跪下,向李忱行礼。

李忱虽然并无不耐神情,陪同他的众官员却齐声向这些里正们斥道:“你们又不需上交粮食身为里正,只须掌管户籍,清查田产,催缴赋税,协理民风,虽然不拿俸禄,自家多少产业,都不需向官府缴纳,怎么还不知足,成天泡在泥水里,想多恳几亩田么?”

“大人,草民们不是贪心,只是咱们流落至今,方有光王殿下拨出土地,让草民们恳荒安家,眼下寒风凛洌,天气就要转凉,此处湿气甚大,若是过一阵子土地冻了起来,可就没有办法播种了。”

见韩旷等人还要斥责,李忱急忙摆手止住,自己亲自向那几个里正问道:“诸位父老,此处尚可安身么?”

那几个里正哪敢正眼看他,听他问话,一个个都将头低下,过了半呼,方吭吭哧哧答道:“殿下,此地土地肥沃,不需加肥,就可直接播种。此时虽是深秋,抓紧时间把地平整了,来年还是有收成的。”

李忱向众人微笑点头,答道:“如此甚好。几位里正如此辛苦,想来也是因为这里太过荒凉,土地需要平整后重新翻播的原故?”

“正是。殿下,咱们不过几千人,这一大片土地荒凉已久,咱们放火烧了几天,却仍是有不少野草盘根错节,难以根除,还有成片的小水洼,需要垫土平整,再有咱们也需有容身之处,还得搭建窝棚。这些天来,大家每天不过睡两三个时辰,拼了老命的干,也要赶在冬天之前,把土地平整好。”

这些被选举出来的里正与李忱对答半天,这才敢抬头看他的脸色。待见到李忱和颜悦色,并不如传说中那样的凶神恶煞,众人这才又大着胆子又乱纷纷道:“王爷殿下,若是能多拨付些农具辗盘,还有小车,咱们的进度还能快些。”

“是啊,要是殿下能派些帮手来,那就再好不过了。”

“要是官府能借点桑麻布匹,咱们做些厚衣服穿,就不必躲着风做事,又要能快上许多。”

他们七嘴八舌,说个不休,李忱神色亦是越发阴郁。几个吏目以为他不耐烦听这些琐事,连忙上前,向里正们呵斥道:“殿下是什么身份,到来听你这些昏话。若果真有所需,向各曹参军大人陈请便是。”

“住口!”

李忱将众人喝止,拉住一个里正的手,见他双手布满老茧,在深秋的寒风里冻的又红又肿,指甲里全是黑泥草屑,指甲之下的手掌显的苍白乏力,显然是在那些水洼和低地里辛苦劳作,疲累不堪。

他是农家子弟出身,如何不知道农民的辛劳。此时极目而望,方圆数里内数千个如同蚂蚁般的身影正在这荒地里劳作。健壮的男子们以十数人抬着巨大的石头辗盘,平整着土地;老人和少年则以各式的农具,在平整好的土地上重新翻整,以达到适合播种的松软度;女子们或是在搭建新的窝棚,或是升火做饭,担水洗衣,体格健壮点的,便用独轮小车,将那些开挖出来的死土荒草,推到远方。

李忱轻轻咬着下唇,向众官员道:“尔等有何资格,斥责这些百姓?尔等的衣食住宅,父母子女,都拜这些父老们所赐!”

此语一出,众官都是愕然。在他们看来,自己是士大夫,原本就担负着管理百姓的责任,而百姓向朝廷缴纳赋税,承担徭役,这原本也是百姓的义务。光王殿下以亲王之尊,居然能说出这样的话,委实让人诧异。

李忱也知自己失语,就算是千多年后,世人还是有高低贵贱之分,众生平等,也只有在佛家经典中能见吧。

他不欲在这个话题上纠缠,只是注视眼前的各房参军,向他们道:“适才各位里正的话,你们可听到了?汉州府库中,还有些丝麻布帛,全数发来,算是借贷给他们用。农具和辗盘等物,也多送些来。”

刺史要邀买人心,大发库藏给这些流民使用,各官员自然无话可说。当下各人唯唯诺诺,连声答应。

李忱也不去理会各曹参军与这些流民里正确定数目,只与宁知远一起并肩而立,迎着寒风负手揎立。

宁知远见他神色仍是郁郁不乐,便向他问道:“自殿下任汉州刺史,全州的流民全数集于此地,殿下发给衣食,划给土地,如此厚待,这些流民无饥馑矣。若是想让天下人都如同官员士绅那么尊荣富贵,却也是太过苛求自己了。”

李忱苦笑一声,向他答道:“知远,我并非如此幼稚之人哪!”

他搓一搓双手,向宁知远道:“知远,大唐的城池雄浑坚固,大唐的宫殿官衙,甚至是世家富豪,宅第都是雄伟壮丽,各处的道路修的笔直坚固,大唐的军队威武善战,这一切的基础,可都是咱们眼前的这些百姓。没有他们,便没有大唐。可是你看看,他们使用的工具,手推的小车,还都是西周两汉年间就有,千百年下来,全无变化。工具简陋,却不思改进,耕作时,每亩田里,撒下几十斤的种子,耕作的方法却几乎是放任不管,随意而为。这样靠天吃饭,自然是丰年不过温饱,灾年流离失所。”

这一番话,其实说的是精密的组织与先进的科技,不但在当时的唐朝无人可以理解,就是在后世中国,其实也并没有达到完善。

见宁知远一脸不解,李忱知道不但是他,在场的人只怕无人可以理会。他之所以如此重视流民,不过是要在这里进行一次试验,一进改良,如果成功,不但对他的大业有很大的帮助,就是将来,推行全国,整个大唐的国力也势必将有一次极大的飞跃。

只是这一切的一切,还只是开始于这眼前小小的荒地之内,在几个碌碌无为的官员,和几千个一心想摆脱饥寒的流民身上。

在李忱身处的时代,火yao还在道士的丹炉之内,印刷术不过是初具模型,纸和仍然是贵人才能经常接触的物品。在遥远的西方,也要等几百年后,才有文艺复兴的光辉。在这个时代,货币使用的极少,就在元和年间,朝廷还因铜钱不足使用,下令百姓在交易时用实物的绢布来充当货币单位,在内需尚且不足的情形下,对外的贸易只能使上层的贵族受益,而绝不能带给下层百姓实际的实惠。

唯一有利的,便是这个时代的汉民族尚且保有进取的精神,博大的胸襟,远超整个世界的政治和文化制度。只需稍加改革,凝聚其力,摆脱一切将来可能发生的不利影响,这个民族必将迸发出太阳般灼热的光辉,照耀整个世界!

李忱沉思半响,知道若是以现代的口吻和方式来说,宁知远必定无法理解,讲什么政府效率,组织能力,精密农业组织,只怕都是对牛谈琴。

“知远,先秦时商君立法,秦人以绝大的毅力,严密的组织,实行全国耕战的国策,后来则掩有天下。现下天下大势与秦时不同,耕者与战士,非得严加区分,各驱其力才是。如何让耕者越发善耕,而不是因循守旧,如何让战士越发武勇善战,这是个绝大的题目,做好了,天下在吾掌中矣。”

注:唐制以二十户为一保,五保为一里,由里正保长负责稽查户口,催缴赋税。

还有,在当时的条件下,说什么发明创作,搞什么对外贸易,都是不现实的,但是在精密改良农业,或是使政府机构更加先进严密,更有活力和效率,还值得考虑。这一两章会有点闷,主要是想在这个方面有些思索,如何使绵延两千里不便的中国农村焕发活力,是我想有所表述的。

欢迎大家在书评区发表意见。(未完待续)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热门小说
绝对一番玄尘道途五胡之血时代奸夫是皇帝你老婆掉了终末忍界反叛的大魔王盖世双谐我只有两千五百岁信息全知者
相邻小说
重生之玩转金融界长生十万年女神的近身兵王人族传说之大护法大明豪贾逆流天下大汉龙腾[综武侠]每一世都是丫鬟命韩立道友,请留步你死在沉默的光阴里
同作者其他书
谋明 大魏王侯 大明1617 跃马回明 调教大明 逆流天下 清明上河图 新中华再起 回到明朝当太子 大汉龙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