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大文学移动版

m.dwxdwx.com

第二十章:在飞驰的鱼雷快艇上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1958年8月底,毛泽东和中国领导同志与赫鲁晓夫折冲樽俎,谈判制胜,几天后,9月10日上午8时,毛泽东约同张治中分乘两架飞机,由北京直飞武汉。

8月间,在北戴河,毛泽东请张治中全家到他的住处吃饭,便约张治中一同到外地视察。11时40分到达武汉,一下飞机,张治中关心地问毛泽东:“您昨晚恐怕没有睡好吧?”

毛泽东笑笑说:“昨天晚上开了五个会,今天清晨又同新疆参观团见了见面,根本就没睡。”

张治中说:“那您好好睡一觉。”

毛泽东说:“不,天气这么热,我们这就到长江上去。”

毛泽东急于到长江上去“水击三千里”。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难得的休憩啊!毛泽东被允许在长江游泳,是他自己争来的,是他把罗瑞卿骂了一顿才争来的。

前来欢迎毛泽东的王任重告诉他说:“青山脚下,武汉钢铁厂已经出铁了!”

毛泽东听了,十分高兴。当他195年春节来武汉,去黄石考察时,兴建武汉钢铁厂还只是个设想,是纸上的东西。五年时间,新中国在长江流域建设的第一个大型钢铁联合企业起步了。

毛泽东嘱咐说:“请帮助我借些关于冶金工业的书来,我要学习。”

张治中惊讶于毛泽东竟然也学工业技术方面的书。

9月0日,毛泽东由武汉来到芜湖造船厂,视察正在建造的鱼雷快艇。

199年,笔者来到长江边上这个鱼雷快艇生产基地。人们领我走过毛泽东当年走过的码头、船舶滑道和车间旧址。看着当年驻厂军代表、工人自己拍的毛泽东的照片,听老厂长张云璋和军代表、普通工人兴奋地忆起当时点点滴滴细节,我仿佛看见了1958年9月19日晚7时,在初秋的蒙蒙细雨中,毛泽东从裕溪口渡过长江,在造船厂的小小码头上登岸。

天雨路滑,码头跳板上铺着草袋,一个卫士在毛泽东身后擎着一把雨伞。毛泽东穿着一件旧的灰色夹大衣,黄色旧皮鞋上沾着泥巴,他一边走着,还一边关照张治中,怕他滑倒。

毛泽东当晚就住在造船厂的招待所。

离造船厂不远,有一处叫铁山的小山岗。高树,修竹,一栋砖木结构的两层楼房,傍山而筑。红砖墙,乌瓦顶,木制回廊,中西合璧的建筑,解放前,原是美国在芜湖的美孚公司两兄弟的住宅。解放后,造船厂用来作招待所。现在已改为铁山宾馆。毛泽东当年住过的房间,已改成普通客房,接待一般宾客。有地毯,有空调,有彩电,有隐于顶棚的柔和灯光,有宽大的席梦思床,这都是当时所无法想象的。无从推想当年的陈设了,当时的工作人员回忆说:“具体的记不清了,也就是木板床、木桌子、木椅子,卫生设备也就是有抽水马桶,有没有洗澡盆,记不得了。总之,是很普通很普通的,简陋得很。”

当时的工作人员还回忆说:“当天晚上,毛主席到了,天也黑了。过了一会儿,毛主席自己拿了―个碗从楼上走下来找晚饭吃。我们连毛主席没有吃晚饭这样大的事都忽略了。一时也来不及单为他老人家另做别的了,就把小厨房做的饭菜端给毛主席吃了。真是对不住他老人家哩!”

这位同志至今仍感到过意不去,而毛泽东的随和,却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笔者到这里正是五月初,恰巧也是雨天,有些许凉意,仿佛是那个细雨的初秋。从毛泽东曾经住过的房子向外看去,满处是树,柳丝挂着雨水,嫩绿晶莹。小树林旁边有一处池塘,红色的睡莲盛开,衬着满池绿叶,雍容娇丽。不知当年是不是也有这满池睡莲,如果有的话,毛泽东看去,当是赏心悦目的吧。

9月0日下午,毛泽东和张治中、罗瑞卿以及安徽省领导同志来到芜湖造船厂生产厂房。

工厂的同志们早已知道消息,都排列在工厂道路和横移滑道四周等候,有的同志爬到树上,站到防波墙上,四处是人,比过节还欢快。

毛泽东来了,人们欣喜地热烈鼓掌欢迎。

天还在下雨,而且雨滴很大。安徽省的领导同志说:“天下雨,请主席去看车间吧。”

毛泽东看看欢迎的人群,说道:“我先到那边去一下,再到车间去。”

毛泽东走到人群面前,人们都拥上前来争着要和他握手。

有人情不自禁地喊道:“毛主席万岁!”

这一声喊引起呼应,人们举臂高呼:“毛主席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

毛泽东举手答礼。

毛泽东看到队伍前,有许多十五六岁的娃娃,他走上前去,问道:“你们也是工人吗?”

孩子们欢快地回答道:“我们是技工学校的学生。”

副厂长张云璋说:“我们工厂办了个技工学校。招初中毕业的学生,培养他们当技术工人。”

毛泽东很高兴,说道:“好,要重视培养工人,要组织他们好好学习。”

毛泽东在车间里看到了许多大马力鼓风机,惊喜地问道:“你们能制造大型炼钢设备吗?”

十分急切,殷殷期待。

当年,张治中对造船厂花大力气造鼓风机,造炼钢设备,不以为然地说:“你们这不是以副业为主了吗?”

毛泽东却没有说话。

毛泽东来到船台,这里正在建造“0”型鱼雷快艇。

毛泽东仔细地看,不断地问。他为中国人自己制造出鱼雷快艇而高兴。

芜湖造船厂,最早是1900年开办的福记恒机械厂,解放前夕,仍只是一个铁工厂,一个几十人的小厂,只能修理木船和小的钢铁船舶。1954年11月扩建,1955年1月开始生产鱼雷快艇,这年1月制造出第一艘鱼雷快艇。

毛泽东在车间看到4艘已经装配好的快艇,问道:“这是什么艇?”

驻厂海军军代表王玉璋说:“远航鱼雷快艇。”

毛泽东问:“是铁的吗?”

“木制的,主要是红松、柏木和落叶松木料。”

毛泽东又问:“不用铁吗?”

“用得很少。”

毛泽东看到涂成深色的快艇尾部,问道:“那也不是铁吗?”

“那是铜的。”

毛泽东“哦”了一声,问道:“这艇多重?”

“标准排水量是6吨。”

毛泽东仍然没有忘记钢铁,问道:“你们能不能制造大型钢铁设备?可不可以制造潜水艇?”

“能够制造。”

毛泽东点点头。1956年1月,陈毅曾陪同他在上海江南造船厂视察过正在装配的第一艘潜水艇。他多么希望中国制造出更多的军舰啊!

当毛泽东听说可以用国产材料制造鱼雷快艇时,更高兴了。

王玉璋大胆请求说:“主席,我们想请您乘坐鱼雷快艇。”

毛泽东说:“好哇。”又谦虚地问道:“可以让我们坐吗?”

王玉璋说:“特意请您坐。”

毛泽东说:“你们十分钟能准备好吗?”

7号艇的指战员立即上艇准备,只用了5分钟,便做好了出航准备。

14时50分,毛泽东登上7号鱼雷快艇指挥台。

电航兵刘有忠人小心细,他深知快艇航行时颠簸、震动剧烈,特意把两床毛毯铺在毛泽东的座位上。毛泽东恰好走过来,连声感谢道:“小同志,你辛苦了,谢谢你!”刘有忠高兴得不知道该说什么,只是笑笑。毛泽东握着他的手,刘有忠觉得暖到了心里。

中队长操纵鱼雷快艇离开码头,向大小梁山方向的宽阔江面驶去。

鱼雷快艇以0节的速度向前飞驰,艇首翘起,只觉江水迎面奔涌而来。

毛泽东转过头问操艇的中队长:“能再快些吗?”

“能。”

鱼雷快艇增速到0节。风声、水声从耳边呼啸掠去。

毛泽东又问:“还能不能再快?”

鱼雷快艇加大时速到5节,快艇似乎要在水面上飞起来了。

江面上三四级风浪,鱼雷艇高速航行,乘风破浪,冲刺疾进。尽管不时在浪上跳跃,艇身剧烈颠簸,毛泽东却显得十分惬意,说道:“这艇很好,跟坐在小汽车上差不多嘛,很稳当。”

王玉璋向毛泽东说:“艇身是木壳的,木制材料韧性好,有减冲减震的作用。”

毛泽东点点头,又向他问到鱼雷艇的构造、性能,王玉璋一一作了回答。

前方已到四会山江面,鱼雷快艇施放了液体烟幕。艇尾释放出一条白色巨龙,随着烟雾散开,江面上顿时扯起一张雾幔,如同涌起一道乳白色的云墙。

毛泽东兴奋地问道:“烟幕用什么材料?都有什么成分?”

王玉璋又一一作了回答。

鱼雷快艇返航,轻盈地靠上码头,毛泽东从驾驶台下来,走向每个战位。他来到鱼雷发射管旁边,问鱼雷班长刘述记道:“鱼雷是怎样发射出去的?”

刘述记作了简要的说明,把鱼雷发射管后盖打开请毛泽东看。毛泽东俯下身子,仔细察看发射管内部。

从鱼雷艇下来,毛泽东又走到码头上两条鱼雷旁边,兴犹未尽地仔细端详,向鱼雷班长说:“请你给我讲讲,鱼雷是怎样在水中航行的?”

鱼雷班长作了回答。

毛泽东又问:“一条鱼雷装多少炸药?怎么爆炸?”

毛泽东专注地倾听着,对鱼雷班长的说明很满意。他又用手比画着,风趣地问道:“鱼雷打中了,能把敌人军舰炸一个大洞吗?”

“能,能炸一个很大的洞。”鱼雷班长和同志们都抢着回答。

毛泽东笑了:“好,那好得很啊!”

毛泽东离开码头,沿着铺着草袋的跳板,来到堤岸上。海军驻厂军代表列队排在岸上,毛泽东经过队列,同大家一一握手。他每同一个人握手时,便专注地看着这个同志,细细打量,不时问话,完全不是应酬式的一握。张永江激动得连声说:“毛主席好!毛主席好!”

毛泽东亲切说:“同志们好!”

199年,海军装备论证研究中心的高级工程师曹德逵向笔者说:“当年,我刚从学校毕业便到芜湖造船厂当军代表,还戴着学员肩章。毛主席走到我面前,停下来同我握手,问我多大年纪,家住什么地方,读过书没有。我回答说:刚从大学毕业,不久前才来到这里当军代表,从技术上保证鱼雷快艇生产的质量。毛主席点头鼓励说,要好好掌握科学技术,抓好科学技术研究。毛主席的话,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要为海军装备尽自己一份力量。当时,记者同志照了一张相,我正好面对毛主席,把这最珍贵的时刻拍摄下来了。我把这照片放大了,挂在家里,鼓励鞭策我自己,也教育我们全家!”

毛泽东和海军文艺工作者交往的轶事,也曾在海军广为流传。海军政治部文工团的前身是四野第十二兵团政治部宣传队,驻军湖南时,吸收了许多湖南青年,创作和演出了一些颇具湖南地方特色的节目。湖南民歌《一根竹竿容易弯》《浏阳河》《天上太阳红彤彤》等,就是由他们最先在北京唱开的。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海政文工团的同志不时被邀参加中南海的周末舞会。

春藕斋里,由湖南民歌曲调改编的舞曲乐声悠扬,以其家乡情韵使毛泽东和其他中央领导人感到亲切。一次舞会休息时,演员演唱《浏阳河》,歌中唱道:

浏阳河

弯过了几道湾

几十里水路到湘江

江边有个什么县哪

出了个什么人呀世界把名扬

浏阳河

弯过了九道湾

五十里水路到湘江

江边有个湘潭县

出了个毛泽东世界把名扬

坐在毛泽东身旁的一个青年演员用湖南家乡话向毛泽东说:“毛主席,你听,这支歌是唱你的哩。”

毛泽东原来只顾谈话,没有听唱歌,这时才注意听了一下,随即俯身向这个青年说:“这是唱么子哟!”

这个演员以为毛泽东没有听清歌词,便加重语气告诉他说:“这个歌专门唱你哩!”

毛泽东说:“我有么子好唱的哟!”

初去参加舞会的演员,都会因为有毛泽东参加而格外紧张,却也正是毛泽东,帮助他们解除了拘谨。毛泽东历来喜欢由一个人的名字而生联想,或诙谐、调侃,或赞扬、激励,活跃谈话气氛,缩短与交谈者的距离。

有一个小演员用家乡话问候毛泽东。

毛泽东听到了纯正的乡音,高兴地笑说道:“啊,湖南细妹子!”

毛泽东这一声“细妹子”,使小演员感到格外亲切。在湖南,只有长辈才这么称呼女娃子。

毛泽东又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王淑达。”小演员小声而紧张地回答。

毛泽东敏捷地接着说:“王淑达,王苏达,苏打,苏打饼干!”说罢,开心地笑了。

小演员不再紧张了,纠正说:“不是苏打饼干,是王淑达。”

毛泽东越发高兴地连声说:“苏打饼干,苏打饼干。”接着又说:“呵,苏打可是好东西,苏打就是纯碱,重要的化工原料呀。”

后来,这个演员索性把有仕女气的名字改成“王苏达”。

毛泽东又曾问身旁的一个年轻女演员:“你叫什么名字?”

“高睿。”

毛泽东故作惊讶地稍稍离开一些,说道:“女孩子又高又睿,人们可要离你远点啊。”

说得在场的人都轻松地笑了。

舞曲奏响了,毛泽东一边跳舞,一边向伴舞的演员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刘芙蓉。”年轻的演员随即抱怨说,“我这个名字不好,花花草草的。”

毛泽东摇摇头说道:“哪个讲的不好,芙蓉这名字蛮好嘛。我念一首诗你听。”说着便随口吟诵道:“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依云栽。芙蓉生在秋江上,莫向东风怨未开。”

毛泽东见刘芙蓉一副茫然不解的样子,又耐心解释说:“你读过《千家诗》吗?这是唐朝渤海人高蟾写来称赞一个朋友的。诗里所指芙蓉是木芙蓉,秋天才开花。春天不开秋天开,既不争春,又耐得寒霜。你还说芙蓉不好么?!”

刘芙蓉笑了,毛泽东又说:“要学芙蓉花的长处,春去了,万花凋零,独有木芙蓉拒霜而开。做人也该这样。”

刘芙蓉点点头。毛泽东沉吟了片刻,又同她商量说:“如果你实在不满意现在的名字,你就改名叫‘秋江’吧。”

下次舞会时,毛泽东一见刘芙蓉便问道:“那首诗背下来没有?”

刘芙蓉立即背诵给毛泽东听。

毛泽东连连点头说:“很好,很好!”接着,语重心长地说:“背得好,更要做得好啊!”

0世纪80年代中,刘芙蓉向笔者谈起这事时,感慨万端,说道:“我的文化太浅,毛主席第一遍念那首诗时,我根本没有听懂。他老人家索性不跳舞了,拉我坐下,给我一字一句地讲解,有些我听不懂的字,便在我手心上一笔一画地写给我看。毛主席给我的名字赋予了深刻的意义。我父母给我取名字的时候都没有想这么多。毛主席他老人家对我们年轻人的期望和鼓励,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的!”

舞会上,毛泽东体贴年轻人的心情,每同一个舞伴跳完一曲,总要礼貌地陪送到座位上休息、聊天。待下一个舞曲奏起,他会站起来,邀请另一个早在等候的姑娘跳舞,以免有一人向隅之憾。

199年,笔者采访当年参加舞会的同志,独唱演员赵云卿向我说:“我第一次去参加舞会,又兴奋又紧张。当毛主席来到舞会上,出现在门口的那一刹那,真的使人感到像是升起了一轮红太阳!”

许多人都曾不约而同地谈到类似的印象和感受。不仅中国人如此,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196年在陕北保安第一次见到毛泽东时,由毛泽东的高大身材、清癯的脸庞、锐利的目光、超凡的气势,立刻联想到缔造了美国的林肯。后来他写道:“毛泽东那时4岁,只比我长14岁,可是他的阅历却比我丰富不知多少倍。他可以给我很多教益。”这种油然而生的敬佩之情是真诚的。1970年10月1日,斯诺再度访问中国,应邀登上天安门城楼。毛泽东一出现,斯诺便感到“这是一位至高无上的领袖”。而毛泽东却向他伸出手来,极富感情而又十分平常地招呼说:“老天保佑你,我们又见面了。”也正是这次会面时,毛泽东向斯诺表露自己的厌恶说:“所谓‘四个伟大’,讨嫌!总有一天要统统去掉,只剩下teacher这个词,就是教员。”

赵云卿接着向我说:“那天舞会上,我唱了《珊瑚颂》,当唱到‘一树红花照碧海,一团火焰出水来’时,心里升腾起一种激情,自己觉得唱得酣畅淋漓,唱得声情并茂,从来没有唱得这么好过。”

通常和毛泽东一起参加舞会的还有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许多中央领导同志。舞会多是在他们开会休息时举行,毛泽东和其他领导同志会合着舞曲,翩翩起舞。跳几支曲子,便又去开会。一场舞会,总要间断一两次。这时,演员们便自己娱乐,或由管理部门安排看电影。待会议再休息时,舞会重新开始。

演员们目睹了毛泽东和其他领导同志为国家日夜辛劳,目睹了他们难得的休息,也目睹了他们和普通老百姓一样吃红薯,凭粮票进餐,深受感动。

这些故事不仅使海军文艺工作者受到鼓舞,也激励了全体海军战士。毛泽东同人民共赴艰难,又总是那样乐观、坚定、豪爽、幽默,鼓舞了人们奋斗的热情和胜利的希望。(未完待续)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热门小说
信息全知者你老婆掉了绝对一番玄尘道途我只有两千五百岁终末忍界盖世双谐奸夫是皇帝五胡之血时代反叛的大魔王
相邻小说
仙门镇妖博物馆我有一座成仙门大话仙门我是贝克汉姆世界游戏:我知道所有副本剧情我真不是邪神啊联盟之我真不是高人回避暧昧那个Omega是绝世小嗲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