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大文学移动版

m.dwxdwx.com

第五十章:虎将坚守古城求义解围西安观战踌躇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冯玉祥的国民军,当时在南口一役,遭受严重挫折,部队退入西北。

冯玉祥在苏联考察期间,途中与国民党代表于右任、顾孟余、许谦等人,具体讨论了冯部与国民党合作的问题,当时,共产国际代表鲍罗廷也参加了讨论。冯玉祥当即表示要参加国民党。冯玉祥在苏联参观了部队、工厂、农村、学校,还拜访很多苏共领导人,并与在苏联学习的中国共产党人进行了接触。这使他从思想上产生了一个转变,对中国共产党及中国革命,都表现出了兴趣。苏联政府也由此决定,给冯玉祥的西北军以军事援助。冯玉祥于196年9月16日回到五原,眼看自已的部队遭到如此惨重的挫折,心里也是非常难受,在俄共和中共的帮助下,重新成立了国民联军。于右任、史可轩、方振武、孙岳等将领,公推冯玉祥为总司令,并举行了隆重的授旗誓师典礼。

冯通电宣布国民联军全体加入国民党,并成立了最高特别党部。

共产党人在争取冯玉祥做了大量工作,并在国民联军各部担任了政治工作。刘伯坚任联军总政治部主任,在三原县开办了中山军事学校,校长史可轩,教育长就是后来成为中共主要领导人的邓小平,当时他的名字叫邓希贤。刘志丹和高岗为军校教官。正是由于西北军的政治工作好,部队精神面貌焕然一亲,士气也有所提高,使得很多士兵明白了为谁打仗。

然而,国民联军的前景也非常之艰难,按照冯玉祥和国民政府的意图,国民联军挥师西安,与北伐军会师中原。可是此时,西安周围多是地方军阀的灰色部队。

当时,陕甘剿匪总司令刘镇华自原国民军胡景翼病逝后,岳维俊出任国民军第二军军长时,曾率八万人马,与岳维峻所部李虎臣激战渭南临潼之间,并将李虎臣击败。

原来,当时西安守军为直军第七师吴新田部。

李虎臣入陕后,曾屯兵不前,他是在望风头,不想冒进。此时,国民军第三军军长孙岳,也进兵陕西,李虎臣部这才挥兵进军,两方人马得以会师西安城内。

孙岳被任命为陕西督办。

与孙岳同时进城的杨虎城部,编为第三军第三师,杨任师长。

杨虎城,陕西蒲城县京南乡甘北村人。189年出生,乳名杨久娃。他参加辛亥革命后,曾更名为忠祥,但仍感到少些军人气质,又更名为虎城。他少时读过几年私塾,因家境不好,中途退学,在家饭馆当跑堂的。其父后来遭人陷害,被清政府绞死于西安。继武昌起义后,陕西也爆发了革命,杨虎城参加了反清队伍。反袁护法时,于右任响应孙中山,成立了靖国军,杨虎城率百余农人参加了靖国军。后来靖国军大部分在金钱的诱惑下纷纷改组,而杨虎城却要把大旗扛到底,被于右任任命为靖国军三路军司令,与直系地方军阀进行战斗,后因寡不敌众,身受重伤后,败退延安,后又到了榆林。杨虎城在榆林结识了共产党人杜斌丞和陕西共产党创始人魏野畴,并与二人交往甚密。杨虎城见到全国形势高涨,便派部下与当时在上海的孙中山取得了联系,积极行动起来。当冯玉祥、孙岳联合推翻曹锟政府后,杨虎城见时机已到,从榆林南下关中,与孙岳入陕部队会合,并助其赶走吴新田。

孙岳出任陕督后,杨虎城接受了国民军改编。

李虎臣入主西安后,独揽十几县财政,孙岳不愿与其发生冲突,有意进驻甘肃。

当时,冯玉祥有意占领甘肃,并由此西进,不同意孙岳此举。孙岳想到此,便回到直隶,留下李虎臣和杨虎城留守西安。

刘镇华在临潼曾将李虎臣追杀得节节败退,不得已退守西安。

杨虎城乃一员猛将,见李虎臣如此,便问及刘镇华部署的情况。李虎臣说:“刘镇华率部有十余万,我们实在难以抵抗,若现在不请援军,恐怕西安城不保。”

杨虎城率部驻三原,一方面做好守城准备,一方面探得敌情。刘镇华知道杨虎城是一员虎将,遂生一计,派去说客,意在讲明利害,不费一枪一弹,入兵西安。刘镇华的说客要以陕甘督办一职许以杨虎城,让其输诚。

杨虎城闻之大怒,谓之说:“那刘贼祸陕多年,百姓们恨不得生啖其肉,他若入陕,我定手刃其首,以谢陕民。”

说客不欢而归。时下留陕部队多为国民军第二军部队,番号复杂,而陕省内一些豪绅还大造舆论。杨虎城深知责任重大,料到刘镇华入临潼必取西安,遂召集将领在三原开会,决议要出兵西安,以配合北伐军,击退刘镇华部。

李虎臣退守到西安后,得知杨虎城率兵驻在三原,急急发电催说:“你来我守,你不来,我就走。”原来,李虎臣部屡战屡败,全无斗志。这次又看到刘镇华部如此凶猛攻势,不免心惊。

杨虎城为了安抚,急回电说:“我们本是同一人(杨虎城曾用号虎臣),哪有不来之理。咱不求同日生,但求同日死。我一定要来,与西安共存亡。不过,敌人兵力虽然大于我,可是西安城高池深,易守难攻,且北洋军阀之间矛盾重重,只要我们能坚守半年,国内政治必有变化,我们必取得胜利。”

此时为196年4月中旬。

大敌军压近,守城之事,谈何容易。

守城部队为国民军第二军李虎臣第七师、国民军第三军杨虎城第三师,还有第三军预备队一部,号称一师,三方部队人马一万余。刘镇华方面,有五个师,人数达五万余人。杨虎城考虑到目前的情况,将部队拉回西安。此时西安人马来自三方,为确保守城胜利,杨虎城提议将驻陕的国民军称为陕军,推李虎臣为陕军总司令,自己为副总司令,并制定出防务计划。杨虎城部防区为东城、北城和东关,北关及城关以外村落为李虎臣部和预备队师长卫定部防区。东北两方距敌最近,且地形高,为敌所攻之重点。

杨虎城入城后,下决心要长期固守。

西安军民达十万余,平时吃粮,多为邻县供应,有三日不进粮,粮价必涨。让杨虎城高兴的是,去年年景好,粮商和大户人家储粮颇多,看上去,半年之内,粮食还不成问题,只是刘镇华督陕几年,陕人畏之如狼,听说近日犯陕,不少难民逃入城中。

刘镇华攻城各种手段不表,真可谓用绝,可是西安仍在国民军手里,值得一提的是,刘镇华正为久攻不下而犯愁,不想杨虎城部下有人来降,他听到甚为兴奋,便定于当晚行动,配合攻城部队。刘派三百余人,趁夜摸进城,以为不久将大开城门。可是那些攻城部队上去后,久无音信,方知是上了一当。那些攻城部队都配备最好的武器,这下全归守城部队了。原来,敌人久攻不下,遂开始使用瓦解战术,不时派出与国民军有老乡同学关系的人,对国民军守城部队进行游说,而杨虎城正是利用了敌人这一手。

刘镇华闻之,知道诱降守军是不可能了,更下决心攻城。

此时,已经几个月了,城中不少绅贾开始显现出来一种投降情绪,最为卖力的是乡绅褚小宓,他早在刘镇华攻城前,就曾倡导一个所谓的和平运动,现在见到民意消沉,更是加紧了活动。杨虎城将其当众枪毙,以绝投降派的侥幸心理。

西安城内,粮食已尽,一斗麦子,要价一百块大洋,况有市无价。城内每日死数十至上百人。

杨虎城的朋友、乡绅李子逸对杨发牢骚说:“虎城啊,没有人敢对你说,我不怕你有什么想法,你还是该想想办法了。现在每天都在死人,百姓们也怨声载道,人都死光了,留城何用。”

杨虎城说:“怎么,当初你可是最赞成守城的,以前死的都是国民军的弟兄,如今轮到李先生了,就不情愿了?”

一席话,说得李子逸满脸通红,悻悻然离去。

10月初,城内情况十分危急,杨虎城召集士兵,告诉大家守城的意义,并要求自己的部队坚持到最后胜利,并说:“弟兄们,我们不光是守着一座城,而是守着一种信念,有人说人都死光了,还留城有何用?就是让敌人从我们的尸体上走过,也决不会跪下来求饶。我们也要做最后的打算,若敌人真要攻下城,我首先在这里流尽最后一滴血。”

那杨虎城说到此处,声泪俱下,在场官兵无不为之感动。

为了事情不极端化,杨虎城命部队只有营长以上的长官才能征粮。正是由于这些措施,使得守军在极端的情况下,仍然没发生太大的事件。

就在杨虎城为守城殚精竭虑之刻,传来一个悲痛的消息。

李虎臣的传令兵跑来禀告他说:“总司令让我来告诉副总司令,蒲城驻军已投降了刘镇华。总司令让你能不能想想办法。”

此话一出,在场几个参谋脸色大变,他们深知李虎臣让传令兵前来的用意。原来,蒲城是杨虎城的老家,而其老母亲正在家中。

杨虎城沉思片刻,才慢慢说:“去回报总司令,我已经知道了。并说就是我说的,我在城在。”杨虎城遂又对周围的人命令说:“为了防止刘镇华利用我老母的名义进行阴谋活动,传令全军,凡有关我母亲的消息,任何人不得向我报告,违者定杀无赦。敌人一旦攻入我西安城,我杨虎城将第一个在钟楼自杀。”

杨虎城这一番带血的话语传入军中,士气大振,李虎臣本意是想看看杨虎城听到消息后,能作何表现,听得传令兵说来,钦佩有加,也决意为保西安,流尽鲜血。

冯玉祥听到西安如此危急,遂下令驻甘肃的刘郁芬将平凉的孙良诚部发往陕西,解救西安之危,同时任命孙良诚为援陕第一路军司令。

冯玉祥欲进陕西,必经之路便是甘肃,说起甘肃就不得不提几句西北的马鸿逵。他字少云,回族,甘肃河州人,早年毕业于兰州陆军学校,后任宁夏新军统领,旋又赴绥远任第五混成旅旅长。

马鸿逵的祖父马千龄原是个生意人,走南闯北,见多识广,为防身却也学得一手好枪法,后因救一位王爷的命,得了笔意外之财,便筑墙垒院,成为当地有名豪绅。马千龄有几个孩子,但真正出名的只有马福禄和马福祥。马鸿逵便是马福祥的长房长子。曹锟贿选总统时,马福祥出了力,因而马鸿逵那个混成旅长就是这么当上的。在甘肃,有“马家不败”之说。

其实这也是统治者对民族问题感到棘手罢了。195年,段祺瑞执政时,任命冯玉祥为西北边防督办,同时又任命马福祥为西北边防会办。明眼人一看便知,段祺瑞是想让冯玉祥往西北发展,至于马福祥那个会办一职,纯属虚衔。这是明摆着要夺马家的地盘。马福祥硬着头皮找到段祺瑞,作为条件,最终将马鸿逵的旅扩编为师,任命马鸿逵为陆军第七师师长。

马鸿逵当了师长,可马家地盘却丢了,便要与冯玉祥来个鱼死网破。

到底是马福祥看得远些,摁住了马鸿逵。

正因如此,当冯玉祥部刘郁芬率军抵甘肃石嘴子时,才没遇到马家的非难。刘郁芬入兰州后,设计杀了兰州守军,开始招兵买马,并与当地马家势力周旋,渐渐使国民军在甘肃站稳脚。此时,国民军从南口向西溃退,刘郁芬即电宋哲元、张之江等,要国民军入甘肃陇南,并加紧了对甘肃的统治。冯玉祥五原誓师后,遂将甘肃军政大权交与刘郁芬。

因此,援陕的国民军才能顺利由甘肃境内南下。

平凉、天水克后,孙良诚部率军星夜兼程,赶往西安。

冯玉祥命吉鸿昌旅归孙良诚指挥,留安德全旅驻守平凉,并任镇守使。孙良诚接到冯玉祥命令后,不敢怠慢,遂向咸阳推进。冯玉祥同时任命刘郁芬为驻甘总司令,孙良诚为前敌总司令,方振武为前敌总指挥,于右任为驻陕军总司令。

马鸿逵部见国民军势力中天,而广州国民政府更是节节北进,便接受了冯玉祥的改编。

孙良诚,字少云,直隶静海人,是冯玉祥的心腹爱将,早年就投冯玉祥第十六混成旅当兵,因英勇善战,成为冯部有名的“十三太保”之一。孙良诚援陕后,以刘存简的右翼,南下安口、陇县,直杀入宝鸡,守军吴新田部败逃,两部人马会合于醴泉。

攻打西安的刘镇华部,得知孙良诚援军已到,为了尽快攻下西安,将留守三原和咸阳两个师撤走。孙良诚不失时机占领了咸阳城。冯玉祥深知入陕艰难,遂命孙良诚统率方振武、马鸿逵两部后,又下令孙连仲、刘汝明、韩德元、韩占元、井岳秀、徐永昌等七路人马援陕。那井岳秀本是陕军,对此为保实力,行动迟缓,多为观望。徐永昌将部队开到山西汾阳时,更是按兵不动。自此,孙良诚孤军作战,占咸阳后,但见咸阳与西安虽然相距不远,可却有渭河阻隔。

刘镇华在南岸设重兵防守,孙部几次强渡都没能成功,心生一计,派刘存简沿江而上,寻机过河,然后迂回。刘存简在两寺渡成功渡河。孙良诚见状甚为高兴,急率部强渡渭河,占领了大王店、马家寨等十几个村落,开始向刘镇华的围城部队发起攻击。只可怜孙良诚部一路作战,由甘肃入陕,士兵疲备已极,况此次远征,官兵多在大雨中行进,又经过渭河之战,实在有些打不起精神来。又因交通不便,弹药匮乏。可对手刘镇华部,人数多出五倍以上,养精蓄锐,以逸待劳。

孙良诚本考虑在发动进攻之时,守城李虎臣、杨虎城可作反攻之举,里应外合,结束战斗。可守城部队,情况更为恶劣,哪里还有反攻之力。

孙良诚见状,听得马鸿逵师已经到了咸阳,急派人前去让马鸿逵尽快调兵。去人见到马鸿逵,传达孙良诚命令,可马鸿逵并不买帐,以种种理由裹足不进,最后答应给孙良诚三十万发子弹。孙良诚深知西北马家,为保实力,不肯出力,可能从他手中得到这些弹药也就算是不错了。孙良诚现下部队万余人,强攻解围是不太可能,焦急之中,报知方振武部开到咸阳以北数十里的乾县,心中大喜,急急催促方部尽快过渭河,共解西安之围。

电报发出后,久久不见回音,等了许久,方部仍按兵不动。对此,孙良诚当众怒骂方之不仁。方振武,字叔平,安徽寿县人。曾任张宗昌第二十四师师长一职,后脱离张宗昌,率部加入了冯玉祥的国民军。方振武按兵不动,自己认为也有苦衷,他的部队在南口遭到很大损失,枪械一时不能补充,见到孙良诚求援电报,害怕自己也把兵陷进去,又听到冯玉祥率大队人马将入陕,便作观望之举。方振武这一举动,却让刘镇华看出来,见马鸿逵和方振武两部在这种情况下,仍不出兵解围,断定国民军援军内部不团结,便由守改为攻击,下令向孙良诚阵地发起猛攻。

一时间,孙良诚部队还没弄清,刘镇华部先锋已经冲破南河沿村,退兵逃到孙良诚指挥所附近。

孙良诚见这些退兵,心中甚觉可怜,将士兵集合起来,陈说此番解围西安的的重要性,话语中完全以一个兄长的口气,士兵听到后,士气方有些起色。孙良诚又将自己的手枪卫队拉上去,要求他们参加反攻,遂令参谋长王镜波率部,并下死令要其夺回阵地。孙良诚部下吉鸿昌部,守在高庙村,得孙良诚令后,也下令死守。不想刘镇华的弟弟刘茂恩,绕其背后防卫寨,将威胁吉鸿昌旅。

吉鸿昌的参谋王恩沛对他说:“旅长,我与刘茂恩在保定军校是同学,交情甚笃,他也是一个有理想的军人,我不妨去说说看,能让他过来更好,若不同意,也可以使部队得以喘息。你看如何?”

吉鸿昌说:“人心不古,现在事情说不清,过去是好人,现在他是咱们的对手,万一要是对你下毒手怎办?”

王恩沛说:“旅长放心,我们的关系非同一般,若他不愿意革命,也决不会对我下手。还是让我去试试吧,反正这样做对部队也没坏处。”

吉鸿昌想了想,觉得参谋长的话也有些道理,再见眼下的士兵,大都人困马乏,便同意了参谋长的要求。没想到的是,王恩沛到刘茂恩部后,刘茂恩不在军中,手下的一个团长将其和同去的传令兵杀害了。吉鸿昌闻之,悲痛不已,发誓要寻到那个团长,为参谋长报仇。

现在,孙良诚部几个旅,近日多有伤亡,士气低下,士兵总共不足万人。孙良诚指挥部设在后卫寨,他已经有一个月衣不解带,住在这间土屋里,哪里电话告急,他便奔向哪里,时间一久,他竟出现幻觉,常在半夜里听到电话声和枪声,不是摸到电话没有声音,就是把卫兵喊来,准备战斗。跟随孙良诚多年的卫兵,见此状,无不泪下,深为司令的精神所感动。

战事旷日持久,虽然孙良诚部用了最大的勇气守住阵地,可援兵不到,近处的友军按兵不动,士兵和中下级军官多有些不满。此时刘镇华部,正调来援军,准备将孙良诚部驱往渭河以北。情报来源非常可靠,孙良诚得知,敌兵若真如此,国民军能否守往阵地很难说,再下去,弹药不说,光是士兵的吃喝也成问题,守下去实在困难,遂生退兵之意,他将各旅指挥官和参谋长召集到指挥部,商量退兵与否。

苏俄顾问直接说:“总司令不可如此,一旦退兵,将不可收拾,我们已经打到这个份上,况且现在秋雨绵绵,不久,冯总指挥援兵若到来的话,谁来打这个先锋。”

有一参谋说:“后退不妥,可当前形势严峻啊。”

苏俄顾问说:“可是城内李、杨二位将军,其情况比我们更为艰难,若我们一退兵,敌人攻城部队肯定要利用这一机会,西安城恐难再保。”

孙良诚听得直点头,可是苏俄顾问又想不出什么切实可行的办法来。

大家默默瞅着孙良诚,许久,他对众人道,“后退不该,可形势逼人,为免全军覆没,没有他途可走。”话毕,孙良诚命参谋起草后撤命令。一会儿,命令写好,各旅参谋正准备回去执行时,不料,孙良诚突然跺脚大哭起来。众人上前不知何意,急忙相劝,最后孙良诚声音哽咽说:“不行,绝对不行,现在冯总司令已经离开五原,正向西安行动,后续友军也向西安赶来,他们绝不会像方振武和马鸿逵那样不仁不义,只是不知他们何日入陕。李虎臣、杨虎城两位将军守城已经几个月,他们率弟兄困守城中,盼救援之心切,必定超过我们,我们今天一退,必定影响全军士气,整个国民军也将蒙受耻辱,而武汉方面的北伐革命,也要受到影响。现在是革命的紧要关头,我不能下命令后退,就是死,也要死在这里。好吧,你们中若有人想退却,我也是同意的。这非同一般意义的退却,而是没有办法,但就我个人而言,我决心以死报国,流尽最后鲜血。”

孙良诚一番话讲出来,在场各旅参谋无不动容,决心效仿总司令,誓死报国。一参谋当众撕掉撤退令。

孙良诚决意死守,再发电报,向冯玉祥报告目前处境,电文中表示同敌人决一死战。冯玉祥深知孙良诚的英雄气概,可他只能命令行军部队加快速度,以空言安慰,另外,他为防万一,电告孙良诚不可接近火线一千米。

这时有从城中逃来一名教师,代表城内民众,冒死来到孙良诚的指挥部,哭诉城内守军民众的苦处。孙良诚听后,更是难受,但目前也拿不出什么解决办法,只能死守阵地,等待援军,共同攻城。

援陕部队在孙良诚又苦撑十余天后,陆续到达。先期为刘汝明,后为孙连仲,与友军相见,抱头痛哭,真是悲喜交加。

刘镇华得知援陕国民军大队已至,慌了手脚。国民军三路人马,加紧攻击。刘汝明部人马经韦曲、大兆,一直攻打到刘镇华的总指挥部东十里铺。刘镇华见大势已去,急向东退去,兵败如山倒,攻城部队见总司令东逃,亦四散溃窜。刘镇华率残部急往潼关方面撤去。

国民军大局已定,各观望部队纷纷出兵。孙良诚因为方振武打仗滑头,十分恼火,决意不让方的部队过渭河。为此,孙良诚永不原谅方振武,以至到了后来,冯玉祥为大局着想,可仍没说服孙良诚。

孙良诚越战越勇,其先头部队,追刘镇华至潼关外一个小镇上,才得冯玉祥令班师回来。

西安城内,坚守半年有余,11月初,杨虎城听得城西北角有枪炮声,断定援军定是和攻城的部队接上火了,急中生智,调两个团,乘夜攻出南门。可守城部队终因体力不支,被敌人打了回来。李虎臣意欲再攻,杨虎城认为情况不明,还是保持体力为上策。

此时,西北已入初冬,雪又降得早,城中官兵面临冻饿,城中初雪后,有许多饥民上街后,倒下就再也起不来了。可官兵守城者,无一动摇。

11月7七日,枪声大作,敌攻城部队在援陕的国民军强大攻击下,全部溃逃。8日,困守8个月的西安古城,终于解围,城中军民欢声震天。

然而,城池虽得,却满目疮痍,几个月来,军民死伤者达四万余人,到处是累累白骨。渐渐恢复体力的杨虎城将军,见战争给人民带来如此灾难,心情沉重,含泪写下诗句:“长安困守余薪胆,不寐中宵望斗牛,扫去搀枪出水火,青铜剑血染仇雠。”

后来,为悼死难官兵,西安军民举行了大祭。

冯玉祥、于右任率军民数万,将古城死难军民埋于城内东北隅。杨虎城送挽联称:“生也千古,死也千古;功满三秦,怨满三秦。”

冯玉祥于197年1月6日返抵西安,总指挥部设在“红城”。

此城旧名为“皇城”,为满洲防兵驻地,后为督署。于右任入陕后,将此城更名为“红城”。由此见出西安革命的气氛之浓。

此时,国民党、阎锡山、唐生智的代表均围着冯玉祥。冯对阎锡山的代表南桂馨最为热情,原来他是想让他回去讲些好话,鼓励阎锡山参加革命。南桂馨回去后,连说冯玉祥**了,连城都更名为“红城”。阎锡山一听,又做起观望势来。

此时,守城功臣杨虎城秘密出走。

于右任知晓后,急急向冯玉祥报告,认为无论如何也要把杨虎城请回来。虽然后来杨在共产党员史可轩及于右任、冯玉祥、邓宝珊等多次请求下,方又出山,但出山的条件只要求以北伐为前提。杨虎城的言行,使得冯玉祥大受感动。杨虎城此举,无奈为之,他见冯玉祥部入主西安后,以主人自居,大有独自卧榻之态,心存忧虑。

杨虎城的担心并非多余。冯玉祥入西安后,为防阎锡山,同时巩固自己在陕的地盘,不急于出潼关。冯玉祥虽与国民政府的电报频有往来,北伐军克武昌后,曾约定同时进兵,可冯暗中却裹足不前。

奉军势力,已沿京汉路达许昌、郾城,而长江方面,吴佩孚虽然垮台,可直鲁军及孙传芳的部队仍与北伐军激战于苏皖。

冯玉祥的计划是全军入陕,然后实施援鄂攻豫,会师中原。

当时的国民军分为五路,中央军由冯玉祥亲自指挥,孙良诚为前敌指挥,其中约八万人;右路军以孙连仲为总司令,率其部二万余人,并派冯治安、韩德元两个旅,由陕南出荆紫关,向鄂豫边境进发,右路军特别任务,在于打通陕鄂交通线,联络武汉方面的接给;左路军徐永昌任总司令,率其全部三军由陕西过河,假道山西,直驱石家庄;南路军由从阎锡山那里脱险而归的岳维峻为总司令,率原有的国民军第二军五万余人,其中包括杨虎城、李虎臣、邓宝珊部,集中汉中,东向豫西;北路军以宋哲元为总司令,集中后防部队于宁夏,东联绥远南部待命出发,东驱察哈尔、热河。

这个作战计划,在冯玉祥脑海里形成后,他并不急于执行。

在当时,实施这个计划,还是十分困难的,可如果考虑北伐革命军的利益,部分实施还是可行的。冯玉祥所以不愿意如此,还是过多的考虑自己经营多年的西北军的利益。

于右任对此不满,他对冯玉祥表示,希望他不要老打着自己的算盘。

后来,尽管国民政府多次表示要冯出兵中原,他仍我行我素。

西北军统一陕西后,冯玉祥也曾表示对革命的信心,但长期形成的军阀纷争思想,并没有受到触动,他还是把西北军看成是自己的军队。正是由此,冯玉祥得手西安后,采取了观望态度。同时,对陕西的工农起来革命,冯玉祥深为不悦,认为地主向农民收租子是天经地义的,怎么能反抗,对周边起来的反恶霸、斗地主的革命运动,更是恼火万分。西北军到处拉劳工、派款、派粮,也遭到当地农会的反对,一出面干涉,冯玉祥便大骂农会不讲理。自己的部队要求民主化,反对军阀作风时,冯玉祥更是暴跳如雷,认为这有损于他指挥部队的权威。

不过,大革命风起云涌,北伐军节节胜利,也不断在鼓舞着冯玉祥,在他驻兵陕西时,北伐军东路军遂开始了“肃清长江下游计划”。(未完待续)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热门小说
你老婆掉了玄尘道途五胡之血时代奸夫是皇帝信息全知者盖世双谐终末忍界我只有两千五百岁反叛的大魔王绝对一番
相邻小说
梦幻之北宋无赖小子闯北宋北宋逍遥生活威震修仙界偶然传奇1:仙妻鬼妾重生之我叫杨九郎燕云风月烽火燕云音乐不了情我成了少女的守护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