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谶语其实早在司马曜出生就流传了,可是为什么司马昱还要给儿子起这个名字呢?当初司马昱一直生不出儿子,后来让算卦的一算才知道必须要和家里那个织布的“昆仑奴”上床才可以。面对无后的巨大压力,他咬着牙闭着眼和又高又大,比自己还爷们的女奴睡了觉。所谓付出了总会有回报的的,这个黑炭也似的女奴为终于他生下了一个儿子,在生孩子之前女奴做了一个梦,梦见了神仙对他说,你将要剩下一个男孩,取名叫“昌明”。
果然在小孩出生时,正直凌晨,东方始明,司马昱就给这个孩子起名叫做司马曜,字昌明。后来司马昱被桓大司马扶上了皇帝的宝座,死后这个司马曜即位后突然就想起了这“晋祚尽昌明”的谶语,不由得泪流满面。
可是后来孝武帝闹笑话一般的被妃子掐死以后,傻儿子司马德宗又当上了皇帝,这句谶语就开始不攻自破了,转而又出现了另一句谶语。(谶(chèn)的基本含义是秦汉间巫师、方士编造的预示吉凶的隐语,指将要应验的预言、预兆。)
“昌明之后,尚有二世”,这是后来才出现的,不知道是什么人传出来的,但是刘裕听到后还是记在了心里。
既然还有两世,那等还是不等,他一直也是在犹豫之中。不过现在杀死女婿徐逵之的鲁轨跑到了姚羌,刘裕是不会放过他的,并不是刘裕输不起,也死不起人,而是为了心里的那份愧疚。
早在第一次北伐齐地(南燕慕容超)之时,他就有顺道把姚兴也灭掉的打算,一举收复关(关中长安)、洛(东都洛阳)之意。只是那个时候因为谢混和刘毅的勾搭,担心自己在外拼杀被这两个家伙超了后路,所以才匆匆的回到建康将两人给咔嚓了。
咔嚓掉两人之后,现在整个大晋不管是在地方,还是朝廷都已经完全在他的掌握之中了,没有了后顾之忧,再加上这个鲁轨的事,二次北伐的计划立刻就提上了日程。
正当刘裕谋划北伐姚秦,拓展疆域的时候,上天又送来了一份大礼。一代枭雄秦主姚兴病死了,秦国一时大乱,给刘裕北伐提供了天时、人和之利。
姚兴,字子略。是姚苌的长子,当初姚苌杀死了苻坚之后就跑到长安当了皇帝,姚苌在外征战的时候都是让姚兴留守长安。后来姚苌死后,姚兴隐瞒了姚兴的死讯,在第二年完全击败了攻打大秦的苻登之后,才正式登临帝位。
更是在国内天灾频频之年,自降帝号,以平天怒,可以说这个姚兴是胡族中少有的仁德之君。
他在文治武功方面都有一定的成就,文治方面,治国,他勤于政事,治国安民。重视发展经济,兴修水利,大力的发展农业;文化,提倡佛教和儒学,广建寺院,邀请西域神僧鸠摩罗什来长安讲学译经,更是支持法显(前边说过的那个有三个异人徒弟的和尚)到西天取经,交流文化,促进了长安佛教的发展繁荣。
武功方面,打败了(前)秦的残余势力苻登,打败了鲜卑乞伏国仁建立的(西)秦,覆灭了西凉。不过它也有失误之处,最大的失误就是收留了凶残而又野心勃勃的刘勃勃,不过现在刘勃勃建立了大夏国之后,已经恢复了赫连氏,叫赫连勃勃了。
姚兴的死虽然说是因为得了重病,但是促使他向阎王报到的却是皇室内部的权利斗争,这场斗争差点演变成大规模的内战。
最先挑起事端的是皇子姚弼,他见老爹已经不行了就不在掩饰大张旗鼓的开始了夺嫡之争。皇长子姚泓的性格宽和、才能也不怎么样,还有身体素质也不行,体弱多病。在当初姚兴立太子的时候就曾经一度的犹豫,他喜欢姚弼,认为姚弼是比较理想的继承人,平时也对姚弼格外的宠信。但是长幼有序,他还没有那么大的勇气敢违背常理,去立姚弼为太子。
但是姚兴的宠信使得姚弼野心渐渐地大了起来,滋生了夺嫡的欲望。通过买通姚兴的左右近臣,从地方大员(方镇诸侯)调到了中央,担任尚书令(百官之首,相当于以前的丞相)、侍中(皇帝的秘书)等职位。在他取得了相权之后,努力的接纳党羽,制造舆论,企图击败太子。但是大多数的朝臣还是对他比较反感的。
为了震慑这帮不听话的大臣,姚弼选中了威望比较高的左将军姚文宗开刀,精心的为他罗织罪名,最后又造出了许多姚文宗企图造反的证据,姚兴大怒,命他自杀。从此之后,文武大臣们都更加的畏惧姚弼了。
做了这些还不够,他苦心积虑的在姚兴身边安插亲信,广布爪牙,对机要部门进行逐步的渗透控制。
姚弼的这番作为,他以为自己做的很隐秘,其实比他聪明百倍的姚兴知道的一清二楚,但是姚兴却对他采取了纵容的态度。有人给姚兴提醒这样做后果很危险,他却是假装糊涂,不予理睬。
作为皇太子的姚泓也不笨,对于姚弼的阴谋也做了防备。姚兴生病后,他一面亲自到内宫侍候,一面在皇宫里安排下重兵,以防姚弼做出跳墙之举。忠于太子的大臣们也都统领禁军,日夜守卫皇宫。
姚弼见到皇帝病重,他在府内已经聚集了数千的甲士,时刻准备着只要姚兴一死立马就冲进皇宫,以武力夺权。
其他的皇子见姚弼跃跃欲试的样子,也动起了拼一把的心思。在京的皇子姚裕给镇守在外的哥哥姚懿送了一封信,要他联络其他的皇子在外边集结重兵等待时机,以讨伐姚弼的名义举兵向内。姚懿收到信后,立马就动员军队,赦免囚徒,开设军府建立官佐,立誓出发,开赴长安。洛阳、雍县的姚洸、姚谌等人也纷纷起兵。
一时之间剑拔弩张、烽烟滚滚,大战一触即发。大家都期盼着姚兴一死,立马就冲到长安博取一番。可是这些皇子等啊等的,他们的老爹就是不死,这些皇子鼓起来的猛劲渐渐地就泄了下去。
姚兴对姚弼的行为虽有一点不悦,但是仍然不舍的治罪,只是把他的尚书令职位给撤去就算了事了。听到这个消息后,姚懿等人纷纷进京面谏,要求惩办姚弼,被姚兴给找理由搪塞了过去。
在这些面谏的皇子之中,言辞最为激烈的镇守杏城的姚宣,姚弼知道后就开始诬陷姚宣,姚兴“信以”为真,就把姚宣给抓回,扔到了大狱之中。姚宣被陷害之后,赫连勃勃趁机攻打杏城,易帅的秦军战斗力大减,被赫连勃勃攻陷了杏城。
姚兴对姚弼的信任不减,给他三万大军驻守秦州。大臣们反对,姚兴一概的不当回事。
后来姚兴的病再次复发,姚弼故伎重施,又在府邸内聚集重兵。姚兴这次终于发怒的了,处决了姚弼的几个党羽,可是还没有商量出惩治姚弼的办法时,他的火气就消了,处置姚弼的决议也因此无疾而终。
姚弼得到老子要对付他的消息后,也不再掩饰了,光明正大的露出了獠牙,磨刀霍霍。姚兴现在还没死,非常害怕姚弼狗急跳墙带人闯到皇宫,把他个咔嚓了。就命人把姚弼给逮捕了起来,宣布要处死姚弼。
皇太子虽然才庸,但是他对老子要杀这个不安分的弟弟也是持支持态度的,所以就无动于衷的装作看不见。但是姚兴一连咳嗽了好几声来提醒他求情,姚泓毕竟是个性格宽和之人,就开口说了两句:“父子之情,兄弟之义。”啥的,姚兴立马就抓住了这个说词把姚弼赦免了。
后来姚兴病情加重,他也知道自己活不长了,就下令让太子监国。姚弼和党羽在谋划刺杀姚泓和劫持姚兴的计划落败后,真的狗急跳墙到了宫中作乱。这时的姚兴还没死,余威仍在,立马下令缴获了姚弼的武装,将姚弼逮捕。在外边的姚弼死党姚洸得到了错误的传言,以为姚兴已死,带领大病攻打皇城,一时激烈的战斗打响。这番动静把只剩最后一口气的姚兴给惊了起来,让人扶着来到了殿前,宣布处死了姚弼。
姚弼一死,姚洸的乱军立马失去了斗志,做化作鸟兽散去。第二天姚兴就去找阎王爷下棋去了,太子姚泓不敢宣布姚兴的死讯,派兵将作乱的南阳公姚愔和大将军尹元平定后,将他们全部诛杀。又命令齐公姚恢去杀了安定太守吕超。姚泓发丧后,在秦(后)弘始十八年(晋义熙十二年)即皇帝位,大赦殊死以下的罪犯,改年号为永和。
姚泓即位后国内各地都发生了叛乱,大夏的赫连勃勃也趁机浑水摸鱼,不断的蚕食着大秦的地盘。姚泓的人品不错,宽宏和气,孝敬友爱,但是他却没有治理国家的才能,这样一个人当了皇帝,不乱就没有天理了。
刘裕这时也把握好了时机,任征西将军,司州、豫州刺史,乘机北伐。大儿子刘义符为徐、兖二州刺史。
发布文告:“我倡导大义,首先从本州做起,努力匡复王室,建立功勋,外灭劲敌,内除奸贼,都是国人共同竭诚努力的结果。情义日月可鉴。今奉旨西征关河,小儿本不应当担任官职,今又加官封职,实在令我心绪郁结,越来越严重。想到国不富民不强,我更是心急如焚。罪犯关押了五年以上的都释放回家,再作良民。文臣武将劳碌多年而未得升迁的,都可按资历深浅上报。”
朝廷任命刘裕为中外大都督,这一日刘裕在东府将所有的心腹大将、谋士都召集在一起商议北伐的大计。刘裕问众人道:“虽然北伐乃是国家的大计,但是这大秦国毕竟不同慕容氏的燕国,它建国时日更长,当初姚苌继承了前秦天王苻坚的衣钵,汉化已经有六十年,可以说是已经和我们汉人没有任何区别了,国内的民众也认同了姚氏为华夏民族。秦国的国力也不是燕国可以比的,此次北伐必定兴师动众,劳民伤财,所以就需要稳定国内百姓的情绪,也需要得到士族豪门的支持。今天将众位着集过来就是要商议一下具体该怎样进行?”(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