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大文学移动版

m.dwxdwx.com

5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这预算管理中的“漏斗”,漏掉的是源源不断的“真金白银”,流走的是纳税人的血汗钱。管着国家“钱袋子”的人,就如水库的守闸人,眼看着金贵的水从明处、暗处流走了,甚至被蒸发了,如切肉一样让他们痛,于是就设计不漏的“闸门”、不被蒸发的“水库”——这便是内容繁杂的财政改革。

钱海设计出的山川县财政改革一揽子方案,是由清理“小金库”开道,国库集中支付、部门预算、政府采购财政改革跟上的一环环硬“拳”。

其实这“拳术”不新,所谓改革,包括清理“小金库”,并不是钱海的创造,是财政部和省财政厅要求的,也是全国一些试点市县的做法,只是山川县迟迟未搞而已。这些改革方案也没有什么新鲜的花招,全省不少市县财政在推行,有的还搞了好几年。凡是搞了改革的地方,不仅有效堵住了流失资金的窟窿,节约了大量的钱,办了不少大事,更主要的是财政改革改出了钱怎么花和怎么管的方法,改革减少了浪费和资金使用的效率低下,也让领导随意花钱有了规矩,使得财政局长和财政部门的事情好办多了。这么好的事情,应当立刻搞才好,可在山川县为什么举步维艰呢?也不单纯是山川县举步维艰,凡是花钱不愿被捆住手脚的,也凡是想把国家的钱当作肥肉吃的,都不愿意财政改革。因为他们明白,财政改革改的是管钱不科学和用钱不合规,改到让领导批钱受限制和花钱不随意,让政府不乱花钱和不浪费,甚至让公家的钱难以装到个人口袋。这些财政改革在山川县死活推不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阻力也是多方面的。财政改革要改掉诸多人和政府各部门的利益,动起来会弄得鸡飞狗跳,上下不得安宁;财政改革要改掉县领导和政府各部门领导的花钱大权,除了财政局长和财政局干部,有些领导和部门死活不让改。

老赵在任时多次提出财政改革,首先就被主管财政的常务副县长李来挡住了。老赵气得给李来拍桌子,问他为何三番五次阻挡财政改革?李来说,山川县财政改革当然要搞,何时搞,我们着急个“*”,等别的市县搞得差不多再说!老赵说,为啥等别的市县搞得差不多再说,那得等多长时间?!李来说,该等多长时间就等多长时间!老赵看这等还不得至少三五年,等机会成熟了,他也没啥“*”劲头了。老赵不等了,他失望,他不干了。财政改革在山川县好比登青天还难。也不是县领导里只有李来不想搞,书记也心怀顾虑,担心财政改革涉及面之大,倘若改得太急,引来对他的骂声,给他引火烧身。他们的态度是,如果是这样的效果,那还不如不搞的好,稳定比什么都重要。

钱海提出的财政改革方案,与这些年老赵反复提出的方案,虽有战略上不同,但核心内容没变,相同的是改革的环境仍然寒冷。国家财政管理在进步,而山川县的改革阻力没减反增,石书记面临提拔而求稳为上的出发点铁打不变,只要牵扯常务副县长李来重大切身利益的改革,谁提改革他就给谁吊脸。

改革难,也不是山川县难,难是穷地方的普遍现象。在穷地方,谋财渠道少,政府的钱就成了一些人眼里的“尤物”,紧盯不舍。不舍,是有太多的漏洞。在钱海看来,越贫困的地方,越应把钱管好用好,越应一分钱掰几瓣花,越贫困的地方越应搞财政改革,因为钱少浪费不起,也因为钱少能够一分钱花出两分钱的效应,那才是政府的水平、财政的目标。而这样的观点,显然在山川县很难被人接受。贫困的山川县,早养成了等上面给钱、靠向上面要钱的习惯。白给的钱,不花白不花,花了也白花。花钱没规矩和浪费已形成习惯。这么难的情形下,怎么推开财政改革?钱海在困惑中,看到了一丝机会。

这个机会是石书记新区开发计划。这个计划是钱海压根儿不愿看到的,且这个糟糕的计划也不是钱海能阻挡得了的,但钱海在这个糟糕的开发中看到了推开财政改革的一丝机会。

这计划是石书记急于上马的山川县有史以来投资最大的新区建设工程。这是个耗钱的工程,会把县财政钱袋子抽空不说,还会压上沉重的巨大债山。这巨大的风险和包袱,难道石书记不清楚?他清楚得很。石书记清楚得很,为什么还要非干不行?因为石书记要出政绩,要出看得见、摸得着的出彩工程。因为石书记同所有县委书记一样,出政绩才能晋升。出彩,是他眼下的困惑和企盼。他得出彩,有风险也得出这个彩,他就缺大工程这个“彩”。他到山川县好几年了,工作平平而无彩,他很着急。在贫困县当个有政绩的县委书记,要说最大的出彩是让老百姓脱贫,而搞脱贫那得豁出老命实干,那路漫漫而道艰难,是不易短期见大成效的苦差事,只有短期出亮点、显彩头,才是出政绩的最佳方式。因而,县新区建设改造,是石书记看好的政绩出彩的最好项目。出彩虽好,但拆迁费得数亿元。他找财政局长老赵商量新区建设的事,也就是让他想办法筹措拆迁费。老赵对石书记直说,要了他的命也筹不来这么多钱。老赵能借来这么多钱,但老赵不愿让县财政背上这个大包袱。老赵让石书记很失望,石书记就对老赵有了看法。老赵提出辞去财政局长,石书记就立马批了。钱海接任财政局长,新区建设即刻启动了起来。

石书记把钱海叫到办公室,要钱海尽快筹措新区开发拆迁资金,并提醒他,这是硬任务,必须完成。

新区建设项目太大了,钱海初步预算,十亿元不一定够用。拆迁等各方面费用得花这么多钱,这在贫困的山川县来说,谁当财政局长也会脑痛头大。钱海对书记直说,筹集这么多钱,太难了。书记说,你可以提条件,他全力支持,但钱得足额够。钱海说,除非推行财政改革挖掘资金潜力,能堵住资金浪费才有可能,否则筹措这么多资金,很难。石书记说,新区建设再不能等,筹钱是财政工作最大的事,那就抓紧推财政改革吧。于是,山川县的清理“小金库”和财政改革,尽管李来副县长和政府更多部门极不情愿搞,有了石书记点头、县长支持,总算与财政局可以配合了。

而在此时,山川县出了件大事,县交通局马鸣被“双规”了。马鸣“双规”,揭开了“小金库”惊人一幕,这倒帮了钱海迅速推开财政改革的忙。

山川县穷,政府里一些人的心也穷,贪财敛财的心重。大小单位都设“小金库”,且“小金库”一个比一个的钱多。县交通局“小金库”私存的钱,把钱海吓一跳,几千万元的真金白银,这是连县财政局国库里也常常没这么多钱的巨款。县交通局花样翻新地敛财聚财充实自己“小金库”,并使之成了局长花钱随心所欲的钱袋子,也成了职工谋取多种福利的“聚宝箱”。马鸣当交通局长五年间,从单位“小金库”花费、变相贪污一千多万元。因省交通厅副厅长出事,交代出马鸣分几次送现金六百万的事实,这才牵出交通局“小金库”问题严重。

上面有关部门摸了山川县“小金库”现象,发现“小金库”不但多,且款多。有的少则几百万,有的多达上千万。这么多“小金库”就成了各单位图谋福利,游览出国,吃喝玩乐,请客送礼和装入个人腰包的“私房钱”。

情况反映到上面,省市领导震惊了:一个贫困县,居然“小金库”泛滥成灾,且“小金库”存款惊人!市、省和中央的通报批评,疾风暴雨般地落到了山川县。石书记和孙县长被市、省领导叫去问话,还有纪委和财政部门也找他们谈话,两个“一把手”一时间大会小会做检查忙得焦头烂额,挨尽了领导臭骂,也丢尽了山川县的脸。层层领导责成山川县委县政府要高度重视“小金库”问题,立即开展全面清查。在这样的情形下,书记才感到财政局提出的清理“小金库”和财政改革,实在是山川县这样的穷财政早应当搞好的事。于是,山川县清理“小金库”工作,在书记、县长的高调动员下,很快展开了。

查“小金库”问题,一般是由纪委牵头,财政、审计、发改等部门参与的。而县纪委几个领导都在忙办省市交给的重要案子,牵头只能挂名。书记、县长把清查牵头的重任,交给了财政局,指定由财政局长钱海挂帅。

虽然上面为“小金库”问题把书记、县长批得像孙子似的,也触动了书记、县长定要做好这件事给上面看的决心,但“小金库”的事,是各地存在的“普遍现象”,中央每年都会以高压方式搞清理,已吓不了人,而清理完了,“小金库”依然存在。“小金库”到处开“花”,是因为“小金库”生存土壤厚得很,且根深得很,要把山川县这个问题彻底解决了,连书记、县长也没把握。

书记把这重任交给了钱海,嘱咐钱海,清查“小金库”的事,由他全权负责,多干实事,少请示少汇报。这是得罪人的差事,领导的话里透出的意思很明确,清查事关重大,而领导要往后缩了。

提起“小金库”,钱海压根儿就头皮发麻。它像生在政府单位里顽固的“牛皮癣”,治一下,好几天,可好几天又会严重起来,甚至越治反而越重,后来却很难治了。也不是难治,根源是领导不愿意根治,许多领导暧昧“小金库”。

“小金库”当然不是山川县的发明,也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起在政府单位出现的,反正它由来已久,在全国政府单位比比皆是。

“小金库”钱是怎么来的?山川县同全国各地情况没有两样,政府各单位都办了这样那样的挣钱实体,赚的钱不纳入账内核算,各自私存,形成了“小金库”,这使得国家的钱在拨款和使用上有了空间、断层和漏洞。

空间是怎么形成的?财政资金拨付大都采取直接支付方式,只要票据合规或手续完备就可拨款,至于所拨资金反映的经济内容是否真实合规,并不完全是财政部门的事情,财政部门也苦于力量不足难以核实其真实性、合规性,只能由相关职能部门或项目建设单位负责,导致部分单位通过合规方式套取财政资金,成为“小金库”资金来源。而“小金库”,就成了财政资金拨付票据及手续审查、资金具体去向、跟踪监督监管的“真空”。

断层又是怎么出现的?这是预算管理措施不完整出现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社会中介机构组织、经济实体必须在规定时间内与所挂靠的部门脱钩,由于诸多原因,这些经济实体难以脱钩,为了应付上级检查验收,只好在名义上、程序上脱钩改制,实际这些中介机构组织并没有真正与相关部门脱钩,他们仍依附行政职能部门的权力或影响,中介机构给自己带来丰厚收入。这些收入又不能纳入部门财务账内核算,便将回报收入进了“小金库”。

漏洞又是哪里来的?那是政府部门单位国有资产没有计价入账或计价不完整的结果,也是处置资产未通过公开拍卖或未履行相关的审批程序与手续,导致处置资产收入、收益或资产经营收益不能完整纳入财政管理和财务账内核算的结果。这就给长期形成“小金库”提供了稳定的资金来源。这些收入被披上了“合法”外衣,“小金库”也就有了存在的充分理由。

花钱自在不过“私房钱”。“小金库”的美妙在于,有了这个“私房钱”,一切不能的开支可在“小金库”开支了,凡是不准报销的可在“小金库”报销了,所有不该发生的财务收支,可在“小金库”出了……不管是公务还是私事的请客送礼、疏通关系,几乎成了习惯性的开支渠道。一些单位领导为获取政绩、提拔升迁、上下左右“联络感情”和疏通关系的费用,就在“小金库”支出。“小金库”,在某种条件下为组织行贿和“一把手”犯罪,提供了暗道。

全国每年都搞“小金库”清理,搞了总有多年了,也成“老生常谈”的事,查的人烦,各单位烦。钱海在财政局工作的二十多年里,几乎每年参加清理工作,而往往是查归查,处理归处理,查完和处理完了,“小金库”照样还在。

而“小金库”查处怪就怪在,处理了被查单位,“小金库”还在,那是怎么处理的?处理了谁?处理了单位一把手吗?谁会处理单位“一把手”呢。往往“小金库”涉及金额再大,也处理不了领导,也没法处理领导。只要他不把钱装进自己口袋,再大的“小金库”,也只能算是集体违纪,也只能采取温和的那种“高高地把问题举起、轻轻地把问题放下”方式处理。再说了,有些领导干部不讨厌“小金库”,在这里拿钱方便,花钱自如,还可以中饱私囊,多好。往往是,上面查下面能查出很多问题,如若是县里自己查,谁查“小金库”,谁就必然得罪人,谁就会引起众怒,甚至会招来意想不到的打击和横祸,查起来也就走走形式。而要推行财政改革,清理掉“小金库”,是如何也绕不开的事。这就是钱海面临的挑战。山川县要推行的国库集中支付财政改革,不从清理“小金库”开道,改革就无从谈起。所以,清理“小金库”得动真,动真就是引火,引火就得烧身。这是钱海面临的“火坑”。(未完待续)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热门小说
五胡之血时代终末忍界信息全知者奸夫是皇帝我只有两千五百岁绝对一番你老婆掉了反叛的大魔王玄尘道途盖世双谐
相邻小说
女局长的贴身司机我的美女局长局长大人的透视神瞳博弈局中局:漂亮女局长我的局长老婆今武女神的布衣兵王无限大抽取我的女儿有个系统我在美国修个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