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十二日,明军于漠北大败鞑靼部,击杀阿鲁台。五月末消息传来,民间欢腾的气氛由北向南扩散。不久,再次传来消息,皇上清理收拢漠北游牧部落,要求其南下中原农耕,部分部落人口逃往与明军协同作战的瓦敕部,帝要求其放还,瓦敕部百般推托不允,帝大怒,挥师击之,大败瓦敕,瓦敕部西逃,明军向西追击。
此次北征,朱棣蓄谋已久,准备充分。此时的徐进奔走于大明北疆,帮助组织后勤运输车辆装配等事宜,各地车体等重大零件早已到位,徐进带着工匠和关键零部件负责安装调试,一路西赶,累得要死。
大明北部边陲各个重镇战备军粮储备丰富,物资人员早已到位,随着明军地不断西进,后续的人员、装备、粮食及时的、源源不断的开进了大漠,及时地在草原深处清理扫荡,各地官员也做好了接收安顿南投游牧的准备。
六月的天津很热,后院的大树阴凉处,高乐他们一边吃瓜一边聊天,话题当然离不开北征战事,以及战事之后的朝廷策略。
谈论已经有一段时间了,看着地上草草画的地图,如今形势让毛欣明深感混乱,看样子圣上打算让以后草原上放牧的都是军人了,看来是接受了徐海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说法,将来北边将没有边患,东北也在开始解决,可西边呢?没有鞑靼和瓦敕的纠葛缠斗、阻隔,大明从中渔利,瓦敕以西的部族如果进入草原呢?那里也是黄金汗国。
那么遥远的路途,今后如何管理和防御呢?那么远的距离、复杂不明的环境,势必产生总揽军政的节度使或者藩王守边,又将产生不安定因素。不管如何,此次北征成功,皇上必定有大动作。削藩恐怕是要有的,屯卫也会有调整,东北各地移民会加大,西边的疆土如果适合大量军屯和移民,西部移民也会很多,加上西南移民,全国人口大流动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呢?看来自己需要好好整理一下思路写个东西出来,再拿出来和大家探讨了。
高乐打断了他的沉思,“欣明,先别想了,这东西太复杂了,一时也想不清楚,我觉得大家回头把各自的想法整理出来,再拿出来讨论几回,然后根据情况不断补充,再看每个阶段谁猜对的多,赌个东道,我作裁判。”
“你又作裁判,真懒得要命。”
“要作裁判可以,今天你得给我们炒几个菜。”
“至少十个,而且得用后院咱种的材料。”
在一片乱哄哄的声讨中,高乐不停的点头称是,逃难似的奔向菜地和鸡舍。想了一下,毛欣明跟了上去:“猜对了不一定就是好策略吧?”
“对与错之间就看大家怎么理解和把握?好政策不一定能得到好结果,每个政策的推行都有它的原因和背景,有些我们能看到,有些看不到,甚至看到的也不一定是真的。现在好的将来不一定好,现在差的将来也许就好得不得了。对所有人都好的政策应该没有,这就看你站在什么角度看问题。”
高乐的话很随意,也有点绕口,毛欣明还是有感悟。“你说今年的会试能如期举行吗?”
“从洪武年间到现在,参加殿试的人的年龄你注意过吗?那些人的背景、出身、资助人以及现任官职你分析过吗?你想过是什么原因吗?”高乐并没有回答他的问题而是一边摘菜一边问。扭头看到毛欣明黯然不语,高乐接着说:“还是那句话,看你站在什么立场看问题,然后才能定如何行动。”
在阳光下摘菜,很快汗就下来了,这几年地里干活少了,毛欣明觉得自己有些受不了这日头。
夏末的草原,天蓝云白,草地上的尸体和血色并不能影响朱棣的好心情,多少年了,自己从十几岁开始就一直征战在这块土地上,今天终于算告一段落。
在明军缓慢推进的下,瓦敕各部主力二十余万慢慢集结在脱欢的周围,这场决战从清晨一直战斗到现在,瓦敕部队只有数千人逃出包围。随着开始不久脱欢倒于冯俊武的枪下,瓦敕各部各自为战,实际那时战斗就已经结束了。
新的战争模式的出现,意味着在北方,游牧铁骑将不再无敌,只要充分发挥战车和火器的威力,不断改良,即便有新的草原民族崛起,也将不足为患。能亲手解决这一切,再看到不远处朝气勃勃的孙子,朱棣此时真有此生无憾的感觉。虽然今后问题还很多,在这位千古一帝手里都不再是难题。
战车里冯俊武正在躺着休息,几个月的时间,他身上的变化无法用语言描述,长高了小半头,显得魁梧、深沉,大大小小数十次的战斗,倒在他枪下的敌军将领超过百人。
明军中共有三个狙击小组,每组四人(火铳太笨重),共杀死敌将领和侦骑超过千人,死在他们火铳下的敌人非常好认,伤口太恐怖了。敌人服饰混乱,冯俊武也不知道打死的是什么级别的将领,只知道脱欢是他干掉的,阿鲁台也是被组里老郝干掉的。
他就像天生为战争而生,皇上说他天生就是一个最优秀的战士。今天的战争在他眼里就是屠杀,移动迅速刀枪不入的战车,配合骑兵步兵的包围掩杀,远程大小火器配合近程强弩加火器,敌人毫无办法。加上包围的战车快速布置下的铁丝网,敌人无法迅速逃走,明军也不接受投降,结果只有死路一条。
冯俊武随军在西部建功立业的时候,徐海在东北也没闲着。在明军击败鞑靼部,转身西进的时候,朱棣留下部分军队,整合辽西诸卫、努尔干、高丽等地力量清理科尔沁部等东部草原部落。恩威并施,高丽的李氏王朝与女真各部奋勇争先。努尔干都使司的这几位自然忙得四脚朝天,常青等人的到来给徐海帮助不小。
张四虎和周奇的船队把日本国当成了粮仓,毕竟是大明属国,在武力、金钱、货物和仙丹等多重压力下,足利幕府尽量满足了张四虎的粮食要求。由于对女真各部征集粮草,留守人员存粮极少,粮食的及时到达,使得努尔干各部大为安定。
兴安岭以西,贝加尔湖以东的大片草原水草丰美,是众多草原民族的发祥之地,大明统治者自然不敢掉以轻心。联军清剿不断深入,一直达到贝加尔湖以北,并在七月底与在中路实施清剿的明军会合。
有道是压力出水平,高强度密集而复杂的工作,使徐海等人迅速成长。放下手头研究工作的常青、张志宇等人全力投入到后勤行政中,渐渐上手,尤其他们扎实的数学与逻辑思维训练使他们处理复杂数据时显得游刃有余。看的同知康旺羡慕不已,一心要把几人搞到手,数次言语招揽,常青等人笑言战事一停,自当采药、念书、炼丹,不问政事。康旺受挫有些郁闷,却不会轻言放弃。
当徐进带着工匠和辎重补给来到伊犁河畔的时候,已经是八月了,大量的俘虏和民夫在古代安西与北庭等八处要害建城和兴修水利,大明留在整个西域的兵力仍有二十万,按照传统做法,至少将要有百万的汉族移民,那将与当地人口数量相当,看来皇上要彻底的统治此地了。
天山南北的各部族接受了大明的直接管理,也有不少越过葱岭一路向西逃去,明军也不追赶,只是收拢他们的牛羊财产和粮草。
战争已经结束,剩下的只有小范围的清剿,可朱棣并没有离去。朱瞻基主动要求留守西域,为大明把守西大门,朱棣自然要努力帮孙子一把。撒马尔汗王沙哈鲁·把都儿派使者前来觐见、朝贡,表达了保持良好关系的意愿,如今还没有离去。
这些年郑和多次下南洋,麦加朝圣,活跃在***地区,远交近攻的策略大见成效。自从铁木尔死去,铁木尔帝国大不如前,可未来几年留下孙子独自面对铁木尔的子孙,朱棣也丝毫不敢大意。而且对于此地的部族情况,朱棣远不如对漠北熟悉,采用什么样的策略来处理,轻忽不得,哪敢草率离去。
大量的人员陆续来到了朱瞻基的门下,徐进也是其中一员,看到如此广袤肥沃的土地,徐进心中涌起阵阵豪情。当然想起家中的孩子还有娇妻美妾,心中难免有些遗憾。
来到皇太孙的临时府邸,朱瞻基降阶相迎,徐进连忙倒头拜见。
当大明在草原谱写着辉煌的新篇章时,运河漕运和海运也是异常繁忙。而海河书院的琅琅书声却让人倍感宁静。高乐静静的看着风云变幻,等待着孩子的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