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大文学移动版

m.dwxdwx.com

第39章 忍辱写回书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代国是汉帝国最靠北的诸侯国,其地方北到大漠,南到雁门关,西到黄河,东与燕国接壤,境内有恒山、五台山之险,地方大约五百里,与匈奴非常接近,甚至比燕国还要靠近匈奴,可谓是汉帝国内最险要的诸侯国。

自代王刘仲弃代而逃之后,紧接着代国就爆发了陈豨之乱,平定了陈豨之乱后,刘邦为了磨练幼小的皇子刘恒,就将还是幼儿的刘恒封为代王,让他去统辖这么一片极为凶险的地方。

匈奴大军再次叩关,代国当然是首当其冲之地。眼下匈奴骑军以王信所统帅的一部已经突破了代国的边关防线,如今正在向都城平城汹汹而来。

代国,平城,王宫,偏室内。

偏室内的铺陈摆设很简单,只有几张桌案而已,刘恒还小,没有独断国事的能力,因此这个狭小的偏室就成了薄太后和代国重臣商议政事的地方。眼下匈奴大军已突破代国防线,正向平城汹汹而来。闻听斥候此报,薄太后一时没了主意,就忙召见代国大将军柴武,自己的弟弟代国车骑将军薄昭,代国中尉宋昌,代国郎中令张武四人前来偏室共筹对策。

薄太后抱着幼小的刘恒坐在正中的案前,尽管是坐着,但却是如坐针毡一般,只见薄太后低沉着头说道:“这匈奴人,连高皇帝亲率的大军都没能打败他们。如今他们兵犯代国,这可怎么办啊......”

四位代国重臣都看出了薄太后惊慌的神情,薄太后的亲弟弟车骑将军薄昭忙先说道:“太后先不必惊慌,匈奴骑军从边境到这还需一段时日,咱们大可从长计议。”

大将军柴武在一旁说道:“只怕是没有时间了,匈奴全部是骑军,且是游牧民族,机动性很强,只怕不日就要到这平城城下了。”

薄昭本想安慰姐姐两句,却不想柴武在一旁直接说出了这样的话,薄昭忙抬头看向薄太后,只见薄太后神情更慌了,只听她带着哭腔说道:“恒儿还小,先帝又已经去了,我们孤儿寡母的,哪守的住这么大一片代地啊。同是先帝的儿子,那些个皇子都被封到了南边,匈奴再怎么闹腾,也闹腾不到他们那去。怎么就偏偏把我们恒儿封到这个地方啊,我们恒儿才只有八岁啊......”

眼见自己的母亲哭了,刘恒忙从薄太后怀中下来,用袖子为母亲擦了擦眼泪说道:“娘你先别哭,听听将军们都怎么说。”

薄太后也忙擦了擦眼泪,抬起头说道:“那你们大家说,怎么个打法?”

听到薄太后询问此战的打法时,三位重臣都忙将目光齐齐的集中在了大将军柴武身上。柴武是一员沙场宿将了,曾追随刘邦参与过多次重大的战役。当年的垓下之战,淮阴侯领前军,孔将军领左军、费将军领右军,柴武便是统领后军,一直护卫在刘邦身旁。垓下之战获胜后,柴武也被刘邦册封为绛侯。因柴武战场经验丰富,刘邦也才将他调往代国任职大将军,来辅佐自己幼小的儿子刘恒。因此,每次遇到重大的事务,大家也总会先听一听柴武的意见。

眼见众人都看向自己,于是柴武清了清嗓子向薄太后和刘恒一拱手说道:“太后,代王都不必惊慌。具臣所知,此次匈奴叩关,总共分为三路,第一路以匈奴左贤王阿达儿为首,如今正在猛攻燕国。第二路以匈奴右贤王齐吾洛为首,如今正在猛攻赵国。第三路便是以王信为首,正在进攻我代国。”

“王信......”刘恒看向柴武问道:“听这名字,他是个汉人?”

“大王所言丝毫不差。”柴武继续说道:“这个王信本是马邑郡守,高祖七年匈奴围攻马邑,他率军投降于匈奴。”

薄昭在一旁说道:“匈奴让王信这个汉人统帅一路军马,哼,对这个王信倒是很器重啊。”

“这个王信自高祖七年投降匈奴后,屡次为匈奴人出谋划策,深受单于冒顿的宠信,此人如今在匈奴已经是汉械禅王了。”说到这,柴武嘴角微微上扬:“不过臣已听闻,这王信在草原早已病入膏肓了。如今他抱病带兵领军侵犯自己的父母之邦,无非是想以此来还匈奴这个人情罢了。”说着,他向刘恒和薄太后一拱手说道:“此战臣有极大的把握可以获胜,准叫那王信死于这平城城下!”

薄太后忙又问道:“那另外两路,怎么办?”

柴武叹了口气说道:“匈奴人此番进攻,无非是想掠夺财物,压制汉国,逼迫咱们再送公主罢了。至于剩下的那些事,就只有看吕太后和新君怎么处置了。免不了又要再送公主,委屈求和啊......”

“砰”地一声幼小的刘恒一拍桌案,抬起头说道:“匈奴人如此欺负我们,我们为什么不来一次彻底的还击呢!”

一个八岁的孩子竟能说出这样的话,偏室内的所有人都一起看向刘恒。柴武望着幼小的刘恒说道:“大王,想要彻底击垮匈奴决非易事,当年高皇帝三十万大军都没能打败匈奴啊。”

刘恒看着柴武说道:“高皇帝没有击败匈奴,但为何我就也不能击败呢!等我长大了,就要为汉国彻底击败匈奴!”

“好!”偏室内的所有人都齐声赞道。

柴武蹲下身子,笑着看着刘恒说道:“大王小小年纪,就立志要击败匈奴,果然有气魄。等到大王长大了,我柴武还当大王的大将军。”

“好。”刘恒一拍柴武的肩膀:“柴武,这一次寡人命你领代国全境之军,一定要在这平城一举痛击王信所部匈奴!”

“臣柴武领命!”

匈奴骑军机动性果然很强,几日之后匈奴已到达平城地界,匈奴本想先劫掠四周的村庄,可却发现每个村庄都是空的,既没有人口也没有牲畜,原来所有村庄内的百姓早就被柴武转牵到了平城城中了。匈奴人大感恼火,王信忙率匈奴骑军开始围攻平城。

面对汹汹而来的匈奴骑军,本当坚守城池等待救援的汉军,却将所有的军马全部开出平城和来势凶猛的匈奴骑军决一死战。

两军在平城城外对持起来,王信还没见过有敢直接出城和匈奴一战的汉军将领,因此也不敢贸然进攻,他驱马走至阵前说道:“请汉军主将出来答话!”

柴武也驱马来至阵前说道:“代国大将军柴武来也!”

二人纷纷驱马走至两军中间,王信从袖中取出一张用绳子缠着的羊皮递给柴武说道:“这是我们大单于写给汉庭吕太后的信,麻烦柴将军帮忙送到长安吧?”

柴武接过书信,解开绳子,展开羊皮看去,看着看着,柴武抬起头冷笑起来说道:“王信,这是你写的?还是那个冒顿写的?”

王信一拱手说道:“此乃大单于口述,本王执笔。”

“哼哼......”柴武冷冷笑着将羊皮放回自己的衣甲中,抬起头看向王信说道:“王信,你一个汉人,竟能为匈奴写出这样的书信?你当真是厚颜无耻啊。”

“你也不必和我说这些。”王信看着柴武说道:“人活一生,当为自身着想。汉庭不用我,我自当另谋出路。匈奴重用我,我自当为其谋划。”

柴武一手执着缰绳,一手指着王信说道:“据在下所知,你本为高皇帝之部将,高皇帝觉你忠厚,才让你驻守马邑。却没想到你为自己性命,在匈奴围攻马邑之时,开城投降,从此就背弃了自己的父母之邦,从此就跟随着匈奴一起去了草原。”

王信正要开口,柴武直接打断接着说道:“你此番亲自领军侵犯自己的故土,无非是想还匈奴一个人情。可孰不知你自己身上已经背了三条大罪,你还能还得干净么?”

王信看向柴武问道:“什么三条大罪?”

柴武冷冷一笑,怒视着王信接着说道:“高皇帝把你从里巷平民中提拔上来,让你任职将军,这对你来说已然是万分荣幸的了。可你呢?当年在荥阳保卫战中,你不能以死效忠,而被项羽所关押,这是你的第一条罪状。后来等到匈奴进犯马邑之时,你不能坚守城池,献城投降。这是你的第二条罪状。如今又反而为敌人带兵,和本将军争战,争这旦夕之间的活头,这是你的第三条罪状。”

柴武的话句句触碰到了王信心中的那根最不能触碰的红线,他不由觉得面红耳赤,连头都抬不起来了。柴武接着说道:“这第一条罪状你不报主恩,你是不忠!第二条罪状你投靠匈奴,宁当这卖国之人,为一己性命,你背弃自己的父母之邦,你是不孝!第三条罪状你如今不思悔改,不觉惭愧,竟还为匈奴引路,竟还为匈奴写这封书信来辱我大汉之国母,你是不义!”柴武一瞪王信,一声怒喝道:“似你这般早已是不忠,不孝,不义之人,还有何脸面站在这阵前!还有何脸面和我争战!还有何脸面见九泉之下自己的父母!”

“啊!”王信本就已重病在身,再加上柴武这句句铁证,直刺自己的心口,他只觉的胸口一阵剧痛,一口鲜血喷了出来,他忙捂住心口,紧拽着马绳,尽力的支撑着不让自己从马上摔下来。

“似你这种不折不扣的小人,还有何面目在此逞能!”柴武冷冷一笑,挥了挥手道:“还不速速退去?杀你,污我刀耳!”

王信已经分明觉得自己越来越喘不上气了,他忙勒转马头向身后的匈奴骑军道:“想必汉军早有埋伏,撤!撤!”

匈奴骑军忙纷纷勒转马头,跟着王信向后退去。薄昭在一旁大笑起来,他忙对柴武说道:“将军,咱们不追上去?”

“追什么?”柴武笑着说道:“他们既进了这代地,那他们就走不了了。”

匈奴骑军一路向后而逃,眼见汉军并没有追来,王信也已觉得不行了,只好下令全军缓缓而行。不知不觉众军已行至恒山地界。

恒山位于平城以北,横跨塞外,东连燕山,西跨雁门,南障三晋,北瞰云代,东西绵延五百里,为代国第一大险境。恒山之上苍松翠柏、庙观楼阁、奇花异草、怪石幽洞,构成了这蔚为壮观的恒山。

王信已经觉得自己快要不行了,真的正如柴武所言,自己已经是一个不忠不孝不义的人了,此番自己带病出征,也算是还了匈奴的人情了,自己也没什么脸面死在这里了,不如就翻过这恒山,回草原去吧。

在阵前吐了血,王信骑不了马了,自己只好躺在担架上,由两个匈奴人抬着自己走。恒山地势险要,王信又身体虚弱,众军只好放慢速度缓缓前行。忽然,只听山林之中隐隐传来歌声:

扬之水,白石凿凿。

素衣朱襮,从子于沃。

扬之水,白石粼粼。

我闻有命,不敢以告人。

众军停止行军,王信挣扎着从担架上坐起来,望着四周说道:“是谁在唱我家乡的歌谣......”

忽然只见山林之中早已显出数万汉军,只见他们一个个摇旗呐喊大声喝道:“王信者,背叛国家,背叛父母之小人也!今叫汝死于此处,以谢家乡父老!”

只见代国郎中令张武挎剑站在汉军中间,一指王信怒喝道:“王信,今汝死于此处也!”

望着漫山遍野的汉军,王信一下从担架上翻滚下来,趴在山石上连连咳嗽,终于一口鲜血喷出来,王信仰头倒在地上,再也没有了呼吸。主将已死,匈奴骑军大为惊恐,在山林之中又无法展现骑军的优势,因此匈奴全军早已乱作一团。张武拔出宝剑,一声令下:“众军听令!全歼匈奴!”

四周汉军挥戈杀下来,匈奴士卒毫无还手之力,数千匈奴皆葬身恒山之中。

王信兵败身死,其余两路匈奴大军见势不妙,劫掠了边境一番后,也纷纷撤军返回草原。柴武将王信交给自己的书信带回平城交给了薄太后和刘恒,问如何处置这份书信,要不要将这封信发往长安。薄太后认为绝对不可,可年幼的刘恒却认为应当送往长安,他想看看作为大汉国母的吕太后到底会怎么处置这封书信。

长安,长乐宫,椒房殿。

那件羊皮书信静静的放在桌案上,吕雉坐在案前,面色铁青铁青,只见她的双手正紧紧的捏着茶杯不断的颤抖,她的嘴角也正轻微的抽搐着。面前跪着的萧何,曹参,陈平,周勃,樊哙,审食其,夏侯婴七人都一个个低沉着头,不敢发出丝毫的声音。

“啪!”地一声吕雉猛地将手中的茶杯砸碎在地上,她尽力的忍住泪水,才没有当着大臣们的面哭出来。见到吕雉摔碎了茶杯,众臣们将头低的更低了。

内侍轻手轻脚的走进来,小声地向吕雉说道:“启禀太后,陛下到了。”

刘盈刚迈步走进来,便觉得这屋中的气氛颇为严肃,面前端坐着神情严峻的母后,下面是一个个低着头跪着的大臣们,地上还有摔碎的茶杯,刘盈一时不知道这里刚刚到底发生了什么。

“皇上来了?”吕雉看了看走进来的刘盈,站起身说道:“皇上你坐,我收到了匈奴送来的一封信,想让你也听一听。”

众臣一听这话,忙抬起头说道:“太后,此乃国耻啊,臣等已经知道此事,就请太后不要再念出来了。”

“为什么不念?”吕雉看着跪在地上的众臣们,她强力忍住泪水笑了笑道:“写的好,就要念出来!陈平,你来念。”

陈平忙低下头说道:“臣不敢。”

“那......”吕雉看向曹参说道:“曹参,你来念给皇上听。”

曹参也忙低下头:“臣不敢。”

“那......审食其。”吕雉看向审食其说道:“你来念吧。”

“太后。”审食其忙低头说道:“昭昭国耻,臣不敢念。”

“念!”吕雉对着审食其一声怒喝。

审食其只好站起身说道:“是.......臣念......”一边说着,审食其一边走到桌案前,拿起那张羊皮,闭上双眼,两行热泪滑过脸庞,他深呼一口气,睁开双眼,开口念道:

匈奴冒顿大单于致书汉庭太后吕雉。本单于乃孤偾之君,生于沮泽之中,长于平野牛马之域,数次领军至边境,诚然愿久游中国。本单于闻高皇帝已崩,而太后独居于长安,甚为孤寂,你我二人都不快乐,何必如此呢?本单于愿以所有,易汝所无。自此之后,你我二人结为夫妻,岂不快哉?

审食其读完了这封书信,转头看向吕雉,只见吕雉眼眶中早已噙满了泪水,只见她缓缓看向刘盈说道:“皇上,匈奴写给我的信你也都听到了。你觉得咱们应该怎么办啊?”

刘盈虽然还未加冠,但他也耳濡目染了很多关于匈奴战斗力如何如何强悍的事情,现在看到自己一向坚毅的母亲如今已经快要哭出来了,他忙站起身说道:“母后,匈奴之所以敢这么说话,无非是匈奴强,汉国弱的缘故。咱们如今只有隐忍,继续和匈奴和亲,等汉国强盛之后才能雪今日之耻啊。”

“太后!”樊哙再也忍不住了,他猛地站起身,一脚踢翻一旁的香炉,哭着说道:“太后!匈奴欺人太甚!我樊哙是老了,但是还上的了马!还举得起刀!”说着,他猛地跪下拱手说道:“老臣愿领军三万,直捣大漠,提着那个冒顿的脑袋回来!”

“舞阳侯。”吕雉忍住泪水,走上前扶起樊哙说道:“皇上说的对啊,匈奴强,汉国弱,先帝三十万大军都被围困在了白登山,你又如何能提军三万,直捣大漠呢?先不说咱们正面打得过打不过匈奴,单说这直捣大漠所要花费的财物,咱们汉国都承担不起啊。”

“咳咳咳......”萧何一边咳嗽着一边站起身,撑着病体说道:“太后,汉国的担子很重。匈奴人今日如此侮辱,咱们更不可意气用事,只有暂且隐忍啊......”

吕雉望着萧何说道:“萧大人放心吧,哀家......哀家自有分寸......”说着,吕雉看向众臣们说道:“诸位请回吧,我知道该怎么写这个回信。”

众臣站起身,慢慢退了出去。吕雉对内侍说道:“去,叫史官来。”

内侍走后,吕雉又对刘盈说道:“皇上,今日的耻辱你要铭记在心,等到你加冠成人之后,你就要担起这份天下。”

刘盈缓缓点了点头,吕雉摆了摆手说道:“你也回去吧。”

刘盈站起身退出去后。椒房殿中已经没有人了,吕雉坐下来,呆望着桌案上的那张羊皮信纸,这个一向刚毅的女性第一次感受到了自己的力量是多么的渺小,第一次感受到了自己是多么的无助,第一次感受到了刘邦一走,自己的肩膀被压的是多么的疼......现在屋中已经没有人了,吕雉趴在桌案上,放声大哭起来......

不一会,内侍引领着史官走进来,吕雉忙擦了擦泪水,看着史官,慢慢地说道:“写回信吧,哀家念,你来写。”

史官忙摊开笔墨,听等着吕雉的回信。吕雉双眼呆望着前方,缓缓地说道:“谢冒顿大单于赐书于吾,今见此书,吾诚惶诚恐。大单于正当壮年,而老身已年过五十,年老气衰,发齿脱落,行走不便,若是嫁于单于,实在有辱大单于的英风。老身有御车二乘,御马二驷,愿进献单于。另有公主,财物,稍后亦当尽快送于单于处。愿以此,共结汉匈之好。”

当史官按照吕雉所言写完了这封回书后,吕雉再也忍不住了,泪水涌眶而出,她看着史官,举起桌案上的那封羊皮信纸,咬着嘴唇说道:“将回书再誊抄一份,连同这封信一起存入国史馆。”她闭上双眼,默默地说道:“告诫后代子孙,勿忘今日之耻!”(未完待续)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热门小说
玄尘道途终末忍界五胡之血时代绝对一番奸夫是皇帝你老婆掉了反叛的大魔王我只有两千五百岁盖世双谐信息全知者
相邻小说
天下第一足球经理我的足球我做主颠覆大清之强人穿越武道求长生综艺教父明朝小侯爷逍遥皇帝打江山旧神的万界聊天群万古邪尊万古邪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