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普却微微一笑‘好说,好说’顿了顿,王元亨忽地想起一事奇道‘老大人名满天下,可为何不高居庙堂之上,却流落与这荒山野地之处?’赵普喝了一口茶水后,‘此事说来话长......’随即陷入沉思之中。良久,他缓缓说道‘此事还要从太祖皇帝登基之后说起,当时,太祖不但对前朝旧臣一律优抚,且诏令;对前朝太后仍以太后之礼奉养,对柴氏后人永世不得加害。并铸丹书铁券一枚,以为凭证;同时,对朝中众臣也是极为宽厚。记得有一次,他宴请群臣。席间,翰林学士王著喝醉了开始耍酒疯。太祖让人把他拉下去,他还死赖着不走,在宫门口嚎啕大哭。第二天即有人弹劾他,说王著昨日大哭,是在哭世宗|(前朝皇帝周世宗柴荣)呢,请求治他的罪。太祖却道‘此人不过一个酒鬼罢了。他曾是世宗臣子,朕也是知道的。况他一介书生,既是哭几声世宗,又有何妨?此事也就不了了之了。’‘太祖竟是如此仁慈?’王元亨冷不丁问道。‘太祖不但对前朝旧臣仁慈,既是素有嫌隙之人,太祖也极是宽厚优待。’赵普回道。哦?王元亨极感兴趣。少停,赵普接着讲道‘有一次,太祖与众臣一块宴射。酒饮半途,太祖突问当年曾将他拒之门外的王彦超‘旧在复州,孤前往投靠你,汝为何不肯收留我?王彦超此时已做了朝廷中书令。闻听太祖发问,以为要与他算旧账,顿时吓出一身冷汗。连忙退席磕头托辞道‘当时臣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御史。正如一勺子水怎能包容庞大的神龙呢?再则,如果当日臣留住了陛下,陛下您又怎么能有今日之丰功伟业呢?’太祖听后一笑了之,仍让他官居中书令一职。还有一人,就是那位曾经欺辱过他的董遵诲;此人后来在太祖跟随郭威之时一直都是跟随太祖政敌韩通,一日,太祖召见他,他以为必死无疑。但太祖不但未念旧恶,并提拔他做了节度使,还设法将他母亲从已被契丹占领的幽州赎了回来。’
‘太祖竟会宽厚仁慈到此等地步?’王元亨有些不信。赵普点了点头‘太祖确是如此!’顿了顿他却又话锋一转道‘但不料,太祖的宽厚仁慈却惹恼了当时任开封府尹的晋王赵光义。那一天,他来找我,对我说‘皇帝待人过于宽厚,长此以往,恐会导致伦常废弛;他有意为朝廷整肃纲纪,想请我帮助。’因我观那晋王平日里处事沉稳有方,加之太祖当时待人也确实有些过于宽纵;未及多想,就答应了下来’‘太祖共有几个弟弟?’王元亨突然问道。赵普伸出两根手指比划着‘两个!一个是赵光义,另一个赵廷美;其中,赵光义和太祖是一母所生,平时也最亲近;赵光义本人沉稳多谋,加上母亲贺皇后的**,两人最是亲密;是以,太祖登基不久,即将赵光义封为晋王,并把戍卫皇城的重任交给了他。’赵普回道。‘如此,他为皇兄分担政事也是理所应当的了’王元亨说道。赵普点了点头‘当时,我也是这么想的’旋即,他又神色一变道‘可是,后来发生的变故,却是我始料不及的。’‘什么变故?’王元亨问道。赵普神色变得凝重了起来‘不久,即传来了太祖深夜暴亡的消息。待我清晨赶至宫中不久,太祖昔日的结义兄弟石守信、王审价等人也陆续赶到了。他们一来,就开始质问太祖的死因。’‘太祖是怎么死的?’王元亨忍不住问道。‘据宫人所述:太祖殡天的头日夜里,一直都在与皇弟赵光义饮酒,直至深夜;其间,二更天的时候,还有人看到在二人饮酒的帐幕里,一人坐着,另一人不停地来回走动;不久,里面又传出有刀斧戳地的声音,其中还夹杂着太祖皇帝的怒喝‘好做!’‘好做!’因太祖皇帝饮酒前曾有言在先,众人虽觉得有些可疑,但谁也不敢进去扫了皇帝的酒兴。是以,内中情形就不得而知了。’
言毕,赵普连连叹气不止。‘那然后呢?’王元亨追问道。‘之后不久,赵光义就匆匆走了出来。当时宫人进去查看时,发现太祖已经呼呼大睡,当时也未在意。可只一刻功夫;到了三更时分,待宫人再进去查看时,却发现太祖已经殡天了!’‘当时太祖皇帝寿数几何?’王元亨突然问道。‘虚数五十,实数四十九岁’赵普回道。‘此事确是有些疑点,也难怪有人会质疑’听完,王元亨说道。顿了顿他又问道‘那后来的情形又怎么样了?’赵普想了想,示意王元亨喝了一口茶水后,又缓缓讲道:当时,太祖殡天的消息一经传出,朝野震动;就连外放的官员也无不匆匆赶回朝廷,帮助料理皇帝后事。一入皇宫,众臣想起太祖平日宽厚,无不捶胸顿足。一时悲声四起;石守信、王审价等结义兄弟更是嚎啕大哭。翰林学士王著一边哭着,一边在太祖灵柩前磕头。直在灵柩前磕的头破血流,仍不肯罢休,众人俱是一派癫狂状态;
见状,当时位秩最高的晋王赵光义止住了众人,在草草安排完丧事后,突然对众臣道‘今天子歿去,委实令人扼息;可太祖心愿未了,统一大业尚未完成,吾身为皇弟,自是义不容辞;为皇兄完成未竟事业,以慰皇兄在天之灵!’一边说着,一边自怀中取出一物高叫道‘今有太祖遗诏在此,谁敢不从!’此话一出,群臣立时开始议论纷纷。见状,赵光义又道‘此诏乃当日皇太后命太祖皇帝所作,此事赵普也在现场!’‘哦?真是太后命太祖皇帝所写的吗?’王元亨问道。赵普微微一笑道‘太祖至孝,普天之下只有杜太后能喝斥、命令太祖皇帝;这是众人皆知的事情。加之,整个五代乱世多由君弱臣强而起。兄终弟及,好似有此可能;再看当时群情汹涌,若不及时平息事态,恐天下立时又会陷入混乱之中。于是,我当时就走出人群,对众臣道‘此事不假!当日杜太后有鉴于五代之时主幼臣强引发的事端许多,特命太祖皇帝壮年即写下此诏。当时,我也确在现场。’众臣这才平静了下来。于是,赵光义就在太祖灵柩前行了叩拜之礼后,即在灵前即位,是为宋太宗。’‘兄终弟及,妙极,妙极!’王元亨冷不丁道。(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