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盛可不想给自己惹麻烦,即便是后世里的官二代他都招惹不起,更何况这些大军阀家里的花花公子?这年头,弱肉强食,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次日,弘农王府。往常,淮南的文官武将们在这里议事的时候,根本就不会拘泥小节,吴王杨行密起于草莽,他在位期间也是连年征战,那时候,他对待部下平易近人,更多是如同兄弟一样,靠的是江湖义气维系感情,就连张颢这样反复无常的降将都受到了杨行密的重用,其余的文臣武将对杨行密更是忠心耿耿。
到了杨渥即位之后,他却不务正业,经常带着一群侍卫去打马球,即便是召集文臣武将们议事之时,杨渥也是心不在焉,这样一来,那些文臣武将们自然是对他敷衍了事,尸位素餐者比比皆是。
自从杨渥的一些心腹相继被杀之后,这些文臣武将们才有了危机感,如今,他们见到李盛这样陌生的年轻人居然成为了监察他们的录事参军,几乎每一个参加会议的人,无论是文臣还是武将,无论是张颢还是朱温派系的人,都若有意若无意地看李盛一眼,他们都在猜测着,这小子究竟是何方神圣?居然如此受重用。
尤其那些武将,原本都是杀人不眨眼的武夫,有人甚至与徐温一样都是桀骜不驯的私盐贩子出身,他们私下里难免有些不服,他们都是经历过一场场浴血奋战杀出来的,这才有了今天的地位,这个李盛凭什么年纪轻轻的就成为了录事参军?以后,这小子还要监督他们,真是岂有此理!不过,这里是弘农王府的议事厅,在这里,表面上只有一个说的算的,那就是弘农王杨渥,虽然杨渥已经被架空了,但却仍然有一些官员支持他,即便是张颢或者徐温也不能对杨渥太不尊重。
李盛能在今天出现在这里,接受那些文臣武将们的质疑,只是因为徐温想要利用李盛向张颢和其余那些对他有敌意的官员们示威,不错,就是李盛打伤了张颢手下的几个官兵,可是,老子就是不让你的爪牙抓李盛,老子还要让李盛堂而皇之地出现在你的面前,既然李盛是淮南军里的录事参军,张颢也不能为所欲为。
李盛也已经看到张颢的脸色有些阴沉,但李盛却不以为意,只要不让张颢这个反骨仔抓住把柄就行,他只是个有勇无谋的武夫而已,在淮南军里,张颢目前还做不到一手遮天。
杨渥端坐在宝座上,面沉似水,二十出头的年龄,就经历了这么跌宕起伏的人生,这几天里,他一直在苦苦思索,他现在才算是明白了一些,可惜,有的东西一旦失去了,恐怕就再也回不来了,例如自由和权力。
这些天里,许多在往日里深受杨渥信任的心腹相继被张颢和徐温以各种莫名其妙的借口杀掉或者免职,也有许多杨渥根本就不认识的人成为了手握实权的官吏或者将领,但杨渥却无可奈何,敢怒不敢言。不过,李盛这个刚刚上任的录事参军,却让杨渥莫名其妙地萌生了一种想要拉拢的感觉,就连他自己都不清楚到底是为什么。
其实,作为一个傀儡,杨渥还是想要自己把握自己的命运,为此,他着实需要有人能够成为他的帮手。杨渥知道,今天,众人要讨论的是一件大事,关乎淮南的未来,甚至可以说关系到淮南军的生死存亡,必须由他出面来决定的大事。
今天是杨渥自从失去权柄之后第一次主持众人议事,正是为了淮南军是否要与朱温结盟的事情。虽然杨渥只是个受人摆布的傀儡,但是,血气方刚的杨渥仍然倒驴不倒架,此刻,他坐在宽敞而又舒适的宝座上,明显瘦削了几分而且有些苍白的脸上仍然透露出一丝自信和不甘雌伏的坚毅。尤其当他看到张颢和徐温这两个手握重兵的权臣对他仍然毕恭毕敬,先王当年倚重的智囊和猛将们仍然愿意听从他的号令,眼前这些淮南的精英们仍然称呼他为王爷,他更加信心十足了。
这些文官武将们站得很整齐,而且给人一种叱咤风云、威风八面的感觉,可是,经历过两辈子的李盛站在这里,看着影响着淮南大局的这些文武官员们,他的心中却有一种完全不为所动的看法。这些官员们有的直言不讳,有的曲意逢迎,这件事涉及到许多人的利益,由于分属不同的派系,各人的见解和立场都有所不同,他们彼此间争执不休,互相算计,勾心斗角,逢场作戏,李盛看了之后顿时想起了《官场现形记》那本名著,这里便是名利场,看似风平浪静实则危机四伏。
这次召集文武百官们议事,当然是张颢的提议,以弘农王杨渥的名义发起,其实,张颢此前已经与朱温派来的使者在私下里密谈过,朱温的军队现在兵强马壮,他的实力当然是不可小视的,即便是当年杨行密健在的时候,淮南军与朱温的梁军交战也只是互有胜负,更何况楚王马殷和吴越王钱鏐都公然臣服于朱温,这就对淮南形成了夹击之势,现在,淮南军之中派系林立,自然是不可同日而语。
对于与朱温联盟之事,许多仍然心系大唐皇室的文官慷慨陈词,联名上疏,请求杨渥断绝这个念头。文官们自幼熟读圣贤书,在他们看来,他们世代享受大唐的俸禄,现如今,朱温谋朝篡位,他们本应该联合其余藩镇讨伐朱温,中兴大唐,即便是不这么做,最起码也不能与奸臣朱温狼狈为奸,成为不忠不义之徒。
不过,文官们的大道理说得冠冕堂皇,打仗却终归还是要靠武将的,淮南军中那些武将们的分歧也不小,以猛将朱瑾为代表的一些将领主战,这么多年了,他们与朱温的军团连续作战,死伤的将士不计其数。(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