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雯一直很虚心,只不过在某些立场上和国王不同,此刻,晴雯更加虚心,她问:
“为什么我们只能喝稀粥?”
国王简直要笑到喷饭,晴雯的问题正是暴露了人世间大多数人的问题,虽然已经处于第三密度却很不服气,感觉自己本应该是上天之选,整个宇宙间只有地球上有人,是独尊一方的唯一的有智慧的生命,而且,还认为普天之下,人最聪明。
晴雯的这种态度完全就是盲人摸象的概念,很不知道天高地厚,而且,往往是越一瓶子不满半瓶子咣当的意识才最害人呢,离真知最远。国王想到的是那些个在地上乞讨的要饭的,明明自己就是坐等同情,寄生虫一个,却瞧不起那些个好好工作、踏踏实实生活的人,而且,还觉着这个社会的不公正害了自己,甚至觉着自己被分配到的很少。
这,就是一个普遍的问题。
但是,国王却不愿意拆穿这个问题,更不愿意给晴雯讲解这个问题,很大的原因就在于这是人类整体所犯的毛病,并不是只相关于晴雯一个人的认识问题,是人类自己设立了思维的框架,以至于边缘出现了思维的局限性,正是这样的局限性反过来又让从人类思维框架中收获很多的人进入了思维的局限里不得脱身。
但是,出于公心,更出于一种绝望之后必须有的所谓责任,国王还是觉着自己有必要耐心地去给晴雯一个说法。
人,并不是每一刻都可以从别人那里获得不二的法门,这个时候,国王能够依旧捏着鼻子把事情给晴雯讲解清楚,这里面得埋设了多少国王对陆地人类的偏爱啊。
国王耐心地说:“对于整个宇宙来说,能够产生我们人类这样的奇葩是一件喜事。”
晴雯说:“我和你不属于同一代人类的,你不要在宇宙因为我们陆地人类,也就是地球第三代人类的出现而惊喜的时候,把自己的族群也加上。”
国王笑着摇了摇头,心说,这就是陆地人类的妄自尊大了,有一点荣耀马上都揣到自己的肚子里,根本就不和人分享,但,国王是何许人也啊,人家可是亚特兰蒂斯的国王,哪里会和小心眼儿的晴雯一般见识呢?!于是,国王忽略了晴雯此刻的心里膨胀,对她不予理会,而是继续投身于自己未竟的教育当中。
国王继续语重心长地说:“喜事归喜事,宇宙创生了人类之后不等于说就一劳永逸啦,而是突然发现,自己身上的担子比以前更重了。”
晴雯很纳闷,说:“那是为什么呢?”
国王说:“因为人类有七宗罪啊?”
晴雯又问:“到底是哪七宗罪呢?”
国王说:“具体有哪些,我这里记不清了,不行,你回到二十一世纪的网络世界里谷歌查询一下不就知道全了?”
晴雯吐了吐舌头,不明白为啥给自己讲课的人在教学当中这么依赖网络。
国王说:“我多少记得几项罪过,只记得有个是:贪。”
晴雯恍然大悟,说:“哦,这个贪,我懂一点儿,是指贪吃,贪钱什么的。”
国王说:“为什么人类只能是第三密度的,喝不上稠粥,而只有喝稀粥的份儿,不就是因为人类本身还有罪孽要洗刷吗?不就是因为人类的意识还达不到忘我的程度,对于社会、群体,所贡献的力量太少了。只顾着自己,甚至有时候还损人利己,单打独斗也就算了,更多的时候是越在一起越不能精诚合作反而是在窝里斗。”
晴雯听懂了,她甚至不觉得国王这是在给自己解释为什么我们处于第三密度,而是在借题发挥,指出作为灵长类动物的陆地人类,第三批人类是多么地进化初级、多么地没有修养,缺乏上升的资格。
国王一下子就猜到了晴雯心里在想什么,他说:
“如果你认为我是在借题发挥来恶搞第三批人类的陆地人类,那么,小丫头,你就是狭隘啦。”
晴雯静静地听着国王的话,没有做出反应,她不知道是应该相信他还是不理睬他为好。
国王继续说:“如果我只是因为种族的歧视而发表以上的言论,陆地上的小丫头,我认为你是看扁了我。”
晴雯还继续盯着国王看,一边,她也在细细地品味国王的话。
国王继续说:“我说的完全是实情,如果不是这样的话,人类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那么,今天,我不会在这里说这样的话,今天,也可以断定在耶稣元年的第二千年左右,人类已经集体意识统一提升,并且迈向了进入第四密度的步伐。”
晴雯说:“我有一点相信国王你的真诚啦,因为我细细地想了一下,我们人类有没有进步和意识提升,跟你现如今的状况也没啥关系啊,如果没啥关系的话,您总不至于是见人下菜碟,看人不好还落井下石,也不会是无中生有,更不会是笑话别人无,气别人有,因此,通过对您的了解和试图对你理解,我自己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你没有必要,不可能对我撒谎,这不符合你对自己预设的要求,也不符合你的品味和行事方式,更不符合你所谓的教书育人的价值观,因此,我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你说出口来的,就一定是你认为的真理,当然,不管你的认识是在历史的检验当中被认为是正确的,亦或是错误的。”
得到晴雯这样的肯定,国王也是老怀安慰啦,虽然,他并不真的那么老,但是,他的老心脏确实是觉着这个陆地上的人类小丫头还真的是孺子可教也。
晴雯说:“我也觉着人类很初级,很多的时候,我们都在忙于利益相争,没有注意提高思想意识,有时候,心意是到了,但是,临到可以修炼的时候,又容易被自身杂七杂八的事情所扰乱,终究达不到那个境地,因此,上不了第四密度,也是我们自身的原因,我们得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