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 萧琰一行抵达“新月道”的最西端, 即中西洲自由贸易通道的西部起点——和合港。
这里是中西洲自由贸易通道上最重要的商城,超越了东部端口的大唐北延集。
它是一座海港城,西面全部是海岸线,仅商货港口就有三个,每天的货物吞吐量超过十几二十万吨,是南北两个西洲的贸易交汇点, 也是南北西洲和中洲贸易的起始点, 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而且,它的地理位置也相当敏感:处于黑海的东海岸, 正好夹在大西洲两个大陆的交接地界,到底属于南西洲还是北西洲一直模煳的,而在希腊帝国和罗马帝国同时统治南北西洲时, 整个黑海都是帝国的内海, 这种交界模煳的海岸区域当然也不存在问题,但南北西洲现在是两个帝国, 这种地域就成了战略争议焦点。两大帝国打来打去, 后来被欧罗顿打下来, 为建贸易通道又撤回到乌加索山脉将这里让了出来, 而大食认为这里本就是南西洲的地域,两个帝国在协谈时当然都不愿意这里建城后被对方控制,也绝不愿意这个贸易起点完全由商人自治。
两国谈判陷入僵持,欧罗顿皇帝是最心急的,私下联合大唐, 一起给大食施加压力。
这时大唐高宗皇帝就抛出了一个方桉——由三大帝国共同参股成立“自由贸易联盟商会”,由商盟制定城律、商法治理这座城市,每年收取的商税只用于城市建设、管理和商会人员薪资,不入三国的口袋,以保障自贸港的自由良性运转,不受三国政治影响,也免去三国贪婪的商税榨取毁掉自由贸易的危险。
这个方桉显然不是高宗临时想出的。
欧罗顿皇帝和大食哈里发都知道这是大唐皇帝插足西洲的谋算,然而这是唯一可能让两国接受的方桉,除非他们中断开辟新贸易通道的计划,但欧罗顿皇帝首先就不愿意。退一步讲,就算然让大唐得逞涉足西洲自贸城,但是三角形也是最稳定的形态,三国各占一角互相牵制,总好过两国角力形成跷跷板。
高宗这一手是光明正大的阳谋。
阳谋的意思就是你明知道对方在谋算,还得痛并快乐着跳进去,因为坑里面的确有金子。
是跳下去攫取更多的金子,还是果断抽身而去?——欧罗顿皇帝和大食哈里发最终做出了选择,新贸易通道的利益驱动力实在太大,让他们可以忍耐大唐皇帝的这点谋算。当然,他们那个时候并不知道高宗皇帝的野心有多大——谋划的不是东风压倒西风的帝国争锋,而是谋划世界的战略。
萧琰在马上遥望这座城市,北面全是海,东南西三面也没有明显边界,因为它没有城墙,只要路边出现有黄蓝绿三色圆徽记的指示路牌,就说明这里是和合城。
和合城是唐语的称呼,欧罗顿语和大食语又是一种叫法,但都有和平、安定的意思,而唐语的“和合”又蕴有和气生财、合作共利的涵义,不止大唐商人和中洲其他国家的商人喜欢叫“和合城”,还有很多西洲商人也更喜欢以“和合”称呼这座城市。
萧琰心想:和合应该还不止这些意思。
她微微转头,对左边的萧澜道:“这里,让我想起了世宗皇帝对城市的一种定义——人文之所聚为城,人气之所聚为市。当城市功能的核心不是政治和军事,而是人文人气时,它就不需要城墙防卫。”
和合是一座商业城市,商业的一个要义就是流通。
流通就必须开放。
所以和合没有城墙,没有城门。
任何人,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可以自由的进出这座城市。
当地理上的阻隔打破后,人心的阻隔也随之打破。
这种自由的习惯会随着一座城市的开放而驻入这座城市的人心,渐渐成为习以为常的规则,然后就成为心中固有的观念。
这是商业流通必然带来的思想,尤其当它排除了政权和宗教的阻挠时,就会更加迅勐澎湃。
萧琰油然想起《昭宗实录》中记载的昭宗推动昭宣变法时说的话:
昭宗说,商业流通必然掀起世间的革命;
昭宗说,大唐首先要以货币占领世界。
当行近这座自由开放的商城时,萧琰忽然有所领悟,也许昭宗说的“货币占领世界”并不只是大唐的钱币,重点还在于“货”——货是商品。
那么承转着文明的书籍、玉器、服饰等等都成为商品,通过商贸流通于世界时,这是不是昭宗说的“货占领世界”?
……隐藏更深的,思想的种子,也是一种货。
萧澜回复她道:“昭宗皇帝诠释得极对,当城市需要防卫功能时,就不可能自由、开放。而和合城不一样,它是商城。”
她微微眯了下眼,看着这座经常往来的城市,甚至比贺州城更熟悉。
“商业需要开放,这里不需要城墙,不论你的国籍、肤色、民族,不论你的信仰是神佛上帝天主还是无神者,不论你身份地位贵贱,不论你富裕贫穷,不论你原来的身份凭历,只要你愿意都可以进入这座城市,进入商盟的大厅,登记成为和合城居民。从这个方面来说,这是一座自由的城,也是一座平等的城。”
阿尔曼德·海顿骑马行在萧琰右边,听了萧澜的话神色微微有异。
她对和合城也很熟悉,因为教会和帝国在这里不能公然追捕“异端”,南北西洲各个反抗势力在这里都设有秘密分部和联络点,阿尔曼德就曾经在和合城分部驻过一段时间,看到了这座城市的自由和平等,也看到了这座城市真正的不平等。这位法导师心里想道:这个世上没有真正平等的城市。
策马和奥特洛同行的弗利亚神情也微微有异。
这里是他出生和成长的城市,留给了他许多回忆,有美好的,也有丑恶的,他眼中隐有怀念,瞬间又沉邃不可测。
自由,平等。
那只是浮在海面上的美丽泡沫。
……
路边出现了第一个三色圆标记的路标,当萧琰策马而过时,就表明她进入了和合城。
大路还是笔直向前,但路面多了分道,和大唐的大中城市一样,划出了车马道和行人道;但白漆分道线上,却还涂有黄色、绿色的大字,萧琰一路低头看过去,都是客栈旅舍酒楼饭店之类的推介及地址。还有路边出现的行道树,也挂了一条条彩帛,书写着商家的店铺产品等等。
满目花花绿绿让萧琰有种刷眼界的感觉,忍不住笑了起来,大唐的商户也是挖空心思做宣传,谓之“物美故广而告之”,但官府肯定不会允许他们在道路和树上搞这些花样。
和合城的商人果然比其他城市的商人要自由。
萧澜说,刷地皮挂树枝算什么,自由商盟天空都拿出来卖。
说着一指。
萧琰向前方举目望去,便见内城上空飘浮着几处黑点,即使相隔几十里,以她的眼力已经看清楚那是热气球,垂着巨大醒目的条幅,上书商家宣传。下方的行人没有不向上望几眼的。
这种空中“广而告之”当然比地面上的新鲜又高调,十分博人眼球,但也昂贵,只有大商团才能做。但在其他城市,无论帝国还是王国,都不会允许非官方的热气球升空,即使是在热气球发明和制造的大唐,在大中城市也不会允许商家的热气球腾空做广告,这涉及到政治和军事问题。
果然还是商城自由啊。
萧琰又笑着说了这一句。
萧澜接道:“商业的本质就是追求利润,在利润面前,其他一切都要让道。”
阿尔曼德忍不住接了一句:“也就是金钱至上。”
萧澜咯声一笑,她不挑眉凌厉时那张美艳的脸庞就相当妖娆,看着阿尔曼德向她抛了个媚眼,声音神情都颇亲昵,“阿尔你说的对极了。”
这两位女性一路同行过来,已经发展成可以互称昵称的亲密朋友了。萧琰有些怀疑她这位澜姑姑是不是想勾搭一下这位严肃正经的法导师。严格意义上来说萧澜还是单身:夫郎已故,只有侍郎,按唐律,那就是丧偶。萧氏子弟中有双性向的并不少见,萧琰知道的就有两位堂姑成了亲还有女性情人,如果萧澜也是双性向萧琰并不会惊诧。但是萧琰不赞成滥情、滥性。不过这是萧澜姑姑的私事,如果海顿法导师不介意,萧琰也只会当不知道。
阿尔曼德的回应是一个亲切又礼貌的微笑。
萧琰觉得澜姑姑的勾搭大约不会成功。
……
商团连续经过三道路标后,长龙般的队伍才完全进入了和合城。
这里是和合城的外围,但道路上的车马明显多了起来,不只运货的马车,载人的马车也多了起来。不时有载客的长车厢公共马车在专属的车道上驰过,这应该也是借鉴大唐的公共交通道的做法,但不同的是,这些公共马车并不是自由商盟公营,而是城中商会私营,因为车身上漆着这些商会的标志和宣传语。萧琰心想,这也是商城的不同,在大唐,公共设施不能被商家用来谋利。
她问萧澜这些公共马车的乘车价,听完后她不由沉思,比大唐的车价高一倍,从惠民来说,当然是大唐做得更好。不过,商城各私营的竞争让公车价格在降低,而服务却在提升。从这方面看来,公共马车这种民生设施,开放部分私营也有其利处。她心中默默记下一笔,回去后要向李毓祯汇报。
西行见闻记录,是她此行的另一个目的。
随着往城内行进,商铺楼宇越来越密集,各色风格的商店竞相招人眼目,招揽客人的手段也是奇招叠出,不时有热闹的乐声和歌声从附近传出,不知是哪个商家在做促销活动……
伽利尔对普林茨说道:“每次进入这座城市,我都觉得口袋里的最后一枚银币都会被掏出去。这里浮荡的都是金钱的欲.望。你看街上这些行人,如果不是购物的,都是行色匆匆,没有悠闲自在的,一个个脑子装的都是‘时间就是金钱’。就像拉磨的驴子,被金钱的鞭子驱赶着,一刻不停的往前拉。”
普林茨说道:“这就是内驱力,让整个城市都高速向前。所以,这里能成为大西洲最富裕的城市。”这位理学学者还是半个社会观察家,相当具有洞察力。
伽利尔是纯学者,他以学者的观感说着对这座城市的感受,“老实说,这里的逐利气氛让人讨厌。但是比起很多地方又可爱多了。尽管它的自由只是有钱人的自由,但是比起血统,有没有钱还是可以让人奋斗的,虽然奋斗的机会也不平等。这里没有教士和贵族的特权,至少条文规定上是平等的。居民证只有职业区分而无贵贱等级,职业虽然也有不平等,总比血统划分来得平等。——虽然这些平等只是体现在条文上和一张折叠的硬纸卡片上。”
普林茨说道:“至少,这里有这么一个形式。”
虽然微弱,但也是一点火星,只要它不成为灰烬,就会给人希望。
伽利尔耸肩说道:“是的,这就是我讨厌它时又喜欢它的地方。”
两位学者骑马行在队伍中,谈论的声音不大,但萧琰分了一缕神识关注这两位学者——这两位对和合商城的看法大约能反应出西洲学问界的态度。
同行的这些西洲代表,各自代表了一个领域的人群,他们加起来,就是大唐要联合的西洲主流群体,也是未来的西洲主流群体。
萧琰想知道他们对和合的看法。
……
景宗皇帝在世的时候,有一天下午,萧琰和阿娘一起进宫,被外祖父叫去种田。太极宫内苑里有一片专门避出的农耕土地,名曰“帝耕田”,是太宗皇帝立下的规矩,取帝王躬耕不忘稼穑之意,后来高宗皇帝改名,叫“思田”。
思,心上种田。
阿娘说,高宗皇帝最喜欢种田,尤其喜欢种新作物:有的种活了,有的种死了。
萧琰那时以为高宗皇帝并不是真的喜欢种田,而是以帝王之身做创新典范,但她后来知道了:高宗皇帝是真的喜欢“种田”。
思田,思想之田。
田里能不能种新的种子,种出后会长成什么样的作物,只有种了,才知道。
和合是高宗种的一块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