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说起来,波兰人对于战争并非没有准备。在波兰在和英法结盟后,在德国进攻的威胁下,波兰统帅部也制定了代号为“西方计划”的对德作战计划。由于在人数和装备上大为逊色于德军,波兰为抵抗侵略仅能出动39个步兵师,11个骑兵旅,3个山地步兵旅,2个装甲摩托化旅,近80个民防营。计有轻型坦克220辆、超轻型坦克650辆、4300门火炮和迫击炮,407架飞机。波兰海军编有16艘战斗舰艇和辅助船只,总兵力为约100万人,最高司令官为罗兹斯米格威元帅。在战役开始前,波兰武装力量的动员和展开并未完成。波军指挥部在预定的防御地区仅展开了24个步兵师,8个骑兵旅,1个装甲摩托化旅,3个山地步兵旅和56个民防营。在战争开始初期波兰军队的展开还在继续。波军总司令部计划实施战略防御,阻止敌人,为英法联军的行动赢得时间并根据形势采取进一步行动。波军主力沿德波边境展开,占领北部防线的是“莫得林”集团军(2个步兵师,2个骑兵旅指挥官是普谢德齐米尔斯基—克鲁科维奇将军),“维希库夫”战役集群(3个步兵师)和“纳雷夫”战役集群(2个步兵师,2个骑兵旅)。在“波兰走廊”是“波莫瑞”集团军(5个步兵师、1个骑兵旅,司令官为博尔特诺夫斯基将军),在波兹南省西部是“波兹南”集团军(4个步兵师,2个骑兵师,司令官库特谢巴将军),“罗兹”集团军(4个步兵师,2个骑兵师,司令官鲁梅尔将军)担任罗兹和华沙方向的掩护。在琴斯托霍瓦、卡托维采、克拉科夫地域集结了“克拉科夫”集团军(7个步兵师、1个骑兵旅、1个摩托化机械旅,1个山地步兵旅,司令官希林格将军)。保卫南部边界的任务由“喀尔巴阡”集团军(2个步兵师,2个山地步兵旅,1个摩托化机械旅,司令官法布里奇将军)担任。“普鲁士”集团军(8个步兵师,1个骑兵旅,司令官多姆布-贝尔纳茨基将军)为第2梯队,配置在凯尔采,托马舒夫-马佐维茨基、拉多姆地域。
但是德国国防军以这种出人意料的方式战胜波兰军队也没有改变德国人的这种矛盾情绪。尽管宣传部门对闪击波兰的“包装”让人产生了另一种印象,但事实上,德军从未将波兰之战设计为新型战争乃至“闪电战”。
德军将领当然知道己方的优势,尤其是拥有了部分仿照中国组建的装甲师和原装的中国装甲部队现代化装备,也清楚波兰军队在装甲战力方面的弱点。但除了海因茨??古德里安、曼施坦因和艾温尔隆美尔等为数不多的新型战争的理论家外,德国坦克部队看似毫不费力的推进令绝大多数指挥官感到惊讶。摩托化先头部队在第一周就推进了200多公里。尽管遭遇了零星抵抗,但徒步行军的步兵也在几天内前进了65公里。
9月14日,德军完成了对波兰首都的钳形攻势。德军谈判代表要求华沙军民不作抵抗地交出城市,但被华沙政府毫不犹豫的拒绝。8天后华沙被全面包围。华沙是波兰的首都,西邻维斯瓦河,在政治、经济、军事意义上十分重要。对于德军来说,迅速攻克华沙可以对波军士气以及抵抗意志予以沉重打击,有利于战役的速战速决。
开战仅几天后,波兰政府和总司令部就不得不南迁,并在9月的第3周逃到了原本是盟国的罗马尼亚。鉴于德国开动战争机器,罗马尼亚为安全起见宣告中立。于是,波兰成了孤家寡人,独自抗击强大的德国国防军,且从9月17日起在东边抵抗同样强大的红军——因为地格鲁吉亚大叔来取这个西塔拉在8月签署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秘密附加协议中许给自己的战利品。
尽管波兰陆军最迟从太初十六年9月22日德国和红俄在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举行胜利阅兵式后就已宣告战败,但波兰民族没有屈服。更准确地说:华沙人没有屈服。他们知道,自己将面对残忍的占领政权。他们希望,在德国进攻波兰后立刻向西塔拉德国宣战的西方强国或许还是会出兵干预。
首都决心不屈服,但是华沙却并不是战争堡垒。这座城市没有值得一提的防御工事,且城内只有约12万军人,其中大部分是散兵游勇。但这座城市不想投降。如果投降,居民除失去自由或许还有生命外,也将失去尊严。许多人宁愿有尊严地死去也不愿忍辱偷生。有不同想法的人则向周边地区逃亡——尽管德国坦克前锋部队已从市郊包围了这座城市,但包围圈直到9月的第3周才真正闭合。
德国空军从开战第一天起就空袭了居民区,明显是戈林的瞎指挥,但是当华沙战役开始之后这种空袭明显加强。德军宣称的目标是轰炸华沙,直至其失去抵抗能力。从国际法对战争的规定看,这种作法在这个年代还是个灰色区域。根据从1914年至1918年的一战中得出的经验教训,国际联盟在2次世界大战之间曾商议通过一份旨在保护城市免遭空袭的公约,但该公约从未正式生效。德国飞机在近2000次空袭中投下近千吨炸弹和燃烧弹,有时甚至将装满的油桶从运输机敞开的舱门直接抛出去。
在发起最后一轮进攻前,德国炮兵轰击了华沙郊区的临时战线。超重型列车炮和攻城臼炮也投入作战。防御者的确毫无反抗之力。然而,他们还是抵挡住了9月25日德军发起的首次冲锋。此时仍试图逃亡的华沙人被有针对性的火力赶回市区。只有中立的外国人可以在中美两国外交官的率领下通过一条通道离开战区,但党卫军突击队拦住了犹太人和被他们认作犹太人的人。
战争仅仅爆发一周后,太初16年9月8日,德军第七装甲集群先头部队已经抵达华沙城下。按照常理,此时华沙波兰守军仓促应战,缺乏准备,并且已经有东撤迹象。对于德军而言,上策是放任波军撤出华沙城再行围歼,但德军确是并未突袭该城反倒是绕道将其包围后又向东推进,使得波军拼死反抗,而德军直到1939年9月28日方才攻克该城。这其中固然有波军英勇抵抗的因素,但更主要的是西塔拉的干预,不得不说在具体的战术指挥方面,这位小胡子狂人还是非常不合格的,这或许就是他只能被人称为奥地利下士的重要原因。用贝克将军的话说,“那个神经质的奥地利下士,让他指挥十挺机枪都是对帝**队的犯罪。”而这一点许多人可能忽略。
9月9日,即德军抵达华沙城下的第二天,西塔拉发出第三号命令,要求进攻波兰的陆空部队做好调往西线的准备。原来这一天,西线的法国第4集团军向德军发起了试探性的进攻,而西塔拉非常担心这是对方大规模进攻的前奏。为了防止两线作战,做为德国来说,需要保存实力,尤其是需要保存装甲部队和空军等快速兵团的实力,以便一旦形势紧迫时可以迅速西调。不过,在未明确法军意图前,德军是不应该调往西线的,只能处于一种待命状态。同时,对于德军来说,也需要为部队西调后仍能有实力依靠剩余部队打败波军做好准备,这就需要其在调动之前抓紧时间,尽可能多的包围和歼灭波军,以减轻日后东线战场上波军对峙的压力。如果放任波军华沙守军向东撤离将使德军难以保证在西调前追上并歼灭这支12万人的部队,况且法军9日的行动明显是针对8日德军夜抵华沙一事。德军采取对华沙的围而不克策略应该说相当高明,一方面有利于稳住法军,另一方面又可以争取时间歼灭更多的波军有生力量。
正是出于这一初衷,德军才将准备东撤的波军又堵回了华沙,并放弃了迅速攻克华沙的胜利,转而向东以求歼灭更多波军及其新建兵团,为最终胜利奠定基础。果然几天后,9月12日,根据英法最高层的指示,法军的进攻行动停止。9月13日,德军兵临布列斯特要塞。这次德军一反前次在华沙的围而不克而是集中兵力经过4天攻坚,力克该城,随后形成了将波军在布格河以西部队全部合围。
在攻克要塞过程中,为了防止法军再次发起进攻和因华沙波军的牵制导致进攻要塞兵力的不足,德军于9月15日请求红俄出兵。这个请求正中地格鲁吉亚大叔同志的下怀。当世界各国目瞪口呆的看着波兰一周亡国的中二纪录,按捺不住心里对波兰土地的萌动春心的北极熊出招了。早已同德国商量好收复寇松线以西波兰所占的西乌克兰与西白俄罗斯的红俄,只因与波兰签有互不侵犯条约而始终不便动手。波兰政府的出逃,终于使红俄找到了“体面”出兵波兰的借口。红俄政府宣称:由于波兰政府不复存在,因此苏波互不侵犯条约不再有效。“为了保护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少数民族的利益”,红俄决定进驻波兰东部的西乌克兰与西白俄罗斯地区。2天后即9月17日,红俄白俄罗斯方面军(下辖第3、4、10、11集团军以及骑兵机械化集群和第23独立步兵军)与乌克兰方面军(下辖第5、6、12集团军)分别在科瓦廖夫和铁木辛哥指挥下开进波兰东部。这个行动,立刻将布列斯特以东30余万波军牵制并吸引过去,使得德军也迅速攻克了该要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