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大文学移动版

m.dwxdwx.com

第九十四章 基调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相公,德州诸事,便是如此。如今各州县皆已严防,以待不测。只是,这个关永河不可等闲视之,若论行伍经验,较之本地府兵,还要强上许多。德州诸地刀客,上溯二代,多有悍卒,如今当打之年者,漠南漠北,辽东辽西,口内口外,皆有留过声名。”

整个大唐口碑最好的两种无组织但有活力的社会团体,一种就是河北刀客,另外一种,就是江南剑客。两者诞生的原因也很简单,最开始肯定都是失地,或者家族破败,但又有一定的积蓄,加上曾经也有一些祖辈人脉,就能够通过贩卖自己的武力来换取生存资源。

在动荡的年代中,这种群体的诞生是自然而然的,人们有这个需求,于是就诞生了这样的群体。只是他们又毕竟是“弱势群体”,无法形成组织,即便形成了,也会先被军阀后被中央政府镇压。

“侠以武犯禁”,这是铁律。

一般正常来说,到了大唐这种大一统的时代,这种“弱势群体”就会失去活力,逐渐消磨在了社会的劳动生产中。耕地都来不及,哪有时间去砍人?

只是贞观朝的变化实在是超出了想象,它的社会的确是趋于稳定的,但是经济活动却是相当的“动荡”。

经济交流的地域范围几乎是拓展了数倍,哪怕是丝路,也不再是一小撮权贵或者冒险者的游戏,它是可以下放到一般州县商帮、行会、家族的。经济活动,以及长距离的商品贸易,延续了“侠”的生命力。

于是河北刀客,江南剑客,都以“游侠”的形式留存了下来。他们并非是固定地在一个地方生存,而是几个地方,乃至几个国家周转。

人生观价值观,毫无疑问已经冲破了曾经的“地方限制”,原本的地方“传统”,是无法再继续约束这种人。

王祖贤筹办镖局时候,原本想的也还是简单,给老弟兄留一条后路。永业田不够开销,还能继续卖点武力给愿意掏钱的不是?

而他们这些见多识广,又屡次参与大战的“民间武装”,又不可能随随便便就卖身给哪家商贾,哪怕是卖身为奴给权贵,也得挑挑这个权贵的成色。

同样是国公,柴绍和张公谨能是一回事吗?

同样是男爵,陆德明一个糟老头,和张德这个“青葱少年”能是一回事吗?

开拓眼界之后的“游侠”,他们个人的主观意志越来越受自我意识的操控,情不自禁地会藐视“权威”。而和他们历朝历代的前辈们不同,历朝历代的前辈们,最高理想,也就是“货卖帝王家”,到他们这里,自己卖不卖不重要,重要的是攒下本钱,培养一代两代人,自然而然能够跟着某些自己依附的权贵整体上升。

只是这个过程,毫无疑问变数无穷,并不会因为自己的坚强意志就会形成坚定不移的一条坦途。

“上呈而来的河北官报,说此人也算是忠义之家?”

“关永河行五,早年人称将陵关五郎,有四个兄长,跟契丹人争夺幽州田亩而亡。”

只说争夺,薛大鼎也是拿捏很到位的,因为早年官方从来没有说要消灭契丹人,但是鼓励民间挤压契丹诸部的生存空间,是显而易见的。

契丹人真正从沧州北部地区消失身影,都要到李客师从幽州都督位子上下来。再到后来朝廷财政宽裕,才有了契丹十部灭亡八个的军事行动。

按照朝廷的估计,一代人之内,就能彻底清除契丹在辽河流域的存在,两代人之后,契丹就只是史书上的两个字。

只是毫无疑问的,想要让一个民族成为历史,并没有那么容易。

即便是现在,漠南漠北,依然有着突厥的遗存影响力。若非安北都护府大都护是个相当暴躁的悍将,仅仅是梳理漠北意识,就要填进去三五年的税赋。漠北这种地界,张公谨远没有尉迟恭来得好用,而且尉迟恭威名在外,较之张公谨这种“蹭经验”达人,是全然不同的。

“难怪能在德州有恁多田亩种棉。”

马周微微点头,但又问了一句薛大鼎,“此人在河北江湖中,颇有名声?”

“算是比较考前的,德州的镖客出去,多有报‘德州关老五’的名头。在江湖中,还算好用。便是到范阳,也是认的。”

“噢?”

有些讶异的马周眉头微皱,原本按照历朝历代的惯例经验,河北刀客的存在感应该在大唐开国二十年之后就会趋于消亡。只是毫无疑问的,社会的经济活动,需要他们这些民间武装力量。

便是现在的辽东,随处可见抱剑持刀操持奇怪口音的外乡人。这些人,大多都来自河北、山东、江淮等地。收入比一般人高得多,武力值也是如此。可朝廷在辽东,有时候还会招募一些“勇士”“民壮”,用以维持治安。

对付高句丽余孽,总不能一直用牛刀狂捅,正规军跟菜鸡打久了,也会废。

马周思量了一会儿,用询问的语气问薛大鼎:“对关老五,是招是抚?”

“各有利弊啊。”

一声感慨,道出了薛大鼎的复杂心态。

沧州是在他手上兴旺发达的,固然背地里的勾当多不胜数,但外人看来,他薛大鼎就是有“经济之才”,否则怎么会调他去中央?

想郑穗本,不也是在马周麾下混饭?当然郑穗本现在境界高了,暂时不出仕,“以待天下有变”时候,再跳出来,当然什么时候“变”,郑穗本也没谱。不过他和薛大鼎不同,他郑氏有女郎在狗窝里,就算不做官,日子也不会比朝廷大员差多少。

“陛下在侧,还是镇杀了好。”

在马周下首的诸多幕僚,有人开口如此说道。

道理是对的,但马周不可能现在就做出决断,毕竟德州的事情,不是杀一通就了账拉倒。到时候继续按照现在的政策方针,去抽棉赋,去强行用官方定价“掠夺”棉花利润,没有关老五,也会有马老五。

“杀肯定是要杀的,但……只诛首恶。”

薛大鼎小心地提了个意见,马周依然是思索的模样,但微微点头,显然认可了一个观点。

那就是杀。

不杀人就去安抚,毫无意义,只会让人“得寸进尺”。

但马周也很清楚,安抚靠嘴炮是无用的,得有实利。让渡一部分“利润”出去,河北那些个观望的“刀客”棉农,才会继续老老实实地种地,而不是钉耙换了枪棒,锄头换了横刀。

“羽林军已经到了河南?”

“到了,就在河南,随时都可以奉命进入德州。”

薛大鼎看着马周回话,心中却是凛然,毫无疑问,宰相可以“怜悯”关永河之流的“怨忿”,但不会容忍他们起来跟朝廷对抗。

“拟个条陈,某面呈皇帝之后,即可执行。不过弘文阁先行筹备,恩威并举的事体,都是熟络的业务。”

“是。”

事情既然基调定了下来,那么感性上的偏帮也就没什么卵用,而是要从这个基调上,去谋求自己的好处。

薛大鼎的好处,就是“拟个条陈”,毕竟他“熟络河北”,曾经又是沧州刺史,现在更是主持“环渤海高速公路”修建,“地头蛇”嘛。尽管“地头蛇”很多,偏偏选了他,那当然是老天保佑了。

散会之后,郑穗本找上了薛大鼎:“德州闹事的,怕不止关老五之辈吧。薛公,这次和历朝历代不同,稍有不慎,兴许就是犹如泥沼。”

“老夫如何不知?”

和郑穗本说话时,薛大鼎神情相当的严肃,“但是马相麾下,有人已经提了要镇杀,老夫便不能再开口多言。说到底,镇杀关老五,是永远正确的,谁敢反对?”

官僚是不可能支持暴力对抗自己所在组织机构的民间力量的,哪怕内心是同情的,是怜悯的,但也不能支持。

你支持,就代表你不忠君。

“开口的那个,是谁?”

“看他面善,一时想不起,你刚来,老夫就想起来他是谁了。定州张德立。”

“张行本?”

听到薛大鼎所说,郑穗本愣了一下,便道:“没安好心。”

“河东河北世族出身,不会有人好心好意的。再者,皇帝就算知晓,也不可能真个就去招抚关永河。说到底,谁去闹一闹,朝廷就安抚,长此以往,岂不是谁闹谁吃肉?天下大乱指日可待。”

听了薛大鼎的话,郑穗本也是一时无语,叹了口气,看着薛大鼎也是眼神复杂:“旧年在河北为官,哪里能想到国朝变化竟然如此剧烈。如今做事,都是如履薄冰,唯恐闹出事端。”

“以老夫之见,怕是往后事端会越来越多啊。”

蓦然回首,薛书记很想掐死当年的自己,老老实实做个沧州刺史然后回家含饴弄孙不好吗?偏偏为了做官做大官,勾搭上了某条江南土狗,这下好了,将来要是遇上个厉害的君王,翻出黑历史翻旧帐,怕不是薛家都要被送到西域去吃沙子。

“那……事到如今,薛公以为,德州局面,可会越趋恶劣?”

“会。”

薛大鼎点点头,十分肯定这一点。他来马周这里,从来不是说解决德州问题的,这个不是他能左右的,是皇帝一言而决之。

皇帝只要说朕以后只穿丝绸不穿棉绸,保证河北百姓交口称赞。可惜啊,谁叫“白叠布”能卖出价钱呢?而且相较生丝、麻丝,自从某个地方诞生了好些个品类的棉纺机械之后,棉花加工实在是简单的很。

而且海外利润相当的高,像李道兴所在的交州,原本是没什么消费能力的。然而伴随着交州金银矿、宝石矿、林木资源的开发,棉布在交州,立刻就能交换大量的硬通货。

底层的人用不起丝绸,但麻布防潮、耐存储能力又不如棉布,自然而然的,棉布就成了交州乃至整个南海地区的最大织物消费品。

朝廷在棉花上的利润,首先是官方价强行采购之后,二次发卖之后的利差,其次就是关洛地区也有棉花加工单位,加上“王下七武海”的培养,皇帝也是有自己的船队,随时可以从海盗转型为物流商。

又因为交州广州的兴起,导致官僚团队增加,以及地方“望族”的扩大,这就使得官方生产,确切地说皇家生产的棉布,销路是不愁的。

哪怕质量再差,政府采购从来就只说是达线,而不是说如何优质。

这其中的利润之高,外人根本无法想象。

皇帝怎么可能放弃?内府局怎么可能松手?外朝同样跟着吃肉喝汤,会愿意减免这些棉花补贴,地方的棉布孝敬?

想想也不可能。

就算现在皇帝说朕决定免征棉赋,你们随便种放心种,头一个内心不痛快的,就是外朝官僚,接着就是给皇帝做事的一干公务员,最后说不定连皇帝家奴也要内心不爽。

这一系列的牵扯,不是一个两个人,而是几万人几十万人,所以薛大鼎可以可定德州局面会越趋恶劣,至少最近一两年,肯定是这样的。

他能肯定这个,是因为他能肯定朝廷内部不会松口吐肉。

那末,就算不变本加厉,一通镇杀,再拿政策说要如何削减税赋,也是无用。削减多了,朝廷内部不愿意,削减少了,说不定反而更加刺激河北本地刀客。

因为稍作削减,对这些见过世面的领头人物来说,无异于“人格侮辱”。这就好比赔偿金就给个开元通宝,还说这是诚意。怕不是直接砍的对方半身不遂,下半生生活不能自理。

“若如此,怕是将来沧州,也要破败?”

“破又能破到哪里去?眼下既然朝鲜道成立,东海金银尽数落入朝廷手中。区区河北棉农,一进一出,还是赚的。”

总揽全局来看,干死河北刀客的投入虽大,但整个渤海地区的威权只要还在,什么利润找不回来?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热门小说
我只有两千五百岁终末忍界盖世双谐信息全知者反叛的大魔王玄尘道途奸夫是皇帝绝对一番你老婆掉了五胡之血时代
相邻小说
衣纺天下天人速递游戏旅途南宋不咳嗽霸天南重生之新农村骑士的愉悦征途重生之文娱高手无限之黑暗武装无尽旅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