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大文学移动版

m.dwxdwx.com

章十 明君可辅臣非才 不觅房杜觅启诵(1)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同光四年夏四月丙午,李嗣源自兴圣宫赴西宫,着丧服,于李存勖灵柩前继位。

是日,改同光四年为天成元年,大赦天下。

后宫千人,李嗣源只留宦官三十人,教坊百人,鹰坊二十人,御厨五十人,余者皆放出宫。

诏令:封卢龙节度使皇子李从璟为秦王,开府建衙,免去卢龙节度使之职,改领河阳节度使,划怀孟等州为百战军驻地。命李彦超为卢龙节度使。

以安重诲为检校司空,守左领军大将军,充枢密使。

以皇子河中留后李从珂为河中节度使。

以石敬瑭权知陕州兵马留后。

翰林学士户部侍郎知制诰冯道,翰林学士中书舍人赵凤,俱以本官充端明殿学士。

工部尚书任圜,加封同平章事。

以吏部尚书判太常卿事李琪为御史大夫。

剑南西川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孟知祥加检校太傅兼侍中。

荆南节度使检校太师兼尚书令南平王高季兴加授太尉兼尚书令。

厚葬郭崇韬,赐还朱友谦官爵,安葬李存勖于雍陵,庙号庄宗。

四月,诛租庸使孔谦,废除苛政。罢各道监军使。历数有罪宦官劣迹,尽诛之。

五月,分遣诸军就近解决粮食问题,以减省运费。令官员不得苛敛百姓,刺史以下不得贡奉。

是月,契丹渤海国俱遣使朝贡。

......

李嗣源继位为大唐皇帝五个月后。

皇宫崇文殿。

宣,秦王李从璟觐见

敬新磨话音清亮有力,李从璟端步跨进殿门,于殿中行礼:儿臣参见父皇

免礼。李嗣源正在听冯道给他念奏章,此时抬手言道。

冯道收起手中折子,向李从璟见礼,见过秦王殿下。

李从璟回应冯道一声,冯大人。

历朝历代并无端明殿学士之职,李嗣源不识字,故而新设此职,为其诵读奏章,与闻国事。

你来的正好。李嗣源换了个坐姿,以显得更加自在,今夏黄河大水,殃及滑濮数州,冲毁良田万顷,造就灾民十数万。因时值中原动荡朝政不稳,故而一时未及妥善处理,及至四方安定,已是过了最佳救灾之时。这十数万百姓失了耕田,成为流民,散布附近各州县,后虽略作安置,但因各种原因,未能尽数妥善解决。眼下国事稍稳,而寒冬将至,得尽快解决这些流民的过冬问题。

李从璟拱手道:滑濮十数万流民,虽未在灾情始发之时妥善安置,但朝廷稳定之后,父皇曾令就近各州接收入境之民,设法安置。如今看来,不知情况如何

各地处理入境流民的办法,即便是迫于朝廷压力,也多为暂时接纳,设粥棚聊施稀粥,勉强保其不死而已,待灾情平复,仍会遣返这些流民,不使其成为本州贻害。李嗣源冷哼一声愤然道,他起于微末,任过刺史节度使,对地方对待流民之法自然清楚,指望这些地方官吏真正妥善安置流民,没有朝廷指派专员督导,无疑是做不成的

那依父皇之意

李嗣源看向李从璟,中原久经战火,本就十室九空,之前虽有数载安定,无奈天灾不断,而今十数万流民之生存,已关乎国之大计。你节度卢龙时,颇有政绩,治理民事整顿吏治都轻车熟路,身为帝国皇子,该为王朝分忧。朕欲让你前去处理这件事,你有无把握

本朝不比前时,地方节度使手握一地军政大权,稍微强势些的便相当于一方诸侯,中央对地方节制力很弱。朝廷要插手地方事务,特别是做对地方权贵而言不利之事,自然不容易。

从李嗣源这番话中,不难看出,他除却看重李从璟的能力外,更加看重其威望。这个威望,不仅是他皇子亲王的身份,更仰仗于他素来军功得来的积威。只有以如此威望身份,才有可能插手地方事务,而要将此事做好,便需得能力。

身为大唐秦王,李从璟责无旁贷,当下拱手应诺:儿臣必定尽心竭力,不让父皇失望

好李嗣源展颜,随即又若有深意道:此时一定要做的干净漂亮,倘若地方官吏尸位素餐,亦或者抵制朝廷诏令阴奉阳违,你当便宜行事,不吝赏罚,务必使此事妥善解决,不留后患

李从璟心中一动。李嗣源这话,分明是要通过这次朝廷插手地方事务,来投石问路了

历朝历代以来,中央与地方权力之分配争夺,都是不曾变化的主题,对皇帝对朝廷而言,自然是希望中央掌握更多权力,而这种权利争夺,必然遭受地方抵制。本朝自安史之乱以来,中央日益疲软,地方权势日重,尤其是节度使之制成为定制以来,地方大权尽在节度使之手,随之而来的是刺史防御使等地方官吏做大,地方俨然成为国中国,中央不能节制,史如春秋,遂致天下大乱。

无论李嗣源是要安定天下,还是积蓄国力,加强中央集权都势在必行。

食君之禄为君分忧,儿臣既明此理,自当也会让官吏们都明白此理。李从璟表示已经了解李嗣源话中之意。

李嗣源颔首而笑,甚为欣慰。冯道见君臣相宜父子相得,不失时机见缝插针,腆着大肚腩拍马屁道:上有明君主政,下有贤王躬行,如此景象只有盛世才能得见啊

冯道说完先笑起来,以示庆贺。随即他便看到李嗣源李从璟直勾勾向他看来,脸上哪有半分神色变化,更别提笑意,顿时怔了怔,颇为尴尬,一时笑也不是,不笑也不是。

李嗣源见冯道神如木头,倒是不好让他难堪,赏脸笑了两声。李从璟与冯道素有交情,自然也笑了起来。一时之间,君臣三人,遂相视大笑。

李嗣源让冯道退下,李从璟留了下来。

过来坐。李嗣源招呼李从璟,没有外臣时,父子俩便随意许多。

李从璟在李嗣源案侧坐下来,随手抄起案上茶碗,给李嗣源和自己倒了一杯水,自己一饮而尽,好歹解了渴,擦了一把嘴,道:老爹,这滑州的路可不好走啊,你给我准备了什么样的尚方宝剑

区区滑州,还需要老爹给你尚方宝剑李嗣源表示很不屑,别当老子不知道,让你便宜行事,你这臭小子可什么都干得出来,老子没约束你小心点,就是对得起你小子了

李从璟很冤枉,老爹你这话太不负责任了,说什么我也是你亲生的,你这一点都不担心我,让我很伤心啊

李嗣源一巴掌要拍在李从璟脑门上,被李从璟机敏避过。收回手拢入衣袖,李嗣源老神在在道:要说担心,你去了滑州,老爹也是替滑州那些官员担心才是。

李从璟:......

两父子没个正行,全然没有皇家威仪。在外人下属面前,两人固然需要时时保持风度,最好是深沉寡言高深莫测,但两人都起于微末,本就一身江湖气,根上并没有那么多皇家做派,要是私底下仍旧谨守所谓礼法,那只能说明父子俩感情确实寡淡。

插科打诨一番,李嗣源收拾神色,正经道:自为父登基以来,天下虽然大体稍安,但仍不时有乱事,而要廓清宇内,圆你我父子造福苍生之志,更是任重道远。大唐兵将骄悍,所以乱兵犯上贼将作乱之事频发;吏治不清,故而官吏贪赃枉法,民不聊生;人才不济,高位者按部就班,故而江山治理倍显艰难;财赋不充,甲兵难修,故而能荡天下之精兵强军难养;文道不昌,是以道德沦丧,天下秩序不存。从璟,此乃国之大患,若使社稷长久如此,则不免山河崩碎,我等要重蹈庄宗覆辙,为父每每思之,忧心如醉,以至夜不能寐。然而家国之事,纷繁复杂,要治国理民,重整山河,实是千头万绪,良计难觅。从璟,你可知为父之忧

这些都是大唐目前的困境和要解决的问题,李从璟自然都心中有数。庄宗李存勖入主中原之后,本应整顿社稷,重塑山河,精兵简政,继而大定天下。然而李存勖并没有做些事,因是此等任务便落到李嗣源父子身上。

李存勖在位时,大唐虽然灭蜀,使得国势达到鼎盛,看似涤荡神州可期,实则不然。若非如此,李存勖的江山又岂会那般容易灭亡自古剑有双刃,骄兵悍将的问题不解决,军队既能除敌,也能害己;节度使防御使刺史权柄过重的问题不解决,中央不能得到集权,一旦地方作乱,中央没有能力迅速平定,便会贻害无穷;而吏治不清,百姓不能安居乐业,朝廷赋税锐减,国库不足,何事可成

李存勖不仅没有解决这些问题,反而倒行逆施,以至乱象加剧,他的灭亡难道不是必然天下又怎能期待他去安定而李嗣源父子不说圆志向,要保证不走上庄宗老路,首先就得解决这些问题。

而问题解决到什么程度,就决定了往后父子俩能走多远。

老爹这些忧虑,这些时日以来,我也无时无刻不在深思。今日既然老爹问起,心中便已有底,我也说道一二,看能不能互有裨益。李从璟正色道。

李嗣源颇有期待,你且说来。

李从璟好整以暇,娓娓道来:其一,骄兵悍将,此乃本朝最大祸患之一。骄兵悍将不除,则以下犯上,兵将作乱之事不能绝,庄宗前车之鉴,不能不深为警惕。骄兵悍将之事,何以严重至斯一者,将领权大;二者,士卒流氓成性;三者,约束力不足;四者,上位者威压不够;五者,赏罚不明,恩威不行。

其二,地方权大,尤其是节度使总揽一地军政大权,已成国中之国。正因如此,一旦节度使稍微积攒实力,便能兴风作浪,便敢以下犯上权者,蚀骨之物也,良性之沦丧野心之滋长皆出自于此。地方权重,则中央疲弱。祸患之最,未尝有出其左右者。

其三,吏治不清。小人窃据高位,权重者排除异己结党营私损公肥己,官员争权夺利有余,恪尽职守不足,遑论以君王为重以天下百姓为忧地方官吏则贪赃枉法,鱼肉百姓,无尊无君。此风不除,朝政晦暗,山河无光,世态难正

其四,农事难兴......

其五,文道不昌......

其六,财政困难......

其七......

李从璟完全进入状态,已然忘记喝水,更没有歇气的意思,说完流弊之象,他紧接着开始说解决之法:整顿骄兵悍将,需得恩威并重。对此象特别严重之军,既然不能用,留着有害无益,不如快刀斩乱麻,杀之以绝后患;对有此象但未病入膏肓者,视其情况轻重,分别纠正;对此象稍轻或者未有此象者,奖励并重用之

要削减节度使地方官重权,此事譬若削藩,当寻得由头,渐进为之,不可急躁而上,而犯众怒,逼众镇皆反。待时机成熟,厚待其将,厚恩其兵,厚养其家人,以殊荣地位钱财换其权......

......至于文道不昌,此事说来也不难。天下大乱以来,科举半废,取士甚少,能堪重用者更少。朝廷当立即下诏,这回科举要大举取士......此番兴科举,当重经世致用之才,分科选纳,律法财政农事等等,而弱经书之士......

......

待李从璟一番话说完,不知不觉竟然一个时辰过去。他终于歇了口气,端起茶碗猛灌,随即掏出一份奏折,起身递至李嗣源案头,在李嗣源沉思惊喜欣慰交加的眼神中,道:论国事,儿臣浅见,有此奏对呈献父皇,若对社稷有一二裨益,儿臣愿足矣

当是时,李从璟上十难十对策。

......

后史官有记载:天成元年十月甲辰,秦王呈十难十对策。帝阅之,大为欣然,顾问秦王:若使国事果以此策而行,天下大定何期

秦王对曰:十年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热门小说
奸夫是皇帝终末忍界五胡之血时代信息全知者我只有两千五百岁你老婆掉了盖世双谐玄尘道途绝对一番反叛的大魔王
相邻小说
我的保镖是兵王医仙侠侣诛天战尊1852铁血中华无尽破碎超时空走私时空神棍王爷,离婚请签字变元神我的经纪人女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