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大文学移动版

m.dwxdwx.com

第25章【暴风骤雨3】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一步:命令李光弼自太原(今山西太原)出井陉(ing,今河北井陉西北),郭子仪自冯翊(今陕西大荔)入河东(今山西永济西)。

这就直接威胁到了叛军的老巢范阳和他们占据的长安。

那么,史思明、张忠志就不敢离开范阳、常山(今河北正定),更不敢南下一步;安守忠、田乾真也就不敢离开长安。

这样,我们只要需用两位将领、两路人马,就可以困住叛贼的4员悍将。

而这4员战将被分隔两地,安禄山身边的大将就只剩下阿史那承庆了。

二步:新征集的军队和各路勤王之师在扶风(今陕西扶风)集结,与李光弼、郭子仪的两路大军遥相呼应。

我们轮流向叛军发动攻击,就会让叛军顾此失彼、疲惫不堪。

再密令郭子仪不要轻易进攻华阴,让叛军能够通过关中,就可以进一步分散叛军的兵力(假如贸然切断叛军的道路,叛军见形势不利就会撤退,他们的兵力势必会集中到一起。

这样,反而对唐军的进攻不利。

唐军若不攻击他们坚守的城池,也不切断他们的交通线,就会使叛军对所占地区舍不得丢弃。他们必须会分兵守卫,当然就会分散叛军的军力)。

而我们就可以集中优势的兵力,慢慢地消耗和吃掉叛军。

他们来,我们躲避;他们走,我们追击。

这样避其锋芒、以逸待劳。势必使他们北守范阳、西救长安,在几千里的道路上疲于奔命。

他们的精锐骑兵不到1年就会疲惫不堪。难以形成战斗力了。

三步:明年春天,我军兵强马壮之时。任命皇三子建宁王李倓为范阳地区军政长官(范阳节度大使)。

让他顺着边塞向北推进,与李光弼成犄角之势以取范阳。

建宁王大军跟李光弼大军配合后,就可以南北夹击叛军,夺取范阳,一举颠覆他们的巢穴。这样,叛军退无可退,留在原地又不安全,势必一败涂地。

第四步:朝廷的勤王大军从四面八方围攻,叛贼一定会全军覆灭!

这场重要的“战略对话”。就是著名的“彭原对策”。

这才是真正的“山人自有妙计”,也是一条从根本上解决安史之乱的良策。

柏杨先生认为,其可以与诸葛亮的“隆中对”相媲美。他的谋略非常高明,可操作性强,终于使李亨终于重新恢复了自信。

李亨大为喜悦,胜利的场景似乎已经浮现在他的眼前。但同时,李泌还反复告诫李亨:“现在叛军已渐渐陷入困境!但您不要急于求成。”

并建议对于像河南战区副司令(河南节度副使)张巡、许远等人,用少许人马拖住叛军数万大军的将士,立即通令天下予以嘉奖。用以激发军民的斗志。打击叛贼的士气。

刚开始,这一计划得到了李亨及其长子广平王李豫的充分认可。但急功近利的李亨,

后来并未完全采纳,致使这位“超级谋略家”的战略设想。没能实现。李亨坚持先收复长安取得阶段性成果,

来树立威信,巩固自己的地位。结果。把叛军赶回河北,从而形成割据局面。后患无穷。元朝胡三省在对《资治通鉴》作注时,

就说到:“假如李亨用了李泌的策略。史思明岂会再次为害关中和洛阳”(后来史思明降唐又叛唐,又使变乱延续了好几年)!

李泌同时还是具有博大胸怀的政治家。在此期间,对外他制订了“不求速胜,务求根除后患”的方略;在朝廷内,他帮助李亨妥善地处理了长子李豫与第子李倓的关系(促成李豫担任“天下兵马元帅”),

还解决了李亨与父亲的棘手关系(力主主动迎回,争取父亲对其政权的认可和旧臣的归附),使危乱中的朝廷内部得以安定。

特别是李泌强调“不追究原来的过错”(“不修旧恶”,不对李林甫挫骨扬灰,不使想投降的人寒心。

希望李亨能够以一位心胸开阔的皇帝形象,出现在臣民面前)的方针,最大限度地团结了平叛的力量,安定了局面。

但是,毕竟李亨在关键的时刻,并没有完全听取他的战略意见。757年九月,唐军收复长安。李亨想重用李泌,但他表示“报德已足”,要求继续隐居。

李亨不解,李泌回答说他有5条理由(“五太”)不能留下来:“我遇到您太早,您给我的权力太大,您宠信我太深,我的功劳太高,我的事迹太离奇。”

当时人柳玼就说:“长安、洛阳的收复,李泌出的计谋最多,他的功劳超过了鲁仲连(战国时期,帮助各国排解危难)和范蠡(春秋时期,帮助越王勾践复国并灭吴)。

”李泌去意已决,大概李亨也认为天下已定,就批准他退休。十月,赏赐他隐士的服装和住宅,发给他三品官的俸禄。

但是,李亨可能永远也不知道,李泌离开的真正原因。这实际上,正是由于李泌与皇上关系极为亲密,招来了奸臣崔圆和李辅国的猜忌。

为了躲避随时都可能发生的灾祸,也由于平叛大局已定,李泌才主动要求离开权力的中心,进衡山修道。

李泌的战略意图虽没有完全实现,但也取得了积极成果。文臣的谋略到位了,仗还得武将去打。

放在很多朝代,像封常清、高仙芝、哥舒翰这样的名将或死或俘,恐怕一时间统帅级的指挥员都不好找了。幸亏,大唐这个时候将星如云,才得到了起死回生的机会。

几个将军可能改变不了历史。但要是没有这几位良将的智谋与拼杀,唐朝的命运必然是无法想象的。

良将

已处在风雨飘摇之中的唐朝。在几个中流砥柱般的战将领导下军民协力战斗,才得以逐渐平息战乱。艰难地走向平稳。这些闪耀的将星有:

良将之一:“武状元宰相”、“四朝元老”“战神”——郭子仪

首先进入我们视野的是郭子仪,他是整个唐朝最重要的将军,也是一位为唐朝带来中兴的战神,被明朝《历代古人像赞》誉为“名全始终,位兼将相;有才有德,有识有量”的完人。

在中国历史上所有的军事家兼谋略家中,他的地位如姜子牙,忠义如关羽,勇猛如赵云。智谋如李靖,但是不像曹操那样有野心,不像诸葛亮那样鞠躬尽瘁而蜀汉终灭,也不像曾国藩那样身后还遭遇非议。

他在唐朝历史上的表现几近完美,是一位罕见的奇人,也是史上第一“圆满将军”。

郭子仪,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人,祖籍汾阳(今山西汾阳)。他出身一个中级官吏家庭,通过武举走上政治舞台。

他武艺超群、罕遇敌手。因此当时民间流传着“打遍天下无敌手,莫遇汾阳郭子仪”的俗语。

他不仅身材魁梧(六尺有余,合今1.8米以上)、勇武不凡,熟读兵书、阵法娴熟。而且公正无私、不畏权贵。

曾先后担任禁军幕府中的幕僚长(左卫长史)和横塞、天德等地驻军的赏罚负责人(军使)。

安史之乱爆发的前一年(754年),他已兼任九原郡长(太守,治所在今内蒙乌拉特前旗西)、朔方军区副司令(朔方节度右兵马使)。

叛乱发生后。国难当头、形势危急,郭子仪在军事上大显身手的机会终于来了。

他很快被提拔为朔方地区军政长官(朔方节度使)。奉命率兵东讨叛军。

叛军逼近潼关、威胁京师时,郭子仪初战获捷。静边军(今山西右玉)一战,消灭叛军7000人。

756年四月,其所部又一举收复重镇云中(今山西大同),大败叛军薛忠义部,斩杀敌军000人。

接着,他又派部将公孙琼岩率000骑兵收复马邑(今山西朔县东北),使东陉关(今山西代县东)得以重开。

从而打通了朔方与太原唐军的联系,使安禄山下太原、入永济,夹攻关中的军事谋划一时无法实现。

由此,赢得了战略上的主动权,为继续东进开辟了道路。捷报传到长安,人心稍安,郭子仪因功被加授最高检察院检察长(御史大夫)。

四、五月间,李光弼、郭子仪先后引兵东进,在沙河(今河北沙河)、九门(今河北正定东)、嘉山(在今河北定县)等地多次大败叛军史思明部。

四月十七日,郭子仪将俘获的赵郡(今河北赵县)守敌4000人全部释放。

这大大缓和了叛军和唐军的敌对情绪,严重削弱了其士气。尤其五月二十九日的嘉山战役,在郭子仪的正确指挥下,唐军奋勇无畏、锐不可当。

叛军被斩杀4万多人、生擒1000多人,损失战马5000余匹。史思明落荒而逃,慌不择路间,坠下战马。

头盔、靴子都跑掉了,披头散发、光着双脚,拄着一条断枪逃回博陵(今河北定县)。郭子仪率军乘胜追击,声威大振,也极大地提振了广大军民的信心。

他在河北的辉煌战绩,扭转了唐军初期仓卒应战的被动局面,改变了战争形势。河北的10多个郡纷纷自发集结武装,响应政府军、诛杀叛军,归附唐朝。

史思明失败、河北丢失,使叛军的后方交通线被切断,其将士家在范阳者,都惶惶不安,担心后退无路。

安禄山得知这一消息后,也恐慌不已。他对军师高尚、严庄大骂道:“你们叫我反唐,说是万无一失。

现在起兵已经好几个月了,后路被郭子仪切断,我们只剩下汴、郑等几州,进退两难。万无一失在哪里?

你们以后不要再来见我了。”发完牢骚后,他和谋士们迫不得已打算放弃洛阳,撤回范阳。

值此良机,李隆基却命郭子仪撤军补充兵员,从正面出击叛军,以图收复洛阳。而富有远见卓识的郭子仪,提出了坚守潼关、挥军北上,直捣范阳的方略。

如果李隆基能采纳这个进取性的方略,平定叛乱很可能会出现转机。但惊慌失措的李隆基,除了杨国忠外谁的话都不信了。

结果,郭子仪的正确意见泥牛入海后,六月哥舒翰战败,潼关失守。叛军得以从困境中解脱,使战局急剧恶化。

七月,李亨即位时势单力薄、岌岌可危,便令刚大败叛军的郭子仪班师。

八月,郭子仪与李光弼率领步兵、骑兵5万人从河北抵达灵武。这时新朝廷刚建立,军队少而弱,等到郭子仪、李光弼的部队赶到后,才算有了一些声势。

李亨在房琯全军覆没后,已是“无牌可出”,只有依靠郭子仪的朔方军作为国家的根本了。

很快,郭子仪被任命为宰相兼国防部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兵部尚书),他原有的灵州军区参谋长、朔方地区军政长官(灵州大都督府长史、朔方节度使)等职务依然保留。

郭子仪认为河东(今山西永济)的战略地位非常重要,东下可进洛阳,西上可取长安。于是,他派人秘密潜入河东,准备接应唐军。

李亨的运气确实不错,上台不久叛军就起了内讧,平叛的事情似乎又有了转机。安禄山的亲近宦官、契丹人李猪儿,早年就侍奉他,一直备受信任。

但是,安禄山称帝后,由于着急上火眼没多久就瞎了(很可能是严重的糖尿病并发症,也有资料说是被烟熏坏了),不久又得了一种毒疮(疽〈ju〉疾),脾气更加急躁、古怪。左右侍奉他的人,稍不如意就会遭到鞭挞,李猪儿被打的次数更多。

安禄山的另一名重要亲信、伪朝廷的“丞相”严庄,也时常遭到痛打和奚落,所以他们都非常怨恨安禄山。安禄山的长子安庆宗756年被李隆基处死后,他的接班人斗争就日趋白热化。

其次子安庆绪(?-759年),是一位语无伦次、性格懦弱,但作战勇猛的莽夫。第子安庆恩的资质平庸,但其母段夫人深受安禄山宠幸。

于是,安禄山一直想立安庆恩为太子。安庆绪听到这样的消息,总有种朝不保夕的感觉。谋士出身的严庄,深恐安庆恩即位后对自己不利,就展开了秘密串联和谋划。严庄对对安庆绪说:“您说过大义灭亲吗?(未完待续。。)(未完待续)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热门小说
奸夫是皇帝我只有两千五百岁盖世双谐玄尘道途信息全知者绝对一番反叛的大魔王你老婆掉了终末忍界五胡之血时代
相邻小说
农门秀女香闺上古卷轴天际之子文艺收藏大师艺藏海贼王之王之右手决斗啦大叔本源空间进化穿越之教主夫人本座只要你灵魂传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