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大文学移动版

m.dwxdwx.com

第三十四章 初临百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如今不在部队,巫山也管不了那么多。

重生者,只是比别人多晓得一些世界发展的脉络,仅此而已。

如今的世界,巫山自己都觉得头皮发麻,好像有儿面目全非了。今后世界的走向,他一儿都不清楚。不管怎么样,还是先做好自己的事情。

送走了张耀武,踌躇再三,还是决定去拜访下崔大祥。

“张,书记在吧?”崔大祥的秘书只记得姓张,名字没太注意,貌似崔大祥也不满意。

“在的,巫副专员,您进去吧。”张秘书站了起来,脸上没有表情。

难怪,这孩子缺了不少亲和力,做事情也不能随机应变。不管怎么,他应该先去向崔大祥汇报,恐怕不想见人呢?这样的秘书,摊到谁身上谁都受不了。

当然,崔大祥不喜欢他还用着,那是他自己的事情,与巫副专员没有任何关系。

这么想着,他已经走了进去。

“崔书记!”自从两人的关系出现了裂痕,特别是在办公室了,他都是称呼职位。

“巫副专员来了?”崔大祥的话不冷不热。

“诶,崔书记,我马上就回去了。”巫山没有坐下,恭恭敬敬地站着:“欧洛泰这边的事情,得麻烦您操劳了。最好是成立一个开发办公室之类的,今晚就去百屯!”

“你已经见过吴老了?”崔大祥的声音止不住颤抖起来。

“见过了,他老人家很不高兴。”巫山叹了一口气:“心情可以理解,但一八四横亘在和风我心里不得劲儿。更何况,王家山的心已经在我们这边了,到时候我讨个县委常委吧。”

“太好啦,”崔书记变得和颜悦色起来:“山。有什么需要地委帮忙的?”

“崔叔叔,您觉得怎么办?”巫山看到他的称呼变了,也换了称谓:“总不能让老高带着部队过去逼着吧。以前,欧洛泰和百屯那边的关系,确实太紧张了些。”

“恩,不得不承认,我要负主要责任。”崔大祥头,“我看到王波涛那张烂脸,就想一拳打过去。哈哈哈哈,想不到。他也有这一天!”

崔大祥兴奋地在办公室里转来转去,忍不住一拳砸在办公桌上:“他奶奶的,实在太解气了。放心吧,既然在常委会上通过了决议,那事情我帮着盯!和风那边把数据发过来。”

“多谢了。崔叔叔。”巫山神情一黯:“姗姗的事情,真的很对不起。”

“山。其实我也想通了。”崔大祥的脸马上就垮了下来:“这件事情。不能谁错了。可能你刚开始,一直在顾忌我们家的脸面,到最后,唉,不了。到此为止吧。”

维省生产建设兵团农十师,地处维省欧洛泰和城塔两地区。西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相邻,东与蒙古国接壤。

所属单位分布在东西长430千米,南北宽300千米的范围内。

师部驻百屯镇,原名多勒卜尔金。地处216国道和318、319省道交汇处。

百屯镇是外联哈萨克斯坦、蒙古国,内联乌市、可拉马尹市和欧洛泰地区六县一市的交通枢纽。周边有阿黑吐拜克、吉姆奈、红山嘴、塔克什肯等4个对外通商口岸。

尹塔事件,又称“5.29反革命暴乱事件”,发生在1962年的初夏,是指中国维省约有6.7万中国公民,通过以尹利的霍尔果斯口岸和城塔的巴克图口岸为主的几个重要边境口岸,集体非法越境前往邻国苏联。

因此包括尹利草原,欧洛泰草原在内的维省边境地区人口锐减,维省生产建设兵团也自此时起开始进驻边境农庄和牧场从事生产活动,并随后在中苏边境建立了一带国营农场,将其作为国防屏障。

事件发生后,中苏关系更加恶化,维省境内的俄罗斯族受到排斥。发生的原因较为复杂,有中国经济困难,苏联方面鼓动的现实原因,也有积累的历史原因。

1871年,沙皇俄国出兵侵占整个尹利,直至《尹利条约》签署尹利复归中国后,俄国仍鼓动抢掠尹利人民至俄境内。十月革命爆发后,沙皇政府又从中亚强征哈萨克牧民奔赴前线作战,使得当地民众起义,被镇压后的当地民众有很大部分逃亡维省境内。

1932年至1938年,由于倭国对苏联存在的野心使得斯大林排斥亚裔人,将约一万名华侨遣返至城塔地区。

亲苏的盛世才自1934年起长期执政维省,保持了苏联在维省的强力影响。二战使得苏联人口损失严重,亟需人口的苏联决定从中国各地补充公民。

除威逼东北、申江、津门等地的白俄侨民外,苏联将争取侨民的重集中在维省,并利诱哈萨克、维族和塔塔尔等中亚族人加人苏联国籍。未前往苏联境内的新苏侨,则成为了情报网中的一部分人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由于中亚语言翻译奇缺以及出于对苏联的充分信任,维省的部分民族学校甚至直接采用苏联的相应语言课本进行教学,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青少年国家认同感的混乱或缺失。

苏联中亚地区的地方政府官员也常常以探亲等理由企图向苏联输入劳动力,如1956年吉尔吉斯某集体农庄党委书记曾企图带走280户柯尔克孜族牧民前往苏联未遂,而苏联籍的维省政协处长铁衣甫阿吉,甚至曾被哈萨克斯坦党中央书记日甫由夫接见并诺以高位,带走了尹宁县哈西公社462户人家。

1957年中国发起了“反右倾”运动,大量苏联归国华侨被诬为“右派”并遭受不公正待遇。

1960年2月,苏联边防军占领了中苏交界的额尔古纳河上属于内蒙管辖的克鲁赤纳岛,4月苏联边防人员又在维省博孜艾格尔山口驱赶中国牧民,并绑架中方人员。中方保持克制并试图修复与苏联关系无果,双方互信度进一步下降。

苏联的哈萨克广播电台用哈萨克语和维族语播送对苏联的赞美和对中国的诋毁。对维省境内人民进行渗透。

在维省的苏联协会通常向当地居民越权发放非法“侨民证”或“护照”。祖农.太也夫(维族)和马尔果夫.尹斯哈科夫(俄罗斯族)两位少将,在事件发生前也起到了较大的作用。他们煽动当地居民前往苏联协会领取非法“苏侨证”,并意图以此作为根据前往苏联。

1962年4月22日凌晨,数十名拎着行李,拖儿带女的边民,来到霍尔果斯口岸,要求乘坐国际公共汽车前往苏联。

但因当天无车运营而与边防战士发生口角,其后数千名手持苏侨证的边民来到口岸并发生了冲突。此时苏联方向开来大量汽车接走边民,苏联的这一行为持续了三天三夜。

中方声称坚持了“不开枪,不动武。不与群众发生冲突”的原则,没有造成流血死人的事情。

马尔果夫少将在苏联接待了非法越境的中国公民。直至5月31日,苏联当局出于政治上的需要,才封闭了尹利、城塔部分地区的边境。

在维省各边境地区中,城塔地区的逃离者最多。共外逃4万多人,并带走牲畜30多万头。使得40多万亩农田未能播种。

许多公社、农场及其下辖的基层组织一时陷于解体。尹利州下直属县、市也有1.6万多人越境。仅贺城县就达1.4万余人,使贺城县经济损失达978.9万元。

大批农牧民离开边境地区后,维省生产建设兵团开始进驻,称为“三代”(代耕、代牧、代管)。

后来,在发现通过外交努力遣返外逃人员无望的情况下,新成立了边境团场并划定了边境带。“三代”人员就留在当地继续从事农业生产和守卫边疆。为稳定维省局势,防止苏联的渗透、破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事件发生后,苏联利用逃苏华侨向维省继续邮寄包裹,宣传其发达的物质文明。然而实际上。前往苏联的中国公民生活得并不惬意,某些人甚至被强制放牧。

农十师的前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骑七师19团,1953年进驻欧洛泰后整编为独立28团,1959年1月组建成立农十师。

1962年“尹塔事件”发生后,农十师立即抽调民兵值班部队,昼夜兼程赶往恰巴河、吉姆奈和庆禾三县的边境地区,执行“三代”任务,劝阻边民外逃,维护社会稳定,形成了西北边陲以“屯垦戍边”为己任的边境农场带。

不能不,农十师是时代的产物。在当时,起了积极作用。

农十师广大军垦战士始终坚持劳武结合、屯垦戍边的基本方针,一手拿枪,一手拿镐,坚守在边境第一线,全面做好稳边兴边、政法和民兵武装工作,为边境安宁和维省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我国与原苏联的边境争议地区中,唯一由我方实际控制的55平方公里国土及198平方公里争议区,一直由185团和186团屯垦固守。现在已经由高红权下辖的部队接受防务。

高红权是谁?巫山的战友这一重身份肯定不够看,但伟人以前的警卫员呢?所以当初防区移交,农十师方面,也没有遇到多大阻碍。

农十师,在剿匪的枪声中诞生,在三年自然灾害中创业,在“伊塔事件”中扩编,在十年动乱中苦渡,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就显得不伦不类了。

从另一个角度来,又有些异想天开。妄图用那些整日摸着锄头的手拿枪保家卫国,和全国各地的民兵组织又有多少区别?

至少在建设兵团成立之后,这些团场的民兵,从来没有拿起枪和苏联人进行战斗过。

随着时代的发展,建设兵团成为阻挠维省发展的一块拦路石。

中国的大移民政策,让很多少数民族迁离故土。

原则上,以农业人口为主。要不然,中国内陆哪有那么多可以放牧的地方?

而在牧区里,迁移了大批的汉人混杂。

在原本的时空里,1984年,伟人宣布中国裁军至少一百万。

一方面,战争的手段更多的时候,是高尖端的武器为主,人海战术不再适宜。

另一方面,中国经历了太多的战争,需要沉下来发展经济。

正规军队都需要裁军,民兵性质的建设兵团,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建设兵团的固步自封,让维省这边政令只能到达下面的公社大队,农垦局下属的建设兵团各地,依然故我。很简单的一个事实,在一八四团,还过着吃大锅饭的日子。

这种局面,作为和风的一把手,巫山一定要把一八四团拿到手中。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只要一八四到了地方,比以前更好,相信那些团场也会有所动摇。今后有一天,他来主政欧洛泰,就可以逐步蚕食农十师的地盘。

夜幕降临,巫山悄然来到百屯,住进了唯一的一家师部招待所。(未完待续。。)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热门小说
奸夫是皇帝盖世双谐玄尘道途反叛的大魔王信息全知者五胡之血时代终末忍界绝对一番你老婆掉了我只有两千五百岁
相邻小说
东风劲修真者在官场震痛随笔牛皮吹得当当响踏天之旅死怖游戏绝世魂帝生之念大圣王系统陷仙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