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蕾手臂上、小腿上绑着装满沙粒的竹管,举着两根一寸粗、三尺长的竹竿,以各种各样的动作挥舞着,何紫寒没有给她规定舞动竹竿的方式,她自己摸索着舞出各种样子,开头,她感到手脚很沉重,练了一阵子,她越来越习惯,行动比较自如了,到后来,好像是没有绑竹管一样,能自由自在地挥舞着竹竿。
最后,当傲蕾把手臂上和小腿上的竹管取下来之后,她舞起竹竿来,有一种腾云驾雾的感觉,实在太轻巧了,她知道,她师父让她这么练,是为下一步练剑术做好准备。
按这种方式练好了之后,何紫寒又要求傲蕾走梅花桩。
“葬情谷”后山上的一处平地上,有七根竹子被砍断,这七根竹子有约三寸粗,露在地面长三尺三寸,七根竹子之间的距离均为三尺,它们之间形成七星图,何紫寒将它们称为“七星桩”。
傲蕾按何紫寒的吩咐,每日要在竹桩上走动,开头是慢速度走,接下来,行走的速度越来越快,走来一阵子之后,何紫寒要求傲蕾在竹桩上走“梅花步”,双脚交叉前行,交叉后退,转身,继续以叉步前行、后退,按五点梅花状在桩上行走。
有时,何紫寒也会到梅花桩上来,和傲蕾一起,在“梅花桩”上走,两人走在竹桩上,你追我赶,左右呼应,开合有度,所走的步伐变化多端,但显得灵活而不乱。
在“梅花桩”上行走,远比在地面上行走要艰难得多,需要有站立的姿势正,脚步稳,动力要定型,伸缩要有度,如果速度快了,没有保持住平衡,就立即会从桩上掉下来。
走“梅花桩”对于练好脚步十分重要,如果说之前何紫寒让傲蕾舞动长短竹竿是为了让她练习手上的功夫,那么,现在让她走“梅花桩”就是为了让她练脚上功夫,傲蕾所练习的项目,看似有点乱,实际上是按何紫寒的系统性要求在训练的。
练习完了走“梅花桩”,何紫寒要求傲蕾练习呼吸,她让傲蕾每日必须有一定的时间将头埋在山谷里的溪水里面,而且,每次将头埋进溪水最好时间越来越长,以此来练习闭气的时间。
傲蕾在这一项练习中的表现非常好,练了一阵子之后,就能在溪水中闭气半盏茶的功夫,何紫寒对傲蕾的练习很满意。
之后,何紫寒让傲蕾练习气功呼吸,开始学习练气方法。
按照何紫寒的要求,傲蕾坐在铺满竹叶的岩石上,正襟危坐,背直头正,深呼慢吸,呼气时,她注意以意引领腹腰筋络舒松,缓慢地边呼气边松腰收腹;吸气时,她将舌尖倒卷舐上额,以意引领腹腰让筋络放松,并松腹收气。
何紫寒对傲蕾强调说:“在练习呼吸时,不管是呼气或是吸气,均不能刻意用力过快或过猛,亦不能过慢或闭气,要柔和顺畅,特别要注重以意领气,以气御力,气功呼吸,要‘圆’要‘柔’,以柔和之气养刚强之力。”
傲蕾有所领悟,但还没有能很深入地理解,她说:“师父的意思徒儿明白,在连呼吸的过程中,徒儿会越来越明白的,徒儿一定按师父的要求,勤学苦练。”
“练好呼吸方法非常重要,以后你要掌握的‘玄女游云剑’注重以静制动,以柔克刚,以退为进,借势运势,这就要求在内功修养上要能保持平心静气,也就是说,要以虚养气,炼神还虚,心中时刻保持‘虚静’心境。”何紫寒说。
“师父,这‘虚静’是一种怎么样的心境呢?徒儿弄不明白,请师父仔细说说!”傲蕾说。
“‘虚静’是来自道家创始人老子的主张,老子提出道家修养的主旨是‘致虚极,守静笃’,认为世间一切原本都是空虚的、宁静的,虚静是所有事物的本质,也是人追求的最高的心灵境界,人如果能保持‘虚静’心境,便能做到无知、无欲、无为、无我。老子认为,要保持‘虚静’的心境,必须能够排除一切杂念,他提出了‘涤除玄览’的方法,要求人们去掉一切杂念,让心灵虚空,保持内心的宁静和澄明。后来,道家的另一位重要人物庄子,发挥来老子的‘虚静’思想,提出了‘ 致虚守静’的观点,认为要‘虚静’的心境就是一种‘心斋’,是一种‘坐忘’的境界,忘掉世间万物,忘了自己的存在,远离世俗的一切切利害关系,不受私欲杂念干扰,以无知、无欲、无求的心态来感受世间至的道,达到物我同一的状态,进入忘我的境界。”何紫寒解释说。
“看来,这‘虚静’还有很丰富的来历,是道家的重要理论主张,这跟练武功,练剑术有关系吗?”傲蕾问。
“其实,‘虚静’并不是那么难理解的,‘虚’是指心内虚空若谷,‘静’是指心境淡泊守一,也就是要‘虚无不受,静无不待’,通过心灵长期修炼,使心境达到极度空明宁静的状态,道家的养生之道说明,人达到了‘虚静’状态,便能‘不认不知,无声无臭,名曰希微,只这个便是全真妙本,人能透得,即刻知机’。这即是说,不理会外界的任何干扰,心中不存任何芥蒂,不受任何杂念的影响,一无阻滞,于是,就听不到任何声音,闻不到任何气味,凝神守一,不懈不僵,体悟本真,透彻道理,几颗了悟事理的玄机。”
“师父,是不是说,‘虚静’就是心中保持绝对清静,不想,不听,不闻,不问,只是听着自己的心声?”傲蕾问。
“说得对,你已经能明白‘虚静’的一些道理了。其实,‘虚静’虽是道家的理论观点,但对于武学却是意义重大,练武功时,特别需要‘虚静’的心态,在练习以气化劲时,练武者通常是周身内外全仗着真意运用,以意在逆气,内在的气的运行是最重要的,而手足动作所用之力,有而若无,实而若虚,以意运气,意念之动,不是执意运气,亦不是全不着意,意之于气,忽隐忽现,若有若无,意是以一种看似无意实则有意,看似不经意,却又在用意的方式在统领着气在全身运行,当意与气能浑然一体时,就能达到一种‘虚静’的状态,此时,身心全忘,神闲气定,意、气、劲、力能合而为一,使武功的动作能发挥到极致。”何紫寒说。
“也就是说,只有在‘虚静’的状态下,武功才能发挥得最好,力气才会达到最大,出拳、出剑才能更有杀伤力,对吗?”傲蕾问。
“以意御气,以气运力,但并非一味地注重力气的大小,杀伤力的强弱,其实,一般的练武者讲究以快打慢、以强击弱,但这并非是真正的高超,真正高明的武功大师,所重视的却是以柔克刚、以静制动;一般的练武者抱拳迎敌时,常常心急如火,气血上涌,恨不得一拳击倒对方,而高明的武功大师面对强手时,却能做到心平气静,从容不迫,他常常是静以待人,以逸待劳,让敌人先动手,而他却能后发制人,借势造势以御敌。高手对决,比的不是拼力气,而是心境的静与否,如果能心境空明,无虑无念,不在乎胜与败,置生死于度外,便能形神合一,意气一致,心无定式,无固定之招而成妙招,使出的动作或剑术,或快或慢,或柔或刚,或藏或露,或进或退,如行云流水,绵绵不断,如钱塘之潮,浪高过一浪,令对手无法识招,无从应招,无招架之功,无退避之处,感到处处无不受制,这就是‘虚静’心境所带来的武功妙招。”何紫寒解释说。
“要练到这种境界,是非非非常之难的,真正的武学大师,一定是很少的,可见,要达到‘虚静’心境,并不那么容易!”傲蕾说。
“普通的练武者当然很难到达‘虚静’心境,但是,咱们必须努力争取达到那种心境,只有忘‘虚静’心境的方向努力,武学水准,总是会有所提高的,那些达到了炼神还虚、心境虚静的武学大师,大多是性格豁达,心胸开阔,待人谦和有礼,遇事不慌不忙,而且,特别喜欢与人争执高下。高明的武学大师,经常不计较什么利害关系,不着意于门户之见,不逞强好胜,不恃强凌弱,遇同道能互爱互助,遇敌手能兼容互学,遇名誉、地位,能淡然视之。”何紫寒说。
“‘虚静’是大师的心灵境界,像弟子这样的初学者,只能先学学心如何平静下来,学习和演练如何坚持下去,练武时如何尽快提高,读书时如何悟出真谛,聆听师父教导时,如何更好地悟出精妙之处,要追求‘虚静’的心境,恐怕是以后的事了,师父,您还是教弟子最基本的平静方法吧!”傲蕾觉得她师父讲的太玄妙了,不太容易懂,她需要现在能练习的方法。
“其实,刚才让你将头埋在溪水里闭气,已经是在教给你基本方法了,后来让你学习何调整呼吸,也是一种练习方法,接下去,师父会教你练习内功的秘诀,你会提高得很快的。”何紫寒说。(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