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处函谷关的太子刘彻,通过羽林卫的鹞鹰传讯,比京城中的刘启和群臣更早接到关城大捷的消息。
他将羽林和虎贲交由给典属国公孙昆邪节制,还特意留下了羽林仆射公孙贺和虎贲仆射马屿,领着张骞和李当户,在十余名死士的护卫下,轻骑疾驰,短短两日便回到了长安城。
如今关城大捷,民心大振之时,梁王为首的诸侯王势力皆不是癫狂之徒,自然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于此时再起兵篡逆。况且还有八千虎贲和千余羽林协同当地郡兵防守函谷关,一旦公孙贺动用高爆炸药,哪怕是梁王挥军数十万,也必然要饮恨关下。
刘彻之所以如此着急回京,首先是为了出席国宴,在边关大捷,举国欢庆之时,太子若不出席,恐怕又要谣言四起了。其次,便是出征将士押送五万余匈奴战俘进京献俘后,稍显棘手的战俘处理问题。
整整五万有余的战俘,除去伤者,尚能立刻从事劳作的重劳力仍堪堪五万。毕竟汉军将士也不是善茬,很多行动不便的战俘,尽皆被偷偷的斩首,充作斩获的军功。而汉军将领对之也采取默许的态度,毕竟汉军从来没有照顾受伤战俘的惯例,加上要进京献俘,运送首级比运送伤兵要轻松上许多。
如此一来,真正能撑到长安城的俘虏,大多是些四肢健全的精壮男子。
如今大汉权贵们,都眼巴巴的等着这些廉价劳动力。
两年来,刘启在太子刘彻的建议下,并未如史上般花大力气处理土地兼并问题,而随着关中各郡大量的工匠和农夫进入到长安周边新开设的各类作坊,作为大汉经济和农业中心的关中平原,劳动力出现了极大的缺口,特别是权贵世家手中握有大量的粮田,隐隐出现了耕作人口不足的现象。
刘彻并不在意少量粮田被抛荒,随着化肥和良种的发展和普及,今年关中各郡的粮田亩产量会提高不少,适当减少耕作面积反而是他希望看到的。
毕竟关中平原的水土保持,关系到未来的黄河治理计划是否得到很好的成效。
“皇儿,你拟定的这筑路的条陈倒是有点意思,为何不先行营建我大汉疆域内的道路,却是先通往西域的数千里沥青大道呢?”
汉帝刘启阅读完刘彻呈上的条陈,疑惑的问道,在他的印象中,这个宝贝儿子应当不是无的放矢。
刘彻已有所指的笑道:“父皇难道认为这数千里沥青大道不在我大汉疆域内吗?”
刘启捋了捋胡须,自然领会到刘彻的意思,如今匈奴右部已被打残,西羌诸部的五万骑兵又被困死在北地郡的边塞外,收拾西羌也是早晚的事。这也是他没有立刻否决刘彻筑路规划的主要原因,良好的道路是后勤补给最大的保证。
刘启沉吟片刻,复又道:“朕自然知晓此中道理,可若说此路只是为了行军和运送粮草,朕可不相信你会那么上心。依你那唯利是图的性子,恐怕还有其他的好处。”
刘彻闻言,无奈的苦笑道:“难道儿臣在父皇眼中就是如此不堪?儿臣可是日日忧国忧民,为江山社稷计啊!”
刘启双眉一扬,斜着眼瞟了瞟他,没有言语,满脸鄙薄的意味。
刘彻挠挠头,厚着脸皮道:“父皇果然明察秋毫,儿臣之所以要修建这条道路,除去调兵之用,还要打通前往西域的商途。”
刘启皱了皱眉头,不以为意道:“我大汉地大物博,西域却是贫瘠之地,为了通商花上这般气力,似乎得不偿失啊。”
刘彻满脑袋黑线,对皇帝老爹拿无知当有趣的想法腹诽不已。
大名鼎鼎的丝绸之路,竟然在他眼里是得不偿失的举动,放在后世要笑掉大牙。当然,穿越至汉代十数年的刘彻,也渐渐理解了汉初统治高层的思维,从某种程度上说,他们的想法没有任何错误。
对于后世高度赞扬的丝绸之路,刘彻更是有另一番的认识。
在历史上,汉武帝时开启的丝绸之路,主要是向西方出口丝绸,进口玉石和香料等各种奢侈品。重申一下,汉初的金银等贵重金属,并未当成主要流通货币使用,特别是银,只是作为饰品,因此丝绸之路其实并未给大汉带来太多的金银。
而唐朝时重新开辟的丝路,更是大大激发了唐人的消费欲望。因为商贸往来首先带给人们的是物质上的富足,这些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其次是不同的商品来源地域带给人们的精神差异的影响。
丝路商贸活动可谓奇货可点、令人眼花缭乱,从外奴、艺人、歌舞伎到家畜、野兽,从皮毛植物、香料、颜料到金银珠宝矿石金属,从器具牙角到武器书籍乐器,几乎应有尽有。而外来工艺、宗教、风俗等的随商进入更是不胜枚举。
这一切都成了唐人尤其是唐时高门大户的消费对象与消费时尚。
相对而言,唐人的财力物力要比其它一些朝代强得多,因此他们本身就有足够的能力去追求超级消费,而丝路商贸活动的发达无非是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机遇而已。
理所当然的就有许许多多的人竭力屯奇居异,有钱人不仅购置奇珍异宝而且还尽可能在家里蓄养宠物、奴伎。
帝王皇族带头,豪绅阔户效之,庶民百姓也以把玩异域奇物为能。唐朝是一个崇尚外来物品的时代,当时追求各种各样的外国奢侈品和奇珍异宝的风气开始从宫廷中传播开来,从而广泛地流行于一般的城市居民阶层之中。
由此可见,丝绸之路对华夏而言,其实是最早的奢侈品进出口渠道,一度还引发了华夏的奢侈之风和目空一切的处世态度。
而后世史家一直自豪不已的对外传播文化和科技的作用,刘彻更是鄙薄不已,这纯粹就是有百害而无一利。此时华夏的科技领先世界,不收任何专利费就肆意传播,除了体现天朝气度,就只能用二货来形容了。
无论是闭关锁国还是毫无限制的开放通商,对于一个帝国而言,都是极为糟糕的政策。
刘彻实在不希望自己开辟的丝绸之路,为大汉带来奢侈的风潮,却为外族带去先进的科技。
刘彻沉吟片刻道:“父皇,西域的确贫瘠,然而却并非一无是处。不知儿臣之前献上的寰宇四海图,父皇可曾御览?”
刘启微微颌首道:“数月来虽是战事胶着,朕却也抽空瞧了几眼,倒没想到,大汉之外尚有如此广袤的疆域。”
“父皇难道是不信?”
刘启淡然处之的态度,让刘彻有几分讶异,疑惑的问道。
刘启摇摇头,微笑道:“朕相信皇儿不会诓骗,自然是相信的,皇儿为何有此一问?”
“我华夏历来自认居于天地至中,所谓诸夏,中国也。父皇怎会对儿臣献上的寰宇四海图没有疑虑?不认为此图有违大汉天朝上国的气派?”
刘彻满脸迷茫,早在他呈上简略的欧亚地图时,便做好被皇帝老爹质疑的准备。如今见皇帝老爹竟欣然接受,宛如蓄势已久的拳头打在棉花上,实在有些难以接受。
刘启满脸讶异,皱眉数落道:“朕早就让你少弄些商贾之事和工匠巧技,多读些经史,什么甚么天朝上国,你就是庄子所谓的井底之蛙!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夏的神髓在于守礼与教化,和疆域大小,身居何处有甚关系?”
刘彻闻言,不由张大了嘴巴。
奶奶的熊,俺堂堂一个新中国的双料硕士,竟然被落后两千多年的古代知识分子鄙视了?
到底天朝上国的心态是哪个不靠谱的朝代形成的,貌似汉初的统治阶级头脑很清楚嘛。窦太后一介女流,都认为大汉不会恒久存在,早晚有一天要被取代的;而刘启这个大汉天子,貌似也不认为大汉是天朝上国嘛。
刘彻满脸挫败,心中却是不由有些喜悦。既然汉初的统治阶级有如此靠谱的心态,那今后很多规划势必会少了很多质疑的声音。
刘彻装出诚心受教的模样,接话道:“父皇教训的是,待处置完诸般事宜,儿臣必定闭门苦读经史。”
他顿了顿,复又道:“既然父皇对儿臣呈上的寰宇四海图没有疑虑,自然知晓大汉以西尚有极为广阔的疆域。儿臣命人多方查探,得知西方的人口众多,物产也算丰饶。大汉将来无论是筑路还是修河,都需大批奴隶。西方的诸多蛮夷,正是最好的劳力。”
刘启眼睛一亮,饶有趣味的问道:“皇儿这话倒是有几分意思,前朝的秦皇嬴政修筑万里长城,征夫数百万,弄得民怨沸腾。朕看了你呈上的几项条陈,无论是筑路还是修河,都需耗费大量劳力。原本尚有几分担忧,如今听来,皇儿似乎早有谋划啊。”
刘彻自然不忘给皇帝老爹戴高帽:“父皇英明,儿臣之所以要构筑通往西域的商路,就是想用大汉的稀奇物件,诸如丝绸和玻璃此类的贵重玩意,换取大量的蛮夷奴隶,还有大汉发展所需的各种资源。”
刘启疑惑道:“朕知晓获取奴隶的好处,只是皇儿所谓的资源是甚么玩意?”
刘彻耸耸肩,对于脱口而出的现代用语还是要解释的:“所谓资源,简而言之便是粮食,矿藏,牲畜此类有助国家发展的事物,严格说来,奴隶也算是一种资源。”
刘启若有所思的点点头,农业社会的统治者对于粮食和牲畜是极为重视的。起初他不重视西北商路,最主要的原因,也是觉得西域只有玉石和香料这些奢侈的玩意,对大汉的发展没有任何助益。
若是能获取刘彻口中所谓的资源,倒是应当大力支持。
刘彻见皇帝老爹意有所动,赶紧又加了把火:“父皇可知儿臣筑路所需的沥青,田氏贩卖的灯油,高爆炸药的主要原料都出自于何种事物?“
刘启想了想,方才答道:“朕倒是听孙全禀报过,应当是出自上郡产出的脂水吧?便是你们称为石油的事物,你们不是还办了些那甚么石油作坊?”
刘彻点点头,果然什么事都逃不出皇帝老爹的视线,忙诱惑道:“上郡的石油数量过少,又不便开采。而西方蛮夷的不少地方,石油便像泉水一样不断涌出地面,且品质极好。若是能掌控在我大汉手中……”
刘启闻言大喜,高爆炸药的威力他是深有体会的。此番关城大捷和之前的雁门关一役,都和石油脱不了干系,自然是越多越好。
他沉吟片刻,问道:“只是从西方到大汉路途遥远,运送石油恐怕皇儿要赔本吧?”
刘彻胸有成竹道:“儿臣之所以提起石油,只是想让父皇知晓,西方蛮夷之地,并不是真正的贫瘠,尚有许多珍贵资源,可供我大汉发展所需。”
的确,石油如今并不是大汉工业化最急需的东西,而刘彻的规划,对石油也更多采取的是就地精炼的策略。然而,西方的各种自然资源,包括最重要的人力资源却是刘彻最为垂涎的。
哪怕是多花些运费,也比在大汉内四处挖掘矿藏,焚林垦荒要好。
是夜,刘启和刘彻父子二人,在未央宫平虏殿彻夜长谈,阴险的笑声在天空中久久回荡,让人毛骨悚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