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便是宣德元年十月了。刚刚到了十月,仿佛应节气一般,一场雪便不期而至,虽然下的并不大,但却预示着冬天来了。冬天按说是休养生息的季节,百姓们忙了一年,终于可以歇歇,过个还算安闲的冬天了。但大大小小的官员们却不行,明朝这个庞大的帝国运转,离不开他们的努力。王昱此时名声大噪,正是收获人望与资历的时候,当然也更是兢兢业业,不敢有丝毫懈怠。
这几个月中,王昱的地位越发稳固,虽然他此时还只是五品的吏部郎官,但却因为几件大事中都有他的身影,因此,在朝堂至少已经有了不小的名气;在士林中的地位更是水涨船高,隐隐成了今科领袖!虽然比不得那些早已功成名就的当朝要员们,但却也有了自己的气象。
可以预计,二十年后,朝堂之上,当以王昱为尊!
这种机遇任何人都羡慕不来。机缘、才能、上面的赏识缺一不可,正是因为方方面面的助力,王昱因缘际会,才有了眼下的成就。
所谓家和百事兴,王昱的事业蒸蒸rì上,家庭方面自然也是和和美美,薛莺已经与九月十六rì加入了王府,正式成为了王家的少夫人。王、薛两家结为秦晋之好,成为了京师近期的一段佳话。一方面是勋戚世家,位高权重的伯爵、太师府,另一方面却是前途无量的吏部郎官,朝堂上的一颗明rì之星,这种结合当然会引来一片或羡慕,或嫉妒的目光。
另一方面,在姜妍与李馨二人的谋划下,终于查出了暗中对王家的几处商号下绊子的幕后真凶,结果出乎所有人的意料,竟然是以襄王为后台的rì升号!
王昱自忖并没有得罪襄王的地方,当然,几个月前的吏部大考除外。但问题是,早在吏部大考之前,rì升号便开始针对王昱的昌隆号了!
这个发现让王昱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但想来想去,王昱也没找到自己什么地方得罪了这位襄王殿下!他前世时的太祖爷曾经说过,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王昱对这句话深以为然!但在襄王殿下身上,这句话显然错了,王昱实在是想不到自己因为什么,在什么时候得罪了襄王!
看来,此事只能慢慢查访了。如果不把此事弄个水落石出,王昱肯定是不会善罢甘休的,毕竟对方是一位亲王,虽然早晚都要就藩,但这位襄王显然不是一般的王爷,而是深得太后与皇上信任、宠爱的亲王,这样一个人,别说是王昱,就是谁都不愿意得罪。一旦得罪,后患无穷!
当然,束手待毙,并不是王昱的xìng格。特别是重生之后,王昱极力做到把一切都掌控到自己的手上,把命运寄托在别人身上,显然不是一个强者应该有的心态。
不过,王昱也清楚,以他目前的地位,根本还做不到这种程度。打个比方,若是此时他与襄王之间起了冲突,尽管他现在是薛家的女婿,又有张辅的支持,但最终的结果却依旧能够预料,那就是以他的失败而告终。这就是权势带来的优势,无关乎公正与法理。
此时的王昱只能把此事放在心里,慢慢发掘最终的真相。
正在此时,一件大事发生了!
汉王谋反!
汉王朱高煦,当今的亲叔叔,在靖难之役中屡立战功,只是xìng格过于残暴,而最终失去了继承大统的希望。如今的他终于也坐不住了,效仿自己的父亲,起兵叛乱!
面对如何平定汉王的叛乱,朝臣们意见不一,文官们几乎都主张由一位大将率军出征;而以英国公、内阁几位辅臣杨士奇、杨荣在内的一些人则力主以建文帝为前车之鉴,要宣宗御驾亲征!
对此,宣宗显示出了与太祖、成祖相似的英武气概,采纳了这个建议,亲征汉王!
于是,朝廷的重心便转移到了御驾亲征之上,所有的事务都以此为前提。
此事却是与王昱没什么关系。他是文官,这种事情自然有军机处处理。王昱虽然对历史比较外行,也没有那些对历史不惮持着最大恶意的历史发明家们的癖好,但却也知道,这次汉王叛乱,只能用虎头蛇尾来形容了。
虽然一开始轰轰烈烈,并以“清君侧”的大义为旗帜,但宣宗一旦御驾亲征,把乐安包围后,这位汉王爷立即变成了小猫,乖乖的出城投降了事。
对于这样一次近乎是闹剧般的出兵平叛,王昱自然没有半分担忧。他虽然悠哉,但他的几位好友此事却是有些不安。
李勇、郑宏、柳溥三人此次也要随军出征,他们虽然都是军事世家出来的人,可以说是这个时代的职业军人,但毕竟是第一次面临战争,因此,心里也是没多少底,难免有些忐忑。不过,他们三人倒是都补了千户的缺,也算是一种安慰了。
其实对于他们这些人而言,虽然不见得是什么良将,但行军、哨探、扎营、布阵等之类的基本军事素养还是比较高的,毕竟是家学渊源,可谓是晓畅军务,家里都是世代为将,就是武艺骑shè,也是远远超过一般军士。因此,这样一个机会对他们的成长而言,绝对是大大有益的。
王昱对这次战争的结果心知肚明,因此,大大的安慰了他们一番,李勇三人见王昱言之凿凿的样子,也觉得自己的这番表现未免有些丢人现眼,有什么大不了的,不就是随军出征吗?自己学了一身的本事,等的不就是这一天,何必表现的这么不堪呢,于是,心气也上来了,信心百倍的返回军营,只等大军开拔。
薛诜此番也随驾出征,不过,薛诜混的显然比李勇他们几个好的多,此番出征,被实授了指挥佥事的职位,统领京营一卫人马,也算是一方主将了。
一切都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之中,十月初九,宣德皇帝御驾亲征,率领五万大军,直扑汉王的老巢,乐安。
留守京城的文武百官在监国的襄王的带领下,将御驾送出城外。
在送行的人群中,王昱看着面sè沉静,心中却是有些郁闷。作为监国,虽然大多数的政令还是需要宣德皇帝的意见才能做出,但监国也是拥有一定权力的,起码可以便宜行事。虽然与襄王接触的次数不多,但王昱却知道,这位王爷绝非好相与的人,他这段时间的rì子,绝对好过不了!毕竟前一阵子的吏部大考,虽然为他博得了偌大的名声,也结交了不少人才,但同样,得罪的人也绝对不在少数!恰好,这位襄王便是其中的一个。
襄王不趁机给自己小鞋穿,那可真是怪了!想到此处,王昱微微的摇了摇头,这种事儿也是没办法,谁让他得罪了人呢?只有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了,担心也没用。
况且,王昱也知道,襄王就算再看他不顺眼,也只能暗地里打压一番,却也不好做的太过火,毕竟满朝文武的眼睛都盯着呢,做的太不地道的话,对襄王自己也没有什么好处。
内阁留守的大臣是杨溥与张瑛二人。此时的内阁已经初具规模,虽然内阁大学士的品级仍然不如后世,但此时的各位大学士们却是领着六部!论实权,却是比后世的那些内阁大学士大得多,后世的内阁成员几乎没有领着六部的,六部尚书手中的权力足以使他们与内阁大学士们分庭抗礼,特别是吏部尚书,即便是首辅,也不敢随意得罪。
军机处却没留什么人留守,毕竟是御驾亲征这等大事,掌管军机处的那几位勋戚可是不敢有丝毫怠慢,不仅要保证此番御驾亲征大胜,还要发挥军机处的最大作用,让皇上以及众位大臣们都看看,军机处的成立是完全正确的!因此,一定要出成绩,所以,张辅、薛禄、朱能等人都随驾出征。特别是薛禄,不顾自己年老,亲领前军。
毫无疑问,这是一场毫无悬念的战争,在王昱看来,根本不必做出这种如临大敌的姿态来。不过,这种想法,他也只能在心里想想而已,要是说出来,被人扣上一顶妄议军政、扰乱军心的帽子可就不好了。
回到官署,由于尚书、侍郎都随御驾去了乐安,因此,此时的吏部可以说是群龙无首,夏原吉临行前,嘱咐过属下众官,一切依例办理。
虽然主官不在,不过却也没人敢偷懒,到了下班的时辰,王昱与同僚告辞后,先到张府问安。张辅随御驾亲征,作为后辈,王昱自然要过来探望。况且偌大一个国公府,张辅出征后,里里外外就全部压在了张夫人身上,虽说王昱也帮不上什么忙,但过去探望一番,表达一下自己的心意却是惠而不费的。既表达了自己的心意,又能让老夫人高兴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