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高翔进宫向万历皇帝复命。
万历皇帝见到高翔很高兴,他对高翔进行了勉励。
高翔依然是谦虚低调。他向万历皇帝详细介绍了自己在河南做得各项工作。
万历皇帝十分满意,他说道:“博陵呀。此次河南之行,你立下了汗马功劳。朕一直想将你封侯,方能对得起你所立下的诸多功劳。如果对你不进行奖赏的话,我如何服众呀?”
高翔恭敬地说道:“皇上。卑职是真心为国效力,为百姓谋福祉。对于功名利禄,前程爵位,确实并未放在心上。要不这样吧。皇上。为了不让您为难,今后,您再布置工作,安排一个正职负责,我作为副手,配合其完成工作。这样功劳就是别人的。您也不用为难,我也心安理得。”
万历皇帝指着高翔,无奈地说道:“你呀你。让我说你什么好呢?那就先这样吧。”
高翔告退,转身刚要离开,又被万历皇帝叫住了。
他说道:“博陵呀。眼下有个要紧事,大同府发生了兵变。我与内阁、各部还有五军都督府进行了商议,决定派兵平叛。大家研究后,决定让英国公张维贤率京城军队前往平叛。你率领祥云卫一同前往,务必将这些叛乱士兵一网打尽。”
高翔领命后,拱手说道:“皇上。关于兵变,臣有些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万历皇帝笑着说道:“你有什么话说就是了,咱们君臣之间还需要这么客套吗?”
正所谓,伴君如伴虎。高翔可不敢因皇上的宠信,在其面前放肆。说不定哪天,皇上不高兴了,突然降罪,那就不好了。
他说道:“如果臣没有记错的话,嘉靖年间大同府就先后发生了两起兵变。虽然朝廷最终镇压成功,但是,我觉得朝廷并没有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只是从表面上暂时解决了问题。”
万历皇帝一听,十分好奇地问道:“你所说的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是指什么?”
高翔解释道:“前两次兵变发生的原因无非是粮饷发放不及时,上官对士兵盘剥过于厉害等原因。我想此次兵变的原因应该与上两次兵变相似。臣以为,按时发放粮饷,环节上官与士兵的关系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
万历皇帝一边听着,一边点头,夸赞道:“博陵呀。据锦衣卫密报。此次兵变确实是因为上官克扣粮饷所致。你此次前去平叛,善后工作要多用心,按你的意思,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高翔领命而去。
出征大军也以集结完毕。英国公张维贤率领着大军向大同进发。
路上,高翔从英国公张维贤处得知了事情的前因后果。
大同巡抚李锦鉴对士兵粮饷克扣非常严重,前期就有士兵因粮饷未及时发放闹事,被总兵张民压了下来。张民曾经找李锦鉴理论此事。李锦鉴趁机贿赂张民。张民由于收了好处,就对李锦鉴克扣粮饷,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士兵们怨声载道,日积月累,最终导致此次兵变。
高翔听了之后,感叹道:“英国公。如果我们能够按时、足额发放粮饷,或许就不会发生此次兵变了。朝廷命官被杀,大同城被损坏。我们平叛后,士兵们也要受到惩处。可以说是没有赢家。如果非要选个赢家,那就是我们的对手蒙古各部了。”
英国公十分认同高翔的观点,他说道:“临行前,皇上和我说,已安排祥云伯平叛之后,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消除兵变因素。本国公定当全力支持。不知祥云伯对此次平叛有什么高见呀。”
高翔略微思考了一番之后,说道:“英国公。士兵叛乱固然罪大恶极,但是,朝廷规定的粮饷过低、上官剥削严重也是诱因。因此,我认为,严惩领头的几人即可,对于绝大多数士兵还是以安抚、免罪为好。”
张维贤一听,继续问道:“那如果他们见朝廷对他们的恶行如此宽容,胆子变得大了起来,事后不知悔改,再次兴风作浪,那岂不是祸患。”
高翔笑着答道:“我与底层的士兵交流过,绝大多数的愿望十分简单,就是全家能够吃饱肚子,上阵立功杀敌,获得升迁、奖赏。如果朝廷能满足他们的这点愿望。我相信他们是不会叛乱的。底层士兵的威望绝对没有上官高。但是为什么那么多的底层士兵会参与病变呢?我想对现在的生活状态不满,是团结他们的一个原因。”
张维贤点了点头,说道:“听伯爷一句话,胜读十年书呀。受教了。”
高翔谦虚地说道:“英国公言重了。”
张维贤哈哈大笑,骑着马向前冲了出去,只留下发呆的高翔在后边缓慢的骑着马。
高勇趁机上前,问道:“少爷。此次平息大同兵变。咱们采取什么策略?”
高翔看着前方的张维贤,说道:“我已将我的想法透漏给了英国公。他是此次平叛的主帅。武力镇压,还是和平谈判,就由他来决定吧。咱们只是配合他而已。但是切记一点,这些士兵都不容易,如果能够好好地活下去,谁选择造反呀。老婆孩子一块遭罪。所以,武力镇压咱们切勿滥杀无辜,以抓俘虏为主。”
高勇领命,然后问道:“如果英国公定要我们武力平叛,全部杀掉怎么办?”
高翔正色道:“直觉告诉我,英国公不会这么做。但是万一他真下这样的命令给祥云卫,那么,我会以无法时候从跟上解决问题为由,拒绝他。皇上命我事后从根本上解决兵变问题。他绝不会踩这个雷的。”
队伍就这么浩浩荡荡地来到大同城下。由于天色渐晚,张维贤命部队在城外十里处安营扎寨,明日再与城内联系。
大同城的叛军见朝廷派大军来了。也加强了夜间的防守,防止明军夜间攻城。
高翔听了高勇的探查,笑着说道:“这些底层士兵心里还是有些害怕的,神经明显紧张过度。大军长途跋涉刚到此地,体力明显不支,并且对大同城的情况还不了解,贸然进攻,那是傻子行为。从深层次讲,虽然他们叛乱,归根结底,都是明朝军队,真要是打起来,那就是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两败俱伤。和谈方是上策。双方都被逼到了这个份上,有可能因为面子问题,都不先妥协。这样是最容易激化矛盾的。但愿明日英国公能够妥善解决此次兵变。”
丁尧笑着说道:“我在京城,常听人说英国公平易近人、熟读兵书,颇有其先祖张辅的风范。”
高翔点了点头,说道:“老英国公张辅,乃是我辈学习的楷模。平定交趾叛乱、随同永乐皇帝北征、平定朱高煦叛乱,每一件都是大功一件呀。可惜在土木堡之变中阵亡。甚是可惜呀。”
在高翔的内心深处,像张辅这样,外可征战沙场,内可辅政的大臣,才是他学习的楷模。(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