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锦熙斜眼白了王文武一眼,“折扇就是折扇,还金陵折扇。它还能玩出花来不成?”
王文武得意的显摆,自己刚学到了新知识。“哎,你这就不懂了吧!这南京古称金陵。”
舒锦熙瞧不上王文武那得意的劲,打道:“还古称金陵,你当我是爱琴!那个大字不识一个的傻女人吗?有话说话。没话的话别找事,我收拾收拾打算睡了。”
好不容易学到新知识,唯一能显摆的人,竟然如此不给面子。但不管怎么样,都不能让她跑了。要不然下次,都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去。
王文武说道:“别动。着什么急呀!这几日,你忙的昏天暗地的,今日咱们夫妻好不容易有时间坐下来聊聊。着什么急呀,听我慢慢说,啊!”
还没等王文武起范,舒锦熙又打断道:“你有话就快说!都这么晚了,也不看看我都忙了一天,现在都困得不行。可没时间在这里和你磨磨蹭蹭的。”
王文武看着舒锦熙满脸笑容,就知道眼前这个坏家伙心里就是想要让王文武自己憋着。可把王文五恶心坏了。
王文武没管舒锦熙说的,继续说道:“这金陵折扇早在明代时就闻名遐迩。普通的以竹为扇骨,高档的以檀香、桃丝、乌木为扇骨。制骨有水磨和模凋两种。水磨之骨,滑润如玉,光可照人,表扇之纸谓之苏面,行销激广。
老爷我是一样卖几把,到时不管是送礼,还是自己把玩,都是在合适不过的!”
舒锦熙立马发现槽点。“你那是一样买的几把吗?我看你是恨不得把人家店都搬空了。再怎么样,那不过就是折扇,哪怕是金陵折扇,有必要买这么多吗?到时候你可别砸手里面了。”
王文武根本就不管舒锦熙说些什么,继续说道:“早在宋代,南京的制扇业就已远近闻名。明初,明成祖朱棣在南京登上皇位后,十分欣赏江南的许多民间工艺品,他发现折扇舒展自如,灵巧美观,携带方便,于是“命工如式为之”,下诏令宫内工匠制扇,并吸取外来工艺制作。
从此,竹折扇“自内传出,遂遍天下”,无论宫廷还是民间,使用折扇形成习俗,一直影响到清代,前后达三个世纪之久。
既是驱夏实用品,又是艺术欣赏品。就是放再久,它也是值钱的。”
舒锦熙乘机阴阳怪气的说道:“那老爷你可要好好保存啊。要是让蛇虫鼠咬。那爷您那些宝贝哟!可不就亏大了。”
“这就不劳你费心了。明清是金陵折扇发展的鼎盛时期,南京是江南数省的科举之地,每当大的科举之年,来南京参加科举的士子都要选购一些高档的折扇,待科考结束时带回,闲暇时在扇面钤印题诗作画,或自行收藏,或馈赠亲友。
所以,爷这一次绝对又是上好的生意。”
王文武还不等舒锦熙插嘴,提高一个声调说道:“这金陵的折扇最讲究扇骨用材和扇骨凋刻,许多制扇名师用象牙、玳冒、紫檀木等贵重材料制成扇骨,还在扇骨的大边上镂凋细刻,有“如意头”、“琴式”、“螳螂腿”、“水浪式”等,扇头有“瓶式”、“玉兰头”、“金鱼头”等。有的扇子采用全凋刻工艺,所凋花草玲珑有致,
后来,在旧时扇骨凋刻技艺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镶嵌扶持技术,镶嵌材料有象牙、兽骨、玉石、金银、贝壳等。现在金陵的折扇依然是以竹为主,有白竹、罗汉竹、湘妃竹等,此外还常用乌木、檀香木、象牙等珍贵材料,扇面则采用花纹清晰的绵料宣纸。
“白如玉,光如镜”的金陵折扇与苏州檀香扇、浙江黑纸扇、广东葵扇并称为中国“四大名扇”。”
舒锦熙好笑的看着王文武,也不知道,为了记住这些东西。花费了多少时间!不过,王文武所说的,自己确实不知道。
舒锦熙说道:“也真是难为你了。这么一大段话,你是怎么背下来的?”
王文武当然不承认,这些是自己背下来的。
“说什么呢?这可是爷看书知道的。有道是书生不出门,便可知天下万事。你,老爷我可是知识渊博之人,自然是知道的。”
“哦,那既然如此。那书上有没有写?这扇子是怎么做的呢?”
“这还不简单,折扇的制作总共分成三步,制扇骨、做扇面、穿扇面,这样就一把崭新的折扇就做出来的。”
舒锦熙笑的是前仰后范。“好了,我知道你厉害了。过完这个月我再走吧!要是你那些扇子卖不出去,那到时我养你!”
舒锦熙这话要是被其他人听到,一定会是大发雷霆。虽说是民国,其实在和大清那会,还是没什么差别的。
都说新国家新气象。或许上层人丢掉了马褂,穿起了西装。大街上几乎所有人都剪掉了代表大清的辫子。可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和官员,还是大清时候的那一批,并没有什么根本上的改变。
王文武说道:“你还是先想想。能拿到这么多钱吗!我可听郭妈妈说过,你可没有哪一个月能领满月奉的。”
“我这是为了北伐!”
“我看这北伐为什么停下来,就是因为没钱了。所以才不得不停下来。”
“这又被你说中了?怎么可能?要不是因为分裂,早就打到BJ去了。等政府内部理清楚了,还会继续北伐的。”
“占据BJ的BJ政府。在民国十三年的年底,财政入不敷出的省份多达十七个。中央财政状况因地方截留等原因,显得更显拮据。
就我知道的在善后会议开会期间,有人透露过各机关各军队新欠旧欠,统计已有七百余万元之巨。你知道这代表着什么吗?这就代表着。老爷我一年时间有半年时间,都是欠薪的。
现在南京政府只占了半壁江山。除了广东这个大本营以外。还有几个地方可以提供赋税?难道会比民国十三年的BJ政府好?这我就不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