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众宾客酒酣之际,不知是谁先提起李唐南下之战谁是军功第一话题,然后有人支持世子陇西公李建成,有人则支持敦煌公李世民,双方各执一词,谁都不服谁,便渐渐争吵了起来。
一名支持李建成的文士放言道:“陇西公自拿下西河郡后,未曾有一日卸下铠甲,也未曾有过一败。从太原到大兴,陇西公每战必在,每战必捷,论起军功谁能出其右?”
李建成因为参与了最后夺取大兴城的战斗,军功稳压李世民一头算是军中共识,所以哪怕李世民是今日宴席主人,这番言论仍旧赢得不少宾客赞同。
“这位是王珪王叔玠,出身太原王氏,其大父曾任南梁尚书令,乃是名门之后。”杜如晦悄声跟杨遇安介绍此人,“只可惜其叔父曾参与昔年汉王之叛,不得不隐居终南山蹉跎十数载,直到此番唐国公入关,方才重新出山。”
“今日是李二郎的主场,他这般来生事,看来准备投李唐世子的门路了。”杨遇安了然颔首。
正如杨遇安所言,今日是李世民的主场,王珪等人挑事,李世民这边的人自也不甘示弱。
便见李世民右侧首席的一名中年文士霍然而起,与王珪针锋相对道:“陇西公胜仗虽多,然观其南下之战,除却西河郡是与敦煌公一同打下,其余各战,多是以稳守为主,极少主动出击。至于大兴之战,与其说是陇西公的战功,不如说是唐国公深得关中民心,加上运筹帷幄,以泰山压顶之势破城,而非个别将校攻略之功。”
“反观敦煌公,南下路上多是负责前出扫荡,迂回奇袭。譬如前番攻略大兴,若无敦煌公早早扫荡干净渭北,又解决了阿城之患,哪里有后面大军对大兴城的压顶之势?”
“攻城掠地的难度本就在守城之上,你等只论胜数,却不仔细计较每一战的区别,实在有失偏颇!”
这番言论立即得到李世民一派的附和。
“长孙辅机,你是敦煌公的内兄,又在他麾下任事,自然会偏帮他!”王珪等人见说不过他,便改而拿对方身份说事。
原来这位文士正是李世民妻子的同母兄长孙无忌,早在李世民路经渭北的时候就已经投靠李唐,被李渊任命为渭北道行军典签,辅助李世民扫荡渭北。
杨遇安早年跟元德太子杨昭推荐的“凌烟二十四英才”就包括此人,自然早就认得。
不得不说,这个时代出身好就是占便宜,仗着各种亲族关系就能将各式人才收入麾下。
杨遇安当年借着太子杨昭的名头,也不过只有一个魏征算上彻底挖到麾下而已。
杜如晦目前看来可能也算一个,还需要进一步验证。
“也罢,诸君既然信不过长孙某,那何妨问一问京师中的名士?”
言罢长孙无忌指着席间一名约莫三四岁的文士道:“玄龄,你曾任隰城县尉,想必也是知兵事的,你来说说,此战谁军功第一?”
此人杨遇安有些面生,但听到长孙无忌介绍,便猜到这位也是自己当初列出的“凌烟二十四英才”之一的房玄龄,与杜如晦并称“房谋杜断”,是个善于出谋划策的主。
当下注意力立即落到此人身上,想看这位当世一等一的谋士如何救场。
只可惜尚未等房玄龄开口,王珪等人再度呛声:“长孙辅机,你别想在王某面前耍心眼,你道我不知房玄龄也在渭北投靠了敦煌公?你们根本就是一路人,何必假装什么公允!”
王珪的资历备份高于房玄龄,他这一开声,后者当下不好再辩驳。
毕竟他投靠李世民是不争的事实。
但到底是心思机巧之人,长孙无忌有意在李世民抬举他房玄龄,自然不能什么都不做就坐下,当即目光一转,而后落到旁边不远的另一位文士身上。
那人才学、出身不下于他,私下里他常常与对方接触,对天下局势的看法颇多相似之处,因而视为同道,多次向李世民推荐此人。
“克明,你是有名的京兆才子,这些年时常出入东宫为代王讲学,与陇西公和敦煌公皆无交情,不如就由你来说句公道话?”
此言一出,全场目光顿时转到杜如晦身上。
他虽是白衣之士,但正如房玄龄所言,大家都知道他是代王杨侑座上宾,确实算得上一个颇有名气且两不沾的中立人物。
李世民早就听房玄龄夸赞过此人才识,当下也目光炯炯看来,面含期待。
便见杜如晦施施然对众人拱了拱手,不紧不慢道:“杜某认为,此战首功,既非陇西公,也非敦煌公。正如刚刚长孙典签所言,此战由始至终都是唐国公在背后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唐公是帅,余者皆为将。谁居功至伟,一目了然,诸君还有什么好争的?难不成还有当儿子的跟父亲争功的道理?”
“哈哈哈哈哈……杜克明啊杜克明,你说话如此圆滑,谁也不得罪,倒也不负‘才子’之名!”王珪嗤声大笑。
杜如晦却仿佛听不出对方话中讥意,只是微笑拱手以对。
房玄龄倒没意外杜如晦会如此圆滑应对,但总感觉对方话中有未尽之意,便进一步试探:“统帅之功当然是属于唐公的。但在唐公之下,诸将之间又该如何分个高低呢?”
杜如晦仿佛就在等着房玄龄这一问,不假思索接话道:“唐公之下,首功也非陇西、敦煌二公。”
“哦,那克明以为首功是谁?”这次问话的是上首的李世民,作为年轻人,心性再沉稳也免不了与人攀比争高。
其余人也纷纷投来好奇目光。
如果说刚刚杜如晦说话圆滑两不得罪,那此时的论调却陡然反转,两边都要得罪了。
便见杜如晦从座上站起,对着身边一个年轻男子躬身一拜,道:“唐公之下,此战首功,当数江宁公!”
噗!
正在埋头吃瓜的杨遇安闻言,差点没将嘴里的酒水喷出。
你们好端端的争功论胜,怎么就突然扯到我杨某人头上了?
是我平日行事还不够低调?
这时场间众人也被杜如晦这个说法所惊到,纷纷哗然。
江宁公杨遇安的名头大家还是知道的,江南道门第一人种花客嘛,江湖有名的大侠,多少都听说过。
此番千里投靠李唐,更是让他的名声又更响亮的了一些,但也仅限于此,怎就力压李渊二子,成为李渊麾下战功第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