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戎一边向营门走去,一边回忆自己脑海中穿越前对于韩愈的记忆,看看能不能挖出来点什么有价值的东西,让韩愈少骂几句,或者骂得轻一点。
仔细琢磨了一下,郭戎突然发现上学时候,课本里关于韩愈的散文和诗词好像真的不少。
《师说》里面说的好像教育,这个可以,韩愈现在就是国子博士,很应景;
《马说》应该是偏向怀才不遇,这个斟酌着来;
还有首诗挺出名,名字好像叫什么玩意示侄孙湘。
孙湘?
想到这半拉的标题,郭戎突然就陷入了曾经的回忆,这里的孙并不是姓氏的孙,而是侄孙组合起来的辈分。
所以这首诗赠与的对象不是孙湘,而是一个和韩愈一样在长安做官的侄孙韩湘。
卧槽,韩湘,自己身边好像就有一个韩湘。
郭戎下意识地看了看身边这个自己很看好的家伙,不会这么巧吧。
。
“韩湘,我记得你是河内河阳人,祖籍昌黎?”
“正是!”
“如果我没记错,这韩博士也河阳人,有昌黎先生之称,你二人可有旧交?”
“回,中郎将,湘与韩博士祖籍均为辽东昌黎,韩博士为湘之叔祖!”
郭戎:……
“那稍后,你叔祖如果骂得太狠,记得劝阻一下……”
“……”
和韩湘的话不过是玩笑,郭戎当然也不会真的认为韩愈真的是来骂人的,只是这未知多多少少让郭戎感觉到了一丝丝的不安。
赶往军营门口的路上确实设想了很多和韩愈见面之后的场景,然而见到了韩愈的庐山真面目之后,郭戎却被韩愈小小的震惊了一下。
在柳宗元和韦贯之的灌输下,在郭戎的印象中,韩愈要么是那种铁骨铮铮谏臣,要么是风度翩翩的骚客,最不济也是儒雅的学者,结果。
。
身高接近六尺,身体微微发福,细长上扬的丹凤眼,不太标准的鹰钩鼻,略显小巧的嘴巴,胡子细长,略显稀疏,脸上还微微的笑容,整个一个大唐地主的形象。
然而更让郭戎惊讶的还在后面,通过韩湘确定了自己的身份之后,韩愈瞬间收敛了脸上的笑容,挺直腰板,正身而立,行揖礼。
“国子学国子博士韩愈拜见郭中郎!”
前一秒还是大唐的地主,下一秒瞬间化身大唐干吏,还这么正式的报名,再次出乎了郭戎的预料,不过也让郭戎不需要再胡思乱想,两三句话完成例行的程序,感觉韩愈不像是来找麻烦的,郭戎也不再绕圈子。
“韩博士,不知夤夜来到长缨军有和何?”
“愈此行并非公务,还请郭中郎勿怪!”
“无妨,郭某不善言辞韩博士可直抒胸臆,若可为,戎不会推辞。”
“前日郭中郎带队前往本务坊之时,愈也在现场,有幸见到了郭中郎的风姿,更听到了让愈心潮澎湃的军歌,侄孙弃笔从戎更是出乎了愈之预料,只不过当日愈刚刚返回长安,尚不知内情,故而未能有所决断。”
“郭中郎离去之后,愈多方寻访,推演,明白了这月余之内长安城的惊天巨变,郭中郎劝说太上皇、陛下留守长安,并亲自率部死守兴庆宫,为我大唐延续希望,请郭中郎受愈一拜!”
话音落下,韩愈直接就是长揖,直接把郭戎都看愣了。
如果换一个人,郭戎肯定要怀疑这么做是不是带了什么阴谋,后续是否有什么诡计,但是就韩愈的性格,郭戎相信,韩愈此行带来的绝对是善意。
礼数这东西韩愈已经给到极致了,郭戎也不敢懈怠,立刻上前将韩愈搀扶起来。
韩愈这么一个大老级别,跑到这里来跟自己说感谢,说受宠若惊是有点夸张,但是韩愈这种认可,让郭戎感觉自己之前的一切努力有人可以看到,一种知己的感觉油然而生。
人敬我一尺,我还人一丈,郭戎自己本来也不擅长弯弯绕绕,干脆直抒胸臆。
“韩博士过奖了,郭戎为大唐军士,这是职责所在,实在不值得如此的夸耀。”
“平心而论,我大唐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地域辽阔,人口众多,本应雄踞天下,之所以会有现在的状况,只是安史之乱击碎我曾经的荣耀,使我民人心聚散,只要人心可以聚齐,继往开来,不过是一个时间问题。”
郭戎这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话让韩愈眼前一亮,韩愈相信自己今天来对来了!
“我相信韩博士应该不是为了单纯,感谢郭某而来。”
“这是当然,西市一役,愈未曾到场,颇为遗憾,然东市之上,愈见识到了长缨军的威武雄壮,愈也曾两入幕府,辗转多地,以愈之见,如今的长缨军比之神策军与河北诸军更要强盛不止三分。”
“今日冒昧而来,其一,感谢郭中郎对我大唐的付出,其二,愈闻长缨军正在募集新兵,不知道是否有幸入营,探索其奥秘,其三,愈心中有疑惑还需要郭中郎亲自解答。”
说实话,这几个要求很过分,长缨军可是李诵手中的王牌,同时还是大唐版本军改的试验品,从这个角度来说,韩愈的后两条已经属于刺探军事机密了。
“韩博士,长缨军大营属于禁地,没有陛下的命令以及军令寻常人等不得入内,韩博士真的想入营一探究竟么,一旦韩博士看到什么,郭某可未必敢放韩博士出营!”
“郭中郎请放心,愈早已考虑妥当,否则也不会在这个时候到访!”
这个回答真的出乎了郭戎的预料,都说到这份上了,还是要看,就算是郭戎再迟钝也明白了韩愈的想法了,如果韩愈真的愿意留下,郭戎自然是求之不得的。
“明日我会向陛下请罪,韩博士请进!”
在郭戎的引领下,韩愈迈入了长缨军的大门,随后已经饥肠辘辘的郭戎干脆带着韩愈先去吃饭,顺便让韩愈看看自己的得意之作。
随即,韩愈在郭戎的带领下,来到了由长缨军的工兵花了三天盖好的,可以容纳大概三百人吃饭的小食堂。
虽然只是一个容纳三百人的小食堂,而且只有零零散散的少数士兵在吃饭,但是跟随郭戎完成了一套打饭的流程之后,韩愈依旧感觉到了巨大的震撼。
趁着郭戎跟临时训练炊事班的校尉沟通的功夫,韩愈开始询问自己的侄孙。
“韩湘,你们一直都是这么吃饭的吗?”
“叔祖,从工兵营盖好这间食堂,开始就是这样了,刚开始不太习惯,后来习惯了!炊事班组建之后,食堂就成了军中人气最高的地方。”
“炊事班是什么?”
“中郎将请京兆韦少尹从全长安征募的一百名适合行伍的厨子,准备以他们为基础,组建编制为10人的炊事班。”
“在长安的时候轮值大营的餐食,不轮值的则参加训练,在离开长安驻地之后,这些炊事班会以班为单位,配属给每个团,专门负责餐食。”
“那伙长……”韩愈突然不知道该怎么问下去了。
虽然这超出了他的认知,但是他本能地感觉,在其他军队在驻地都不一定能吃上热饭的情况下,在野外还能有人专门负责餐饮,单单凭借这一点,长缨军的士气就绝对会碾压其他军队。
“你们这些厨子,也就是炊事班也需要训练?”
“当然了,至于……”说到一半,韩湘突然停住了。
“叔祖,这个我不能说,您得问中郎将本人,中郎将说这属于军事机密,没有太上皇和他的批准,不能告知任何非长缨军人员,否则军法处置,炊事班的我能说,那是因为中郎将已经带你进来了。”
“……”
虽然被求知欲折磨得坐立不安,但是韩愈还是没有为难自己的侄孙,直到一刻钟之后,韩愈终于熬到了郭戎返回,急不可耐地问出了自己的问题。
“长缨军满编之后将达到一万两千人,将全部都是可以披甲上阵的战兵!事实上在计划里,就算是会配属给出征部分的工兵、炊事兵、医疗兵、侦察兵也必须有战兵的能力。”
看着目瞪口呆的韩愈,郭戎微微一笑。
“不过现在辅助兵种里面只有工兵算是成型的,炊事班刚刚开始,医疗兵和侦察兵还没开始,但是六个月的时间应该足够了。”
浅尝辄止之后,郭戎主动岔开了话题,而韩愈也没有继续追问,吃完饭之后,郭戎则带着韩愈开始例行的巡视,同时对韩愈提出的问题尽可能详尽的解答。
带着韩愈将长缨军现有的营地走完一遍,让韩愈有了一个整体的了解之后,郭戎带着韩愈回到了自己属于自己的营房。
“请韩博士稍事休息,郭某要写一下明天一早派往送往兴庆宫,呈送给陛下的简报。”
一个兴庆宫郭戎表明了自己的根底,也让韩愈明白了郭戎口中那边陛下不是自己想的那位,而是真正掌控大唐的太上皇。
“郭中郎请便,其实是愈叨扰了郭中郎,请郭中郎勿怪!”
郭戎随即把裴植记录的纸张随手放在旁边,开始认真书写给李诵的简报,而韩愈则在一旁静静地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