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皇爷的话,”朱由崧回到乾清宫时,提前接到通知的内务府提督宣诚早已经等在那了,所以朱由崧便立刻对其进行了问询,一早有准备的宣诚便如数家珍的汇报道。“目前内务府名下有七座铁矿和五座冶铁炼钢工场,年产铁矿石一百七十万担,但国内铁矿石的含铁量很低,炼成生铁后,仅有三十七万担,再取其中半数炼钢,一年可得软钢十三万担;其中又取部分精炼成硬钢(高碳钢)及更高级的精钢(合金钢),所以,综合下来,近些年内务府各冶铁场一年可生产生铁十八万五千担、软钢八万担、硬钢三万担、精钢一万八千担。”
宣诚口中的一担是一百五十明斤,大约相当于另一时空中179斤、89.52公斤,那么185000担、80000担、30000担、18000担就大致相当于16561吨、7164吨、2686吨和1611吨,相较于这个时代来说,已经不算少了,可真要的要搞铁肋木壳船的话,就有些不够看了----随便一艘铁肋木壳战列舰船的龙骨都得要2~300吨钢铁,再加上新式舰炮也很重,蒸汽机、锅炉也得是铁的,因此未来一艘排水量1200吨上下的新型巡洋战舰少说再少说,也要用掉近500吨的钢铁,以现在内务府冶铁场的产量,全部投进去,又能生产几艘呢;更何况朱由崧还不可能把所有钢铁都拿起给海军造舰的。
所以朱由崧指示道:“要立刻增设更多数量的冶铁场,务必在五年内将现有钢铁产量翻倍了。”
宣诚一摊手:“皇爷,增设冶铁场没有问题,可是现在铁矿石还是不够啊!”
田独铁矿虽然已经开发了,但目前年产量还很低,并不能满足内务府名下冶铁场的需要,而国内其他铁矿,眼下也很难挖潜了----不,不是说过年铁矿已经没有更多开采余地了,而是现在的技术手段只能保证这点产量。
朱由崧想了想,对宣诚说道:“第一,朕分析了你刚刚报的数字,发现产铁也罢、炼钢也好,期间浪费很大,不能尽数炼化,内务府要想办法提高铁和钢的制取率,争取用同等的铁矿石制取更多的铁、同等铁制取更多的。”
“第二,内务府要督促矿师局加速在国内的勘探,找出更多的铁矿来。”说到这,朱由崧忍不住进行了提点。“告诉矿师局,顺天北面的燕山里、郸西面的太行山里、辽阳府境内肯定都有大型铁矿,让他们仔细勘探了;对了陡门江中段应该也有铁矿,一并让他们勘查了。”
宣诚急忙应声,朱由崧知道急也是急不来的,便暂时搁置了钢铁生产问题,转而问了宣诚一个新的问题:“这两年棉花种的怎么样了?”
宣诚知道,朱由崧问的是内务府从长芦、两淮等地盐场接收的盐碱地上种植棉花的情况,因此秒答道:“今年已经是种棉的第三年了,前两年,各沿海盐场汰淘的盐工在种棉、采棉上颇不熟练,所以产量一直只有河南等地的正经棉田的一半,但今年,所有沿海植棉皇庄都表示产量一定会大幅度增加的,至少能增加到河南等地正经棉田的三分之二到四分之三,这样就足以让内务府名下的纺织厂获得足够的原料了。”
朱由崧继续问道:“如果原料有保障,最终成本能降到多少?”
宣诚扳着手指说道:“虽然内务府在纺织方面已经大规模应用锯齿轧花机、飞梭、十八锭纺纱机,并在后续大规模使用了水力和蒸汽动力,但运输成本降不下来,种植成本也降不下来,所以,综合计算后,内务府名下纺织场生产一匹白布的成本大约是松江民间纺织场的三分之一,如果内务府大规模降价销售的话,会把市面上的纺织工坊、布商全部干掉的。”
“那么布的质量呢?”
“不会比松江手织白布差太多!”
朱由崧点点头:“现在冲击国内纺织市场还不合适,内务府销售的重点还是放在海外吧!”
松江白布号称驰名中外,但实际在海外销售不是很多,其中关键还是运费的问题----等在中国国内尚且算是廉价的白布运到外国后,价格已经比该国的自产布料贵了,所以就算松江白布的质量要比外国白布的质量高了许多,但对民生产品价格敏感的外国人还是很难多采购的----但内务府白布就不一样了,成本足够低,因此,运到海外都有足够的利润,足以帮助大明轰开外国的纺织品市场!
“钦天监格致局不是搞出了不少化石染料吗?”朱由崧继续说道。“你们在国内就主推广高价的织染布!”
相比用工较多的民间纺织工场及对农民收入有重大影响的农家布生产,国内的染坊数量要少得多,因此整个行业都完蛋也不会给大明国内社会秩序造成冲击的,所以,朱由崧少了不少的顾忌。
宣诚应道:“是,奴婢一定按皇爷指示落实下去!”
“北面的毛纺场办的怎么样了?”
“回皇爷的话,办得很不错,漠南漠北的蒙古王公都很满意,军队那边也反映良好。”
普通毛纺织物目前在国内并不太受欢迎,其产品主要供应各地明军,但三十多万明军的消耗已经足以养活内务府毛纺场了,而且一旦穿惯了毛纺制品的明军官兵日后退伍了,相信他们就会把穿毛衣的习惯带回民间去,为未来毛纺织业的发展平添助力。
朱由崧眨了眨眼:“高等级品,朕怎么没看见?”
宣诚答道:“高等级的羊绒制品在海外很受洋夷商人的喜爱,所以基本都卖到国外去了。”
朱由崧忽然明白了什么:“皇后她们不喜欢羊绒面料吗?”
宣诚俯身道:“圣明不过皇爷,皇后娘娘的确不太喜欢羊绒面料。”
朱由崧摇了摇头:“糊涂,这事你们应该跟朕来说,正所谓,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朕喜欢,皇后和宫中其他人会不喜欢,皇后和宫中都喜欢了,勋贵和大臣的眷属会不喜欢吗?”
宣诚能说什么,什么都不能说,就只好应道:“奴婢糊涂!”
“行了,这件事,朕记住了,朕会帮你们推广羊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