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大文学移动版

m.dwxdwx.com

第七十回 柿子叶红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且说汽车当天下午到平阳后,瓜儿挎着书包,拎着行李,东张西望地出了汽车站。往北拐一截,就见了平阳火车站。先到售票窗口排队,凭录取通知书买了夜里去省城的半价学生票。在火车站一旁的小饭馆吃了碗面条,装了一瓶子开水。第一次出远门,对平阳也不熟悉,瓜儿没敢上街逛,径直走进了候车室。

夜里十一点多,瓜儿随着旅客队伍检票,上车,把行李放好。第一次坐火车,瓜儿既好奇,也格外小心,坐在座位上双手不离书包,不时看一眼行李架上的行李。夜间行车,大家多在睡觉,窗外黑漆漆的,看不到风景,瓜儿坐在那里,困了就打个盹。

上午九点不到就到了省城。瓜儿背着行李,随客流出了站。一切是那样的新奇而陌生,瓜儿不敢四处走动,径直向师大新生接待处走去。学兄学姐很热情,照应新生上了校车,不时和新同学搭讪着,看看车窗外省城的街景,向师大驶去。

要说这省城,也算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军政要地,依山傍水,东、西、北三面环山,中、南部是河谷平原,整个地形北高南低,像一只大簸箕;汾河自西向东又折南流经市区,山麓泉水丰富。这里交通发达,有同蒲与石太、新太和太岚铁路交汇于此,公路也四通八达。有丰富的煤、石膏、石灰石、耐火粘土和铁矿,钢铁、煤炭、机械、化工、建材、纺织、食品工业挺发达。产小麦、玉米、谷子、高粱,物产丰富,还有水稻。有晋祠、天龙山石窟名胜古迹。

火车站离学校也不太远,上了车不多时候就到了。在辅导员指教下,瓜儿随着同学办完了入学手续,又买了饭菜票,然后就到宿舍收拾起了床铺。

瓜儿住在学校新盖的女生宿舍里,八个人一间,四张上下铺的钢管床分两边靠墙放着,中间一溜儿摆放着两张新木桌。木桌挺大,是两边都有抽屉的那种款式,每四个人共用一张桌子,两两相对。同学来自四面八方,有大城市的,有小县城的,也有农村的;有穿戴时髦的,也有衣着朴素的;有待人热情的,也有不大爱说话的。

就这样,瓜儿开始了她的新的生活。不过,不知咋的,不管叶子如何地关心干女儿,瓜儿却从认识那天起,就没有主动接触过叶子,更没有给叶子写过信。当然,这是后话了。

干女儿上了大学,这对叶子触动很大,她着实开心了好一阵子,更把满心的希望寄托在了狗娃和杏儿身上。她心想,二狗念书不行也就算了,狗娃和杏儿可得争口气,也能像瓜儿一样考上,她就心满意足了。

爹不在家,娘就是娃的依靠。叶子听邢家媳妇和武家老婆子的劝,出门不怎么骑自行车了,常赶着那辆小马车。甚至还跑到县城,让在县城工作的弟弟带她去县医院看了看中医,抓了一些药。毕竟还年轻嘛,吃了药不多日,叶子就感觉精神多了。成天价往地里跑,忙碌的日子也充实而舒心。

小家难,难就难在才有好转,就遇到大事。常言道,攒着攒着,窟窿等着。叶子和婆婆尽心尽力地种了几年责任田,才衣食不愁、有了点积蓄,可房子却漏得不翻盖不行了。于是,忙过收秋种麦,叶子又开始抽空拉土,打起了土坯。邻居都劝叶子:打土坯是汉家呀的事,太累人的,就雇人打吧。可叶子为了省钱,一有空就自己打土坯。其实,早在去年秋天,叶子就请人帮着把院子里的树都挖了,一起放到墙根晾着呢,眼下都已经晾干,可以做椽子了。

说干就干,叶子从娘家回来,在哥哥、弟弟和小姑子夫妇的帮助下,买了砖瓦,又买了梁、檩和板材什么的。趁着秋天干燥,请了匠人和邻居,又是拆又是盖的,就翻盖起了房子。说快也快,原先的小北厦变成了三间“穿靴戴帽”的新北厦,原先的小西厦也变成了三间“穿靴戴帽”的新西厦,南边稍门边的饭厦子也翻盖了一下。

几十年了,头一回看到自家有了像样的房子,梁家婆婆禁不住含着泪花。这天,吃过晚饭,梁家婆婆郑重其事地跑到叶子跟前,对叶子说:“额生了个不孝的儿,几年了不回来,不管老婆不管娃的,也不看看额这把老骨头。可老天给了额一个好媳妇。叶子,你就是额的儿,没你咱这屋里没这个样儿。你住新北厦,额住新西厦。”听了婆婆的肺腑之言,叶子也禁不住落下了眼泪。

才盖过房子,院子里堆了不少杂土。庄家户可不比城里头,杂土也是好东西,那下到地里可都是肥。叶子牵出枣儿红马、套上小胶皮车,把家里的土杂肥都送到了秋地里(秋地,就是准备来年种大秋作物和棉花的地)。把茅粪一担一担地挑到地里,泼成一个小圈儿,等渗上半晌之后,用铣把它铲成粪堆儿。凑星期天带着狗娃、杏儿把地里的玉米秸铡碎,然后一层秸秆、一层茅粪、一层土的,堆在地头沤肥。接着,把打麦场上堆的麦秸除留够牲口饲料外全卖了。邻居都夸叶子是把过光景的好手儿。

就这样,梁家赶在天冷之前搬进了新房子。虽然房子还没干透,但冬天在屋子里烧火做饭,还有取暖炉子,也不大紧,小户人家也就将就将就了,只不过得不时晒晒被褥。一切妥当之后,这天,叶子套上马车往柳湾而去。

深秋时节,秋高气爽,田里的庄稼都收过了,柿子树则格外显眼。这一带的柿子树遍布田间地头,一揽多粗的树身,大大的树冠。听说,柿子树本身无法繁殖,是靠嫁接当地人称之为软枣树上而成的,而且接活率很低,长得也很慢;可一旦嫁接成活,就能枝繁叶茂很多年。柿子树即使老了也很漂亮,树皮上一小块一小块的就像排列整齐的灰白色的马赛克。柿子树叶有些像心的形状,厚厚的,油油的,亮亮的。到了深秋,那绿了三季的柿子叶被寒风一吹便很快泛红,一树树火红的柿子叶成了黄土地上一道亮丽的景致。摘上一片放在地上,格外显眼;拿起来对着阳光,鲜红润亮:蕴藏着一颗未泯的童心。站在高处,远远望去,那一树树火红的柿子叶,就像一朵朵天边飘落的红霞,分外美丽。

可就在年跟前,梁家婆婆却病了,村里的医生给打了几针,又开了一些药吃了,却不见效。叶子要带婆婆去县城医院看看,梁家婆婆很淡定,劝儿媳不要上火,说自己年岁老了本来见效就慢。还说她命大没事,当年就一个妇道人家拖儿带女一路讨饭过来的,身板儿硬朗着呢,用不着去什么医院,吃吃药慢慢就好了。这梁家婆婆是典型的乡下“小脚妇女”,一辈子勤俭持家,几乎没出过远门,最多也只是到清溪镇上赶赶集,连汾湾县城都没有去过。老婆子虽然没见过啥世面,但心里明白,知道叶子这么多年不容易,晓得家里才翻盖了房子的,光景正紧着呢。见婆婆不肯,叶子只好按保健站医生的叮嘱,去县城买了些好点的药。

不知不觉一年一度的春节又快要到了。叶子自然是又做衣裳又备年货的,还特地买了年画,让狗娃写了大红对子。狗娃的毛笔字一般般,孩子嫌不好,不乐意写,可叶子就要娃自己写,说是看上去心盛。

这个农历新年,也就是叶子住进新房子的第一个春节,大年初三,桃儿一家来到云岭娘家拜年。叶子端来一木盘儿好吃头,又泡了壶茶,大家又说又笑地闲聊了一会儿。

快饭时了,叶子把火锅儿拿过来,洗洗干净,装了火锅儿。又盛上几碟凉菜,比如拌豆芽、拌藕片、酒枣什么的,炒个糖醋白菜,把先前炒好的小炒回到锅里热一热。把火锅端进来往桌子中间一放,一大家子就可以开吃了。当然,叶子也没忘记烫了壶柿子酒。这柿子酒劲儿还不小,除了酒的香醇,还带着丝丝的涩味儿。

吃过午饭,孩子们出去玩去了,梁家妈、叶子、桃儿夫妇坐在炕上闲聊。“嫂子,这房子盖得可是不歪。”“额呀,算是像个样儿了,可不比人家那好的。”“哎呀,这就够行了。额哥哥不在屋里,就你独儿个、一个妇道人家,那还要咋?!”桃儿无意中提了贵娃,让叶子禁不住想起了什么,愣住一时没有接话,桃儿才意识到大过年的不该提她哥这话头,不免有点儿尴尬,打圆场道:“嘿嘿,额是说额可没你这么能干。”“哎呀,能干啥呢,也是硬撑哩嘛。”

“屋里能到这个份上,额可真没想到。嗯,就是苦了你嫂子了,门跟前都夸你嫂子哩,”梁家婆婆插话道:“额也逢人就说,额有个好儿媳,旁人谁也比不上额有福气。桃儿,过年哩,一会儿你好好替额,替额敬你嫂子两盅酒。”“外还用说嘛,额替你敬,额自己也要敬额嫂子酒哩。”“行,咱两个待会儿好好喝两盅。”“嘿嘿,待会儿额给咱做饭饭,再热一壶酒,你俩好好喝上一顿。”桃儿丈夫笑着说。

就这样,当天晚饭,和叶子都喝了几盅。桃儿一家没回去,在云岭住了一宿。睡在老妈炕上,母女俩聊了许久,桃儿甚至还说起她和哥哥儿时的事。

第二天半晌午,天儿稍微暖和些了,桃儿一家子才回薛家庄去了。桃儿也是女人,见嫂子实在太辛苦了,后来就独自跑到平阳去找她哥,可没见着,也没打听到贵娃的消息。(未完待续)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热门小说
我只有两千五百岁反叛的大魔王绝对一番奸夫是皇帝终末忍界玄尘道途你老婆掉了盖世双谐五胡之血时代信息全知者
相邻小说
第九关女剑豪机械维克多铁血霸秦守护这一片净土时空之头号玩家龙影仙途繁厦若林,旷野长天旷野之渡掠夺诸天记掠夺诸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