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大文学移动版

m.dwxdwx.com

第六十一回 开头儿难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却说得到叶子无奈的默许以后,贵娃赶紧收拾好衣物。第二天天刚蒙蒙亮就起来,用草绿色小挎包装了几个馍、几截大葱和一葡萄糖瓶子开水,背着被卷儿,一路步行二十多里,赶7点半钟就到了清溪镇。在长途汽车站等了一会儿车来了,赶紧挤上去,当天后半晌就到了平阳市。

这平阳,地处浍河与汾河交汇处的平原地带,有南北、东西两条铁路通过,公路也四通八达,人称“旱码头”。有炼焦、石化、冶炼、机械、纺织、医药企业,也有火力发电厂,还有几个兵工厂和一座小型军用机场。平阳虽然说只是个县级市,但在春秋战国时期,这里则是大诸侯国的国都所在地,有“曲村-天马”遗址、襄汾陶寺遗址、晋阳古城遗址,古文化底蕴十分深厚。平阳的商业贸易也挺发达,沿街有商铺、商场、百货大楼,也有大型批发市场,物流繁忙,人气挺旺。

虽说这时城市改革还没开始,但无商不富的观念古已有之,其实,平阳在历史上就是个挺发达的商贸集散地。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刚一开始,平阳就开了一个大市场。这不,平阳城东就有一个春苗市场,百十里外都能听到它的名气。

春苗市场,是在集市贸易基础上发展起来。这儿原本是一片旷地,四周盖了一些简易的商铺,中间的大广场便成了露天大市场。大门口有市场管理部,也有治安室。而在大门边上呢?早有头脑灵活的人租房开办了市场服务点,比如小旅馆、茶馆、面馆、烟酒店什么的。

大市场里头可以说五花八门,有工业品销售,有农副产品交易,也有牲口和家禽买卖;有批发的,也有零售的;有介绍产品的广告牌,也有推销商品的演示台;有耍魔术的,也有唱歌的;有打饼子、做蛋糕的,也有卖糖人、卖杂耍的;有卖布匹的,也有卖成衣的;还有介绍保姆的。既有城市商业贸易的特点,也有农村集市的味儿。成天熙熙攘攘、人来货往。叫卖声、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嬉闹逗笑声、打情骂俏声不绝于耳。

那天下午两点多钟,贵娃从长途汽车下来,先把被卷儿放在地上,点了支不带把的纸烟,猛吸一口,四下看了看。然后,叼着烟往南朝出站口走去。

从长途汽车站出来,就是车水马龙的大马路,往西就能看到平阳火车站,往东、往南的大街就是平阳市区。饥肠辘辘的贵娃先在街边小摊上坐下来,吃了一大碗刀削面。然后,扛着被卷儿沿大街往东走了五、六里路,就进了春苗市场。贵娃在大市场转了转,碰到两个做买卖的老乡,聊了聊。天黑了,贵娃在小摊上吃了饭,又走回火车站,在候车室里凑合了一夜。

第二天一早,贵娃直奔春苗市场,准备去做牲口经纪人。牲口经纪人是个古老的行当,一时半会也掌握不了其中的技巧。其实,前几年在老家赶集时,贵娃每次都逛个大半天,就是跟人学牲口经纪的。

牲口经纪,一手托买家,一手托卖家,一切都在谈笑之间,轻轻松松的,不吃什么苦,更谈不上有什么风险,成了就拿佣金,不成拉倒。牲口经纪人的行头也挺特别,一副墨镜,一顶大檐太阳帽,很扎眼。讨价还价,都是在帽子下面或袄襟底下、用捏手指的方式进行的。一见牲口经纪这般诡秘劲儿,贵娃便来了兴趣,他每次去清溪赶集,都混在牲口市场,跟人家学做经纪人。

眼下贵娃来到了平阳,春苗市场天天都像逢集,客流量也大,再加上刚开始家庭联产承包,牲口买卖多,佣金也比较稳定,开销个日常食宿该不成问题。虽然这时城里头的粮食和副食品仍凭票供应,但市场上已经出现了议价粮油,从农村来的也能解决吃饭问题,只要有钱就行。

当天,牲口市一开,贵娃就忙着吆五喝六地做起了经纪。不一会儿只听得传来喊声:“来,过来。你,说你呢。”贵娃扭头一看,一个高个子光头向他招手说。“喊额?”贵娃诧异道。“嗯,喊你。过来。”“咋?你认识额?”“哪个认得你呢。”“那不认识,你喊额咋呢?”“哎呀,不能喊你?”“这……”贵娃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地支吾道。“过来,快点。”另一个人在一旁吼道。没法子,人生地不熟的,贵娃只得很不情愿地走了过来。

“哎哎,哪来的?”“汾湾的。咋?”“还咋。谁让你在这儿干的?”“哎呀,这大市场嘛,还要准许哩?”“说得倒美。你懂不懂规矩?”“啥规矩?没听说嘛。”“那好,额告诉你,这是额们的地盘,不许你分食儿。”

“你做你的,额做额的,额又不抢你生意。”“那也不行。”“咋不行?”“额说不行就不行。”“哎呀,这才是……”“那你试试。额让你站着进来,躺着出去,信不?”“你……”“滚。”“今儿个老子心情好,放你一马。”“还不赶快滚。”另一个人插话道。

这预想不到的遭遇一下把贵娃搞蒙了,愣在那里,脸憋得通红,半天不知所措。可贵娃这脑子也快,转念又想,好汉不吃眼前亏,人生地不熟的,还是忍着点好。当天,贵娃一个人蹲在春苗市场边上,一连抽了好几支纸烟才离开了。

第三天,贵娃仍分文没进,就着大葱啃啃馍,喝喝开水,晚上还跑到火车站候车室过了一夜。贵娃想,万事开头难,这一关他总得过,不能就此罢了。于是,他找到在市场里做生意的老乡,借了点钱,赶紧想法子了。自然一时半会儿没有头绪,就暂且放下不提。

且说娥儿婆家是在清溪镇的。这里虽然离她娘家柳湾只有七八里地,但完全是另外一幅景象,一马平川,几乎看不到沟壑纵横的样子。云岭水库还在的时候,这里多是水浇地。当然,水库没了之后,浇地就靠机井了。因为是镇,也因为平原,所以,这里人均耕地就比叶子在的云岭就少多了,娥儿夫妻俩带四个孩子,就分得十五亩责任田。

不过,人都是被逼出来的。也因为人多地少,要养家糊口嘛,老早清溪人脑子就活泛,会手艺、做买卖的也多。娥儿的女婿也就是丈夫,大名叫贾桂来,小名叫来娃。人家来娃就是这样的人,心儿细,心窍灵,什么活计人家多看几眼就会了。这不,责任田分下来了,再精耕细作,可地少,也忙不到哪里去。娥儿想让女婿去外面遛工,人家嫌苦不去,就在镇上做起了小买卖。

也不知道来娃从哪里弄来个做鸡蛋卷的架子。说是架子,实际上就是一个模子。两块儿巴掌见方的厚厚的铁质模板儿,模板正面是斜着平行阴刻的纹路,背面焊着长长的细铁棍的手柄;两块模板的头儿上,有凸出的合页拴儿相连,以便两块儿模板合起来,而且还能保持一两毫米的间距。

来娃先用玉米面、小麦面和上一小盔稀稀的面粥,再打几颗鸡蛋,放点儿糖精,搅搅匀。然后就像摊煎饼似的,先把模具往炭火炉子上一放,给上下两块模板相对的一面都抹上一点油;然后舀上一小勺那面粥倒在底下那块模板上,把上下两块模板一合,稍微一压,蛋卷儿坯子就算成了;最后趁热把那坯子用手轻轻卷起来,鸡蛋卷儿便做好了。

人家做的这鸡蛋卷儿,金黄金黄的,吃起来又脆又甜。你还甭说,卖得还真不歪呢。其实,这也归功于包田到户的好处,庄户人的生活好转了,那自然吃好吃的、吃零食的也就多了。小媳妇在娘家的时候,都省吃俭用的;可嫁到婆家,那就不同了,总得先享两天福、吃点零食什么的,你公婆还能说什么呢?尤其对孩子,家里条件许可了,一些个小小不言的,能让孩子满足一下,爷爷奶奶那更是舍得花两个的。

有需求,就有市场;有市场,就有生意。这小买卖不错,忙不过来,来娃就打起了儿子的主意。这不,大儿子贾观月也就是月娃眼看就十二了,也该历练历练了,就是人常说的那男娃不吃十年闲饭嘛。于是,来娃就想让儿子月娃凑星期天去卖鸡蛋卷。

也许是自古重农抑商的缘故,柿子湾一带的庄户人都很传统,一向瞧不起手艺人、生意人的。来娃和娥儿要儿子骑自行车去卖鸡蛋卷儿,说是让他自己挣书本费。可月娃是个爱精干、爱面子的孩子。爹妈说了几次,都不吱声。

这天,是个礼拜天。一大早,来娃就装了大半纸箱子鸡蛋卷,让月儿子村子去卖。月娃虽然面带难色,磨磨唧唧的,但还是硬着头皮去了。

到了邻村,月娃选了个巷口,把自行车撑子撑好,打开纸箱子,就站在那里不言语了。不一会儿,一个老汉走过来问道:“哎,这娃在这儿做啥呢?”月娃不好意思地说:“卖鸡蛋卷哩。”“毬的,你不吆喝吆喝,谁晓得你做啥呢。”“嘿嘿。”月娃红着脸干笑了一下,仍没开腔。“哎呀,你这娃!大声吆喝哩嘛,不言语,就。”老汉摇了下头,转脸了。偶尔,有人过来看看,也有买一点尝尝的,还有人调侃地问鸡蛋卷儿里有没打鸡蛋,月娃都是笑而不语。

就这样,一天下来,并没有卖多少,月娃又把鸡蛋卷带回去了,还破碎了一些。尽管如此,一到礼拜天,来娃就催着儿子去卖鸡蛋卷。结果怎么着?后来任凭爹妈怎么督促、劝说,月娃就是不肯去,弄得娥儿夫妻俩也没有什么办法。(未完待续)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热门小说
我只有两千五百岁反叛的大魔王绝对一番奸夫是皇帝终末忍界玄尘道途你老婆掉了盖世双谐五胡之血时代信息全知者
相邻小说
第九关女剑豪机械维克多铁血霸秦守护这一片净土时空之头号玩家龙影仙途繁厦若林,旷野长天旷野之渡掠夺诸天记掠夺诸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