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大文学移动版

m.dwxdwx.com

第五十二回 门里门外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且说这年春天,也就是学校才开学的一天下午,天气挺好,云岭的高音喇叭里说晚上要放电影,不时插播样板戏的唱片。后半晌,戏台前的广场上,磨电机“嘟嘟嘟”响个不停。在单调枯燥的乡下,放电影可是一大乐快事,娃儿们就甭提多高兴了,一放学就赶快回家抗凳子,来广场占窝儿了。天还没黑,小广场上就已经摆了一排排凳子,高高低低,长长短短,熙熙攘攘。狗娃引着妹妹挤在电影机那里的人群中,好奇地围观着放映员摆弄机子。

“狗娃!”狗娃回头一看,原来是邻居三娃在喊他。“哎,昨儿个你咋没去学校呢?张老师让你去的。”“噢,不知道,额今儿个晌午才从舅厦回来。”“那你明儿个一早就赶快去吧。”“嗯。”就这样,狗娃进了学校的大门。

云岭村子比较大,小学和初中是连读的,叫做七年制学校。学校的土墙上写着“教育要革命,学制要缩短”之类的标语。教室里黑板上方贴着***像和“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标语。学校的假期与农时相应,春季适学。

头一天上学回来,狗娃就对妈妈叶子讲:“妈,学校要额们每人带一本语录本。”“哦,带语录本干啥?”“老师说,每天第一堂课,都要全体起立,挥着语录本喊一遍‘敬祝谁万寿无疆,敬祝谁身体健康’。”“哦。屋里桌子上有,你拿去。”狗娃赶紧跑过去:“是这吗?妈。”“嗯,你拿那小的。”“嗯。”狗娃拿过来用袄袖子擦了擦塑料皮。“装到书包里,甭明儿个早上出门忘了的。”“就是……旧啦。”“塑料皮,用湿抹布抹一下就新了。”“嗯。”

这时小学一、二年级学生,一般都是用“石笔”在“石板”写字,只有升到三年级,才开始用铅笔和本子。学校提倡勤俭节约,学生的铅笔要一直用到枣核大小才会扔,本子也都是用了正面用反面,而且本子都是用大张的白纸裁成K后,再用针线装订起来的。

学校的土墙上刷着批“智育回潮”之类的标语,但因为根深蒂固的尊师重教的传统和民风,老师和家长都很重视孩子的学习。一般家长都会对老师说:孩子不好好念书,你尽管打。所以,调皮的孩子在学校挨了批,甚至挨了老师打,也是正常的事,从来没有哪个家长嫌老师打孩子而找到学校的。

这天上午,老师正带着狗娃他们在室外的黑板上学汉语拼音,而别的班却在做早操。狗娃觉得好玩,就不时回头看看。不料被发现了,老师抡起教鞭棒就往狗娃头上敲,还一边“咬牙切齿”地训斥:“额让你看!额让你看!”狗娃疼极了,但回到家里,也不敢告诉家里人。

狗娃不是很机灵,但学习却很认真。放学排队,老师让当天成绩最好的排在第一名,狗娃只排过一、两次。大概从二年级下学期开始,狗娃的成绩在班上排到前几名了,后来还成了班委。班主任夸狗娃脑子旷,作文写得好。不过,老师也不时批评狗娃爱骄傲自满。

老师经常让高年级的好生去辅导低年级的差生。最初是高年级的辅导狗娃,但后来狗娃去辅导别的孩子了。晚上,他带着小黑板到同学家里去“讲课”,那一招一式俨然个小老师。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这时的学校还没有电视机,更不可能有电脑;但有画本(小人书),有故事会,还有有线广播。老师当中有会吹笛子、会吹口琴的,也有会拉二胡、会弹风琴的。学校有文艺宣传队,有吹洋号、打洋鼓的,也有打快板的,不时排演节目,狗娃和全娃都是宣传队的小演员;只是全娃因为家里成份不对,演的多是反面人物。

学校不时请老贫农来忆苦思甜。每当此时,老师都会带领学生挥舞拳头,高喊一通“不忘阶级苦,牢记血泪仇;吃水不忘挖井人;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之类的口号,群情激奋,场面感人。

狗娃上三年级的时候,学校又搞起了“开门办学”,老师带着学生种试验田、割小麦、摘棉花,狗娃还从中学会了果木嫁接。果木嫁接,有两种基本方法,一种叫粘接法另一种叫嵌接法。当然,粘接法还分“工”字形粘接法和“丁”字形粘接法。像柿子树,多数是采用嵌入式来嫁接的。当然,这是后话了。

庄户的孩子不吃十年闲饭。小学生不论星期天,还是寒假、麦假和秋假,都要参加生产队的劳动。小点的学生干一些像打胡结、割草、拾麦穗什么的轻活儿,大点的学生就跟大人们一道修地、拉粪、撒粪、犁地、耙地、割麦、打叉棉花、摘棉花什么的。

一放学回来,狗娃就先忙着帮妈妈做家务,或者去拾柴禾、割草,或者烧火、暖炕,或者喂猪、打扫卫生什么的。洗碗的时候,够不着灶台,狗娃就站在小凳子上洗。做完家务活之后,狗娃才在煤油灯下做自己的功课。

叶子想教狗娃纺棉花,但狗娃坚决不肯干,说那是女孩子的事。不过,赶上小学时,狗娃就学会拌面汤、煮小米粥了,上学后又渐渐学会了和面、烙烫面饼子、擀手擀面什么的。这些都是闲话,就不赘述了。

这时候,柿子湾一带乡村尤其是在云岭、柳湾这些浇不上汾河水的村庄,因为干旱,打胡结成了经常性的农活。特别是初春,天不下雨,不仅地干地难犁,而且犁过地都是一片胡结。庄稼是无法在胡结地里播种的,即使下了籽儿,因为胡结不能覆实,也发不了芽。所以,队里不得不安排男男女女一字排开去打胡结,男人有劲,在前面打大胡结;女人劲儿小,就在后面打小胡结;你轮起来,我打下去,尘土飞扬,那场面可壮观了。

也因为干燥,人都火气大,经常得吃酸饭、喝酸汤。这里的酸饭就在给汤面里加些醋,酸汤就是给面汤里调些醋,不论是酸饭还是酸汤,都少不了葱花儿。

这是村里派性还在闹着,只是和前些年不同的是与家族势力混杂在了一起。这一带的不少村庄的名字带有姓氏,即使不以姓氏命名的村庄也多以两三个姓氏家族为主。这不,云岭的派斗就演变为孙刘两大家族之间的争斗。可能也是因为干旱,人都火气大,吵架、打架也不分早晚、不管是在地里还是在巷子里,时不时就干上了。遇点什么事,族长一发话,全族响应,小伙子多的一方自然厉害一些。也有那不要命的,提上刀子、木棍打群架,被打得送到医院,甚至落下终生残疾也不是没有。

种上小麦以后,村子里的支部要改选。出乎意料的是,干了十几年的支书老张,却没能连任,只当上个支委。这个老张,是临近几个村有名的拍子匠(拍子匠,是柿子湾一带对能说会道之人的一种贬义的戏称),也是云岭的一派的头头。他怎么也没想到,这次是被自己“军师”给算计了。

他这派的军师,姓刘,一副老谋深算的样子,人称刘老。在两派争斗中,刘老可以说是立下了汗马功劳。这刘老,一直有一个心愿,就是想入党。可谁知老张怕刘老入了后危及自己的支书位置,于是,就总是以各种借口搪塞刘老,这回告诉刘老是张三不同意;下一回又说是李四反对。后来,刘老先后把一个个都摆平了,可老张又说是上面不同意。老是把刘老拒之门外,不能如愿。不过,刘老也不是吃素的,日子一长,便渐渐识破了老张的诡计,原来是他老张本人不同意。于是,在这次支部改选过程中,刘老暗地里略施小计,就让老张给意外落选了。

这个老张是个地地道道的官迷,咋能服气呢?于是乎,又是跑公社,又是跑县里的,甚至最后还厚着脸皮找到新支书的家里。“小王,你年轻,这支书你干不了,那伙贼可鬼着呢。”“那你得多支持额。”“不是支持不支持的事,你干不了,还是让给额干吧!”“这是选下的,公社都批了,咋让给你?”“哎呀,你就开个会,把支书让给额干不就行了。”“上头不是说了嘛,按选举结果。”“选举?要不是那谁搞鬼,肯定选额。”“大家选出来的,额怎么好让呢。”“没事,公社里肯定同意。小王,你咋就看不透呢,人家是让你当炮灰的。”“嘿嘿。”“你还不信?只有额能收拾了他们,还是让给额干吧。”“这……”当晚,小王没答应老张。此后,老张又接连找了小王几次,还是被婉言谢绝了。这事后来传了出去,老张在村里更没了人气。公社里不支持他,村里也没人跟他,一下子被孤立起来了。待到大女儿出嫁之后,老张就带着老婆孩子一起迁到他祖籍村去了。

至于那个刘老嘛,后任的支书也怕他耍手腕,还是迟迟没给他入。后来听说,刘老好不容易被列为发展对象了,结果却被过去的仇人给举报了一下,说他爱打牌赌博,结果,刘老的事儿又泡了汤,仍被拒在组织的大门之外。闲人闲事,不提也罢。

这天,叶子回到柳湾娘家。吃饭的时候,听母亲闲说了几句环儿的事。叶子怎么也没想到,仅仅大半年工夫没见,环儿竟出了那么大的变故。大家朋友一场的,叶子心里不是个滋味。(未完待续)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热门小说
我只有两千五百岁反叛的大魔王绝对一番奸夫是皇帝终末忍界玄尘道途你老婆掉了盖世双谐五胡之血时代信息全知者
相邻小说
第九关女剑豪机械维克多铁血霸秦守护这一片净土时空之头号玩家龙影仙途繁厦若林,旷野长天旷野之渡掠夺诸天记掠夺诸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