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大文学移动版

m.dwxdwx.com

第四十九回 柿子熟了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却说叶子见贵娃不听话,就去给婆婆说。可婆婆说了半天,贵娃还是不肯随副业队出去。叶子一气之下,步行十来里回了娘家,把狗娃留给了婆婆和丈夫。贵娃哪里会带孩子呢,即便能带,他也不愿意带。于是,家务、做饭、哄娃都一古脑落在了梁家婆婆身上。娃一向是叶子带的,一下子换成了婆婆,孩子动不动就哭着要妈妈,弄得梁家手忙脚乱得。

“贵娃,你去柳湾,快把人家叶子唤回来。”“额才不去呢。她跑她的,跑了额还省粮食呢。”“你这鬼。叶子不在,娃成天哭着要妈,额哪能哄得了呢。”“哎呀,离了她,那就不过了?!额就不信。”贵娃接过孩子,想着法子哄孩子,把孩子骑在他脖子上,又把孩子并腿站在他手上,逗孩子乐了一会儿。

可乐过之后,孩子还是要妈妈,恼得贵娃扬起手就想打孩子。梁家婆婆一把将孩子拉开。“哦哦,不哭不哭。这点点的娃儿,哪架得住你那贼手打呢。”“狗日的,真烦人。”“谁叫你把叶子气跑的!你是老子,敢你不该带娃?!贼痞子!”

说来也巧,就在这时,贵娃妹妹桃儿从婆家来了,哄了哄孩子,这才消停了半晌。临走时,桃儿劝贵娃说:“哥,嫂子想教你跟副业队出去,你因为啥的不去?”贵娃看看桃儿,没答话。桃儿接着说:“咱屋里本来就穷,你又不是不知道。要不是嫂子张罗下这葵花杆房子,你连个住窝都没有。”“那可是真的。”梁家婆婆看了一眼儿子插话说。“不是额说你哩。眼看就两个娃儿了,你还不干,这咋弄?”“额不是不干,那拉硝实在不是人干的活,太苦了,额干不了那。”“那也是没法子的事,农业社里没指望嘛,就。”

贵娃把脸一转,不知道在看别的什么,一时不答话了。“哎呀,你咋就解不开呢。夫妻俩吵了架,也不要紧,可不能搁住的。就是人常说的那,床头吵架床尾和嘛。你这两天就去唤人家去。”“咱妈岁数大了,你也带不了娃,甭把娃弄得不合适了的。”“啊,听人劝着,赶紧把人家接回来。”

就这样,贵娃只好硬着头皮从队里借了头牛,套上小平车,便往柳湾去了。来到丈母娘家,贵娃硬着头皮,好话说了一箩筐,好说歹说的,还是硬把叶子接了回来。

贵娃不肯跟副业队去,腿长在人家身上,叶子也没法子。不过,这贵娃倒偏偏就好个赶集。每到农历逢十,他都会有事没事地向队里找个机会,骑上自行车到集市上逛上个大半天。而且每次赶集回来,贵娃都能口若悬河地讲一大堆如何做生意的事儿。见贵娃这般热衷生意,叶子也渐渐改变了最初的想法。心想,只要不耽误工分,逛逛庙会也说不定有什么好处呢。于是,也就随了他的便。

过了霜降,队里给每家每户都分了不少柿子。又红又瓷实的柿子,苦涩难咽,是不能直接食用的。这叶子的确是把过日子的好手儿,一分到柿子,就忙着做起了柿饼。这做柿饼,就是趁柿子还硬的时候,把柿子往柿饼车车上一扎(柿饼车车,就是庄户人自制的一头扎住柿子、一头用手搅着转动柿子,以便给柿子削皮的机子),一手拿柿饼刀刀按住被扎住的柿子(柿饼刀刀,就是庄户人自制的削柿子皮的刀具),一手搅着柿饼车车,把柿子一个个削去表皮,齐齐整整地摆在高粱秸串成的帘席上,晾晒晾晒。当削过皮的柿子由鲜红晾晒成橙红,再由橙红晾晒成紫红,开始通体变软的时候,用大拇指一个一个当头一压,压扁了,放进瓮里,封上口儿,捂起来。过上些天,再拿出来晾一晾,如此反复晾晒几次,最后让入冬的寒风一吹,柿子里面的糖分便逐渐渗出表皮,就成了包裹在外面的雪白的“霜”,柿饼就算做好了。

柿饼,外表灰白,内肉金黄;柔软,甘美,性甘湿;有润心肺、止咳化痰、清热解渴、健脾涩肠的功效,还能治疗口腔溃疡。除了留上一点儿看相不太好的柿饼、自家过年用之外,叶子把大部分柿饼都拉到庙会上卖了,以贴补家用。

当然,那些拿回家时已熟软的或者被弄破了的柿子,叶子便把它全打了槽子。就是用木夹板把它一个个夹烂到一大一小两个瓮里,再放上一点“酵旗子”,然后密封起来。

到了冬天,把小瓮打开,就是酒醅子。把酒醅子舀到蒸笼里一蒸,那香纯的柿子酒就从蒸笼底部的麦秸管里流了出来,正好过年。

至于那大瓮里的嘛,待到来年春天打开,就是醋醅子。把醋醅子舀到“醋淋子”里(醋淋子,是在小瓮底部打一个可插导管的眼),加一些水,柿子醋便从“醋淋子”底部的高粱秸做的导管里流下来。柿子湾的气候本就干燥,不吃醋容易上火。叶子酿的柿子醋,也够一家人一年用了。

也就在搬进新院的第二年元旦刚过,叶子生下一个女儿。也许是因为叶子喜欢酸酸甜甜的杏子的缘故,就给女儿取了个奶名,叫杏儿。这下可儿女双全了,一家人无不欢喜。人逢喜事精神爽,梁家这年的春节过得格外喜气。

狗娃皮实些,不怎么磨人。可这杏儿可就累人了,白天老要人抱,不抱就哭;晚上迟迟不睡,即使费上好大工夫哄睡着了,一有大小便就哇哇直哭,换过尿布,还得哄上一会儿才能睡着。叶子身体不舒服,只给杏儿吃了三个月的奶水儿。不过,这孩子天生好动,饭量也好,长得还算结实。

话分两头说。且说多娃已成家三年了,孩子也一岁多了。陈家五间北厦三门三窗,东头的一间窄门窄窗,陈家爹妈住;西头的两间一门一窗,根儿一家住;多娃一家住在中间的两间里,也是一门一窗。

和根儿屋里的格局一样,多娃屋里一进去先是个外间儿,揭开隔墙门框上挂的门帘儿,便就进了内间。内间里有个木格子的大窗户,上方的格子糊着棉纸,下方的格子装着玻璃。土炕靠窗户盘着,白天拉开窗帘,在炕上做针线活,不觉得暗;晚上拉上窗帘,外面看不见里面,也不影响睡觉。当然,土炕靠着窗户,也便于觉察院子里的动静。

这多娃比贵娃强,也是在柿子红了的时候,随副业队去西山伐木去了。吴家妈由于身体不太好,住在县城吴家爹那里。于是,这吴家院子里就剩下仙儿母子俩和根儿一家。因为冬天农闲,再加上多娃不在家,所以,大队支书就有事没事来仙儿这儿聊天。这支书是个鬼拍嘴儿,一坐下来就聊个没完,常常到了半夜了才走。日子一长,便引起了叶子嫂的警觉。

这天晚上,没有月儿,天儿特别黑,也没什么人在巷子里走动,即使有,一般也打着灯笼,老远就能看得见。村里头静悄悄的,偶尔能听见远处传来的狗叫声。簪子坐在炕上,在煤油灯下纳着鞋底。根儿呢?带孩子们坐着小凳子,在地上围着筛子一边剥玉米,还一边讲故事。昨天讲的是鬼故事,把孩子们吓得都不敢一个人上茅房,今天则讲的事岳飞的故事,说是岳飞才出生没几天,左领右舍正在岳家吃喜酒,突然有人喊发大水了,而且水势特猛,眨眼间,墙倒房塌,情急之下,岳飞爹刚把岳飞妈和岳飞背得放到平底缸里,缸就被冲走了……

就在孩子正在津津有味地听故事的时候,只听见稍门“吱唔”响了两声,脚步声朝仙儿屋里走去。簪子朝窗外指了指,小声说:“你听,那贼又来了。”“妈,谁呢?”娃儿问道。“剥你的,不关你的事,额和你爹说话哩。”根儿有些不耐烦地说:“哎呀,人家串门子哩,你管得也太宽了吧。”“哼。”簪子不以为然地瞟了丈夫一眼,继续纳她的鞋底儿。

大约八点多钟的时候,孩子们先后铺开被卷儿睡去了,簪子继续在油灯下做着针线活儿,根儿还在筛子里剥着他的玉米。又过了好一会儿,根儿的玉米剥完了,把筛子里玉米粒倒进口袋,收拾了收拾地上的玉米芯子,然后对老婆说:“睡吧。”簪子回话说:“你先睡,额再纳一会儿。”簪子在油灯下又纳了一会儿鞋底,觉得困了,就收拾了收拾,下炕去上茅房。

一出屋门,一阵寒风让她打了个寒噤。满天的繁星,夜静悄悄的,远处传来几声狗叫声。多娃窗台上的油灯还亮着,透过窗帘映着一点红晕的光,没听见里面有说话声。簪子从茅房回来,轻轻走近多娃窗户,只听见里面窸窸窣窣的,女的嘟哝说“轻着些”什么的,男的则憋着声、喘着粗气……簪子倒退一步,愣了下,可寻思片刻,没推门进去,又轻轻地回到了自己屋里。

“哎。”簪子轻轻推了下刚睡着的根儿。“睡哩咯,又咋呢?”“额告你说。”“啊呀,赶紧睡吧。”“告诉你个事儿嘛。”“毬的,明儿个再说。”“明儿个就迟了,你可甭说额不告你说。”“要说啥呢?额都睡着了。”“告你说,那多娃屋里有些不对劲儿。”“咋?”“那贼恐怕在欺负仙儿哩。”“啊?!”一听这话,根儿一骨碌爬了起来,披上棉袄就下炕出了屋门。

可晚了一步,支书刚从多娃屋里出来,只听得仙儿轻声说:“你慢些走,哦。”“嗯,额回呀。”支书一边应一边带上屋门,就大步朝稍门走去。根儿没抓着现成,就假装去茅房。待回到屋里,躺在炕上,翻来覆去睡不着。(未完待续)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热门小说
我只有两千五百岁反叛的大魔王绝对一番奸夫是皇帝终末忍界玄尘道途你老婆掉了盖世双谐五胡之血时代信息全知者
相邻小说
第九关女剑豪机械维克多铁血霸秦守护这一片净土时空之头号玩家龙影仙途繁厦若林,旷野长天旷野之渡掠夺诸天记掠夺诸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