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章周先生
康平就在学堂的附近租了一间屋子住了下来,每天天一亮,他就早早地准备好一把凳子,爬在墙头上,听那先生讲书。忽一日,书童进来禀报,“西乡有一个叫什么王憨子的,要见相公。”
周先生道,“我正要见他,你快请他进来!”书童应声道“是”出去一会儿,就带进来一个人,那人进来就对周先生说,“小人一向是种的是老先生的田地,老先生这十余年不曾过来,小人只得将这十余年租收到的稻子卖出来银子收藏了,今儿听说老先生回来了,就请老先生有空了到小的家里把账目算算!”
周老先生笑道,“难得你这样志诚!”转头叫书童,“你去对厨房里说,先生有个佃户到此,可有便饭,拿一碗给他吃!”
等王憨子吃好再进来,周老先生笑道,“你这憨子,真个是个憨子,你算好了把银子拿来就是,我难道信不过你怎么?我跑去你家里一趟不是一样吗?”
王憨子道,“有一个怪事,先生应该去看看,我一辈子也没见过这样的事情。“
周先生道,“哦?是田里出了怪事?还是有什么人欺负你吗?”
王憨子道,“小人的田内,一年有两年的收成。今年禾生双穗,岂不是老相公的喜事?”
周理道,“禾生双穗,主出贵人的,这也大奇,明日同你去看。”
当日就留王憨子住下。次日,周理对三个学生道,“我出了三个题目在此,你们用心做成破题,待我回来批阅。”一面说,一面换了衣服,便同那王憨子出门下乡去了。且说康平看见周理出了门。心内想到,“先生既然出了门,我不妨到他的馆内去看看。”于是走了进来。
王亨看见了,就一把把他扯住,叫道,“汤哥哥,张兄弟,你们两个来看看,这个人就是康平,据说这个人平时文武双全,还下得一手好围棋,今日先生出的题目,要我们做,我们哪有这样的心情,不如央他代我们做了,怎么样?”
张、汤两个兄弟齐声道,“有道理!我们正要回去望望母亲,康平哥哥,你就替我们做了吧!”
康平道,“恐怕做出来不好,不中先生之意。”三人道,“李家大哥,你不要谦虚,拜托你烦烦心,辛苦一些!”
王亨怕康平逃走了,去将那房门反锁了起来。对康平说,“你要肚中饥饿,那抽屉里有点心,尽着你吃!”
说着,三个人飞跑着走了。
康平将三个人的题目翻开来看,依照各人的口气,做了三个答题。
做完后,康平不觉诗兴大发。走到先生的座位上做了下来,将周理的文章细细看了,不觉拍案道,“我康平若得此人教训,何愁日后不得成名!”
立身起来,提着笔,蘸着墨,端过垫脚小凳,站在上边,在最高处的粉白墙壁上,写下四行八句。
投笔由来身世愁,须教行藏觅封侯。
胸中浩气凌海天,腰下白虹射斗牛。
英雄自合调羹鼎,云龙风虎各相投。
功名未遂男儿志,流落时人笑敝帚。
写完了念了几遍,又觉得不太合适,自己也是出生在好人家的孩子,也度过了家底殷实,无忧无虑的童年,于是把诗句里的最后一个“帚”字改成了“裘”。改完又念了一遍,感觉好多了。于是又欣欣然题下“十五龄少年李康平偶题”。
正要坐下吃一些点心,忽听门后房锁响,回身一看,只见王亨他们三人进来,慌里慌张地说道,“不好了!快走!快走!”岳飞吃了一惊,只得走出房门,从后院回家。
周理回到馆里坐定,心中暗想,“禾生双穗,甚是奇异,这样的小村落,哪有什么贵人?”一面想,一面将那三人的题目拿过来看看,一看文理皆通,尽可成器,又将他三人往日做的题目一看,觉得甚是不通,心中自忖道,“今日这三个学生为何才学骤长?想是我的老运亨通,也不枉传授了这三个学生。”再拿起来仔细看了一会儿。越来越觉得天然精密。又想到,“莫不是请人代做的?”
因而问王亨道,“今天我下乡去,有人来过了吗?”
王亨答说“不曾有什么人来!”周理正在疑惑,猛然抬起头来,看见墙壁的高处写着的几行字,立身上前一看,却是一首诗。虽不怎么完美,但是句法客观,况且抱负不小,再看到后头,写着康平的名字。
周理于是指着王亨说,“你这畜生,现有李康平的题字在墙上,怎么还说没人到书房里来过?难怪你们三个都能破题,又做得与往日不同。原来是他替你们做的,你快去给我请他过来见我!”
王亨不敢则声,一直走到康平的住处来,对康平说,“你在书房的墙壁上,不知写了什么东西,先生见了发了怒,叫我请你去,恐怕是要打你呢!”
康平起初听了,也觉得很惊慌,到后来听到一个“请”字,方才放下心来,便对王亨说,“我跟你去!”
跟着王亨来到了周老先生的书房,康平对着先生深深地作了四个揖,站在一旁,便道,“适才先生唤我,不知又何使令?”
周理见康平相貌魁伟,举止端方,便命令王亨取过一把椅子,请康平坐下。问道,“这墙壁上的佳句,可是尊作么?”康平红着脸道,“小子年幼无知,一时狂妄,望老先生赎罪!”周理又问康平,“可有表字吗?”
康平应道,“没有”
先生道,“正好!看你的诗句,正好顾名思义,我觉得你的表字可用霄汉,嗯,很好!你觉得如何?"
康平连忙跪下,”多谢老先生赐字!小子无胜感激!”
周理道,“你的文字是何师传授?”
康平道,“只因黄河发大水,几年前跟着父母去他乡乞讨,颠沛流离,父母离散,小子寄养在一位恩人家里,在那里,恩人送我去学堂里读书一年,受胡先生启蒙之恩。”
周理沉吟了片刻,“你可去请你的长辈到此,我有话相商。”
康平道,小子的家母流落他乡,亲生父亲也常年奔忙在外,因而,小子的双亲都不方便来此,先生若是一定要见,过几天我父亲从外地回来了,我请他来拜访先生就是.”
周理道,“原来是这样,那我问你,你怎么会到这学馆里来的呢?”
康平此刻也不能将王亨央求自己代作文章的事和盘托出,只得说,“小子闻听先生高名大德,于是就央求父亲,送我来此拜师学文,当时未能拜先生为师,事后,小子就在这附近租下了房子,经常在隔壁探听先生的讲授,深深折服于先生的学识渊博,今天见先生出门去,就想来瞻仰先生的学馆,见了先生的文章,不禁拍案惊奇,于是感先生之志,写下小子的莽撞之言,还望先生见谅则个!”
周理哈哈一笑,“康平,你可不要误解了老汉的意思,既然事要收你为弟子,我怎么能不见一见你的家长呢!”
康平暗暗地舒了一口气,“既如此,三日后,我请父亲来相见便是了!”
三日后,王亨领着康平还有李顺来至中堂,请周老先生见了礼。王亨还专门请来了自己的父亲王员外作个见证人。各人分东西两首坐定了,康平和父亲分坐西首,王员外和儿子王亨坐在东首,周老先生坐在上首里。
周理说:“请李兄弟到此,别无话说,只因见令郎十分聪俊,老汉意欲螟蛉为子,特请兄弟到此相商。”
李顺一听,脸色一沉,不觉声音里多了几分冷硬,说道,“此子虽然不才,也是我李顺至今唯一的一条血脉,我李家的骨血还望多多续接下去,此事恕难从命,修得见怪!”
周理道,“兄弟在上,老夫非是擅自敢唐突,因见令郎题诗抱负,后来必成大器。但眼下无一个名师点拨,这叫做‘玉不琢不成器’,岂不可惜?老夫不是夸口,空有一身本事,传了两个徒弟,一个在朝廷里做官**臣害死,一个在鸦片战争中为国捐躯,目下教训着这三个小学生,不该在王员外面前说,没有一个及得上令郎的这般英杰,老夫那螟蛉之说,非是过继——既不改名,又不换姓。只要权且认作父子相称,以便老汉将这平生本事,尽心传于一人。后来老汉百年之后,只要令郎把我这几根老骨头掩埋在土,不致暴露,就是完局了,还望兄弟慷慨允诺!"
李顺听了,尚未开言,康平道,“既不更名改姓,那请爹爹坐好,待孩儿拜见!”
就走上前,朝着周理就跪下,深深地就是八拜。列位看官,这不是康平不尊父亲的命令,强行拜认别人为父。而是,康平久仰先生的才学,要他教训他诗书,传授武艺,故此拜他。
谁知这八拜,竟然拜出一个威风凛凛的少保总督和大元帅来。
当时拜罢,又向王员外行礼,又朝着自己的父亲行礼。李顺半悲半喜,无可奈何。
王员外吩咐安排筵席,差人请了另外两位同学以及家长来与周理贺喜。众位边吃边聊,尽皆欢喜。从此以后,周理将十八般武艺尽传授于康平。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