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大文学移动版

m.dwxdwx.com

第十二章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失沛县父子死难沛县,是徐州外围的重要屏障。这个小县,曾是汉高祖刘邦的故乡,即所谓的龙兴之地。而今,燕军大兵压境,战争的气氛越来越浓。知县颜环急得在县衙中不停地往来踱步。派到徐州求援的县丞已回来三天,徐州答应的援军还不见一兵一卒,看来这援军是指不上了,而这沛县也肯定不保了。

县丞胡先唯恐颜环生怨:“太爷,我当面见到了大元帅梅殷,他答应得好好的,说随后就派援兵,可他怎会言而无信呢?”

“咳,战况瞬息万变,说不定徐州业已被围,援军想出也出不来。”

“太爷,那我们该怎么办?”沛县最大的武将指挥王显问道。

“你立刻上城指挥,宁可战至一兵一卒,也要与沛县共存亡。”

“那末将就去了。”王显快步离开,出门就不见了。

颜环看看身边的百夫长邵彦庄:“你去盯着王显,他近来心神不定,有些魂不守舍,莫再生出变故。”

“太爷,我不能离开你,现下形势紧迫,你的身边不能无人保护。”

“此言差矣。”颜环沉下脸来,“是我重要还是沛县城重要,不但你要上城,连同几十名兵丁和衙役,你全都带走,守城是多一个人多一份力量。”

邵彦庄看看胡先:“县丞大人,只有拜托你照看太爷了。太爷若有事……”

“胡县丞也要上城,代我指挥。”颜环斩钉截铁,“本县处理完公文,也随后赶到。”县丞和百夫长不敢争辩,只得遵令出衙登城去了。县衙内仅剩一人,他就是颜环的儿子颜有为。直到这时,颜有为才来得及说上话:“父亲大人,叔父差儿前来禀报,祖父病危,要您无论如何也要回家见上一面。”

“咳,只怕我只能做个不孝之子了。”颜环对儿子说,“有为,而今敌人已兵临城下,自古要先国后家。我身为县令,只能与沛县共存亡。忠孝不能两全,为父不能离开,你就代父在祖父膝前尽孝吧。”

“父亲,这,您又不上阵杀敌,祖父他见不到你合不上眼哪。”颜有为还试图劝走父亲,他明白父亲留下凶多吉少。

颜环脸又拉下来:“怎么,你敢有违父命吗?”

颜有为低下头去儿不敢。”

“那还不快走!”

颜有为迟疑一下儿遵命。”

“走!”

颜有为步履沉重地离开了县衙。

颜环在空旷的县衙中沉思,他明白沛县失守已属必然,以身殉国是自己的必走之路了。感慨良多,他不禁饱蘸墨汁,在县衙的白壁上,挥挥洒洒写下了一首亡命诗:

太守诸公鉴此情,只因国难未能平。

丹心不改人臣节,青史谁书县令名。

一木岂能支大厦,

三军空拟筑长城。

吾徒虽死终无憾,望采民恨达圣明。

题罢,犹在端详之际,主簿廖子清匆匆跑来:“太爷,大事不好,王显开城门迎敌,沛县业已失守。”

颜环反问那百夫长何在?”

“邵彦庄他反对投降,为王显所杀。”廖子清急切地说,“太爷,敌将李远已经入城,快些逃生去吧。”

说话间典史黄谦气喘吁吁也跑来:“太爷,敌人就要到了,赶快打点逃命去吧。”“二位同僚,以往多蒙在公事上相助。我身为一县之令,理应与县城共存亡。二位自去逃生,我只能以身殉国了。”

“太爷不可轻生。”

“你二位且先逃命,容我收拾一下印信公文随后便走。”颜环答应了。

“你可要抓紧哪,敌人说到就到。”主簿与典史二人再三叮嘱后离去。

颜环其实是在骗他二人,他留恋地看一眼这熟悉的县衙,拔出宝剑,横颈一刎,倒地身亡。

颜环之子颜有为,不放心他的父亲,走到半路又返身回来,欲催促父亲一起离开,回到衙门目睹父亲业已横尸在地,不由得抚尸痛哭。边哭边想,父亲尽忠报国,自己怎能再偷生,黄泉路上和父亲结伴而行。他提起尚在滴血的佩剑,口中叫道父亲慢走,孩儿追赶你来。”往脖子上一抹,一腔热血喷涌而出,倒在了父亲身边。

燕军都指挥使李远,由王显引路来到了县衙,一见地上横尸两具,便问王显死者何人?”

“回将军话,这是县令父子二人。”

李远也觉惨然:“这个县令也太迂腐了,便是城破本将军也不会对你开杀戒,父子双双自刎,倒也令人心酸。王将军,你挑选两副上好棺木,好生安葬他们父子。”

“遵命。”王显感到心中有愧,自然是满口答应。

燕军的偏将把廖子清和黄谦捉来:“活捉两名县吏,是杀是剐,请将军定夺。”

“你二人身居何职?”李远问。

“我是主簿。”

“我是典史。”

李远看看地上颜环父子的尸首,叹了口气:“小小县城,竟有为国尽忠者,看在他们已死的份上,饶你二人性命,自去逃生吧。”

廖子清眼中含泪:“县令大人已以身殉国,我还怎能苟活于世,情愿一死。”

“我也不愿偷生,愿去地下追随县令大人。”黄谦也表明了心迹。

李远大为诧异:“你二人真就不怕死?”

“大丈夫义薄云天,生而何欢死而何惧?只要是忠义而亡,便是死得其所。”二人义无反顾。

“好,本将军就成全了你们。”李远将手一挥,“拉下去,留他们一个全尸。”

须臾间,这两位县吏,便也命赴黄泉。小小的沛县,演出了一场忠君的壮烈悲剧。朱棣拿下沛县,镇守徐州的梅殷闻报,更是加强了城池的防守。他的副帅徐真提议:“大帅,反王如此嚣张,不能听之任之,末将愿领一哨人马,出城寻机向朱棣挑战。”副帅马傅也主张出战:“末将愿领一支马军,与徐副帅配合,也给燕军一点儿颜色看看“二位副帅,万万不可。”梅殷自有他的打算,“眼下敌军锐气正盛,巴不得寻机与我军决战。下一步燕军必来攻打徐州,我们守住城池,就挡住了敌人南下之路,这才是最稳妥的上策。”

果然,朱棣为解除南下的后顾之忧,率众向徐州逼近。但梅殷坚决不出战,徐州城高池深,一时难以攻下。

,朱棣在宝帐中对众人说:“梅殷以为只要扼守徐州,便可阻我大军南下,孤如今舍弃徐州,径直南向宿州。”

金忠有些担心:“王爷,我们身后,德州有盛庸,真定有平安,徐州又有梅殷,三路官军合计不下六十万兵马,大军南下,一旦官军从身后包抄,我军将会陷于被动。”朱棣早已胸有成竹不妨事,孤要让官军的六十万大军,成为一堆废物,毫无战斗力。”

道衍微微一笑:“王爷是要断官军的粮道。”

“岂止是断,孤要让官军绝粮。”朱棣分派李远,“官军新近运来军粮数百万石,全都停靠在谷亭的运河边上。给你一万马军,连夜奔袭谷亭,火烧粮船,不给官军留下一粒军粮。”

“遵令。”李远带兵出发。

“金铭听令。”朱棣又传将令。

金铭应声出列末将在。”

“我军南向宿州后,官军必来追击。你带一千人马断后,将官军阻于涡河北岸!”金铭有些疑惑:“王爷,官军势大,一千人马只怕难以对敌。”

“你不要担心,孤在涡河南岸伏下重兵接应,届时保你无事。”

金铭无力地答应:“末将遵令。”

谷亭的运河上,官军的粮船一字排开,首尾相连,把河道塞得满满的,一眼望不到边。李远算计着如何偷袭,官军护卫人马要比燕军多上几倍,硬拼官军阻截的同时,粮船就开跑了,显然达不到烧船毁粮的效果。思之再三,计上心来,他命燕军全部换上官军的服装甲胄,为了混战时有所区别,命自家军将,在左臂缠上白布。然后大大方方向岸边靠近。

官军都指挥秦成,望见一队人马靠近,高声喝问:“哪路兵马?到此做甚?”

“我们是盛庸大将军麾下,奉命前来协助护粮,以免遭到燕军袭击,确保粮船无虞。”李远口中应答,率军急速靠近。

秦成有些生疑本指挥也未接到梅元帅的帅令,你来护粮为何?”

“这是盛庸大将军担心军粮有失,没有向梅元帅禀报。”说话间,李远已到了面前。秦成还是心存疑虑:“你且停下,你的人马为何倶臂缠白布,待我派快马去徐州请示梅元帅再做定夺。”

李远突然挺枪便刺:“你去阴曹地府请示去吧。”言未毕,枪尖已刺入秦成心窝,秦成喊了一声折下马去身死。

“杀呀!”李远大叫一声,燕军猛扑过去,官军猝不及防,被杀个落花流水,只有抱头鼠窜。燕军早已备好硫黄和引火之物,正值东风大作,粮船被点燃,便见冲天火起,如金蛇狂舞,烈焰升天,不过一个时辰,数百万石军粮便已烟消云散化为了灰烬。

粮船被烧的消息传到官军各处统帅部,梅殷大惊失色。盛庸和平安更是垂头丧气,军粮断绝,还何以为战?

徐真对梅殷说道:“元帅,军粮无以为继,燕军大举南下,若再死守徐州,如何向皇上交代?”

马傅也提醒:“元帅,我们还是带兵出城追击燕军才是,这样即或燕军打到长江,我们也没有按兵不动之嫌。”

“好吧,就请徐副帅带一万人马追击。”梅殷明白不出战是说不过去了朱棣狡猾多计,切记不要中了埋伏。”

“末将自会相机行事。”徐真率兵出城去了。

朱棣大军浩浩荡荡向宿州前进,只有金铭的一千人马断后。大军早已渡过涡河,金铭按朱棣交代还在注视徐州的动向。及至见到徐真人马出城,金铭才带兵缓缓南退。徐真的追兵并未全速追赶,只是试探着前进。而金铭的燕军却是进进退退,官军追得快,他也行得快,官军追得慢,他便停下来等。这使得官军心生疑窦,猜想燕军会有埋伏。渐渐燕军到了涡河岸边,有十艘渡船在河畔等候,燕军从容登船。

徐真眼见燕军只有千余人马,而且岸边也无伏兵,李远就要渡河逃走,这时他才心急,命令全军立即全速追赶,将燕军消灭在岸边。而李远也心慌了,暗说燕王答应他在河岸有重兵接应,为何全无踪影?再无援军,自己这一千人马就有全军覆没的危险。就在这时,河对岸战鼓震天响起,五百面燕字军旗高高飘扬,呐喊声响彻云霄。

徐真急令停止追击,心说好险,原来对岸有燕军的伏兵,至少也有十万人马,若是追过去,还不得吃大亏,说不定就得全交待了。他传令班师,一万人马一员不减安全返回徐州。金铭过河后始知,对岸只有一千人马,朱棣是故意布疑阵退敌。

朱棣的燕军将梅殷的六十万大军甩在脑后,马不停蹄向南推进。他采纳道衍的建议,不再攻打宿州,而是置宿州于不顾,大军直插长江。按常理兵家最忌孤军深入,而朱棣违反常理,宿州守军不出城阻拦,他也就不与之交战。这样一来,梅殷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因为皇上要他阻击燕军,如再不采取行动,燕军就将在城池间穿插,兵锋直逼南京了。在燕军到达肥河北岸后,梅殷命平安所部大军兼程追击,他自己会同盛庸的人马也随后赶来,欲在肥河同燕军决战。

朱棣接到军情,他明白如不给追兵一个有效的打击,南进的意图不会顺利,六十万大军跟在身后,说不定在哪里被官军合围,自己的人马随时可能陷人绝境。他对众将说:“孤决定先叫平安尝尝苦头。”

道衍赞同道王爷,还用你的老战法,将平安引人伏击圈,打他个人仰马翻。”“平安的十万人马,现下突出在前,而梅殷和盛庸的五十万大军远远没能跟上。若说我军是孤军深人,其实平安更是孤军深人。在这局部上,我军便占有优势,如部署得当,完全可以将平安这支十万人马吃掉。”朱棣对形势作出了准确的分析。

道衍问道:“王爷计划在何处设伏?”

金忠看着地势建议:“这肥河中途多有树木杂草。在此处设伏,最为理想。”

朱棣摇摇头:“你认为适于埋伏,难道平安就看不出,他是不会上当的。”

“王爷之意,何处可以伏兵?”

“就在肥河岸边。”

“这,河边无处藏身,焉能埋伏兵马?”

“孤已看过,肥河河堤一丈多高,人马就隐于河堤之下。”朱棣分析,“平安过了林地无事,见肥河边一望无际倶是沙滩,必定不疑。我军突然杀出,令他措手不及,官军必败无疑。”

道衍感叹:“王爷用兵业已出神入化,官军焉能不败?”

燕军以李远的一万马军为诱饵,朱棣大军则全部隐身在河堤之下。因为不能生火,燕军备下了三天的干粮。可是埋伏了整整两天,官军还不见踪影。转眼三天,干粮吃尽,只剩一餐之用,官军仍不见追来。金忠认为无望了:“王爷,我军巳是粮尽,看来这伏击落空了,应该撤兵了。”

朱棣也心中没底,但他仍在坚持:“官军追来是肯定的,再坚持一下,说不定午后就会到达。”

平安大军向燕军追击,起初追得很猛,恨不能立时追上燕军决战。都指挥宋宣提醒:“大将军,梅元帅和盛将军的人马还在后面,我们孤军深入,一旦遭遇埋伏,无人救援,势必吃亏。”

平安认为有理,遂放慢了追击的脚步,意在等候另两支官军接近,以便一旦开战,也有人马增援。正在缓行之际,梅殷派胡人大将火耳灰者,并三千胡骑前来增援。火耳灰者在马上施礼:“平大将军,梅元帅言道,盛庸将军的兵马距你不过半日路程,要你加速前进,咬住燕军使其不能顺利南下,梅元帅的大军,也会很快随后赶到。”

平安见来了援军,而且盛庸的军就在身后,立时胆量大增,传令全军全速追击。十几里路过后,望见了李远的燕军,下令进击。火耳灰者要建头功,带他的三千胡骑当先冲上前去。李远与之交手,不过十几回合,便败退下去,遁人前方的丛林。火耳灰者紧追不舍,平安在后喊道:“燕军用的诱敌之计,不可追赶,须防埋伏。”

火耳灰者停下战马,观察片刻,然后自信地说:“燕军败阵乃不敌本将,便有埋伏,能奈我何?”他带领部下径直追赶下去。

“糟了,糟了。”平安安排都指挥宋宣准备接应。

可是,火耳灰者并未遇伏,而是一直追过了树林。平安这才放心,便催促人马加速前进。远远看见了银波闪闪的肥河,河岸边燕军正在仓促渡河。平安下令追上燕军,全歼敌人,无论大小将士,人人有赏,个个升迁。”官军自认为人多势大,无不奋勇向前,直往河岸扑去。突然间,震天的炮声响起,数百面旗帜树起,伴随着地动山摇的喊杀声,十数万燕军从河堤下杀将出来。平安和所有官军,无不大惊失色,只有火耳灰者毫无惧色,挥动双斧不顾一切向前砍杀,转眼间燕军有数十人被他砍死马下。燕军见他凶猛,四员偏将一齐上前围攻,火耳灰者依然越杀越勇。

朱棣在马上望见,心说真是一员猛将,如果收归麾下,定是万人难敌。他摘下弓搭上箭,看准火耳灰者的战马,一箭射去,那马应声而倒,火耳灰者被颠下马来。四将一同上前,刀枪并举,就要结果他的性命。朱棣疾呼:“捉活的,孤要活的。”

燕将李远用刀逼住火耳灰者,小校上前把他按住捆绑起来。官军仅有的一点气势已然全无,燕军是一通杀砍,转眼间官军死伤过万。朱棣见状又是高声呼叫:“投降者一律免死。”

被围的官军大多投降,而他们的统兵将领,也无不先后被捉。都指挥宋宣战死,平安以下二十七员将领尽皆被俘,平安所部十万官军除死亡上万人外,下余全数成为燕军战俘。盛庸获悉平安全军覆没,便没敢再向前方进军。而梅殷的大军,也畏缩不前,朱棣基本上没了后顾之忧,挥师长驱,一直到了长江岸边,屯兵扬州城外。

面对燕军兵临城下,扬州的官军分成了战降两派。在朱棣的招降使者离去后,守卫扬州的将领们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指挥使王礼心情沉重地言道:“各位将军,燕军从长城脚下,打到了长江岸边。多次败朝廷数十万大军,可见其战斗力之强,我们这小小扬州,不足五万人马,显然不是对手,如战只有死路一条。”

监察御史王彬反问听王将军的口气,是要投降了?”

“我何曾说过降字?”王礼连声冷笑,“本将摆明形势,是战是降大家拿主意。”

指挥崇刚是王彬的亲信我等受朝廷俸禄,正当报效之时,岂能背主求荣,为世人所不齿?”

王彬越发理直气壮忠君报国乃人臣之本,我扬州城池坚固,谅反王他一时难以攻下,朝廷也自会发救兵来。”

王礼的部下千户徐政、张胜等人谁也没再做声,军事会议不欢而散。王彬叫住崇刚:“崇将军,我看王礼必不死心,你要对他严紧监视,如有越轨之举,立即报我。”

“末将遵令。”崇刚暗中严密注视着王礼等人的一举一动。

王礼回到营中,对徐政等人大为不满适才在御史堂上,你二人为何一言不发?”“将军,你看那王彬气势汹汹,我等便当时说亦无用,还不如我们暗中联络燕王,约定时间开城门而降。”

“只是,这该如何与之通气?若一出城,定然引起王彬那厮警觉。”

张胜袖中取出一物将军请看。”

“是何物件?”

“此乃城外燕军射来的箭书,明文写着,指挥使若降,可授予三品官职,即我二人也可为六品武职。”

王礼看后:“条件倒是令人满意,关键是如何与城外通气。”

徐政笑了:“将军,我们也向城外射去箭书,约好献城时间。”

“倒也是个办法。”王礼交代张胜,“待我亲笔写这箭书,之后由你射向城外,切记要小心谨慎,不要被王彬的人看见。”

“末将明白。”张胜拿着箭书,便上了城墙。

怎知崇刚在身后跟踪,眼见得张胜往城外射了箭书,便立即跑去报告了王彬:“王大人,肯定是他们在与反王联络。”

“而今是非常时期,扬州安危系于我等之身。此事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你叫来亲信,给我在衙内埋伏好。”

“末将遵命。”崇刚点齐上百名亲随,在御史衙中内外布置停当。

王彬又吩咐:“崇将军,即刻去王礼的营房,要他来参加军事会议,就说敌情紧急,不得有误。”

“末将明白。”崇刚直奔王礼的住处。

王礼在营房中正在思考何时献城,崇刚进门来深施一礼:“王将军,御史王大人请你立刻去参加军事会议。”

“这会刚刚散过,为何又开?”

“又有紧急军情。”

王礼想,如果不去反倒会弓I起王彬的怀疑:“好吧,我随后就到。”

崇刚也不好拉着王礼就走:“王将军,军情万分火急,千万不要误事。”

“放心。”王礼是在等张胜的消息。

崇刚刚走,张胜就到了,徐政也跟进来。王礼急问:“箭书可曾射出城外?”

“是末将亲手射出。”

“可曾有人看见?”

“并无外人在场。”

“好,你们做好准备,单等三更献城。”王礼抬腿就走。

“王将军,哪里去?”

“王彬言称有紧急军情商议。”

徐政拦阻王将军,去不得。”

“却是为何?”

“末将担心,王彬会扣住你。”

“我们毫无破绽,他凭什么扣人?”

张胜也觉得不放心:“这事不能不防,王彬万一对你下毒手也是有的。”

王礼思考一下:“这一趟我还非去不可,如执意不去,定会让王彬看出我们的意图,那这扬州就献不成了,岂不误了大事?”

二人一想也对:“王将军,若是你有意外,我们就领兵造反。”

“千万不可莽撞行事,如一旦发生意外,也要三思后行。”王礼拍拍二人,“放心,不会有事的。”

王礼进了御史衙,就觉气氛不对,他的手始终不离刀柄王大人,有何军情?”“有人谋反,还不紧急?”

“有这等事,但不知何人如此大胆?”王礼就想先下手为强,上前用刀逼住王彬,以求脱身。可是看他身边的贴身护卫龙大,手执双锤,虎视眈眈,知道不是对手,便未敢轻举妄动。

王彬指着王礼的鼻子还问是何人?大胆王礼,你干的好事。”

王礼脸不变色王大人这是何意?”

“你用箭书同反王勾结,还想骗过我吗?”王彬发话,“把这奸细与我拿下。”

崇刚上前就绑,王礼用力挣扎。龙大过来,将王礼双臂一拧,像老鹰抓小鸡一样,就将王礼绑了个结结实实。

王彬一拍桌案:“说,如何与反王勾结?”

“王大人,你这是凭空诬陷,你有何证据?”

“你指使部下张胜,向城外射箭书,这就是铁证。”

“信口而言,不足为凭。”

“等抓来张胜,不怕他不交代,也就不怕你嘴硬了。”王彬看看崇刚,“去抓张胜的人为何还不见回来?”

崇刚低声告知:“大人,那张胜去向不明,没抓到啊。”

王礼听见了,心中就更有底了:“王大人,你无凭无据,随意绑我是有违国法的,还不快快放我。”

“哼,就凭你在军事会议上有投降之意,便有投降之嫌,就是个危险分子,本御史就不能让你任意活动。”

“你一个文职官员,竟敢扣押堂堂指挥使,一旦燕军攻城,你如何应战?”

“城内武将何止你一人,终不然没你这盘菜,就做不成席了。”王彬撇撇嘴,“守城事务,本御史就全交与崇刚将军了。”

“王彬,我要到皇上那里告你。”

“告我也得等到扬州城下敌人退走了,这之前本御史是信不过你了。”

“你想把我怎样?”

“我且不杀你,等我抓到张胜,有了口供,那时再上奏朝廷,治你个通敌叛国之罪。”王彬吩咐一声押下去,关进大牢。”

崇刚将王礼推推搡搡,送进了监牢。

在千户徐政的家中,王礼的胞弟王宗急得团团转二位兄长,到底怎么办哪,我大哥巳被他们下狱了。”

“老弟莫急,容我想想。”徐政紧锁眉头。

张胜谈出他的想法:“要想献城,救出王指挥,就得将王彬置于死地。”

“可他身边那个龙大,力大无穷,满身武艺,实在是难缠,十数个人也近不得他的身。”徐政叹了口气。

“龙大虽说勇武,可他也有弱点。”张胜指出,“此人事母至孝,只要将他的老母控制在手,就不愁他不乖乖听话。”

“这事有办法了。”王宗自告奋勇,“我和龙母有过交往,老太太还和我说得来,我们就去他家说服老太太。”

“倘若她死活不肯让儿子与王彬决裂呢?”徐政问。

张胜早有打算:“那就把她绑起来,用老太太的生死,逼龙大就范。”

“好,就这么办。”三人带着百十名兵勇,到了龙大的家。

王宗叫开屋门,同徐政、张胜进房。龙母把他们上下打量一番:“小宗子,好像是你们还带着不少兵士来的,这是为何呀?”

“伯母,我们是来救你老人家。”

“我这好好的,不明白你的话。”

“伯母,燕王大军兵临城下,扬州城破只在早晚之间。识时务者为俊杰,龙大他跟着王彬抵抗,只能是徒送性命,也会累及你老人家。何不劝说他同我们一起献城,既保全身家性命,也有个好前程。”

“你们来得正好,龙大他爹在世时,曾在朝中为执戟郎,回来经常对我老婆子说,燕王英武日后当坐天下。这不,从北平都打到扬州来了,过江就是南京了。这天下眼瞅着就是燕王的了,贤臣就该择主而仕。”龙母的一番话令王宗三人喜不自胜。“伯母真是明白痛快,看怎样将龙大哥叫回来?”王宗问。

“这个容易,”龙母叫过家人龙兴,“你立刻去把龙儿叫回,就说我突染重病,路上也不许走漏风声。”

“小人明白。”龙兴匆匆去了。

少时,龙大满头大汗跑回家中,喊:“娘,你怎么了,儿早晨走时你还好好的?”“我根本就没病。”

龙大看看母亲,再看看王宗等几人:“娘,这是怎么回事?”

“娘先问你,听不听娘的话?”

“从小到大,儿从来都是听话的。娘要儿做什么,就只管吩咐。”

龙母便把要他与王宗等合伙献城的事说了一遍:“现在就去牢房,把指挥使王将军救出来,把御史王彬抓起来。”

“这,儿这样做,有点对不住王大人,御史一向对儿很好,还说把他一个丫鬟送给孩儿。”

“怎么,你就不怕对不住为娘?”龙母生气了好吧,为娘管不了你啦,随你的便吧龙大扑通一下就跪倒在地:“娘,儿错了,儿听你的话就是。”

“这就对了。”龙母脸上露出了笑容。

夜幕已然降临,满天繁星窥视着大地。灯火阑珊,龙大引领着王宗、徐政、张胜和一队士兵,脚步如飞向大牢摸去。(未完待续)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热门小说
信息全知者终末忍界绝对一番奸夫是皇帝反叛的大魔王你老婆掉了玄尘道途盖世双谐我只有两千五百岁五胡之血时代
相邻小说
抽卡救不了诡异世界都市之极品仙婿大秦:不装了,你爹我是秦始皇少年青天青天行动穿越明朝成天启穿越之强明之伶别想骗我做东京头牌人在聊斋,开局拜师燕赤霞羽皇记
同作者其他书
大漠恩仇 明太祖 北魏孝文帝 武则天 大金帝国 于谦 汉武帝 契丹萧太后 隋炀帝 崇祯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