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庄公打开国书,只见上面写到:外臣鲍叔牙百拜鲁贤侯殿下:天无二日,国无二君。我齐国贤君已经即位奉祀宗庙,公子纠借兵争夺君位实属大逆不道,天理不容,犯下死罪。我国君侯顾及兄弟亲情,不忍心亲手杀他,请贵国代刑。管仲、召忽是我国君侯的仇敌,请绑缚移交我带回,我君侯将亲手杀戮,用于祭祀宗庙。
鲁庄公看了国书,思考一会,就叫人把谋士施伯找来。
鲁庄公不好意思地说:“上次没有听你的意见而导致兵败。这次齐国大兵压境,要我们杀了公子纠。现在我们应该杀公子纠还是留公子纠?”
施伯说:“小白刚刚上台就会用兵打仗,使齐国兵民归心,乾时之战使我国兵败,说明小白的能力是公子纠没法比的,公子纠没有任何希望了,留着它只能给鲁国带来灾祸。现在齐国大兵压境,就是要公子纠死,我们应该杀了公子纠,向齐国讲和。”
鲁庄公说:“有道理,就按你说的办!”
这时齐国公子纠、管仲、召忽正在鲁国的生窦驻扎,鲁庄公就派公子偃带兵去杀公子纠。
自从鲁国乾时之战失败,管仲就看透了形势,小白确实有能力为君,真的比公子纠强。小白抢先回国为君,这是天命,齐国自此会强大起来。公子纠不仅没有回国为君的希望,而且性命难保。管仲建议公子纠说:“小白已经即位为君,鲁国乾时之战大败,士气受挫,如果齐国大兵压境向鲁国要公子人头,我们就很危险了。我们在鲁国已经无法存身,应该赶快逃往别的诸侯国。”
公子纠说:“鲁侯为了我们已经牺牲了那么多的兵力,说明他是很讲感情的。这时我们逃跑,对不起鲁侯。”
管仲说:“鲁侯当初出兵送公子,是看到公子能够当上齐国的国君,为的是齐国对鲁国的友好,图的是齐国的报答。现在你当不上国君了,对于他就没有用了。如果齐国出兵要你的人头,鲁国顾及自身的安全就会把你献出去。”
公子纠说:“如此说来,我逃到哪国,齐国都会出兵讨要的。”
管仲说:“我们可以微服出走,做乡间隐士,也可安度一生。”
公子纠说:“不会这么惨吧。我就在鲁国,我相信鲁侯不会杀我的。”
管仲叹息道:“看来天命违抗不了哇!”没有办法,就奉陪到底吧。
没过几日,公子纠正在饮酒消愁,召忽坐陪,管仲坐在一旁看书。从人进来报告,公子偃率大军屯驻生窦城外,四门设岗,只准进不准出。公子纠说:“鲁侯派兵保护我们来了。”
管仲说:“不一定吧,动机还没有显露,恐怕我们凶多吉少。”
正说着,仆人进来报告:“鲁国大夫公子偃公子请公子和两位夫子去鲁营赴宴。”
管仲说:“恐怕酒无好酒,宴无好宴。”
公子纠说:“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大丈夫还能怕死吗?走,赴宴去!”
管仲、召忽陪同公子纠去鲁营。召忽小声对管仲说:“此去死生不定,如果公子死,我将随去。你千万不要死,还要做大事。我死了,公子纠可说是有以死事之的忠臣了;你活着建功立业,使齐国称霸诸侯,这也是公子纠所盼望的,公子纠可说是有生臣了。死者完成德行,生者完成功名。死生在我二人是各尽其份了,你好自为之吧。”说着来到军营,刚一进入大帐,十几个武士上来就把三人拿住绑缚,二话没说就把公子纠砍了,头颅滚落在地。召忽见状,就一个箭步撞向柱子,脑袋开花。
公子偃一看召忽死了,命人看住管仲,押上木笼囚车,对士兵下令:“千万不能让管仲死了,齐国要活的!”
公子偃把管仲押到鲁城向鲁庄公交差。施伯对鲁侯说:“我看齐国要活的管仲,不是要杀,而是要重用。管仲是天下奇才,那个国家用他,那个国家必然称霸天下,不如留在我国给予重用,鲁国必然强大。”
鲁侯摇摇头说:“什么奇才,蠢材!他说把小白射死了,小白却没死。不是他的一箭耽误时间,公子纠可能已经是齐国国君了。就是他误了大事!”
施伯说:“不是管仲箭法不准,是铜钩救了小白,小白命大。如果我国不用管仲,也不能让齐国用,干脆就杀了他,把尸体还给齐国。”
鲁庄公说:“这样行。”就安排对管仲行刑。
公孙隰朋专门盯着管仲的生死问题,一听说鲁国要杀管仲,马上怒气冲冲来找鲁侯:“管仲箭射我主公带钩,差点要命,我主公对他恨之入骨,扒皮也不解恨,一定要亲自射死他,醢了祭祖。如果你们杀了他,我主公不解气,等于没杀,这事就不能算完。”
鲁庄公就信以为真,命人把管仲的囚车和公子纠、召忽的头颅交给了隰朋。隰朋向鲁侯致谢辞别,命令武士押着囚车奔向鲍叔牙的大营。
公孙隰朋带着军车,快马加鞭,飞速行驶,一天时间就到达齐鲁边境。鲍叔牙正在那里迎接管仲,车马一到,鲍叔牙就令人打开囚车,给管仲打开枷锁。管仲说:“我射中国君有罪,没有国君的话不能开枷。”
鲍叔牙说:“我已经禀明国君,是他要你必须活着回来,要委以重任。”
管仲说:“我和召忽辅佐公子纠,一没能把他扶上君位,二没能救他活命,三没能陪他去死,臣节全丢了,又要侍奉他的政敌,召忽有知会在地下笑话我的。”
鲍叔牙说:“召忽虽然守节殉死,但是他没有治理天下的才能,只能从一而终,是一个有气节的人。你和他不一样,你为了公子纠拼命追赶我们,冒死箭射小白,不惜和小白结下私仇,为公子纠争夺君位尽到了力;杀公子纠时,你同时被抓,不允许你死。再说,你一定建议过公子纠逃往他国或隐匿乡间,公子纠不听你的谏言才没有逃脱死亡。公子纠的死是他自己的错误,没有你的责任。义有大有小,小义要服从大义。过去扶持公子纠是国君交给你的任务,你是在为齐国做事;现在国君要用你建立霸业,这也是国君交给你的任务,是要你为齐国和天下效力。这个责任是重大的,是大局,是大义。国君小白能够放弃个人之间的一箭之仇,你就不能放弃与公子纠之间的小义吗?国君小白以德报怨的宽广胸怀不使人佩服吗?鸟择良木而栖,良臣要扶持明主。国君小白志大识高,如果得到你的辅佐,精心经营齐国,成就霸业是不成什么问题的。将来成就大业,利国利民,功盖天下,名扬四海,这不是你的平生志向吗?实现这样的宏伟志向同死守和公子纠的匹夫之节,哪一个更重要呢?你不是永远属于公子纠的,你的德才是属于齐国,属于天下的。”
这一番话,说的管仲无言对答。这些道理也是管仲曾经思考过的。管仲感叹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牙也。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鲍叔牙亲自为管仲打开枷锁,置酒接风,两个老朋友即将兑现共奉一主的诺言,“管鲍遗风”的佳话传颂千秋。
鲍叔牙把管仲留在临淄郊外兵营之中,自己一个人进入城内来见齐桓公。见面之后,鲍叔牙说:“请主公节哀,祝贺主公大喜。”
齐桓公一愣:“怎么一见面就是吊唁的话?”
鲍叔牙说:“公子纠已经死掉,从政治上说灭掉了敌对势力;可是从家庭上说,公子纠是主公的亲哥哥。所以要吊唁。”
齐桓公说:“纠非要选择死,你就安排给他厚葬。”
“臣领命。”鲍叔牙回答。
齐桓公又问:“又有什么喜事值得祝贺?”
鲍叔牙说:“管子是天下奇才,现在已经回到齐国,主公得到一个贤相,这是可喜可贺的。”
齐桓公连忙说:“得一人才胜过扩展万顷疆土,是值得庆贺。那就赶紧把管仲找来,寡人要和他详谈。”
鲍叔牙说:“主公着急要见到管仲,但是不能草率行事,应该庄重一些。”
“为什么??齐桓公问。
鲍叔牙不紧不慢地说:“主公要做一个圣明的国君,所用之人也要与众不同。管仲是天下奇才,有富民强国、称霸天下的能力,非是一般的上卿,应该称作相国。处于主公一人之下,百官及万民之上,是国家的二把手,主公意志的落实与实现者,非同一般。非常之人,非常之任,应该施以非常之礼。主公对于管仲,应该充分信任,给予厚禄,尊若父兄,以隆重的礼节相见,选定吉日,亲自到郊外迎接,隆重拜为相国。这样显示出主公对管仲的重视,也使管仲对主公感恩,使百官和百姓敬重管仲,便于管仲施政;显示出主公宽广的胸怀,尊贤礼士,不计私仇,唯才是用,厚礼相待的高风亮节,百姓对主公会交口称赞,赢得国人的忠心归附。这样做,将会使四海的贤能之人汇聚拢过来,为主公所有,为主公效力,何愁霸业不成?”
齐桓公乐了:“好,就按你的意见办!”
齐桓公命太卜卜定吉日,斋戒沐浴,礼服盛装,坐上最高档的驷马大车,去郊外迎接管仲。
管仲也沐浴更衣,斋戒三日,换上上大夫礼服。
齐桓公率领百官来到郊外,亲自去请管仲,施以父兄之礼,及其隆重。他把管仲请上自己的大车,然后自己才上车,和管仲并排相坐,大车驶入城里。一路上百姓在道路两旁围观,形成了人墙,那才叫人山人海,彩旗招展,相当地壮观。
管仲入朝,恭恭敬敬地跪地向齐桓公叩头谢罪。齐桓公连忙离座,亲手把管仲扶起,给管仲赐坐。百官进宫和国君议事都是站立的,桓公给管仲安排座位,抬高了管仲的地位。管仲非常感动,对齐桓公说:“臣本是被俘罪该刮杀之人,承蒙主公免去死罪,已经是万幸了,哪敢承受过格的礼遇。”坚持不坐。(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