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子推非常平淡地说:“我跟随主公不是为了奖赏,漏掉就漏掉吧。”
老母亲正在厨房做饭,听到他们二人的对话,就进来对介子推说:“你给重耳效劳十九年,还曾经割股救君,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今天遍赏功臣唯独没有你,为什么不去说说,就是奖赏几钟米也能吃上一阵子,不比天天编草鞋强?”
子推说:“献公一共有九个儿子,只有主公一人最贤德。惠公、怀公道德不行,失掉人心,失掉国君,就应该主公掌握社稷,这是天道。有的大臣只知道忠君,不懂得天道,处处揽功,贪天之功以为己有。我觉得他们这样争功受奖可耻,我宁愿一辈子编草鞋,也不和他们同僚。”
老母亲说:“你不求封官,也应该去宫里见见主公,不让他们埋没了你的割股的痛苦。”
子推说:“把贤德之主推上君位,我的任务就算完成了,没有我,他们也能把主公辅佐的很好。孩儿我无求于国君,还去见他做什么?”
老母亲深明大义地说:“我儿子能做一个廉士,我岂不能做一个廉士之母?我们母子应该隐居于深山,就不要再溷市井之中了。”
子推非常高兴,给老母亲作了一个揖:“我的母亲是伟大的贤德的母亲!孩儿一向喜欢绵上,高山深谷,明天我们就去那里。”
解张听了这母子二人的对话非常感动,叹息着回到家中,一闭眼就听到介子推母子的对话,一夜没有睡着觉。第二天早早起来,再去介子推家里,已经见不到他们母子二人。解张觉得介子推太冤了,主公奖赏有失公平。于是就写了一个竹简挂在朝门上。
晋文公听了后悔得捶胸顿足,怎么能忘了这样的功臣呢?对解张说:“如果不是你的竹简,寡人几乎忘了介子推的功勋。你悬挂竹简有功,寡人拜你为下大夫,带寡人去寻访介子推。”
解张连忙谢恩。当天准备车驾,由解张带路,晋文公亲自去绵山寻访介子推。一路上峰峦叠嶂,草木荫绿,流水潺潺。空中飞鸟盘旋,偶有山兔雉鸡串行,就是不见介子推的踪影。在山中遇到几个砍樵是农夫,随从人员把他们叫来,文公亲自询问:“曾看见一个人带着老母亲进山来吗?”
农夫说:“几天前有一个汉子背着一个老太太,从这里进山,曾经在这条河边休息喝水。之后背起老人走向大山深处。现在不知他们去了哪里。”
文公就命令把车停在山下,住在这里,派人到山里寻找,一直找了好几天都没有找到。文公有些着急,对解张说:“介子推藏在山里是很难找的。听说他非常孝敬,如果放火烧山,他一定能背着老母亲逃命出山。”
解张摇摇头说:“放火不好吧?”
魏犨是个粗人,有点找得不耐烦了,就抢白说:“有什么不好?跟随主公出亡的人,人人都有功劳,也不是只有他一个人有功。现在介子推以隐居山里为难主公,害得我们大家住在山里,白白浪费时间和精力。等他逃出山火,我一定羞辱他。”说完就带着军兵山前山火四处点火,大火生风,风大火旺。大火烧了方圆十几里,三天三夜才灭。可是没有看见介子推逃出火海。
文公后悔点火,就派人进山再次寻找介子推。山林过火之后,没有了树叶的遮挡,一眼能看很远,寻找起来非常方便。军兵发现在一棵大树根旁好像是两个人,走过去一看,正是介子推母子二抱在一起被烧死在大柳树旁边,士兵一个个掉下了眼泪。士兵把介子推母子被烧焦的尸体运到山下,文公看了痛哭流涕,后悔不该放火烧山,命人置办棺椁,葬于那颗大柳树下,设立祠庙祭祀,绵山周围的田地都作为祠田,由当地农夫耕种,每年用祠田收入祭祀介子推。改绵山为介山。后来在这里设立介休县,是说这里是介子推长眠休息之地。
因为放火烧山这一天是清明节的头一天,晋文公下令全国清明的前一天为禁火日,禁止烟火,只可以吃食寒食,并从此形成了中国古代一个著名的节日“寒食节”。当时那儿的老百姓要吃一个月的冷食,后来渐渐改为一天。而寒食节在清明节的前一天。
第二年,晋文公又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介子推,表示哀悼。来到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又死而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好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爱地掐下了一个枝条,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久而久之,人们便将清明节与寒食节合二为一了,慢慢地清明节成为祭拜祖先,悼念已逝亲人的重要节日。
自此,晋文公常常思念介子推,更加敬慕他鞠躬尽瘁奉献不思报答的高尚道德,善待贤臣,仁厚百姓,改革政治,晋国很快富足起来,人丁兴旺,兵强马壮,成为中原的一个强国。
晋文公即位稳定之后,派使臣去周朝进贡,周襄王派太宰周公孔和内使叔兴去晋国,宣布周王承认重耳为晋侯的命令。文公给予很好的招待,自此和周王室的关系密切。
晋文公即位以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发展经济,制定了“轻关易道,通商宽农,懋穑劝分,省用足财”的方针政策。在生产上,号召改进工具,施惠百姓,奖励垦殖;在贸易方面,降低税收,积极争取邻商入晋,互通有无,使得晋国的经济获得了繁荣的发展。同时,在干部政策上“赋职任功”,“举善援能”。对晋惠公以前的政策,晋文公也并没有全盘否定,惠公朝之善者,取之;恶者,去之。晋文公认为晋惠公时代招募州兵及开垦私田有利于国家的发展,就将其保留。这些正确的决策的实施使晋国经济在两三年间就实现了质的飞跃,国力大大增强,兵精粮足。
郑国边上有一个滑国,原来和郑国关系密切,由于卫国和他平等相处,近来和卫国来往较多。郑文公耍大腕儿,怪罪滑国,就派兵讨伐,滑伯赶紧向郑国认错请和。但是,郑国撤兵之后,仍旧和卫国密切交往,有事不用郑国。主要是对郑国臣服楚国有意见。郑文公大怒,命公子士泄为大将,堵俞弥为副将,再次出兵攻打滑国。卫文公没有能力和郑国对抗,救不了滑国,就立即派人去洛阳报告周襄王。周襄王认为周郑同姓,他作为天子,郑文公会听从的,就派大夫游孙伯、伯服去郑国,给滑国求情。
郑文公本来就对周襄王不满意,当年他的父亲郑厉公和虢公一起出兵勤王扫平子颓叛乱,恢复周惠王王位,然而周惠王赐给虢公爵位,没有提升郑伯的爵位,郑伯恢复朝廷卿士的目的没有达到。郑文公认为周惠王处事不公平。这次周襄王又偏向卫国,郑文公非常不满意,说:“郑国、卫国都是姬性,都是平等的诸侯国,周王为什么厚待卫国,不向着郑国?”游孙伯和伯服刚刚进入郑国边境,郑文公就下令把他们抓起来,关押在边境,说:“等灭了滑国再放他们回去。”狂妄到了极点。
周使的随从逃回了京师,汇报给周襄王。周襄王勃然大怒,他想起郑庄公曾经抗击王师,箭射桓王肩膀,由此周王室一蹶不振,旧仇新恨涌上心头。对群臣说:“郑捷欺朕太甚,朕一定要好好收拾收拾他!”就在朝堂上问群臣:“谁能替朕向郑国问罪?”
大夫颓叔说:“郑国自从先王桓王伐郑兵败,越发肆无忌惮,现在卖身投靠蛮夷荆楚,竟敢拘留天子的使臣,应该治罪。但是以京师的兵马不能胜任,打不过郑国。我看这样办,狄国兵强马壮,可以向狄国借兵。”
大夫富辰生急忙说:“这样不行,自古以来‘疏不间亲’,郑国虽然无道,他们是郑伯友的后代,郑伯友是天子的亲兄弟,他的儿子郑武公迎立辅佐桓王东迁有功,厉公又平了子颓之乱,对朝廷的功劳是不可忘记的。狄国本是戎狄豺狼之辈,和我们不是一类人。使用异类来灭同姓,这是只顾小的怨恨忘记了大德,我看只有坏处没有好处。”
大夫桃子不同意这种看法,说:“过去武王伐纣,九夷都来助战,何必同姓?周公时期,武庚叛乱,就是因为管叔、蔡叔助虐,同姓也常有叛乱。郑国横逆,和当年的管蔡没有什么两样!现在狄国臣服周朝,没有任何失礼的地方,以顺诛逆,没有什么不可以的。”
襄王说:“颓叔、桃子讲的有道理。”于是就派颓叔、桃子去狄国,请狄国伐郑。狄君欣然领命,以出猎为名突然袭击郑国,攻破栎城,郑国立即从滑国撤兵,放回周使游孙伯和伯服。
狄君派人向周襄王报捷,周襄王认为狄国可以使用,应该巩固同狄国的关系,就在百官面前提出和狄国政治联姻的意见,说:“狄国伐郑有功,朕后宫新丧,和狄国结姻亲怎样?”
颓叔说:“臣听到狄国人唱歌有这样的歌词:‘前叔隗,后叔隗,比珠赛玉生光辉’。是说狄国曾经有两个美女,名字都叫做叔隗,都长得非常漂亮。前一个叔隗是咎如国的女儿,献给狄国之后嫁给了晋侯重耳。后一个叔隗是狄君的女儿,现在还没有出嫁,大王可以求聘。”
周襄王听了非常高兴,就又派颓叔、桃子去狄国求婚。对于这桩婚姻,狄君求之不得,立即派人跟随颓叔和桃子把叔隗送到洛阳王宫。襄王看了非常满意,就想立为王后。大夫富辰又阻谏说:“大王认为狄国伐郑有功给予赏赐就可以了。现在以天子之尊下陪狄女,作为妃子都已经过头,如果立为正宫,狄人会因此而妄自尊大,妨碍朝廷。”(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