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个番队武士将麾下士卒之中,并不精锐的人给剔除掉,只留下精壮。
士卒人数大幅度变少,配备更好的武器装备后,单兵战斗力却直线上升。
有些番队还动用各种手段,吸收了各地的一些在野的武士。
有些是原来大友家等各个大名麾下,侥幸活下来的武士。
有些则是各个豪族、国人的亲族。
他们不会向戚家军报仇,只要能够活下去,只要能够保证其武士地位,这些家伙是没有什么节操的。
倭国番队之中人数减得比较少的,反倒是几支大的队伍,如伊万里、相良、甲斐等,他们经过一连串的战斗,早就已经被赐予了两、三万石不等的土地,以其财力供养千人左右的队伍绰绰有余。
他们除了供养自己的麾下,还有大量的钱财,能够享受自己的生活。
这可比他们之前自己做领主的时候,生活上要舒服得多。
他们开始真正的意识到,俸禄带给他们的好处。
一些小的番队人数较少,则需要进行整合。
毕竟按新的标准推行下去,原来三、五百人的队伍,或许只能够留下二、三十人,那还打个鬼呀!
之前各番队几乎都是按照势力,或者是原来所在的地域,来进行各自的划分,也方便进行管理。
这些小番队,因为都是直属队伍,也没有了土地的束缚,戚英顺势对他们进行了整合。
原来的对马国人和西北肥前国人一起,整合成了一支六百人的队伍,由笼手田安经带领,统一称为肥前国人众。
之前筑前国番队人数太少,按照新标准,几乎到了解散的边缘,于是归入了直属番队。
日向国和丰后国的豪族、国人,组成东九州众,共计一千两百人,由一万田鉴实带领。
山中幸盛非常倔强的,保留了麾下所有的两百六十人,之前他们已经是累紧裤腰带过日子,给所有人凑足了武器装备,各种标准倒是符合的。
戚英给的也就是个参考标准,没有强求,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由他去了。
整合后有肥前众、伊万里众、少贰众、随从众、尼子众、甲斐众、名和众、相良众、米良众、东九州众十支番队,人数共计八千六百余人。
军队进行了整备,新研发出来的武器也需要列装。
之前研究成功的手弩,虽已经取得的成功,但是没有大量生产。
加上当时对日向国的战斗就要开始,所以列装的事情就搁置了。
整个战争过程中,手弩的生产却一直在进行,并未随之停止。
手弩的制作相对比较简单,不像弓箭有鞣制这样需要耗费大量时间的工艺,可以拆解成各种零件,之后进行相对简单的拼装,已经可以批量的生产。
第一批投入列装的有三百把手弩。
这些手弩一半配备给戚英的亲卫营,另外的则暂时配备给陈化龙的队伍。
只有陈化龙的队伍,现在还比较缺乏远程攻击手段。
其实是火器没有弹药,所以用不了,又没有什么弓箭手,所以比较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