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师范学院小礼堂
小礼堂面积不大,现场来了八九家地方性媒体还有两家国字号媒体,在这个年代阵容真的不算小了,这可不是后世你拿个话筒就敢说自己是媒体的年代。
“我是中国青年报记者,请问小杨同学你是如何萌发要写这么一本书的念头呢?”一个记者问道。
这应该是自己人,杨平之心里寻思道。“说道写这本书的初衷,其实这是我从小心中一直的想法,我从小就喜欢读史书,开始是喜欢里面的故事,后来慢慢发展到通读史书,可是我发现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几乎所有的史书对初学者都很不友好,里面的故事也好,典故也好,记载也好都是用文言文记录的,和我们现实中的读写习惯相差很大。而我们现代出版的历史著作为了追求所谓的复古更是尽量的使用文言文和追求所谓的典故,让我们这些历史爱好者阅读起来充满了障碍感。我们读者不过是喜欢历史罢了不是研究历史,我们读者记不全也没必要记全那些典故和隐晦的词语。所以我就时常想写一本能够让我们这些历史爱好者阅读起来充满愉悦感而又能学到点什么书,这才有了这本《大宋的那些事》。”杨平之回答道。
立马又有一个记者问道:“杨同学,按照我的理解你是不是说现代的历史著作没法阅读?都是故意追求古风来哗众求宠?”
杨平之看着这货,很不友好啊?连胡老师也关心的转头看着杨平之,这个问题太不友好了。“阅读肯定是可以阅读的,至于你说的哗众取宠我可没这个意思,我毕竟是一个后辈和局外人,他们当时是否有哗众取宠的心思我可不知道。但我想说的是我们书写记录历史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古人的记录方式我们不去评说,那么我们现代的历史著作其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让现在的人和后人阅读的,你所写的东西不但现代读者存在阅读障碍没有阅读的愉悦感反而反过头来怪读者理解水平不够那算怎么回事?如果你感觉你的著作不是给现代人读的那你又何必费劲巴拉得出版出来呢?完全可以在自己的小圈子里传阅就可以了!著书立说并不是单纯的为了名垂青史而是要教书育人,让后人从你的著作里能够得到点什么,一本完全没有人阅读的著作也没有存在的必要不是吗?”
杨平之你可真敢说啊!现场的记者面面相觑,还真没想到这个小伙子就这么直白的表达了出来,这可是真要得罪人的!
“请问小杨同学,有许多历史界的学者说你这本书不算是历史著作,你自己认为呢?”又一记者提问道。
杨平之呲牙一笑:“这个我倒是认同,我
写的的确不算是正儿八经的历史著作,我更愿意称之为历史科普读物。我的初衷就是想让现在的人多了解一下我们辉煌的历史,让他们知道原来历史上还有这么一件事还有这么一个人。尤其是和我一样的青少年要铭记那些已经快要埋没在历史尘埃中的对我们这个民族做出过杰出贡献的历史人物。我只想做一个历史的翻译者,我相信对于历史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判定。”
“小杨同学,现在有媒体把你封为当代少年的杰出代表,你怎么看?”又一个问道。
我能怎么看?当然很高兴。“杰出代表我可不敢当,我不过是一个在完成本职学习任务之余写了一本书的普通高中生罢了,被称作是代表我感觉受之有愧,我觉得代表就应该是在某些领域或者某个阶层做出突出贡献的人物,他们站在行业和领域的前端,代表着这个行业的前途,我做的可是远远不够。我只能勉强称作一个有点小成就的高中生!”杨平之可是一顿谦虚,是真想谦虚,时代代表这个皇冠可有点重,不是什么人都能戴着的!杨平之可不想皇冠没戴成反而折了脖子。
“我想问一下杨同学,你这次中国奥林匹克竞赛成绩如何?”一个记者提问道。
“这个问题我想请我旁边的广州师范学院胡处长回答一下,省的我有自卖自夸的嫌疑,这里我多说一句:感谢广州师范学院各位老师和领导,他们承办了一届成功的数学奥林匹克竞赛,谢谢他们的辛勤付出!我也想现场的记者多关注一下中国数学奥林匹克这个赛事,它一直在默默无闻的给国家培养着数学人才,它应该受到全国人民的关注和重视,这才是我们国家的未来!”说完就把话筒递给了旁边的胡老师。老男人可是深知花花轿子人人抬的道理。
胡老师满面笑容的接过话筒,对于广州师范学院这种知名度和影响力都不高的学校能够在全国这么多媒体面前露面的机会可是少之又少,“很高兴我们承办了第十三届中国数学奥林匹克。到昨天为止第十三届中国数学奥林匹克圆满结束,杨平之同学在本届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也就是金牌,将有机会代表国家参加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恭喜杨平之同学,在此我代表广州师范学院祝贺你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胡老师也是个会说话的。
杨平之就喜欢别人夸奖他,喜滋滋的听完了胡老师的话,并接过了话筒对胡老师和广州师范学院一顿猛夸和感谢!
这时又一个记者起身问道:“恭喜杨平之同学获得金奖,按照大赛的规定,你可以获得北大、清华等国内一流大学免试入学的待遇,你现在才高一,将怎么安排你今后的
生活和学习?还有,你还会继续创作下去吗?”
杨平之又开始露出那标志性的纯洁笑脸,这笑容太能迷惑人了。“我还真不知道有面试入学的待遇,不过这对我来说不重要,按照我自身的成绩来说我也有能力考上国内任何一所大学。我更看重的是这个赛事对我的锻炼和大赛过程中所学习到的知识,这里我还要想着重感谢我的数学恩师徐国强徐老师和我的学校,谢谢你们一路对我的培养!写作当然还要继续下去,只要还有一个读者喜欢我的创作那我就有走下去的动力。这里还要感谢大家对我《大宋的那些事》的支持。因为有你们的支持才会让更多的人了解了这本书,谢谢大家!”不得不说杨平之这货装的一手好B。
“杨同学,著名历史学者杨伟教授说过他很不喜欢你这个人和你的著作,你怎么看待这件事?”搞事的来了!
杨平之收起那纯真的标志性笑容很认真的对记者回答道:“我不知道你所说的这位杨伟教授是何等人物,也没听说过,但是喜欢我的人会很多,我深感荣幸。不喜欢我的人也不会少了,请这位杨伟教授排队等候,多他一个不多,少他一个不少。我又不是人民币可做不到人人喜欢!”
下面的记者听完杨平之的回答都是哈哈一阵欢笑,就连旁边的胡老师也忍不住笑了起来。杨平之看着下面莫名其妙笑成一堂的记者有点奇怪:笑点在哪?我很认真的好不!
“请问小杨同学…………”
时间很快,快两个小时,杨平之和广州师范学院协商的时间快到了,胡老师最后点了《中国青年报》记者来问最后一个问题:“小杨同学,你有没要对你同龄人想要说的话?”
杨平之思考了一下说道:“作为一个18岁的少年我没有什么经历可告诫我的同龄人的,但是从我自身来说作为一个80后新人类就要敢想能干!你越努力才会越幸运,即便是等着天上下馅饼你也要抬头看天不是?不然咋能抢到手里吃?所以同学们请你们努力吧,努力了才能吃到最美味的那张馅饼!”
………
这个年代少见的一场记者见面会结束了,杨平之和记者们都感觉很满意,作为场地提供的东道主广西师范学院也很满意。所以一场各方都圆满的见面会落下帷幕!
唯一不满意的就是高凌云,她没能参加记者见面会,因为她起不来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