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难使文学沉痛和思索
——评赵瑜等著报告文学新作《王家岭的诉说》
李炳银
如今,因为地球环境生态损害严重,导致全球气候异常,如地震、火山爆发、森林大火、水灾、飓风、干旱、泥石流等各种自然灾害频发,给人类带来了很多灾难和痛苦;而人类自己又因为利益、政治、文化、宗教等的激烈纷争,导致了战争、抢夺及灾祸的不断出现。天作孽犹可忍,人作孽不可容。不知这到底是自然的规律,还是人的本性使然。更不知道这样的局面可会有结束的那一天。
一
“这是一起造成8人死亡、115人受伤的极其严重的责任事故”。这是一部直赴灾难现场,用事件的真实追踪描述还原灾难的内情文学报告,是超越了新闻报道的直观表层描述之后的事实和理性思考与追问。
010年月8日,国有在建山西王家岭煤矿发生严重透水事故。当时井下有61名矿工在地下作业,透水发生后,有108名矿工侥幸逃生,余下的15人被困地层深处,命垂一线。后虽经全力营救,有115人存活升井,8人死亡。国务院派出的事故联合调查组,在经过认真仔细的调查分析后认定:“这是一起造成了8人死亡、115人受伤的极其严重的责任事故。”在人们揪心地感受了王家岭矿难发生后的那些日日夜夜的期待和痛苦之后,看到国务院联合调查组的这个结论,真是感到气愤和悲伤。为什么在今天这样的社会环境下,人们的生命还会这样被忽略,被奴役,被金钱所取代?当有人试图将这样明显的悲剧事件用一种轻浮的喜剧表演结束的时候,就更加的令人感到莫名和惊诧。由此看来,对于这样的重大事件,人们的关注不能够随着事故处理的结束而停止,而应该有更加接近真实的了解和认识判断。
所幸,在矿难发生之后,山西省作家协会,很快就集合组织本省作家赵瑜、顺民、骏虎、黄风、玄武五位作家,直赴灾难现场,从最近的地方和最真实的对象观察中探寻与捕捉记录事件发生的因由和发展过程及结果。在十分艰辛紧张的采访和伴随着很多复杂激烈的情绪观察感受之后,他们用自己的人格和良知,用真实的事实记述,向人们文学地报告了王家岭重大矿难发生前后的很多真实内情,为人们认识和了解这个对象,在超越新闻的直观和表层报道之外,提供了非常可贵的真实情况,为这次灾难留下了许多追问和思考!所以,这部《王家岭的诉说》,既是人们真实形象地走进王家岭矿难的文学地图,也是作家们在文学地报告和描写类似题材时的一个很见勇气、心思、见识、才能的表现。在报告文学面对重大事件的行动中,也有了一次出色的个性表现。山西的作家,一直有直面现实的文学传统和精神,有自己独立观察和表现生活的自觉。这样的例子在赵树理、马烽、郑义、张平、赵瑜等几代作家的作品中都已经有过很清楚的表现。这一次,又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多年以来,我们曾经出现过不少的重大事件报告。但是,很可惜的是,其中有很多是事件本身立项、设计、施工、完成的进度过程;是依附于新闻宣传的解说和伴唱;是呆板的记录和资料堆积,较少作家自己独特的观察视觉和独立的认识把握表现。所以,这样的作品,因为没有能够在重大事件之外实现作家自己的表达目标,就往往成为了描述对象的一个并不很清晰的影子,随着人们视点的转移,也就很快被人们所忘记。简单地希望傍着重大事件获得成功的心思,在一些人的创作选项中表现明显。这是对报告文学的偏失理解和操作。报告文学是一种既看中报告对象,更需要主观选择把握的创作,任何自我的缺失都会使创作滑向简单和肤浅,失去了它作为作家独立创作的意义。
二
“要说矿难,那真是残酷”。不同的矿难会有不同的残酷表现。王家岭矿透水之后,大水将矿工一步步逼上绝路。艰难的求生行动,不幸的死亡和复杂的猜疑等等丰富的内情表达,使人们对于矿难残酷性的感受更加直接和真切。对于灾难接近真实的描述,不是宣扬恐怖,而是借此提醒人们对灾难的感受和认识。矿难的本质是悲剧。侥幸的救援成果不能够改变这样的本质。对于灾难不同的对待态度,可以见出人们各自的立场和认识区别。“王家岭的诉说”给人们一次矿难的逼真经历和感受。
每一年,我们国内都要发生大小不同程度的煤矿矿难很多次,总有很多的生命在这样的灾难中损毁,令人不胜浩叹和惋惜!每一次矿难的原因和结局虽然各不相同,但每一次矿难给受难者和民众心理带来的毁灭和打击却十分的沉重。此前,对这些不同的矿难也都有过一些新闻的报道和追踪,但是,那些报道大多流于表层,有些只不过是十分简单的事后处理消息而已。人们都知道矿难会死人,是非常恐怖的事情,可是怎样个恐怖状况,人们几乎很难从这些新闻消息和简单的事件报告中看到和感受到。
在我的记忆中,赵瑜等五位作家的《王家岭的诉说》,是第一次通过落难者的真实描述,真实再现了被困在地层深处的不少生命是如何面对未知的前途,在困厄中表现出无奈、绝望和疯狂情形的作品。这个报告文学,让我们真实地走近了矿难的现场,类似于现场地感受和描述了王家岭矿难中,遭难者的经历和表现,非常的直观,非常的严酷,非常的气愤,也非常的遗憾!作家们无法再造真实的场景,我也无法重新组织文字描述当时的情形,不妨综合引用几位当事者的述说来了解矿难的情形吧!
正干着,看见那水流下来了。水冲下来,人站都站不住。我喊潞城家的快跑,一回头却看不见他了,我估计可能淹死了。我们扶着风带往高处跑,最后水很快就涨起来了。没有办法,我们只好将胳膊穿进头顶的护网里将自己掉起在水中。就像个蝙蝠一样。时间一长,胳膊困得不行,有的人掉下去,跟前有人会被拉起来,有好几位掉下去就再没有上来。穿的衣服都湿了,怕太重,除了矿灯都扔了。就那么赤身裸体,一丝不挂地吊着。后来,水还在涨,涨到下巴了,只有仰起脸来,鼻孔才能露出水面,后脑勺全泡在水里。后来,又冷又饿,站在高处的人,有的将煤盖在身上。有的人吃装炸药的纸箱,还有的人竟然吃煤。有的耐不住,顺巷道游泳去探路,结果就没有全回得来。有的急躁了,说干脆将设备和自己一起炸掉算了。有人恐惧而痛哭,有人精神崩溃,有人思亲而难过,有人遗憾欠人家的钱没有还,有人悔恨自己将别人带来挖煤,如今生死不保。有的担心自己死了,黑矿主不将死讯告诉家里。还有人根据自己的煤矿经历,还怕矿主宁愿见死不愿见活,趁灾加害他们。人们在设法自救,但上下音讯不通,情况不明,只好死马当着活马医。但愿这次是个例外,但愿能够活着出去。
“要说矿难,那真是残酷”。从以上这些很少的述说,人们也许已经感受到一点矿难的残酷性了。若真的置身地层深处,暗无天日,空气稀少,食品断绝,危机不断,死亡继续的环境,那对人的理智,情感,意志、身体将是如何沉重的打击和伤害啊!所以,在赵瑜等这几位作家看来,如果不将矿难的残酷性通过真实的事实表现出来,就不能够真正地接近和表现矿难。矿难的核心是悲剧,绝不能够简单地用救援掩饰了矿难,更不能够用救援获得的侥幸成果就大呼“奇迹”,而改变矿难的悲剧性质。这也正是这部报告文学不惜用较大的篇幅通过对当事者的访问力图还原矿难原貌的原因了。而且,也正是在这些地方,使其作品和直观的新闻报道有了区别,同那些只看重救援而忽略灾难内容的作品有了区别。
三
“煤是黑色的”。为了煤,无计其数的生命被灾难突然终止了。剧痛曾经被人为的遮掩。在煤矿矿难的面对中,一个怪圈始终在旋转。我们难道就一定要付出比别人多几十,甚至百倍的生命代价来换取煤炭吗?矿难是破解不了的魔咒还是人对它的忽略的结果?煤啊!你可以带来温暖,难道就不能够消融人们冰冷的心吗?
“矿难真是残酷”,“煤是黑色的”。可惜,矿难在我们国内却一直是个频繁高发的灾难。每年仅因为煤矿灾难事故,就死亡近7000人左右。比如007年,全球死难矿工共计约8000人,可叹其中的绝大多数是中国人。三十年来最少有15万矿工牺牲,“死亡矿工的尸骨可筑新的长城”。为什么如此血腥的死亡灾难得不到有效的遏制,为什么中国矿工的生命这样轻薄,其中的根由不得不去追究。
由于矿难的频频发生,人们似乎已经习惯了一种发生——救援——调查——处罚处分——再发生这样的怪圈,好像这就是应对矿难的唯一办法和手段了。相信也已经有人对这样的怪圈力求破解,但总是单一的思维是否能够从根本的地方找到出路呢?
《王家岭的诉说》,没有只在现实的灾难面前停步,作家们在面对现实的恐怖和麻木时的很多联系与思考颇为有益。当作者将这些必要的历史和现实内容联系,巧妙地融入到自己的思考表达的时候,作品就自然有了历史和综合的视觉,有了超越眼前纷纭的表象而深入探求行动了。例如,结合着王家岭的救援过程,作家从山东自动赶来支援救灾的高润泽老人处,方才知道,在中国现政权接管之后的中共华东矿局,1949年8月1日发生在山东淄博车七井的那次重大煤矿灾难事故。在那次也是严重的透水灾难中,00多名矿工,只有60余人侥幸脱险;4人被困井下;虽经11天抢险救援,仍有11人死亡,只有1人生还。在新生政权开步的时候,车七矿难如同一个沉重痛苦的伤口,很快就被人们包裹起来了。也许还会有人以为,像这样的死亡比起刚才还在战场上那排山倒海的牺牲是微不足道的。同样是在一种历史的遮掩下,1960年山西大同“老白洞矿难”的剧痛,只留在少数当事人和灾难受害者亲属的记忆里。1960年5月9日,老白洞矿突然发生剧烈煤尘爆炸,共造成68人死亡,人重伤。其死亡人数仅次于世界著名的海难泰坦尼克号沉船事故。尽管曾经有过这样巨大的煤矿伤亡事故,可遗憾的是,此后有关方面并没有真正的科学面对,导致煤矿矿难发生不断,无数的生命归于毁灭。
矿难真的就是一种必然,是不能够尽量减少的对象,是个解不开的魔咒,只有一次一次的被动救援,一次一次的遮蔽和遗憾安慰来面对吗?作者显然是不同意这样的看法的。作品用接近准确的统计数字,显示了我们这里和别人的不同。看起来惊诧,但引发感慨多多。“根据官方公布的数据,中国煤产量占世界的7%,而矿工死亡率却占世界煤矿死亡总数的70%,我国的百万吨死亡率为.4,即每产00万吨煤,就要死5个人。这一比率高于印度近10倍,高于俄罗斯50倍,高于美国100倍。”这些无情的比对数字,明确地说明,矿难是可以得到遏制和降低的,关键是人和制度如何来面对它。
四
安全生产已经被提到了空前的高度。可是,煤矿生产依然很不安全。各种表现原因不同的事故灾难频繁不断。原因何在?在历史上的两起重大的煤矿灾难中,政治的力量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人们是否能够在作家提供的历史教训中得到必要的警示呢?
事实上,各地矿难的连续不断发生,也让政府和相关部门人员焦急,也在努力地寻找破解的措施。例如,政府建立了以维护生产安全的国家安全生产监察局,专职面对各种生产安全问题。也在努力从煤矿责权归属等制度方面设法控制安全事故的发生,也曾经不止一次地对于安全责任的当事人给予各种处罚等——可惜的是,这样一些认真的努力,却没有真正很好地发生作用,煤矿的灾难事故依然很频繁和惨烈。
《王家岭的诉说》较之直观报道的新闻消息,比较某些浮泛的事件报告,在积极地探寻思考煤矿灾难频繁的原因方面,明显有很多的用心和思考。这些内容,也是该作品所具有重要价值和力量的部分之一。曾经,在一个很长的时间段内,我们的所有生活是被政治所引领和作用的。在强烈的政治环境和氛围下,人们生活的一切都被政治化了,包括自己的生命。在1949年8月淄博车七矿难和1960年5月大同老白洞矿难发生的过程中,就分明地显示着政治力量的作用。在回顾1949年8月车七煤矿透水事故时,《王家岭的诉说》根据高润泽老人的回忆是这样叙述的:即时,“中共几十年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宏大战略已经奏效。这时,车七矿涌来众多老八路,要求多出煤快出煤,确保前方大中城市有电输用,建立和巩固新生政权。1948年8月,车七矿井经过简略整修,在新政权领导下迅速开工出煤。一年中,矿山由百十人猛增至五六百人。前方炮火向着海岸线迅猛延伸,后方挖煤不可有一丝懈怠。这是最大的政治。经过农村土地改革闹翻身,经过矿山奖励办法再升级,矿工们挥汗如雨,铁锨翻飞,工作积极性异常高涨。”就在这样不惜手段要煤的时候,危机出现了。然而,领导没有重视已经出现的透水迹象,结果灾难就不可避免地在人们陷入政治疯狂的时候突然地发生了。地下涌流的冰水,浇灭了主观的政治热情!结果是11人死亡。同样1960年5月的大同老白洞矿难,也是在一种政治狂热的年代出现的责任事故。“老白洞煤矿,其设计能力不过年产90万吨,到1959年已经跃进到15万吨,超出设计能力60%了。但是,‘日产6000吨,突破千吨关’的口号仍在饥饿的人群中鼓噪不止。为了实现一个又一个的超高指标,全矿人员由1955年的1978人,猛增到6994人。”混乱的局面因为人多而更加混乱,本来就很不健全的管理制度因为混乱几乎无法落实。在乱象环生的时候,险象也就到来了。结果,在5月9日这个“夺煤大战高产日”的1时45分,严重的煤尘爆炸发生了:68人死亡,人重伤。
类似的只唯政治目标,严重忽略自然规律和科学原则,简单地盲目蛮干而导致的各种灾难事故,在我们国内还有很多。这似乎是我们的一个专项,是一个虽有很多血泪的教训却仍然很少改变的顽症。在一些人没有意识或有意回避不少灾难事故背后的政治因素的时候,赵瑜等这些作家能够跳出眼前的浮云,在回顾历史事件的过程中寻求病根的自觉和努力,是一种冷静和科学的态度,是一种报告文学写作独特要求的必然。历史的经验教训,值得后人汲取。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的同胞是否有这样的心思和自觉呢?
五
如今,政治的疯狂变成了利润的疯狂。国有大企业集团到处跑马占地,独占资源,却不愿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工人成了他们来钱的工具,资源成了集团的肥肉。王家岭煤矿,在被抢夺到手之后,就很快又被捆绑到利润的跑车上。丢弃必要的科学生产态度,漠视客观规律,欲望代替了责任,结果,自然地在收获金钱的同时,也收获了灾难。救援行动自然威猛,浩大,花费资金空前,可惜9名矿工丧命,115名矿工受伤。魔鬼已经改变了模样,可它仍时时在我们身边。人们,要警惕呢!
《王家岭的诉说》在面对现实灾难时的追问也是十分有力的。历史已经成为过去,已经无法改变,可是,现实是否会因为有前车之鉴变得好一些呢?很遗憾,现实的灾难再次告诉人们,在新的社会环境里,危害煤矿安全的力量虽然已经不再是过去的那种政治狂热,但疯狂的经济利润索求却更加的可怕。
因为赵瑜等五位作家都长期生活在山西,对于山西的煤炭资源储藏、生产历史和背景都有较多的了解。他们既为山西的煤“烧热华北寒冬的炕,点亮全国一半的灯”,山西“木头不着石头着”而自豪,同时也为山西煤炭在开采过程中村村点火,处处冒烟的混乱、疯狂和血腥而不安。所以,他们结合对这次王家岭灾难事故的解析思考,有很多看法是应当引起人们给以充分关注的。在这些地方,既流露着作家们的家园情怀,更表现着作家们的社会责任精神。
作品为我们简略地回顾了山西煤炭资源管理开发的线索,从改革开放初期的198年国家放开小煤窑开发,很多人视“挖煤就是挖钱”到处胡乱开采,到省政府出面搞“煤炭产权改革”,打击非法开采,整顿煤矿开采秩序,到008年的调动国有大公司,“收编改造”小窑小矿等很多措施。政府的用心自然是良好的。可惜的是,人们不愿看到的“前面赶走了蟊贼,后边却引来了强匪”的局面却出现了。在可以轻易获得资源的时候,很多国有企业集团,迅速跑马占地,将巨大的资源收归己有。很多国有大企业集团,一夜之间就收购了上千家隐身在很多沟沟壑壑里的小煤窑。这些单纯的管理办法是否能改变某些单位和人们直接的利润欲望,使煤炭生产变得科学安全起来,尚有待于考察。改革的结果,最担心的只是利益的转移罢了。为什么各大国有企业乐于如此盲目地迅速扩张,其根源就在于,他们打着改革的旗号,在“减员增效”的口号下,“不养工人了,不愿意承担社会责任了,一味地向农民工要效益,甩掉社会责任要效益”。在这种几近“霸权”的经济管理生产制度下,“国家不用投资成本,却回报巨大”,在这种情况下,国有企业不大膨胀都不行,利益巨大,后台老板大啊!作者发现的这种作用于王家岭的潜在力量,和这次矿难是否真有密切关系,看了下面的记述,读者自然会明白。
本来希望国有大企业集团的接管,能够彻底改变煤炭生产的安全状况,可是,谁料想,新进来的一些所谓的国有大企业集团也是和个体小煤矿老板一样的唯利是图,利益熏心。即以这次王家岭矿难为例。王家岭是一个地下煤层面积180平方公里的大煤矿。此地出产一种优质的炼焦煤——“瘦煤”。这种煤一出矿,就能卖到每吨1000元。而这里的储量竟然有10亿吨,多么肥的一块肉啊!中煤集团和华晋公司获得了资源拥有权,可他却将矿山建设和煤炭开采的权利下放并层层转包。结果,在利益相关方各自强烈的利益欲望下,工人的利益和生命安全被严重的忽略甚至被放弃了。一座应该是正在建设的煤矿,但是,在这里,似乎建设的工作很少,而出煤的任务却直接而紧迫。人们从电视上看见的王家岭煤矿,就像一个简单的地道出口,既看不见多少地面建筑,也看不见一个像样的门脸。但是,这里每天却有近00人在生产,一个包工队每月就将巷道向前推进400多米,巷道每向前推进一米,矿上的包工头就有1万多的收入,每月的进度,除过工人微薄的工资和机器损耗,日用花费及“用蛇皮袋装着送出去的钱”以外,包工头盈余应在00万以上,矿上的收入可想而知。正是因为有这样直接而现实的高额利润收入,所以,在开采的设备还不完善的情况下就突出强调生产。王家岭原计划是011年月竣工投产。可如今在井下通风、供电、排水系统均未形成的情况下,却要求“早一天出煤,早一天将资源优势转为经济优势”,必须在010年10月投入运营。上级单位领导提出“项目投产高于一切”,“变不可能为可能,变不能为实现”。王家岭矿的建设单位中煤一建6处,去年“5次刷新公司记录”,得到上级40万元的奖金。今年,更是“快马加鞭”,收到矿上的祝贺信竟有14次之多。在月8日这次大灾难之前的几个月,王家岭矿已经先后有4位矿工因为不同原因死亡了。可矿上不是私自处理,就是用金钱摆平,并没有对已经出现的严重安全的事故苗头给予足够的重视。工人来了不培训,直接下井,在灾难发生的时候,很多人不会使用自救器,会使用的人有些自救器也打不开。上级要求干部带队下井的制度也不落实。更严重的是,地下“突然停电了,打电话问上边,上边说没事儿,搞维修,一会儿就来电了。事实上那时已经出了事。结果没有来电,大水淹过来了”。再有人打电话,这才告知别的队透水了,让赶快往出撤离,但为时已晚,灾难已经成了现实。像这样缺乏科学组织,没有严格的规章制度,没有必要的安全防护和教育培训,只知道向工人要煤要利的生产,发生这样重大的责任灾难事故是必然的。
六
《王家岭的诉说》真实地记人记事,表现出了个性的严峻和热情态度。高润泽、陈川平、唐德茂和白秀平,救援急迫,行动突出感人。通过深入的采访,在最简洁的文字里,多视角地描述了人在生死瞬间的痛苦和欢喜,给人很强的现场感和复杂感受。“王家岭矿难”的悲剧性质因为这部作品的出现而会更加得清楚和强烈。
《王家岭的诉说》是一部典型的灾难文学作品。作家们在描述灾难和围绕灾难的思考方面表现出的能力使人钦佩并印象深刻。但是,作为一部报告文学,作家们并没有忽略灾难的过程中一些特别的人的存在。作品在写到有的工人自己的生命已经陷入绝境时,还惦记着借人的钱没有还;有的人因为知道黑心矿主,有将死难矿工私自掩埋故意隐瞒的行为,就给身上到处写上自己的名字,留下纸条,希望能够将自己的死讯告诉家人;有的悔恨因为自己的带领而导致他人于死地等情节时,结合他们简单苦难的人生和悲切命运的描述,作家们显然是有一种怜悯和无奈的感情在里面。但是,在描述了可以说是灾难中的主心骨,智慧地带领遇难矿工开展合理自救的王吉明时,又显然被他的凛冽行为和曾经的遭遇所震撼,给他很多的敬意。
在王家岭矿难的悲壮救援中,作品报告的高润泽老人和抢险总指挥陈川平、煤电专家唐德茂、地质局领导白秀平等人的表现十分突出,自然不会被作家所忽略。高润泽老人,是1949年淄博车七矿透水矿难的亲历者,他希望自己的亲历经验能够给这一次的救援提供某些帮助,于是便带着一颗焦急、诚恳的心和一些物资不远千里地赶到王家岭。老人在提议不要急于惩罚责任者,让其根据情况较熟,立即参与救援和对井下受伤者要合理施救等方面,都给出了很好的建议。作品虽然对高润泽老人着墨不多,但一个无私热心救急,珍爱生命的慈善老人的行为还是令人记忆深刻的。而电机专家唐德茂,是被点将来参加王家岭救援的。在抽水进展不很顺利的情况下,他根据经验和实际情况提出的间接供水(由于大泵移动延伸困难,就在井底用几个小泵将水供给大泵抽水,这样大泵抽水不停,小泵移动快捷,大大提高了抽水的进度),他既担责任又付出了极大的辛劳。为了能够快速处置问题,他连续天夜守在井下;嗓子喊哑了,只能用手打比划,打哑语;他说:“井下的人生死不明,我真是把自己给拼上了,连续6小时一眼没眨”,“是救人给了我力气”。这样为了他人的生命不惜自身的精神和行为,很是让人感动。地质局领导白秀平,在主动请缨参加救援获批之后,又亲自带领两个垂直钻机队火速奔赴灾难现场,实施更加容易接近生命和科学快速救援的钻孔解困法,后来果然奏效,比较快速地打通生命通道,信息通道,通风通道,为解救井下被困工人提供了巨大的精神支持和技术保障。切实完满地实现了一次救援的革命。为过去单纯的沿巷道进入,平行推进,遇水排水,遇上塌方清理,遇上火灭火的救援方式,又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因此,白秀平的举动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每一次矿难中,最让人难忘的是那些生死命运不测的被困者和地面上许多时时揪心痛苦期待的亲属们。《王家岭的诉说》里有很多这方面的内容,从矿工们各自的生活艰难状况,到他们冒险来这里挖煤的复杂内心波动与无奈;从面临死亡时的挣扎到获救后的感慨;从焦急的期待和幸与不幸的欢喜悲痛等等。像肖家三姐妹得知丈夫遭难后痛苦焦急的场景和丈夫获救后精神和情绪释放的情形,就很能够使读者获得现场般的感受。虽然这些描写还都因为事件的纷繁而简洁短小,可它对于人们感受当今煤矿现实和灾难的悲惨情景却非常有帮助。在这些地方,文学的视角和深入观察体会是超越了直观的新闻报道范围的,时常能够在一种感同身受的接触中,得到更加真实和丰富的内容。《王家岭的诉说》严酷的记录和那些白描的文字,使得那些因为有限的成功救援就试图改变事件悲剧性质的企图归于无声。
七
赵瑜、顺民、骏虎、黄风、玄武五位作家,这次采用大家分头采访,最后由赵瑜综合整理撰写成文的创作方式,是一次对过去面对重大事件写作教训的规避,也是一次成功的实践。作品简洁却完整细密,虚实有度,事理共融,内容充实,情节跌宕,阅读无碍。在16章标题中隐含“宁可不要此类奇迹,沉痛悼念死难矿工”内中颇多智慧并增加了趣意。
文学面对重大事件,重大灾难,已经有过很多次。像1998年的抗洪抢险、008年的汶川大地震、008年北京奥运会等,都有不少的作家接近和表现当时的状况。但是,也许是因为对象过于庞大和多面,从一个人的眼光和角度出发,是很难全面深入地感知和表现出对象的完整面貌的。时常出现的情形是,各个不同的作家,只写自己的见闻感受,结果就如同“盲人摸象”,每个作家的表现都陷于一端,很难使事件完整呈现。这一次,山西省作家协会组织赵瑜、顺民、骏虎、黄风、玄武五位作家,也许他们有意的汲取此前相近题材写作的教训,也许是因为现场的纷纭和时间的紧迫,结果,他们机智地采用了大家分头广泛深入采访,然后集中材料,由赵瑜负责组织撰写成稿的方式。如今这样的作品,对于灾难事件发生的原因、过程、救援的情形、地下地上的表现、结合现实引发的思考等内容,都有比较充分和周全个性的表达。既真实地描述了灾难的完整状态,又有历史的比照和认真的思考,既仔细到很多人具体的话语行动,又宏观全面到世界层面和我们的现状,总之,是在很有限的篇幅内真实具体和全面深入地报告重大事件的有益实践,为今后的此类写作提供了很好的经验。因为作家们充分地占有材料,对于事件的发生原因和进程结果,已经是成竹在胸。所以作家在16章的叙述中,显得非常地从容,情节开展推进自然顺畅,虚实表现适当,现实历史交叉紧密,描写思考形象深刻。这部作品,在事件的完整描述和作品文学地面对表达两个方面,都获得了成功。我无意将作品16章的标题录下备用,结果,却发现了一个作家藏头联语的秘密。这里不妨道出,请读者欣赏:
宁肯断臂也不能掉下去
可以铭记的矿难往事
不同寻常的井口局势
要在自救中直面死神
此间疑点终成焦点
类乎荒谬实系真相
奇崛沉重的矿山悲歌
迹象与真相都瞒不了我
沉痛墓地是怎样修筑的
痛苦焦虑中的老煤炭们
悼词里删去了咱的名字
念一段百年诗歌思真善
死者尸骨可筑新的长城
难以平抚的晋煤巨痛
矿山金银究竟属谁家
工人们总说煤是黑色的
以上是《王家岭的诉说》的16章标题,如果你将每章标题的第一个字顺念下来,就是藏头联语:“宁可不要此类奇迹,沉痛悼念死难矿工”。这样有意巧妙的贯穿,表明了作家的机智,也很好地表明了作家对于事件的看法和态度。解开了这个谜,也自然地感受到了作家在文学写作方面的用心,颇是有趣!
八
《王家岭的诉说》在及时参与社会热点矛盾斗争事件方面表现突出。而报告文学整体在这方面表现较弱。赵瑜总是成功,这同他关注现实,对社会生活负有责任和使命精神,同他力行深入“田野调查”和长于思考表达的自觉性关系密切。报告文学当代性表现力强势,对于社会的毁灭和建设十分有力。读《王家岭的诉说》,你会和社会的真实更加地接近!
在适时快速地报告人们的社会关注热点方面,《王家岭的诉说》无疑是近些年来最为突出的一部作品。作家们及时地参与和快捷地文学表达,将报告文学的社会参与传统和精神给以充分的表现。多年来,报告文学尽管在回顾报告历史事变方面有不错的表现,但能够及时地参与现实的矛盾斗争和认真地报告社会热点问题的作品很少。因此,报告文学因为与读者关注的对象疏离而时常受到推拒和批评。形成这样的状况虽然有社会给予作家参与和表达的空间有很多关系,但作家在复杂的社会矛盾现象面前接触有限,感受肤浅,把握能力欠缺,表达手段贫乏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赵瑜的报告文学作品,每一次出现,都会有自己的独特视角和个性思考及精巧的表达,总给人以新颖深邃的感觉。这是同赵瑜关注社会现实,对社会现实负有责任和使命精神的自觉;同他注重采访,进行深入的“田野调查”和用心思考的行动颇有关系。而在这些方面,很多报告文学作家尚存在不足。
报告文学的当代性及强劲的表现力,需要人们充分的关注。在到处都充满了矛盾和危机的时候,报告文学是可以直接参与毁灭和建设的有力文学武器。所以,在社会的文明发展过程中,报告文学的功能作用,不应该被人为忽略。读《王家岭的诉说》,你就会感到因为报告文学表达的存在,你会和社会生活的真实更加的接近!
在王家岭发生重大矿难之后,在我写这篇文章之前,全国各地又相继有数次矿难发生。矿难在继� �,死亡在继续。昨天,国家生产安全监察总局宣布,今后对于死亡者的各项赔偿提高到每人60万元。这看来是个好事情,但总让让人感到丝丝冷意。真不知道这样的措施出台对于煤矿安全是否能够产生遏制作用,应该还有更根本的手段吧!在这样的时候,我真愿意将《王家岭的诉说》推荐给更多的人,推荐给那些与煤矿生产安全有关和珍爱生命健康的人们,希望人们能够从中得到启发,引发思考并开始改变!
010年7月18-日北京酷热中(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