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强带给从明朝同大清国战乱中走来的汉人们是新生,是新的生活,是稳定的生活,新的东西,新的气象,百姓虽然有时候偶有想不开,思想意识转变不过来,有一种失落感,但大多数新生代的青年还是接受了华夏帝国的统治,为了华夏帝国付出了自己青春和生命。
水泥,火车,公路,马拉火车,木炭火车,煤炭火车,这些东西的出现,代表着华夏帝国已经从农业经济时代进入了科技时代,钢铁产量的增加,更是让华夏帝国一举进入了工业时代,至少是蒸汽机时代,用科幻一点的说法就是蒸汽朋克时代。
华夏帝国还有其他王朝不一样的地方,那就是匠做坊不再是纯粹的制造那些用各种工匠秘密技艺制造的东西,一代一代的,等改换王朝,或者自己犯罪以后被朝廷处死,然后他所掌握的工艺就断代,绝迹了。
华夏帝国有自己的研究机构,为各科科举出来的工科人才领导,并且广纳百姓中的各种专业人才,形成一种合力,使得华夏帝国从单纯的百姓里面的人发明创造,到官府主动在各个方面进行研究,然后付诸于工业生产。
之后匠做坊的老师傅们会带领学徒进行工匠培训,给那些学校的工科科举生们讲授各种技艺,将他们发明的过程和制造新东西的原理,以及关键点都告诉这些学生,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吸收这些学生进入官府开设的各种工匠作坊里面做工,然后等他们学成,去主持官府在其他地方的匠做坊,或者其他地方需要的工坊,甚至有的人在商人拿出钱来购买一些不涉及到帝国机密的技术的时候,也尽心传授。
使得一项新的工艺,甚至是旧有的独门工业,能传播起来,至少是在官府认证的那些商人或者工匠,科举生中传播开来,然后去为官府或者商人创造财富和利润。
一些过时的技艺,华夏帝国只要你读过书,这是肯定的,华夏帝国从金华义军时代就开始培养自己的读书人了。
私塾教育,使得即便是那些学习不好,或者家庭不好的穷人家子弟,也得完成免费的至少两年的私塾教育,学会了大明王朝旧式的培养的读书人才能拥有的技能,认字,能认识至少五百字到一千字,知道如何书写,书写自己的姓名,到达小学阶段,至少能简单的写和算,这算是扫盲了。
金华义军时代,只有大约两千万这样的学子和年轻人成长起来,其中能读到国子监,翰林学士级别的人没有多少,不过几十人,能读到州学完成的不少,几千人,为华夏帝国培养了不少能进入内阁的专业官员,至少是官员,这些官员担任了底层军官,中层军官。
到了华夏军时代,华夏帝国培养的小学水平的读书人至少有六千万人,这些人成为移民时代的中坚,能写会算,最低也是一个定居点民兵村的村长或者民兵队长。
更有的成为以后纠察队甚至是守备军的师长,军长一级的人物,他们水平不高,但勇猛善战,为华夏帝国打败大清国付出了很多。
到达华夏帝国军时代,帝国时代,这样的人已经接近了一亿八千万人,几乎是全民都至少接受过小学教育,大部分人接受了初中时代的教育,虽然这个时代还是以启蒙和废除旧有的大明和清朝的封建教育为主,加上一些张强编制出来的后世的小学教材为主,加上一些现在的民间一些科技人才的学识知识,这么说吧,也就是说他们这些初中毕业的水平只相当于后世小学三四年级水平,但这也很了不起了。
但这样的人在华夏帝国已经很了不起了,他们这些人已经算是华夏帝国县学的学生,如果是大明朝对应起来,就算是老廪生的水平,相当于是秀才下降一级的人物了,在乡里,这样的人已经算是教书先生,有知识的人,德高望重了。
县学学完,这些人就算是半个秀才了,然后升入府学,府学学完,肯定还不如后世的初中毕业生,但有些方面他们是真的强,就是古文,毕竟那时候刚刚从大明和大清的战斗旋涡,改朝换代的旋涡里面挣扎出来不到二十年时间,他们的底子还主要是千年以来的儒家教育,不过思想方面早就被张强编写的华夏帝国篇章给深深的改造过了。
府学学完,很多人就走上了工作岗位,不是回家继续务农,然后被征伐民夫,成为民兵,守备旅士兵,就是进入新兵营当兵,要不就是去各种专门的技术学校学习,成为旧式工艺工匠们的徒弟,就是成为官府特招的开荒人才,经过新式官员培训学校的培训,去边远地区,主要是宝岛,琼岛,东南亚,云南州和云贵州开荒,建设哪里。
各方大员,浙江州张名振,福建州李光熊,广西州金声,江西州米淳,湖广州唐殿风,湖北州古月笙,河南州方以智,云贵州钱秉镫,安徽州蔺养成,云南州刘良佐,宝岛总督朱大有。
这些即会读书,又会研究各行业的技巧的人最终会成为副乡长,副镇长,或者研究远,官员方面这就到头了,研究员就能被选入各个行业的官府研究机构,成为更高级的官员,可以参加科举考试,然后进入更高的研究机构。
这是张强为自己手里没有多少聪明的科学人员培养人才。
总不能老让塞巴斯蒂安和弗朗索瓦去研究吧,他们需要帮手,靠他们培养一些学徒实在太慢,对华夏军的科技发展不好,所以张强要把华夏的那些民间人才找出来,送入他们的研究院,让他们一边学习,一边对两个人进行帮助和启发,这样才能加快发展。
不过,这些年还是培训了不少人才,不仅如此,还招募了不少人才,乡野里面的各种隐居的能人志士,各种符合后世科学家习性的各种野生研究员,无论是你是多么老,在军情部和民情部,配合户部管理的人口统计,以及工部的各种发明人才信息,结合乡里,村野的打探行动,用了三十年功夫,深挖人才,现在华夏帝国的为这些特别人才设立的庞大的科学院早就结出了丰硕的果实。(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