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大文学移动版

m.dwxdwx.com

[VIP]第15章 子弹穿过头颅(三)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好在韩天成吃起这粗茶淡饭来津津有味.他的胃口甚至不亚于我。

那天晚些时候,服侍他睡下后,我说了句洋味十足的话。我说:祝首长晚安。刚要抬腿出去,他却叫住我说:起子,你一来,我才觉着7号楼像个真正的家了。以后咱俩就是不折不扣的一家人,你干脆叫我成子哥吧!

我吓了一跳。我的辈份在韩家洼的韩姓人里,算是高的,正所谓萝卜不大,长在了背(辈)上。虽说在我们家乡,同姓人之间特讲究辈份,有时不问年纪,只讲辈份,但这是在部队。况且我家和他家除了都姓韩外,没别的亲情和交情,如果在老家,按辈份叫他哥倒也罢了。可在这个地方,打死我我也不敢直呼他哥。于是我十分难为情地说:首长这可使不得。他挥了挥手:咱俩本来就是一个辈份上的,有啥不可。这里我说了算!说完,他发出了宏亮的笑声,这是我第一次听到他开怀大笑,我有点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无法把这种铜钟质的笑声和面前这个干枯的老人联系起来。

不管他怎么说,我打定主意,还是称他首长。我早已是一个训练有素的士兵了,当然知道在部队,上下级关系比什么都重要。令我稍感意外的是,以后我没按他的要求称呼他,一次也没有,他也没再提及这事。

夜里,起了风,不远处凤凰山上的树木在大风的作用下,发出大海般的涛声。我觉得置身其间的这座小楼仿佛是行进在茫茫波涛中的夜行船,无依无靠,前路缈缈。这个想法使我感到些许的恐惧。明亮的月光透过窗子照射进来,给我带来片刻的宁静。我怎么也睡不着。韩天成偶尔发出的干咳声穿过客厅,传到我的耳边,我想到了世事的变迁和不可预知。现在,我鬼使神差地和这个行将就木的老人走到了一起,开始在同一个时空里生活,而他的故事却从很早以前就开始了。

三我记得我小时候,家里那两间青砖到顶的瓦房还没有拆除。两间房子虽然很老旧了,但照样结实耐用,冬暖夏凉。这样的房子相挨着有一大片,当然里面住着别的人家。我爷爷告诉我,这些宅子原都是老财主韩昭亮的,土改时分给了众人。

韩昭亮就是韩天成的父亲。

据说韩昭亮有一个祖上曾在外地做过县令,县令告老还乡后用攒下的银钱盖房置地,一下子成了方圆几十里内首屈一指的大户人家。家业传到韩昭亮手上,虽然赶上军阀混战,天灾**,民不聊生,家道不免有些败落,但韩家洼的土地仍有三分之二是他家的。韩昭亮靠他的精细和刻薄小心翼翼守护着祖传的基业,并伺机扩张。遗憾的是他没有赶上一个好时代。

韩天成是他惟一的儿子,也是他惟一的指望。村里上了年纪的人都记得,韩天成在他父亲四十一岁那年来到人世时,村里比过年过节都热闹。平素极其吝啬刻薄的韩大财主简直豁出去了,豪迈地命人打开粮仓起出银元,在家里和门外大街上张灯结彩,从厨房里抬出整筐整筐热气腾腾的白面馍馍任由人吃,还花重金从沂水城请来戏班子大唱三天。事隔半个多世纪之后,村里那些上了年纪的人讲起此事,还津津乐道,口沫乱飞,仿佛事情就发生在昨天,吃进肚里的白面馍馍还没有消化掉,余味犹存呢。

后来我和韩天成熟稔、和谐得像一家人了,我忍不住就把这个传说讲给他听。他唔了一声,随即陷入沉思,良久无语。那时他的身体状况已经相当糟糕,说不行就不行。我知道他的思绪回到了过去的岁月。当一个即将离开这个世界的人,听别人讲述他初临人世的情景时,他的心中一定是既感到温馨又感到残酷,波澜起伏,感慨万端。就仿佛他站在此岸遥望彼岸,彼岸是他无意中远离的,但再想回去已不可能。一个人的诞生和消失其实代表了这个世界的两极。末了,他说:从人情的角度看,我不是父母亲的好儿子;但从历史的角度看,我的路没有走错。

韩天成满地乱跑的时候,他的父亲专门为他雇了个长工,寸步不离跟随着他,生怕有个闪失。他穿戴着华丽的衣帽,白白胖胖,双目生辉,那样子就像下凡到人间的金童。他走到哪里,哪里就变得亮闪闪的。稍稍懂事后,他父亲又为他请了个私塾先生教他识字。后来再送他到沂水城里的国立中学读书。他父亲把他以后要走的路都想好了,谁也没有想到,他后来走的却是另外一条路,一条与最初的设想相差十万八千里的路。

如果不是由于战争和世事的剧烈变迁,也许他会走那条似乎是前定的老路,就像他的曾祖父、祖父和父亲那样,守着土地、牲口和那一大片青砖到底的瓦房,做着传宗接代光大家业的梦境,在韩家洼终其一生。很多人都会这么认为。事实上即便没有战争和剧烈的社会动荡,他也不一定就像他的先人那样过一辈子。任何一个志存高远的人都不会甘心在闭塞的韩家洼守一辈子。山还是那些山,地还是那些地,几千年几万年不变,有什么好守的呢?

在他人生的紧要关口,有一个因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个因素就是书本的力量。

一次,他从城里回到乡下,他的父亲领着他到村外的大田里转悠。韩家洼上好的土地大都是他家的,由别人租种着。他的父亲有理由为之自豪。但他的父亲并不满足,他父亲幻想着把自家的土地再扩大一倍乃至更多,让九泉之下的祖宗先人睡得更安稳,让九泉之上的子孙后代过得更滋润。一路上,父亲喋喋不休地讲着他未来的打算,他却皱皱眉头说,咱们家的地太多而别人家的地太少了,老是这样,要出乱子的。他父亲愣了一下,仿佛不认识似的望着儿子。他又说,我觉得这样的局面不会太久了,爹爹,如果你想过得安稳,就把土地匀一些给别人。

韩昭亮无言以对,并且心生不快,脸子立马拉了下来。老财主觉得儿子的话是屁话,是鬼话,祖宗遗下的基业是他的命根子,他一棵草都不舍得扔掉,混账小子却劝他把油汪汪的土地分给别人,这简直是要老子的命!他的父亲气哼哼地走开了,他的眉头也皱得更紧了。

人们后来回忆,叛逆的种子其实在他父亲送他到城里读书时就埋下了。

乱世年代的学堂,是孳生叛逆的温床。他正是在那里,偷偷接受了当时最先进的思想和主义。那时上得起洋学堂的,大都是富人家的子弟,战争和革命改变了他们。这些有文化的人加入到没有文化的农民子弟中间,和一无所有的穷人相比,他们的脱胎换骨更是撕心裂肺,来得不易。

1936年春天,他不辞而别投奔队伍后,老财主韩昭亮哀哀地哭过一阵,像突然明白了什么似的,挥起双手两面开弓,使劲扇自己嘴巴,边扇边说,都怪我,都怪我,不该让小崽子进城读书呀,书本是祸害呀!不久,他的本来就孱弱多病的母亲受不了这个打击撒手归天,老财主跪在老婆坟前,把自己的脸颊扇得血乎乎的,然后仰天长啸道,书本是祸害呀,不但害了小崽子,把他娘都害死了。以后每当提起这事,老财主就不停地重复这几句话。一直到1946年土改时,前方传来消息,他的宝贝儿子不但没丢性命而且还当了个什么官之后,他才改了口。他喃喃地说,难道俺当初供他读书是对的?是的,书本是福不是祸。他见人就讲,是他执意送儿子读书的,儿子读了很多书,才明白了道理,走上了正路。他还劝众人,宁肯不盖房子不置地,也要舍得花钱供小崽子们读书。

村子里确实有人信了老财主的话,或者把韩家父子的经历当作典范,不遗余力地供孩子读书。可惜的是,解放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读书人再也没有那么好的运气了。村里有个叫韩三根的老汉,听了韩昭亮的话,千辛万苦供儿子上了师范,毕业后分到镇上中学当老师,但那个倒霉蛋只领了一个月的工资,就被打成了右派,不久他就在地区五七干校的一棵枣树上吊颈自杀。痛不欲生的韩三根老汉想找韩昭亮算账,但那时韩昭亮坟头上的野茅草已经青青黄黄变换了好几茬。他来到狗地主的孤坟前,怒气冲冲撒了一泡尿,这笔账就算勾销了。

[连载中,敬请关注...]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热门小说
五胡之血时代你老婆掉了我只有两千五百岁信息全知者绝对一番奸夫是皇帝玄尘道途盖世双谐反叛的大魔王终末忍界
相邻小说
诸天之我真不是正经少侠黑暗的独裁者从津门第一开始纵横斗破纵横斗破都市之修仙归来我在诸天做悬赏网游之传奇最强网游之传奇大陆网游之传奇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