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是怕皇上一日被蒙蔽,诏禁佛教?”周侗放下杯子,望着智清大师。
“贫僧确实有此担忧,周世宗诏禁佛教,一年废寺三千三百三十六所
,全国寺庙仅存两千余座,僧尼六万人。北方佛教一时大衰,后我大宋立国,历经百年才恢复,至今山东等地还有反对之声。”智清大师神情肃然道:“当时毕竟北汉、南唐、蜀还在,幸存者多在此三处。今若有此浩劫,只恐万劫不复。”
周侗捻着花白的胡须摇摇头说:“大师当局者迷,当今圣上是性情中人,做不出这种惨绝之事,关键的事还是想把握住的,否则这十三个人也不会拖了一年才定案。只是元祐门下书生太多,执政数年,却没有选出治国之才,如果有一个能和蔡京相当的,皇上断不会起用新党。”
智清大师知道周侗虽不得志,但当年是大学士包拯招入,历经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徽宗五朝,这份眼光见识少有人比,几句话也切中要害。智清大师点了点头说:“多谢周老点化,这些话也只有老檀越你能说,今日光临小寺相必是有所赐教的吧?”
“大师好眼力,我已经退休了,现在蔡京得势,是不会放过元祐党人的,好歹也会出口恶气。我年纪也大了,不想再看着受气,准备离开京师,到外面转转去。有一件俗物,带着不方便,想放在大师这里委托保管。”周侗直接说出来意,从怀中掏出一个精致的盒子放在茶几上,盒子上了锁。
智清大师扫了一眼,双手作揖说:“周老,这是对小僧的看重,只怕有负重托。”
“不会,大师若不行,恐怕汴京没有人行了。”周侗自信的笑了。智清大师出自五台山,却因精通佛法在壮年接手大相国寺,十年来没有出过任何差错;并且十年过去,智清的音容似乎没有改变,看上去还是当年的样子。周侗放低声音说:“听说高俅又升官了,他在刘仲武那里真是如鱼得水,发挥出潜力了。”
高俅原是苏轼的随从,他为人乖巧,擅长于抄抄写写。后来苏轼又把高俅推荐给了他的朋友小王都太尉王铣,不久高俅又因善踢球成了当时端王赵佶的亲信。赵佶成了徽宗后,煞费苦心,先让高俅下放到基层,托给守卫边境的大将刘仲武,以此来“镀金”。
“周老,好灵通的消息,这才是贫僧担心的地方,高俅回来之日怕是风云变幻之时,所有人的时间都不多了。”智清大师闻言笑着把茶几上的纸条递了过去说:“有人怕陈龚二位大人出事,让贫僧暗中派人保护,现已平安离京,贫僧算是放下心中的石头。现在只怕高俅回来后,又生事故,到时候怕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啊。”
周侗看完纸条,端起茶杯说:“唐朝高僧从谂禅师有句口头禅:‘吃茶去’,大师茶凉了。”智清大师豁然醒悟,知道周侗说的从谂禅师就是赵州和尚。
赵州和尚有一次问新到的僧人:‘曾到此间么?’僧人曰:‘曾到。’赵州和尚曰:‘吃茶去。’又问另一僧:‘曾到此间么?’僧人曰:‘不曾到。’赵州和尚曰:‘吃茶去。’后来院主问曰:‘为什么曾到也云吃茶去,不曾到也云吃茶去?’赵州和尚召:‘院主。’院主应诺。赵州和尚曰:‘吃茶去。’”
智清大师从炉上取过茶壶,往两人杯中注水。周侗默默地注视着,羡慕地说:“大师确实精于茶道,因水温不同,与刚才注水的距离又换了。茶的适中,就在于水温正好;水温正好,就在于壶和杯的距离正好。”等智清大师倒好茶,周侗端起来一饮而尽,拱手飘然而去。智清大师目送周侗走出禅房,略一思索,修书一封安排人送往五台山。(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