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吕惠卿脑中立刻浮起这句老话,他可不相信张笑对大宋官家有一丝忠君的念头。“ 燕王有什么条件?”
“燕云十六州自治。”
“什么?那还是在他手中一样吗?对我大宋来说,这样无非是空担了名头而已。”
王安石叹了口气,微微摇了摇头,将手一卷书札递给吕惠卿“不是空担了名头,你自己看看吧!这是燕王的计划。”
张笑递交的书札和他一贯的风格一样,是用简体字左起横排。字体幼稚,笔画间架在大宋士大夫眼中更是散乱。当然,看清楚是没问题,其中的意思,理解起来更是简单。
因为这个不学无术的蛮王用的是白话文,真是可惜了这么好的纸张。
……燕云等地百姓从来都没当上大宋子民,所以一直不知道当大宋子民的好处。为了顺利交接,不影响当地百姓的生计。窃以为,先让他们自治,由当地名宿公推官员治理,州府以上的衙门,燕国和大宋各派一名副手帮助当地民选主官施政……
……由于辽主横征暴敛,当地百姓生活困苦,三年内,就让其修生养息,朝廷不征税。三年后,参照河北、河东路,按其民生计税……
……朝廷和燕国在当地不设驻军……
……律法目前参照燕国,以后由当地自定……
“怎么会这样?燕王……张氏这是要分裂我华夏一统,此事断不可为,断不可为。”看完书札的吕惠卿涨红着脸,胸膛起伏不定,眼神里又是失望,又是痛惜。
吕惠卿毫不怀疑这个计划的目的,绝不是让燕云十六州重新沐浴在大宋官家的浩荡皇恩中,相反,这个计划的后果是这些土地和土地上的百姓以后和大宋渐行渐远,最终形成两个完全不同的民族。
张笑要一统天下,踢开姓赵的自己当皇帝,吕惠卿虽然反感,但并不会用生家性命抗争,甚至很有可能顺应天意,在新朝皇帝的英明领导下,为帝国开疆拓土,威加海内而贡献绵薄之力。
当然,吕惠卿也相信自己的能力,一定会在这一过程中封妻荫子,成就一番了不起的事业。
但要是分裂华夏,把大一统变成各自为政,这是他绝不能接受的。
“可燕王说,他也可以放弃燕国的名号,设立州府,他只要辰州作为燕王封地就可以。而且…”王安石又叹了口气,似乎感叹张笑的大胆;“而且他可以让高丽、交趾、扶桑等属国循燕国例,取消国号,设立州府,让我大宋成为天下最辽阔的帝国。”
“可这些都是名义上的啊,这些地方还不是和燕云一样,我大宋只是空担了这个名头。实际上,是割据一方。这样和唐时藩镇有什么不同,殷鉴不远,这是亡国之道啊。”
轻拍了下吕惠卿,示意他稍稍平复一下激动的心情,王安石说:“我知道,朝堂上也有很多人知道,但陛下….。”
“陛下,难道陛下愿意?这……怎么可能……。”吕惠卿满脸震惊,愣在当场,过了一会,似乎明白了。一脸苦涩说道:“是啊,陛下想的是,就此可以成为远超汉武唐宗的天可汗。”
王安石摇了摇头,轻声道:“也不全是这个缘故,而是陛下相信只要教化到位,燕王最后只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吕惠卿一脸不以为然道:“要是别人到是很有可能,但燕王张笑可不是一般人……。”略微踌躇了一下,他接着说道:“这件事最后会怎么,我不知道,但这人决不会做赔本生意。看他出道后施政处处以利诱民,最后国富民强就应该知道他的本领。”
望着王安石无奈的模样,吕惠卿突然颤声道:“这么说,不但是陛下,朝中各位相公也是这样认为?”
轻轻叹了口气,王安石走到窗前,指着窗外满眼的翠绿,沉声道:“是的,现在他们只要是我赞同的就反对,反之,我反对的他们就赞同,如此儿戏国事,当真……当真是……。”他没有说下去,可语气中悲凉一片,映衬他消瘦的身躯,在吕惠卿眼中说不出的落寞。
“可是,这次不一样,燕王这次所谋的恐怕不只是大宋江山。要是任由他如此作为,我华夏大一统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得以实现。从他这计划的表面意思看,是鼓励各自为政。这样一来,只怕,春秋战国的情形又要出现,而且这次分裂后,我中国能否再次一统可就难多了。”吕惠卿眼中满是绝望,他知道张笑的本领,也知道这个人特立独行的个性,更知道如果没有人阻止,这个家伙绝对会把华夏带上另一条毫无规律可循的道路。
“即便张氏图谋不轨,现在我们也没办法,吉甫,我想好了,变法强国势在必行。说来说去,只要我大宋强盛,张氏就翻不出天去。嘿嘿,张氏去流求满打满算不过十年,我就不信大宋国势强过当初流求万倍,我们励精图治十载,还能输给他不成。”
王安石说到这里转过身来,目光炯炯的看着吕惠卿,眼中一片坚定。“陛下天纵英才,欲行强过之术,这是你我一展身手的天赐良机。吉甫可愿助我?”
“介甫兄何出此言,为我华夏,敢不效死。”
……………………………
王安石和吕惠卿想不通张笑地方自治的主意究竟为什么,作为燕国目前在野名望最高的学者胡适文也不知道自己这位主公打的什么主意。
不过和他们不同,胡适文可以来辰州面见张笑,听他的解释。
战胜契丹的喜悦气氛在辰州还没散去,大街上不但繁华依旧,百姓身上更是增添了一份大国国民独有的自信。
和上海浓厚的商业气息相比,辰州更像是一座半军事化的军营。秩序是这座城市的基因,当然,胡适文知道这里的秩序是怎么来的。
东京路原先光女真部族就至少有七个,现在有名号的只有完颜、乙典、鸭绿江三个守规矩的部族,剩下的都消失在燕国军队闪亮的军刀下。
对于这种明显违背圣人教化的行为,胡适文倒没什么反感,相反,他对这个政策还相当赞同。毕竟燕国给与了这些蛮族正式的国民身份,也把规矩明确的告诉了他们,当然算不上不教而诛。
几年来,在辽东用军刀教化的效果在辰州城的风貌上显露无疑。虽然对财富的追求这里和燕国其他地方毫无二致,但作为目前燕国国君的都城,燕国教化辽东的窗口,这里展现的是燕国百姓的纪律性。
而上海展现的则是燕国百姓的开放性。
两种相映成趣的气质让胡适文感叹着,同时越发对张笑这个计划担忧起来,在他看来,不同地域的气质差异最终会产生巨大的离心力。
而这种离心力最终会毁了这个欣欣向荣的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