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兰在家活受气
一贯以来,受极“左”思潮影响,王桦认为小兰现在家庭成分是地主,凡嫁来的妇女和其后出生子女,世代都同样与此成分挂上号而不会改变。就像他来到王忠家是贫农,永远也是贫农一样。
因此,王桦在晒场上的粗暴做法,当时广大农村普遍认为,对五类分子及其子女,采用粗暴手段没有什么原则错误。自然人们持这看法,也有其历史渊源而不足为怪。
要知道,在“文革”这个以“阶级斗争为纲”必须“年年讲,月月讲”的年代里,这个观念,已经成为人们根深蒂固的普遍共识,是对伟大领袖“忠不忠”的大是大非问题。
所以,王桦总是认为,将你小兰的箩筐踢到晒谷场外,你也奈何不了他什么。反正,我是一个根正苗红的贫下中农,又是大队基干民兵排长,是无产阶级专政的铁拳。
在此,我得再多费些笔墨,说说王桦此人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同胞三兄弟中的大哥叫志化,三弟叫志坤。是195年土改后,经人介绍,从马田跟村上的复员退伍军人王忠成为一家的。他母亲汤英凤正是下村志明母亲的同胞妹妹。
但王桦跟他两个兄弟完全是两个样。大哥志化不仅勤劳节俭,且对人善良诚实,和蔼可亲,又有人缘。大凡村子上有人碰到困难和急事,需要帮忙时从来没二句,宁可放下手中活,也要前往帮人家排忧解难。
1968年到1971年,回家务农那四年,我负责队里田间管理员工作。他曾多次帮过我的大忙。
有一次,为了给土狗龙垌的坡改田放水,已是夜深人静且伸手不见五指情况下,他都还与我一块拿着手电筒,沿着弯曲的小水渠,去到好几里外的鲁机山一带放水。
为防止有人在途中水渠偷水下田和小溪漏水,整夜两人一块在水渠沿途来回巡查。一直到了天亮水到稻田中,才收工返回村子里来。
每年到了冬烤烟烘烤时,我常常与他一起做为一个班组,轮值烤烟。
有时候,晚上烤烟柴火不够,他马上拿上大刀,独自走到山上,很快就砍回一棵松树担回来,而解决这燃眉之急。但从来没说过半句辛苦的话。村子里的人常夸赞他是队里的好后生。
三弟志坤更不用说了。他小学毕业参军入伍到部队上服兵役,在部队中学会开拖拉机这门技术。复员后,一直在大队开手扶拖拉机,到后来开上中型拖拉机,工作踏踏实实,勤勤恳恳,常受到大队领导表扬和群众好评。
以上所说,在《风雨人生路》第七卷都有详细介绍,在此就不多说了。
有诗叹曰:
随母嫁爷三兄弟,各人品行无法比;
大哥三弟众人赞,二弟粗暴无讲理。
王桦跟他两个同胞兄弟就截然不同。不仅生性粗暴,动不动就“抛狼头”吓唬他人,而不是与人相处时要以礼相待。认为能压服的就压服,而不以礼服人。
其中,表现得最出格的,是“文革”时期他的一些反常表现。
1968年7月,中央关于处理广西问题的《七三布告》下达后,全区迅速掀起一股向阶级敌人全面反击的群众专政。纷纷组织“贫下中农法庭”,对“地、富、反、坏、右”实行无产阶级专政而大肆镇压。
此时,这股群众专政的狂风骤雨,也同样刮到了我们大队。
一天晚上,大队基干民兵若干人,全副武装,荷枪实弹,悄悄来到上荔枝塘村,抓捕了一个伪造公章的地主子王××,准备押解到大队批斗。
押解到了半路时,借故说他企图逃跑,而开枪击毙在路边。听说,王桦也是前往抓捕的几个基干民兵之一。
时间一恍,转眼之间,又到了1974年秋收时节。此时,我已在大队初中当上民办教师。
要知道,我们村回乡插队的知青除我家外,还有志一和其珏两家。
此时,志一家的六个孩子中,其伟哥和都俐在外地,其他都跟父母一起从沙河街上被清退回乡务农了。只有王佐和伊俐是符合下乡外,王佑和王贵年龄尚小,还在小学念书。
听说,有一天旁晚,队里分口粮谷,正好排队轮到王佑领取时,王桦却推开王佐的箩筐,让另外一个自己的亲人先称。
王佐见如此不讲道理,一怒之下,就跟王桦争吵起来。顿时之间,王桦一时觉得理亏,也不肯退让。心想,你一个黑五类子弟,竟敢顶撞不服从我这个基干民兵排长的指令,想找死吗?
就这样,他们推推搡搡便干将起来,顷刻之间,两人就大打出手。瞬间,王佐一拳便将王桦的三颗牙齿打掉,而满口鲜血淋漓。
后来,事情越闹越大,王桦的家人也出来帮凶。王佐也何不示弱,转身拿了一条扁担,大声说道∶
“来吧,不怕死的就大胆上来,老子跟你拼了!”
此时,有人怕弄出人命,就马上去告知大队。
于是,很快来了两个民兵,将王佐押往大队处理。王桦和一帮队里的见证人也一起前往。民兵营长大干副支书就马上进行调查,查清事情的前前后后经过,便发表意见:
“王桦,我就事论事,你首先做得不对。轮到人家称谷你不称,反而称给自已人,那有这样的道理。至于随后双方动手,打断了你的牙齿,那是双方之间打斗发生后的事情。要是继续闹下去弄出人命案就难办了……”
过了一会儿,经过对双方调解,要王桦先认错。随后,判王佐赔偿0元补好牙齿和受伤流血的费用。事情才渐渐地平息下来……
要知道,王桦之所以敢于大打出手的原因,也是因为见王佐的出身成分不好,认为他没那样大胆敢于反抗。想不到,天不怕,地不怕的王佐,他竟然敢于大义凛然进行还手。
其实,一贯以来,王桦并不把王佐他们这些回乡务农的年轻人,看成是响应伟大领袖号召,到农村插队落户的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看待。而是把他们看成是地富子女那样随便欺侮所致……
有诗叹曰:
仗势凌人是王桦,生性暴躁从不怕;
皆因出身红五类,文革四处去称霸。
晚餐后,小兰在我面诉苦也暂告一段落了。但心里还闷着一肚子气,不时伤心得泪流满面,总感到委屈和悲愤。
随后,她又对我说了一件前些时候才刚刚发生的事情……
队里晚稻正扬花灌浆期而严重干旱缺水,全队社员都一齐动员起来,开展戽水抗旱。此时,参加戽水的一些人,顺便从稻田里偷放些戽进田里的水到自己自留地上,灌溉所种菜蔬和蕃薯藤之类的农作物。
于是,小兰看见后也跟他们一样,放了一些水流到自留地里去。
此时,却被王桦看见,就气势汹汹责骂小兰:
“你怎么又挖集体墙脚,将大家出大力,流大汗戽到田里的水私自放进自留地里去。我要你马上将水戽回队里的田块去……”
开始时,他怕大家不知道,越说声音越大。
小兰听后,马上理直气壮地反驳道:
“你看看,这一带自留地里的水,那家不是从戽到队里的田块中偷偷将水放进自己自留地里的。怎么你就光说我……”
王桦一听,小兰竟然敢于顶撞他,顿时之间,就火冒三丈高声说道∶
“谁偷队里田块的水我不看见,我看见你就说你,怎么样……”
此时,有些社员实在看不过意,事后就评论起来:
“唉呀,又不是小兰第一个带头放田里水到自留地,何必第一个将她拿出来示众。再说,大家都参加戽水,放点水到自留地又有何不可呢,不都是为了抗旱呀,大过分了……”
……
当我听完小兰对我诉说放水进自留地引起争议的事情,我心知肚明是王桦记恨晒场风波那件事上,想拿放水事从中报复一下。
于是,猛然之间,我将话题一转,马上转到在学校时,跟我班学生学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的精神的体会,再次向她宣传宣传,也好让她知道当前国家发生的重大事件,而让她开开眼界。
随后,我心平气和地对小兰说道∶
“十几天前,报纸已发表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公报上,已果断宣布今后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口号,并作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这是划时代的大转变啊……”
顿时之间,我看了一眼小兰,发现她正全神贯注看着我。从她的表情上,她多么希望我能谈谈对公报上关于这个问题看法。
于是,我当机立断地对她说道∶
“……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提法的转变,是十分及时和正确的。也是民心所向,众望所归。这一决定,从而解脱了一大批原来从五十年代以来,被戴上的‘地、富、反、坏、右’分子帽子及其亲属……”
此时,小兰惊讶地用双眼紧紧盯着我。从眼神中,似乎感到她听了我所说到公报上的事情,正是针对她刚才对我诉苦时,所说到的事情有紧密联系。
看来,她也预想到,以前在许多事情上的看法,都即将要来个180度大转弯了。真是“十年河东,十年河西”在变幻莫测。瞬间,简直就像惊天动地的一声春雷,正在震撼着这平静的祖国大地……
此时,我又特别加以强调对她说道:
“特别是,对‘地富反坏右’及其子女,从此他们就不再为出身成分和社会关系问题,而提心吊胆地担忧了。公报的发表就解放了这大批人,那么对于‘改革开放’在无形中,又增加了一批生力军,这是非同凡响的事情啊……”
顷刻之间,当我说完后,她心情异常高兴,简直就像换了一个人一样……
第二天一大早,她爬起床后,又开始了一天繁忙的工作……
此时,我也一声不响地从床上起来,轻手轻脚地生怕弄醒了正在梦乡之中甜蜜酣睡的小八狗……
上午时候,小兰独自一个人去出队里的工。我便在中厅处,将昨天旁晚割回来的蕃薯藤砍好,煮烂,再放进缸内收藏。
小八狗醒来后,就来到我面前,吵着要糖糖。我便给了一颗糖果和一块饼干给他,便高兴地陪我在厨房处玩。
“飞哥,在家吗……”
忽然,一个熟悉的声音传到我耳朵里。我一听,就知道是隔离屋志明在喊我。我便应了一声后,就到中厅去接待他。
见面后,大家相互聊了一些别后话。
随后,我将三妹王芹的情况,简单介绍给他知道:
“三妹到凤中后,渐渐适应了学校的学习生活规律了。她是在年级的重点班就读,师资力量较强,我没有担任她的课。这次段考的成绩,在班上是属中等水平……”
志明听了后,就脸带笑容地说道∶
“她上个月写过一封信回来,也知道她的情况,我们也放心了。现在我在松山高中负责总务工作,每月还可以回家一两次。前些时候,我叫志坤帮忙拉了几捆木柴回来,给了两捆你家。那里是山区,柴草较便宜……”
随后,大家相互聊谈了好一会后,他才回去了。临走时,还给了我十块钱和五十斤粮票带给三妹……
到了星期一早上,我又得赶回凤山学校去了。
临别时,我叮嘱小兰,要她在元旦时,带小八狗一块到凤山一趟,待住些时候再回来。如果小八狗适应留在那里,就让他和小六妹一起也好有个伴,免得在家里拖累她。
她听了后,一时之间,便默不作声……
正是:
小兰在家活受气,常被凌辱谁人知;
三中全会形势变,初闻瞬间乐心里。
欲知后事如何,请君往下细看。(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