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昭君出塞与匈奴朝汉
圣皇忧越人,与之求良牧。韩侯简帝心,受诏荒东服。再拜陈苦词,臣生非碌碌。未得灭匈奴,虽荣亦为辱。戎丑方款盟,宸恩倦兵黩。难展穷北威,遂作东南福。况有重慎资,足致奸巢覆,况有明恕怀,可使夷人伏。行歌烟霭空,坐啸江山绿。无忧报政迟,只怕徵还速。他日遗无书,幸勿忘兰菊。
呼韩邪单于听说郅支在西域被汉军杀死了,他是既高兴又恐惧。高兴的是现在他成了匈奴唯一的单于,他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来恢复匈奴。恐惧的是,通过这场战争他再一次看到了汉军的实力。
既然害怕呼韩邪单于就要想办法,为了表达衷心,他决定第三次朝见天子。公元前33年,呼韩邪单于第三次到长安朝见汉朝皇帝。与前两次相比,他得到的赏赐只多不少,这也让他倍感鼓舞,所以他趁热打铁,向汉朝提出了和亲。
汉元帝答应了呼韩邪单于的请求,但是这次派去的不是公主,汉元帝只想派一个宫女嫁到匈奴。呼韩邪单于急于跟汉朝搞好关系,所以即使是宫女,他也不嫌。
这次赐婚就是有名的昭君出塞,呼韩邪单于娶到了美女王昭君。他可能由于得到了美女一时头脑发昏,又借这个机会向汉朝提出可以撤销汉匈边界的守军。
这件事情在朝堂上竟然也有很多大臣表示同意,但是只有郎中侯应极力反对。他提出了十条反对理由,第一,他认为匈奴人从来没有放弃过,要把河南地等漠南领土收回来,他们每次经过阴山的时候都痛哭流涕。第二,匈奴之所以对汉朝恭顺,是因为现在窘迫所致。第三,就算呼韩邪单于想跟汉朝保持友好关系,但是难保他手下的匈奴人不会骚扰汉朝边境。第四,汉朝边境的驻军不仅是为了防备匈奴,也是为了监督国内的人民。如果国内一旦发生叛乱,边境没有守军该怎么办。第五,尤其在西北边塞,还要防止西羌作乱。第六,由于此前经常跟匈奴发生战争,所以有很多人之前投降了匈奴,还有很多被匈奴掳掠去的汉人。如果汉朝边境没有守军的话,万一这些人思念亲人越过边境要到匈奴境内的话,那岂不是更难办了。第七,也是害怕汉人有逃到匈奴的。第八,担心内地的盗贼会逃往匈奴避难。第九,长城是花了很多年很多人的心血才建筑而成,如果现在弃之不用,那岂不是浪费吗。万一以后汉匈之间的关系恶化,再想重新启用这条防御体系,恐怕就不那么容易了。第十,如果这次接受了呼韩邪单于的提议,那么以后恐怕他们还会提出更多肆无忌惮的要求,到那个时候我们是同意还是不同意。
可以说他提出来的这十条,每一条都震撼人心,触及国家安全隐患。所以汉元帝就派出使者婉拒了呼韩邪单于的请求。
昭君出塞,没过多久就给呼韩邪单于生下了一个儿子。而且王昭君还给匈奴带去了先进的农耕技术和汉朝礼仪。
公元前31年,在位28年的呼韩邪单于去世,他临死之前选择立年纪最大的儿子为单于,这就是复株条若提单于。呼韩邪单于死后,王昭君请求回到汉朝。但是汉元帝为了大局考虑,决定遵从匈奴的习俗,于是王昭君又嫁给了复株条若提单于,还给他生下了两个女儿。
复株条若提单于继位三年以后,为了试探一下汉朝是否还像之前那样,于是她就派出了一个使者假装向汉朝投降,然后看一下汉成帝刘骜的态度。匈奴派去的使者表达了要投降的意思后,汉成帝立刻召集公卿大臣们商讨这件事情。经过大臣们的深思熟虑,汉朝最终决定不接受这个使者的投降。
这次试探以后,复株条若提单于才放心地臣服于汉朝。汉匈双方继续保持融洽的关系。
复株条若提单于死后,搜谐单于继位,他死了以后,车牙单于继位,车牙单于死了以后,继位的是乌珠留单于。呼韩邪单于临死前立下了兄终弟及的继位顺序,本来这个规矩保持了匈奴平稳良好的发展势头。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开始出现了不和谐的气氛。
乌珠留单于即位后,就派出了使者到汉朝。这个时候汉朝是王根掌管朝政,他听别人说匈奴有一块儿土地生长奇异的木材。所以王根就动了心,王根是刘敖的舅舅,他给汉城第一说,汉成帝立马动了心。王根就把这件事情交给了夏侯藩去办,夏侯翻就带着任务到了匈奴。
本来夏侯帆把这件事情跟乌珠留单于一说,乌珠留单于借口说派人去查看一下那块地形,实际上就是委婉的拒绝。但是夏侯帆理解错了,他认为这件事情一定能办成。所以就回去复命了,没过多久,夏侯帆再次出使匈奴。
这次,乌珠留单于翻脸了,大骂汉朝使者。夏侯帆只好回到了长安,屋主刘禅鱼也马上给汉朝送来了国书,给汉成帝说汉朝使者这么做是在破坏两国邦交。汉成帝立刻给匈奴人回信,说这不是自己的意思,夏侯帆就这样当了替死鬼。
乌珠留单于竟然保住了土地,也就没有过多的追究这件事情。
公元前七年,汉成帝去世,他的侄子刘欣继位,这就是历史上的汉哀帝。
公元前五年,乌孙派兵攻略匈奴边境。匈奴出兵把他们打败了,乌孙没有办法,只好派出了质子到匈奴,乌珠留单于就接受了他的质子。但是这件事情被汉朝知道了,汉哀帝责备乌珠留单于,并且让他把乌孙的质子送回去。
乌珠留单于没有办法只好听从汉朝的话,后来他从外人那里听说了一个传言。说只要每次匈奴单于到长安朝见汉朝皇帝后不久,汉朝的皇帝就会驾崩。乌珠留单于听信了这个说法,所以就请求亲自到长安朝见刘欣。
这个时候汉哀帝刘欣已经在病中,他也听说了那个传言。所以经过军臣一致商讨决定,暂时不让匈奴单于来长安朝见。本来刚要把这个消息送到匈奴,结果半路上被杨雄拦了下来。他告诉汉哀帝说,如果这次不答应让匈奴单于到长安朝见的话,可能会酿成大祸。汉哀帝刘欣为了大局考虑只好同意了。
公元前一年,乌珠留单于率领500人的庞大使团前往长安。有很多西域的国家,听说匈奴人到了长安,这些国家也纷纷派出使者前来。本来万国来朝是一件让汉朝非常高兴的事情,但是汉哀帝刘欣却很焦虑。因为按照惯例,外国有时者,前来汉朝作为大国都要给他们很多赏赐。但是现在汉朝内部,社会矛盾尖锐,农民起义此起彼伏。但是汉哀帝刘欣还是打肿脸充胖子,应拿出了很多财物赏赐给了各国使团。
没过多久,那个魔咒再一次应验了。当年6月,汉哀帝刘欣死了,八岁的刘衎当了皇帝。
让乌珠留单于怎么也没想到的是,这个时候王莽掌权,匈奴的处境更加难过。
当时,有一些西域人因为忍受不了当地汉朝官吏的欺压,就投靠了匈奴。乌珠刘晨宇也把实情上报给了汉朝,但是王莽知道以后非常生气,他下令让乌珠留把那些人全部交出来。
乌珠留以为,这件事情只能要自己委婉的再说一下就没事了。他又给朝廷上书说,原先我们双方的约定是匈奴不能接收汉朝过来的人,但是没说不能接收西域的人。所以我们没有违背双方的约定,其实我们说乌珠留的这番话是站得住脚的,但是王莽根本不管这些。
乌珠留没有办法,只好把西域人全部交了出来。王莽召集所有西域国王,当着他们的面当场把两个西域人的首领杀死了。
没过多久,王莽又派人到匈奴颁布了四条禁令,乌珠留也只好答应了。不仅如此,王莽还命令乌桓人不许再像匈奴缴纳税赋,不用说,乌珠留心里肯定憋了一肚子火。但是他只能强压心中的怒火。
毫无疑问,王莽的这些政策,把汉匈之间好不容易换来的和平局面又推向了凝固的冰点,乌珠留发誓要保持!
个人感悟:一生中,我们也许会碰到无数的困难,面临无数的困境,当困难挡住了我们前行的路的时候,你会用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呢?是避开它,面对它,还是把它踩在脚下呢?有些时候,我们或许被困难吓住了,忍不住想退缩,想放弃,如果是这样,那么你就永远也躲不开困难。倒不如迎难而上,把困难踩在脚下。人的潜力是无穷的,只要你相信自己,藐视困难,你就定能够走出困境,迎来人生的艳阳天。
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如果没有在万丈红尘里揽爬滚打,我们永远也不会了解真正的生活。书本上的知识拥有得再多,也需要实际的体验。只有经过实践了,你才能知道“原来我能做到这个地步”,才能增加你的信心,也才能有更多的勇气去面对困难。
生活的酸甜苦辣,只有亲身体验过了,才能了解,才能体会。这一次的苦难你能够勇敢地挺过去,那么下一次的苦难,你一样能够挺过去。经历过大风大浪的人,会越来越淡定,越来越睿智,也越来越成熟。
人生犹如沏茶-一样。温水沏茶,茶叶轻浮水上,怎会散发清香?沸水沏茶,反复几次,茶叶沉沉浮浮,最终释放出四季的风韵:既有春的幽静、夏的炽热,又有秋的丰盈和冬的清冽。世间芸芸众生,何尝不是沉浮的茶叶?那些不经风雨的人,就像温水沏的茶叶,只在生活表面漂浮,根本浸泡不出生命的芳香;而那些栉风沐雨的人,如被沸水冲沏的酽茶,在沧桑岁月里几度沉浮,才有那沁人的清香。浮生若茶,我们只是一撮生命的清茶,命运就是那一壶温水或炽热的沸水,茶叶因为沉浮才释放了本身的清香,而生命也只有遭遇一次次挫折和坎坷,才能激发出人生那“缕缕幽香!
人总会有脆弱的时候,当许多苦难接二连三涌来的时候,我们就会想逃避,想放弃,觉得自己“实在吃不消了”。然而,不管我们怎么逃避,困难始终在那里,不会消失。我们只有勇敢地站起来,把困难踩在脚下,成功才会属于我们。无论遭受怎样的困难,都不要害怕担心,要坚信困难只是暂时的,假以时日,它就会过去。如果在困难面前畏首畏尾,只是给自己心中增加阻碍,只会让困难更加困难。如果改变自己的心态,藐视困难,迎难而上,你就会知道,原来挡住前途的墙壁,其实并不怎么厚。
在重大的苦难面前,一般人都会产生这样一种想法:“这件事我无法解决。”其实,这种想法是不对的。只要你有一颗强大的心,那么就没有什么困难是你战胜不了的。最主要的还是在于你是否能面对困难勇敢地站起来。
你有相当好的经历,你也有丰富、宝贵的才能,你对事业抱有很大的希望,之所以会害怕困难,只是因为你否定了自己,你的消极的情绪阻碍了你的发展前途。所以你非做不可的事,是将你对人生否定的心转变成具有建设性的心。你必须信赖你自己的精神力量、能力、经验。如此一来,你的人生将能得到完全的改变。你会相信在这个世界上并没有落后者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