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大文学移动版

m.dwxdwx.com

247、第二节 巴尔干半岛的陷落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第二节巴尔干半岛的陷落

菊露晴黄,枫霜晚翠。重阳气候偏如此。异乡牢落怕登临,吾家落照飞云是。

举扇尘低,脱巾风细。灵苗医得人憔悴。灯前点检欠谁人,惟有断鸿知此意。

君士坦丁四世去世以后,继位的是他的儿子查士丁尼二世。当时阿拉伯人正在发生严重的内讧,由于内讧他们放弃了继续向西扩张的计划,而是选择和拜占庭言归于好,还答应每年向拜占庭进贡,这大大缓解了拜占庭人的压力。今后拜占庭帝国的主要敌人从阿拉伯人变成了保加利亚人,阿拉伯国家与拜占庭帝国关系好转以后,为拜占庭帝国赢得了相对和平的东方环境,所以他们可以腾出手来好好解决保加利亚对他们的危险,查士丁尼二世也可以给他父亲君士坦丁四世报仇。公元688年到689年之间,拜占庭帝国就终止了对保加利亚国的岁币,并且不断攻击臣服于保加利亚国的斯拉夫人,他们意外的发现没有受到任何保加利亚军队的有力反击。695年,君士坦丁堡内又发生了政变,查士丁尼二世被推翻,他受到了切掉鼻子的酷刑,并且被流放到克里米亚半岛。又过了几年,拜占庭帝国陷入了军阀混战的局面,幸好这个时候保加利亚国的国君阿斯巴鲁和可汗年老多病,没有趁机出兵收复失土,否则拜占庭帝国就更加危险了。保加利亚人在这个时候又遭到了阿瓦尔人和可萨突厥人的攻击,这让他们更加没有能力主动进攻拜占庭帝国。

君士坦丁堡的头号敌人阿斯巴鲁赫终于在公元702年去世,他的儿子特尔维尔继承了保加利亚的汗位。这个时候西方发生了一件稀罕事,让所有国家都为之一惊。原先被割掉鼻子的查士丁尼二世从监狱中逃出来,投奔了可萨突厥国,并且在那里受到了热情的欢迎,可萨突厥可汗还把亲妹妹嫁给了他。但是这个可萨突厥可汗在受到君士坦丁堡当局的抗议消息后,立场竟然发生了动摇,派人去刺杀查士丁尼。俗话说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幸好可汗的妹妹向着自己的丈夫,她知道这件事后就告诉了自己的丈夫,查士丁尼才得以在这次蓄谋已久的谋杀当中逃脱,他辗转投奔了保加利亚国。特尔维尔打算利用查士丁尼插手拜占庭帝国内政,查士丁尼的前来投奔让他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良机,特尔维尔可汗接纳了查士丁尼,并且答应帮他夺回皇位。公元705年,特尔维尔与查士丁尼二世率领15000名保加利亚籍并杀到了君士坦丁堡,但是他们缺乏充足的准备,没有必要的攻城器械,所以只能在城下干着急。城内的守军还嘲笑他们,查士丁尼二世被激怒了,连昔日的士兵都敢嘲笑自己被削掉了鼻子。被激怒的查士丁尼二世急中生智,在夜晚他带领一支兵马钻进了城中,杀死守军打开城门,保加利亚骑兵一拥而入,就这样查士丁尼二世恢复了皇位。

为了答谢保加利亚人,帮他夺回皇位,他特意赐封特尔韦尔可汗为仅次于皇帝本人的凯撒,他们二人共同接受君士坦丁堡军民的欢呼,分享拜占庭帝国的荣耀。特尔维尔得到了大笔财富,也提高了拜占庭帝国给他的岁币,他的预期完成后就回国了。没过多久,可萨克汗就后悔了,得知查士丁尼复位以后,赶紧把自己的妹妹和他们两个人生的孩子送回了君士坦丁堡,想求得查士丁尼二世的原谅。查士丁尼二世册封他的妻子为皇后,他的混血儿子成为了共治皇帝。从此,拜占庭帝国与保加利亚和可萨突厥两个北方大国的关系都得到了改善。查士丁尼二世这个人有着卓越的军事才能,对治理国家也很勤勉。但是为人心胸狭窄,由于被割掉了鼻子成为了残疾,性格更加扭曲,变得特别残忍。他复位以后就开始把大多数精力用来迫害之前得罪过自己的人,导致政府大量官员被杀,政府机构出现了瘫痪。在这个时候阿拉伯人趁虚而入,公元710年占领了小亚细亚东部,从西南方杀入了欧洲。711年,阿拉伯骑兵战胜了西哥特军队,征服了大部分西班牙。就在这个时候查士丁尼二世思考的问题不是该如何防御外敌,反而把大军渡过黑海到克里米亚半岛,惩罚那些曾经羞辱过自己的看守,这个做法就显得太小肚鸡肠,作为一个君主,连主次关系都分不清楚,怎么可能不亡国呢。当地的驻军看到没有和解的希望,就像可萨突厥人求救。

可萨克汗虽然和查士丁尼二世有着亲戚关系,但是在利益面前什么关系都没用。克萨突厥派出了援军把查士丁尼二世的讨伐部队打败了。查士丁尼二世非常愤怒,威胁要处死战败的将领,结果导致整个远征军发动了叛乱,他们临阵倒戈与克里米亚驻军和科萨突厥人一起向君士坦丁堡发起进军。查士丁尼二世被迫向保加利亚求助,还没等保加利亚援兵赶到,君士坦丁堡内的守军就已经发生了哗变。查士丁尼二是为自己残暴的举动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他的死标志着延续了百年的伊拉克略王朝覆灭。特尔维尔可汗来晚了一步,他见君士坦丁堡已经无法挽救,但是自己也不能空着手回去,于是在四周抢掠了一番之后就撤走了。拜占庭帝国新上任的皇帝巴尔达尼斯为了赶走保加利亚人,从亚洲召回了驻军,但是这些军队长期驻扎在亚洲,深受伊斯兰教文化影响,特尔韦尔可汗撤退后,他们就发动了政变推翻了巴尔达尼斯。拜占庭帝国从此陷入了政治和宗教两方面的长期内乱,这一时期史称毁坏圣像危机时代。

阿瓦尔国本来由于实力衰退已经消停了很长一段时间,但是他们看到拜占庭帝国出现了如此严重的危机,他们也不想坐视如此良机溜走。于是他们在公元713年洗劫了维也纳西边的小镇,但是如此小规模的掠夺跟之前大规模的侵略战争相比,实在算不了什么。公元716年,拜占庭帝国深受内忧外患之苦,为了自保,他们只好用歌让土地的条件和保加利亚签订了新的合约,合约规定两国居民可以自由通商,保加利亚国也因此成为了巴尔干半岛上最强大和最富庶的政权,在多瑙河流域的势力早已经完全压倒了阿瓦尔国。《西方的没落》给阿拉伯人的扩张提供了良机,他们不再满足于目前取得的成就,而是继续向欧洲腹地进军,攻占了大半个法兰克王国。如果不是法兰克王国在公元732年的都尔战役中,取得了关键性的胜利,恐怕伊斯兰势力就有可能统治整个西欧,并且向中欧蔓延。这个拯救了西欧基督教世界的人叫铁锤查理,他是法兰克王国的宫相,他出生于加洛林家族。这个家族和阿瓦尔国有着扯不开的关系,公元566年,伯颜可汗战胜了法国王希戈波特,迫使他们把首都向西迁移,导致莱茵河流域的地方豪强做大,直接的受益者就是铁锤查理的曾祖父阿努尔夫主教,还有他的曾外祖父老丕平。在铁锤查理的领导下,法兰克王国的地位已经取代了拜占庭和阿拉伯,成为了西欧的主导性力量,加洛林家族也因此威震全欧洲。铁锤查理的儿子,矮子丕平三世在公元751年废黜没落温家族,登上了法兰克王位,从此法兰克王国开启了加洛林王朝,这个王朝最后也成为了阿瓦尔国的终结者。

既然我们提到了法兰克王国从莫洛温家族换上了加洛林家族,那我们就简单的叙述一下加洛林家族的兴起。

墨洛温王朝终结后法兰克王国迎来了新的时代,这就是由丕平家族开创的加洛林王朝。

加洛林王朝先祖最初是墨洛温朝廷的宫相,可上溯至不平世(6580640),他出生于今比利时中部的兰登,是达戈贝尔一世统治时期奥斯特拉西亚的宫相。丕平将女儿嫁与梅斯主教阿努尔夫的儿子,得以跻身当地贵族家族,并通过与纽斯特利亚国王的联盟,获得新任奥斯特拉西亚国王的恩宠,于623年成为宫相。在整个政治生涯中,不平极为成功,为其家族后世的成功奠定了深厚的基础。有意思的是,加洛林王朝竟是丕平的外孙一系,但他们都将不平视作先祖,称其为老丕平,追封为丕平一世。

丕平一世的外孙丕平二世(635714)亦为宫相,权力日益增大。他的私生子查理(676-741年,717--741年在位)继任宫相,以赫赫战功为其家族的连续统治注人了合法性。当时正值阿拉伯倭马亚王朝大征服的时代,穆斯林大军从阿拉伯半岛横扫北非,穿过整个西班牙并越过比利牛斯山进人法国境内,直捣巴黎,正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查理于732年在卢瓦尔河附近的图尔对穆斯林军队进行堵截战他率领法兰克军队突袭穆斯林,经过几天浴血奋战,创造了步兵战胜骑兵的神话。这-役,阻止了穆斯林的北征,在整个西欧都树立起了法兰克王国的赫赫威名,而查理也由此获得“马特”(意为铁锤)的称号。查理.马特在任期间,还不断向东用兵,战胜萨克森人、阿勒曼尼人,巴伐利亚人诸部落,力量日益壮大。查理.马特逐渐成为王国的最高主宰者.统治日益稳固,而居弱的国王却一代不如一代。但是查理马特仍然克己地担任宫相,并未易代称王,改朝换代的任务还要由他的儿子丕平三世(751--768年在位)去完成。

丕平三世被称作“矮子”不平,在父亲去世后,他遵父命与兄弟卡洛曼共同分享权力,到747年由于卡洛曼退隐修道院而成为唯的统治者。这时,丕平已经坐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子上了,但他仍然不满足,那个坐在国王位子上的墨洛温朝国王他怎么都看不顺眼。于是当时机来临时,丕平询问教皇,如果国王不理朝政,宫相该如何办?此时的教皇需要一个强大王权的支持,虽然墨洛温王朝属于正统,但对教会却着实没有益处,于是他表示,谁为法兰克夙兴夜寐,谁就有资格做它的主人。一拍即合,丕平当下便把末代国王希尔德里克三世送进了修道院,终结了墨洛温王朝,在苏瓦松召开会议,宣布开创加洛林王朝,完成了老丕平以来数代人筚路蓝缕辛苦经营的事业。

丕平三世与教皇还进一步结成联盟。751年,教皇派大主教到巴黎为丕平加冕,准许他成为新一代王朝的国王。作为回报,丕平为教皇解决燃眉之急。这时意大利北部的伦巴第王国正在扩张,不断侵扰教皇国,教皇亲自向丕平求救,于是在754年和756年丕平两度率大军进人意大利,强迫伦巴第国王将占领的拉文那以及周围的大片领土交还给罗马教皇,由此形成了教皇国的雏形,这一事件也被称作“丕平献土”,通过这一教俗互惠的举动,法兰克王国与教皇之间缔结了源远流长的同盟关系。

公元754年,法兰克国王矮子丕平接受了教皇斯蒂芬二世的邀请,向意大利进军,打败了威胁罗马的伦巴第人和保加利亚人,保加利亚人趁着拜占庭内乱的机会,占领了好几个军事重镇。矮子丕平没有把自己征服的领土据为己有,而是把他们交给了斯蒂凡二世管理,从此意大利中部地区就成为了罗马教廷的私有财产,教廷也因此摆脱了与拜占庭帝国的附属关系。当时的拜占庭帝国在衰落之时可谓墙倒众人推,保加利亚可汗也撕毁了合约,把军队开到君士坦丁堡城下。今后双方的战争不断,一直到公元763年拜占庭换了新皇帝君士坦丁五世,在新皇帝的带领下才成功的击败了同样刚刚上台的保加利亚可汗特乐茨,但是保加利亚的新可汗很快就被国内的贵族推翻了。公元773年,保加利亚可汗特利里格卷土重来,但是再次遭到大败,还有好几万名士兵阵亡,君士坦丁五世把几千名战俘在竞技场上当场杀死,她也因此获得了保加利亚屠夫的称号。保加利亚战败之后被迫承认了拜占庭帝国的宗主地位,从而也争取到了长达30年的养精蓄锐的和平时光,在30年的时间里,足够让他们强大起来报仇雪恨。

最近几章,一直大篇幅的谈到拜占庭帝国,在这里我们干脆对拜占庭帝国的历史做一个简述,在两节的正文后面附上。

拜占庭帝国(ByzantineEmpire,公元395年-公元1453年),即东罗马帝国,是欧洲历史上最悠久的君主制国家。

拜占庭帝国共经12个朝代,93位皇帝。1453年5月29日,奥斯曼帝国苏丹穆罕默德二世率军攻入君士坦丁堡(今伊斯坦布尔),拜占庭帝国正式灭亡。拜占庭帝国的文化和宗教对于今日的东欧各国有很大的影响,其保存下来的古希腊和古罗马史料、著作和理性的哲学思想也为中世纪欧洲突破天主教神权束缚提供了最直接的动力,引发了文艺复兴运动,并深远地影响了人类历史。

国名介绍

拜占庭帝国的正式名称是?ωμαν?α(Rōmanía,“罗马”),或者Βασιλε?ατ?ν?ωμα?ων(BasileíaRōmaíōn,“罗马帝国”)。这是拉丁语ImperiumRomanorum(罗马帝国)的希腊语翻译,也是拜占庭帝国的自称。为了与同样自称为罗马帝国的神圣罗马帝国区分开,在1453年帝国灭亡前,西欧人将其称为“东罗马帝国”(ImperiumRomaale)。

在从330年到1453年这11个世纪的时间里,“拜占庭帝国”从来没有成为过这个国家的正式或非正式名称,其臣民也从来不曾将自己称为“拜占庭人”,或将首都新罗马称为“拜占庭”。一直到17世纪,“东罗马帝国”都是西方历史学家对这个帝国的正式称呼。1557年,德意志历史学家赫罗尼姆斯·沃尔夫在其整理编纂的《历代拜占庭历史学家手稿》中,为了区分罗马时代以前的古典希腊文献与中世纪东罗马帝国的希腊文献,引入了“拜占庭帝国”这个叫法。这个称呼来源于其首都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布尔)的前身——古希腊的殖民地拜占庭城。

17世纪之后,经过孟德斯鸠等人的使用,这个称呼逐渐被西欧历史学家广泛应用,来区分(实际上相当不同的)古代罗马帝国东半部与中世纪的、希腊化的东罗马帝国。

中国文献

拂菻(中古汉语:buzdin)是中国中古史籍中对拜占庭帝国的称谓。

古代亦称大秦或海西国。随历史时期之不同,此名有时也指苫国(今叙利亚)等地中海东岸地区。宋、元时代又用以称呼塞尔柱突厥人统治的小亚细亚。此名在《魏书·高宗纪》、《显祖纪》作“普岚”。《北史·西域传》作“伏卢尼”。玄奘着《大唐西域记》卷十一波剌斯国条所附西方诸国作“拂懔”,道世《法苑珠林》卷三九及所引《梁职贡图》作“拂懔”,慧超《往五天竺国传》作“大拂临”,杜环《经行记》、《隋书》、《旧唐书》等均作“拂菻”,各种异译都是伊兰语族的Frwm(粟特语作Frōm)、Purum(安息语作Prom)、Hrōm或Hrūm(中古波斯语)等的汉字对音。19世纪末在蒙古高原发现的8世纪突厥文毗伽可汗碑中作Purum。学者们多方考定,以上各种叫法,都出自阿拉伯人和波斯人对东罗马帝国的名称——Rūm

杜环的《经行记》和两唐书西域传对拂菻国的物产、建筑、民俗等情况有详细记载,但两唐书中的记载据认为有一部分系从唐代长安情况类推而来。在唐代,长安与拂菻之间,西突厥汗廷与拂菻之间都有频繁的使节和商旅交往,特别是西突厥曾与它联合对抗波斯的萨珊王朝。景教(基督教聂斯脱利派)当自该地传来。

《元史》卷一三四爱薛传有“弗林”、“拂林”,戴良的《九灵山房集》卷九有“拂林”,据考证,此“拂林”当是Farang一词的音译,乃阿拉伯、波斯人对欧洲的称谓,亦即《明史》之佛郎机,非北魏、隋唐时期的拂菻。

历史沿革

拜占庭之名源于一座靠海的古希腊移民城市,公元324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一世将此选为皇帝驻地,并改名为君士坦丁堡新罗马(tianpolisnovaoralteraRoma)。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布尔)位于连接黑海到爱琴海之间的战略水道博斯普鲁斯海峡,扼制海陆商业要道,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公元395年庞大的罗马帝国饱受各路蛮族侵扰,为便于管辖而将帝国一分为二,东部帝国即以君士坦丁堡为首府,因此东罗马帝国又称为拜占庭帝国。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在经历了包括匈奴和诸多日耳曼部落的反复侵袭之后终于咽下了最后一口气,拜占庭遂成为唯一的罗马人帝国——实际上他们一直以纯正罗马血统自居。

罗马分裂

3世纪后期罗马皇帝戴克里先引入了四头制的制度来更有效地管理庞大的罗马帝国。他将整个帝国分为两部分,在意大利和希腊各设立一个皇帝(称奥古斯都),辅佐他们的各设一个副皇帝(称凯撒)。这个分裂一直维持到4世纪。

君士坦丁大帝于324年重新将自己立为整个帝国的唯一皇帝。君士坦丁决定建立一个新的首都,他选择了拜占庭(今伊斯坦布尔)。330年这个首都建成了,君士坦丁称之为新罗马(NovaRoma)。但一般人称之为君士坦丁堡(ople,意为君士坦丁之城)。这个新的首都成为他的管理机构的中心。君士坦丁也是第一位信仰基督教的皇帝。虽然在君士坦丁的统治时期这个帝国还不是拜占庭帝国,但基督教是拜占庭帝国的一个特性,是它与相信多神教的罗马帝国的分界线。

另一个分界线是378年的哈德良堡战役(又译阿德里安堡战役)。这场败仗,以及皇帝瓦伦斯之死可以被看成是古代帝国和中世纪帝国分家的时间。瓦伦斯的继承人狄奥多西乌斯一世将整个帝国再次分开。395年他将这两部分分别交给他的两个儿子阿尔卡狄乌斯和霍诺里乌斯。阿尔卡狄乌斯成为东部的统治者,霍诺里乌斯成为西部的统治者,他的首都是米兰。从这个时候开始东部的这个帝国一般被称为东罗马帝国,或拜占庭帝国。

东罗马帝国的主宰文化是希腊文化。希腊语不但是日常用语,而且是教会、文学和商业的共同语言。对于当时的罗马人来说,今天对“西部的拉丁帝国”和“东部的希腊帝国”的区分,以及今天所强调的东部的帝国并不是“真正”的罗马帝国,并不重要。罗马帝国是一个多语言的帝国,东罗马并不例外。但希腊文化从帝国的都市如君士坦丁堡、安条克、以弗所、塞萨洛尼基和亚历山大传向全国。虽然当时还不很明显,但东罗马帝国在其学者如约翰·桂索斯通的影响下发展了他们自己风格的基督教。

东罗马帝国基本上避免了西罗马帝国3世纪和4世纪所遭遇的困难。这里有许多原因。首先这里的城市文化已经相当成熟了,其次民族大迁徙时的入侵主要吸引是罗马的财富。5世纪中西罗马帝国多次被征服,东罗马帝国顶多交纳贡献就可以免除遭难了。狄奥多西斯二世加强了君士坦丁堡的城墙,使得这座城市成为被“野蛮人”攻不破的城市。

476年当西罗马帝国灭亡时东罗马帝国的利奥一世与哥特人谈判,他结束了哥特人对东部帝国的威胁,但他也不再打算重新征服西罗马帝国疆土了。

6世纪时东罗马的主要敌人是它的传统的老敌人:波斯人、斯拉夫人和保加尔人。神学的争论,比如对基督一性说的争论也是帝国的重要话题。但东部帝国并没有忘记它在西部的根。在查士丁尼一世和他的杰出的将军贝利萨留的领导下东帝国甚至夺回了它在西部丧失的部分省份:意大利的大部地区、北非和西班牙。查士丁尼重编了古罗马的法规,制定了《民法大全》。值得注意的是这部法典是用拉丁语写的,而当时拉丁语已被认为是一种古老的语言了,甚至许多编写者都不太会说这种语言。

532年,圣索非亚大教堂(其原名HagiaSophia是神圣的真理的意思)开始动工。这座教堂将成为拜占庭宗教生活和东正教的中心。

查士丁尼一世给他的继承人留下了一个空空的国库,而他的继承人也无法对付在所有的边境上突然出现的新敌人:伦巴底人占领了意大利北部,斯拉夫人占领了巴尔干半岛的大部分地区,波斯人入侵和占领了东部的省份。赫拉克留(即希拉克里乌斯)夺回了这些东部省份,但当时刚刚在伊斯兰教下统一起来的阿拉伯人的突然出现是赫拉克留无法意料到的。阿拉伯人占领了几乎所有的南部省份。7世纪中叙利亚、埃及彻底沦为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热门小说
我只有两千五百岁终末忍界玄尘道途盖世双谐五胡之血时代反叛的大魔王你老婆掉了信息全知者奸夫是皇帝绝对一番
相邻小说
开挂花钱玩转世界蛮族战皇蛮族之崛起物理学家的春天[武侠+历史]轮回地球攻略战都市之空间戒指都市神算子李二狗的幸福生活惹遍诸天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