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大文学移动版

m.dwxdwx.com

第二百三十九章 陛下所图(二)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东在没有了外人的情况下,一放言,赵与庆差点就糊涂了。

这小子一会儿说朝廷不应参与教派之争,一会儿在朝廷的制度上,却对佛道双方全都形成打压。最后这一句,似乎又表示了对道门的关心。他到底想的啥,你根本就不知道。

可他还没来得及琢磨,陛下就接着又说道:“依朕所见,道长,过去的道门,其弊有三:教义不整、规矩不严、徒众鱼目混杂。”

道长心中一颤:“陛下何以有此言?”

帝国陛下冷冷地说道:“朕就提两个人的名字,林灵素,郭京。”

赵与庆一激灵。

林灵素是徽宗当政期间宠信的一个道士,这家伙简单地说,纯粹就一骗子。

郭京是金人围开封城时冒出来的鸟人,当时金兵并无绝对把握拿下这个天下第一大城,但城中之人惶恐,这鸟人就自称能用六甲法搬天兵天将,于是朝廷开城门出兵攻金人,结果守城的宋军大败不讲,他更借口下城做法,转身跑了,如此导致整个开封城城防洞开。

靖康之难,徽宗、钦宗罪不可恕,但哪两人,也绝对脱不了干系。

“道门之中,屡有此等妖言惑众之徒,仅此一点,即不如佛门禅宗远甚。”

赵与庆忍不住辩解道:“陛下,此二人为道门之败类。”

陛下的声音更冷:“道长,您要明白,有这样的宵小之徒在,将来必为道门之祸。”

忽悠竟然都忽悠到帝国的头上来了,更给这个东亚之国带来了那么大的灾难,兄弟我眼中可容不下这沙子。不要说咱,就是人家老忽也是如此。

当初要焚毁《老子化胡经》等道门的“伪经”时,忽必烈就给了道门一个难看:“道家经文,传讹踵廖非一日矣。若焚之,其徒未必心服。彼言水火不能焚溺,可以是端试之。候不验,焚之未晚也。”

老忽说了:这些道家的经文,都已经讹传很长时间了,如果现在立即就烧,这帮人未必心服。他们不是自称火烧不死、水也淹不死吗?哪就让他们试试,如果做不到,再烧也不迟。

结果当时还算识相的道士马上回答:“此皆诞妄之说,臣等入火,必皆为灰烬,实不敢试。”

依老忽的性子,他在这件事上够客气的了。不过咱瞧他在此等事情上,就是要比帝国的一些君主更英明。

赵与庆蒙了,他绝对没有想到,陛下竟然对道门有如此大的“成见”,可陛下举例之人,祸了他老赵家的天下却也是真的,他实在不好反驳。

道长更糊涂的是,既然你小子有这想法,哪你还为什么要拉拢别人?

可道长的这个晕,很快就有人将醒酒汤为他端了上来。

东放缓语气再言道:“道长,朕并非在指责您,也并非是完全怪罪道门,而是提醒你们,真要昌大道门,就绝不能容许道门之中还有如此人等。”

林灵素盛极之时,“其徒美衣玉食,几二万人”,这哪还是道徒?骗吃混喝的还差不多。

“朕更可以坦白地告诉您,朕认为,昌大道门的关键,不是朝廷的扶持,而是道门需要自己进行改变。无当年之变,也就没有今日之禅宗。”

兄弟我今日屡屡提到禅宗,就是在告诉你们,道门也该改改了。你理论上不严谨、组织又松散、行为上也不如别人,还争什么争?

赵与庆剧震:“陛下的意思是?”

“道长,朕授予全真教‘玄门正宗’四个字,就是借此授权他们,在以后主持整顿天下的道门,重立各种规矩,消除其中的流弊。只有这样,今后才能在真正的意义上,昌大道门。”

赵与庆身子颤了。什么叫野心,这才是野心。

“陛下,此事太大。”

帝国陛下可显得满不在乎:“道长,道门里不光是它全真教吧?”

“您和杜浒将军还可以告诉他们,一旦复国之后,朝廷会在礼部名下设立一个宗教司,专门管理天下的各教派,其中至少有两个人将由教派人士来承担,他们将协助朝廷管理教派中事务。”

“其中一人,朕给全真教保留,五年之后,再由道门之士重选一人来替换,今后以此为例,。”

赵与庆突然全身松了下来,陛下的胆大,他知道。他更清楚,进入了朝廷的宗教司,这对整个道门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

他盯住陛下:“朝廷的条件?”

“奉我大宋为天下正朔,守朝廷的规制,将北方的流民给引到南方来,革除道门的弊病,没有其它。”

道长也咬牙了:“贫道愿意一试。”

“贫道还有一疑问,另一人是?”

“此人朕将会考虑在以后给佛门。”

好么,热茶刚下去,凉水紧接着灌嘴里,道长的“道心”彻底失守。这小子就是吃里扒外的主,天下就没他这样折腾人的。

他刚翻眼,东就摆了摆手诚恳地说道:“道长,玄门之士过于争这些,就不是玄门中人了。老子曾讲过,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做好了自己的事,这就是最大的争。”

后世有言:要抓住自己的主业。不紧紧抓住自己的修道,却忙于他务,你还叫什么玄门正宗?再说,有了佛门,这也让你们有点压力。

他淡淡地说道:“您把朕的话,也讲给全真教的人听。”

听了陛下的所言,一直没有说话的吉安,突然心中有了一种明悟。这个悟,对他的将来是非常重要的。

杜浒也没有多言,他清楚,这件事的策划者就是陛下,他只会按陛下所说的办。

但他和赵与庆真的不知道东的内心是多复杂。

东对全真教的看重,并不完全是别人在北方的基础。因为没有外来的帮助,帝国军情司在北方的渗透,不过就是慢了点而已。

他重视全真教的另两个原因,一是它的“新”,另一个则是当年重阳真人勇于变革的气魄。

我们已经知道,作为中国本土宗教代表的道教,它是有缺陷的。可以说,无论是在理论上、形式上和组织上,它都没有很多外来的宗教严密。

但作为一个新成立的教派,全真教却有了长足的改进。它一不崇尚符,二不从事炼丹之术,并制定了严格的清规戒律。也就是说,全真教没有太多过去道教所具有的流弊。而且从教义上来看,其倡导的,更主要是修身养性。

至于它所说的“真性”解脱、“阳神”升天,甚至“元婴出胎”,到底是真还是假,其实都不重要,这本就是宗教所应有的东西。

你可以说这具有欺骗性,但问题是,佛门的“轮回转世”,基督教的“天堂地狱”,都算得上具有很高的欺骗性。因为人死之后,谁也不知道到底如何。

真的是比较起来,东还是觉得道家的有些理论更有胆识,他们可是敢放言:“我命由我不由天。”在东的看法中,道家的有些做法,至少宜寿延年的功效还是不能否认的。

事实上,王重阳就说过:“今之人欲永不死而离凡世者,大愚,不达道理也。”丘处机则告诉成吉思汗:“有卫生之道,而无长生之药。”人家说的已经够直白了。

但东也认为,眼下的全真教同样出现了问题。

因为在立教的初期,重阳真人、包括丘处机在内的全真七子,全都身体力行的是苦修。而到了后面的弟子,在有了富丽堂皇的庙宇之后,显然已大不如前,有点更重视地位、财富的获取。

在东的看法中,要改变这种情况,首先就要点醒他们,这就是他前面大谈朝廷和教门利益冲突、帝国规制的主要原因。其次,就是要他们有变革的勇气,所以他反复提到了禅宗。但别人是否真的能认识到,这就是他们的事了。

东还认为,理论和形式上的不严谨,其实还不算大事,真正的问题是,整个道门之中,始终混迹有许多招摇撞骗的神棍,这里面的弊病太大,朝廷就绝不能容忍。故此,他要借全真教之手来整顿。

然而,光这些真的不足以让东如此费心,他所考虑的确实还要更远。

因为元代的社会现象之一是,随着蒙古人的征战,外来的宗教开始在这个东亚之地大举进入。我们可以从历史的资料中看到,无论是基督教、还是伊斯兰教,它们中的不少教派都是在这个期间扩张了自己的势力。以江南而论,则主要集中在了临安、泉州和广州三地。

1307年,教皇克力门五世更曾任命一个孟德科维诺的传教士为汗八里城(也就是北京)的大主教,六年后,又为他派来了三个副手。

历史上,这些外来的宗教在明初受到了朱元璋的严厉打击,基本上完全被禁止,因为它们被看做是蒙古人所引进的宗教而受到排斥。

东在以后必会遇到这个问题,而且讲实在话,他也并不喜欢有些外来宗教。不讲在这个中世纪,就是在后世,教皇或教廷的手也有点长。

当然,作为一个后世之人,不到万不得已,东也不会采用朱重八的手段,哪似乎太过了点,但他肯定也不可能纵容。

他对此的考虑是从三个方面下手:

首先,将所有宗教正式纳入帝国的管辖,所以他要设立宗教司。宋代的宗教事务,就属于礼部的管辖。

在这小子内心里,无论你是什么“教”,一不允许你爬到朝廷之上,二必须遵守帝国的规矩。

其次,为了对外来宗教加以抗衡,必须对本土的宗教稍加扶持。

以全真教为首的道教是本土的教派,他自然要向着。但它们要想能与别人抗衡,就必须改革。这是他屡屡提到禅宗的又一个原因。

而第三,虽然有盗陵之事,他也不准备打压佛门,因为佛门总的来说已本土化,它不应被另行看待。

您只要明白,这小子实际上要维持的,仍然是以儒、释、道为主体的帝国体系,他找全真教就不难理解了。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热门小说
终末忍界玄尘道途反叛的大魔王奸夫是皇帝盖世双谐五胡之血时代绝对一番我只有两千五百岁信息全知者你老婆掉了
相邻小说
妖灵店铺权力代言人权力暗战:征途网游之我意纵横伪灵传西南崛起旷世奇才入仕奇才冰山总裁的小白脸亲爱的,军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