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炎武是江苏昆山人,出身江南大族,是清朝著名的思想家。清王朝平定三藩之乱后,在中国的统治稳定下来了。但是,康熙帝怕有些明朝留下来的文人心里不服。于是,他命令各地官员和朝廷大臣,把有学问的文人推荐给朝廷,马上封他做官。
但是很多学者却认为,他们是明朝的臣民,到清朝做官是丧失气节的事。他们宁愿冒杀头的危险,也不肯应召。顾炎武就是其中的一个。
顾炎武的祖父是个很有见识的人,认为读书一定要研究实际。顾炎武受祖父影响,从小喜欢读《资治通鉴》、《史记》和孙吴兵法等书,十分关心时事。
正当他用心治学的时候,明朝灭亡,清兵南下,江南各地人民都组织抗清斗争,顾炎武隐姓改名,在长江南北一带奔走,想组织一支抗清义军,但毕竟势孤力单,没能成功。
当时,沿海和太湖一带还有零星的抗清活动,清朝官府防备很严,发现有什么抗清嫌疑的人,就要加上“通海”的罪名,打进监狱。昆山有个官僚地主叶方恒,想吞没顾炎武家的田地,买通顾家的仆人,诬告顾炎武通海。叶方恒还把顾炎武抓起来,私设公堂,逼他自杀。
经过朋友们的奔走,顾炎武才被释放出来。叶方恒还不肯罢休,派人追踪他。顾炎武知道在江南无法呆下去了,决心到北方去游历。
顾炎武到北方去,一来想考察各地的地理形势,风俗民情;二来也想找机会结交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进行抗清活动。
在游历的过程中,顾炎武始终不忘学习,他从小读书就有个习惯,有一点心得就记下来,后来如果发现错误,又随时修改;发现跟古人议论重复的,就删掉。这样日积月累,再加上他从调查访问得到的材料,编成一本涉及政治、经济、史地、文艺等内容极其广泛的书,叫做《日知录》。
在《日知录》里,他写了一段精辟的话,“保天下者,匹夫之*,与有责焉耳矣!”意思就是为了保天下不亡,每一个地位低微的普通人,都应负起责任,后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名言就传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