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定问道:“这些天在忙什么,也不见你过来坐坐。”
启雷道:“我是想过来的,可那里找的到你,我有个想法,真想问问你,打算自己干个体户,不知道可行不可行。”
文定道:“打算做什么?现在有的事还是不能做的。”
启雷道:“我发现我们宁州有二样东西比较出名,一是水产,二是水果,现在这些东西供销社大多只是收购一部份,还有好多老百姓都卖不出去,而在外面,这些东西又都买的很好,而且外面也开始有私人在做这些,所以我也想自己收购自己销,外面的客户都是现成的,就是不知道政府允许不允许?”
文定道:“这个没什么不可以的,不但允许,而且还鼓励,谈谈你具体的打算?”
启雷道:“宁州的水果有最出名的是桔子,有宁州蜜桔,名扬天下之称,但桔子的季节太短,做不长,其次是宁州的云雾茶,也是很有名的,在外地也是很欢迎的,而且我也比较熟悉,所以我想开一个特产公司,在桔子季节就销一些桔子,其它时间先以茶叶为主。”
文定点头称是,想了一会道:“你有空到我那儿去,先给你弄个正当的手续,这样子你做起来就没有后顾之忧了。”
启雷点头称好,二人说了一会,司机回来,文定拍拍启雷的肩,上车离开。
……………………………………………
冬去春来,万物复苏。
宁州的北边有一座大山,被称为北山,此时也开始变的郁郁葱葱起来。北山的顶峰,状如莲花的花心,四周群山向而拱之、层层相裹、形似花瓢,故名莲花峰。沿着宛蜒的公路登上莲花峰最高峰,这是一处上万平方米的空旷地,立身峰顶俯瞰,展现在眼前的是瞬息万变的奇妙景象,花在云中开,雾在花间飘,云雾与花海交映成趣,真是一时一景,全无雷同之处。
莲花峰常年云雾飘绕,山高风大,夏凉冬寒,当地人形容“莲花峰上无六月,冬来阵风便下雪”。四季浓雾笼罩,冬天霜雪连绵。由于山中气温较低,萌芽迟缓,因此,这里所产的高山云雾茶,因外形细紧弯曲,芽毫壮实显露,色泽绿翠有神,香气请高,滋味鲜醇,成为茶中一绝。
据记载,汉代这里已开始种茶,东汉末年著名高道葛玄“植茶之圃”已上莲花峰顶。相传隋炀帝杨广在江都生病,当地高僧携带莲花峰云雾茶为他治病,从此茶叶开始传人北方。唐朝时,日本高僧最澄于公元804年到国清寺学佛,归国时带回若干菜籽,试种在近工(滋贺县)贩木村国治山麓。现今的池上菜园,传为最澄大师种茶旧址。从此,中国茶叶及其栽培技术传入了日本。
春日的一个清早,启雷骑着新买的摩托,小心翼翼的沿着盘山公路,来到莲花峰,这里的村民对种植茶树具有丰富的经验,由于山中气温较低,萌芽迟缓,因此,多选有利地形,零星分散栽植,周围种以其他树木,形成挡风、防寒的天然屏障,阻止高山大风寒冷的威胁,所以,这里的茶林大面积的并不多。 启雷在这里转了几日,跟当地的老乡套交情,散发不少的香烟,渐渐的在这一带开始熟悉起来。
这一日,启雷依旧把车停在通公路的林场场部,在场部人员的指点下,启雷沿着一条山间小路,一个人进山。
小路依溪而上,一路上,风景佳美,溪水潺潺,在巨著石间奔流,满山的映山红,灿如云霞,当真赏心悦目,启雷的心情也跟着兴奋起来。启雷走了一会,上了一个山坡,却见坡上有一树庄,村前村后四周,树木葱茏、修竹苍翠,村边有一茶园,茶园沿着山坡一直延伸到百十米的山脚,茶园里有三三二二的女子在忙碌着。
启雷沿着山坡往下走,来到几个忙碌的女子面前,问道:“大姐,你这茶叶卖不卖?”
几个妇女早看见来了一个城里人的打扮的年轻帅气的后生,正在切切私语,不知这人来此何事?见启雷问话,有些诧异,大概也是从没遇到居然有人会到这儿来买茶叶。当下,一中年妇女说道:“我们这茶园是茶场的,不卖。”答的很是干脆。
启雷有点失望,又问道:“那你们这儿有没有不是茶场的?”
中年妇女道:“你是谁啊,从那里来的,到我们这儿买茶叶要有证明的。”
启雷笑道:“我是市供销社的,当然有证明的。”说着,拿出一张证明递给这妇女。
那妇女接过看了看,递还给启雷,笑道:“我们又不识字,给我们看也是白看。看你这么诚实,想来也不会有假的。”
边上一胖胖的妇女笑道:“你是市供销社的,我儿子明年想结婚,你给弄台自行车好不好,我给你介绍卖茶叶的。”
另一妇女道:“去你的,好象怕别人不知道你儿子要结婚似的,逮到谁就问,你难为情不难为情。”
胖妇女道:“这有什么好难为情的,我托这位同志买东西,又不偷又不抢的,他是供销社的,还不是一句话?”
启雷笑了笑,这山里的妇女,倒是挺爽直的,真不知怎么回答,只听先前那妇女道:“你沿着这里往那边走,大约几里路,那儿有一些小茶园,不是茶场的,也许可以买给你,只是,那边一般都没人,你要运气好的话,也许能碰到。”
启雷谢过,按着妇女指的方向往山上方向走去,又行了几里路,果然又看到一些零零星星的茶树,散落在树木之中,周围,还有一些鲜艳的红杜鹃,启雷四下里观望了一下,果然没什么人,便欣赏起周围迷人的风景来。
启雷正自看着,突然从树林那边传来一声女子的叹息。(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