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大文学移动版

m.dwxdwx.com

[VIP]第十九章(一)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82.再厉害的东西,总可以找到对付的办法兰州铀浓缩厂的第一批扩散机是1963年3月底启动的,在上上下下的期待中,从厂里的领导到技术人员,都小心翼翼地整天呆在车间里,一点都不敢大意,其间小问题不断,所幸没出大的问题,到1963年底,已经启动了四批设备,铀-235的浓度也越来越高。

胜利已在眼前。

终于到了第五批设备启动的重要时刻。透过中央控制室的玻璃,能俯瞰几千台设备的运行情况。厂长王介福对着话筒下达启动的命令。十几个巨大的电闸同时合上了。巨大的厂房里,所有扩散机都在运转,发出隆隆的巨响,震得中央控制室的窗户嗡嗡作响。数百名穿防护服的技术人员和工人们,在一排排机器面前走过,仔细观察着……

密闭的样品分析室内,各种仪器前,穿着笨重防护服的技术人员正在小心翼翼地分析样品……

计算机室内,王承书坐在一台计算机前,她面前的屏幕上有一条铀-235曲线图谱。一位助手进来报告说,第一批样品分析结果出来了。王承书有些紧张地接过助手递过来的纸带。她把纸带上的曲线与屏幕上的进行比照。王介福、王中蕃等厂领导也来到王承书身后,众人都屏住呼吸,等待王承书做一个判断。

两根曲线完全吻合!

众人都面露兴奋之色。不多时,又有一个助手进入,把纸带递给王承书。她进行比照。结果也完全吻合。众人表情更加兴奋……

但是,在浓度按近90%的时候,也就是最后一批样品的两条曲线,却岔开了!王承书进行比对时,发现两条曲线出现了较大差距!人们顿时紧张了。汗水一下子从王承书的脸上流下来。王介福紧张得嘴唇发抖……

样品分析结果和计算的结果如果不一致,而且偏差较大的话,就是一个大问题,说明这个铀-235产品可能质量有问题,达不到原子弹核裂变的要求!

王承书、刘广均等专家和厂领导们面面相觑。正在这时,一位技术员举着一条纸带跑过来,大声说:“样品分析室报告,刚才的分析结果出现了问题。这是修正后的曲线图谱。”

王承书一把抓过,仔细进行比对。两条曲线完全一致!人们立刻欢呼起来……

王承书却坐在那里,一动不动,疲惫的眼睛里,慢慢有泪水流出来……

1964年1月14日11点5分,王介福对着话筒庄严地下达指令:“提取产品!”

车间内,一排机器的终点,随着扬声器里传来的王介福的指令声,技术人员打开了产品容器上的阀门,白色的铀-235进入容器。容器,渐渐满了……

1964年1月14日,是一个辉煌的日子。被称为世界上最难以捕捉的物质——铀-235,在兰州铀浓缩厂提取成功。我国成为继美国、苏联、英国之后,第四个生产出这种产品的国家。法国虽然此前爆炸了原子弹,但用的核材料是钚,而不是铀。

1月20日,**主席在二机部的报告上写下两个大字:很好。

**关注原子弹,也关注着导弹。1964年2月6日,钱学森受邀到**住处谈话。在中南海**住处,**高兴地把钱学森让到沙发上就坐,他说:“我们搞原子弹很有成绩呀!”

钱学森回答:“主席,我有耳闻。”

**道:“怕不止于有耳闻吧?”

钱学森老老实实道:“原子弹实在是只有耳闻,我是搞运载工具的。”

**说:“是的。你们搞了1000公里的,将来再搞2000公里的。”

钱学森说:“美国在东南亚新月形包围圈上的有些基地,有2800公里以上的距离。”

**感兴趣地:“我们导弹将来可以到夏威夷?”

钱学森道:“谁都知道,美国费尽心机搞这个包围圈,目标就是中国。我们的导弹,不久的将来,要能打得更远。”

**笑了:“你搞的导弹那么厉害,有没有办法对付它呀?”

钱学森回答:“美国做了一些反导弹试验,但是不成功。”

**信心十足地:“有矛,必有盾!再厉害的东西,总可以找到对付的办法。要研究反导弹,搞少数人,有饭吃,专门研究这个问题,5年不行,10年,10年不行,15年,总要搞出来的!”

钱学森记住了**的话。后来,国家组织力量,也进行了反导弹的研究,钱学森投入了很大精力,研究用飞机打导弹、用导弹打导弹、用激光打导弹,用超级大炮打导弹……终因那个时候条件不成熟,工程还是下马了。美国在这方面付出了巨大的财力物力,做了几十年的探索,不论是里根的“星球大战”计划,还是小布什的“TMD计划”,也都有许多难点没有解决。

然而进入到2009年,中国反导试验获得初步成功,震动了世界。在西部的导弹基地,中国成功用一枚导弹拦截了一枚目标导弹,**近半个世纪前的预言,渐渐成为可能。可以预见,反导——将成为大国未来争夺太空制空权的重要一着。**的预见性,确实是惊人的。

83.原子弹最忌讳的问题出现了兰州铀浓缩厂分离出的铀-235,要变成白色晶体,装进暖瓶大小的钢瓶,再运到位于玉门的酒泉原子能联合企业。原子弹裂变材料的生产,从开采矿山开始,到这儿是最后一道工序。具体点说,要在这里进行精炼,去掉杂质,然后铸成一定规格的金属铀。

外面寒风呼啸,零下二三十度,铸造车间内却是热Lang扑面。在一台奇形怪状的真空感应电炉前,总工程师姜圣阶反复对几十位技术人员和老工人进行讲解、培训。厂长周秩也像一位普通技术人员那样,认真听。人们都明白了,铀-235是一种可裂变的危险材料,如果发生链式反应事故,后果不堪设想,所以必须加倍小心。另外,铀金属活性很大,必须保持在真空状态下,否则就会氧化燃烧。因此,所有工作都要在这台真空感应电炉里面进行。

这种真空感应电炉,全国只进口了一台,非常宝贵,是车间主任祝麟芳费尽周折从北京的导弹研究院借来的,所以厂里要求,既确保铸造出合格的裂变材料,又要保护好这台宝贵的真空感应电炉。

事实上,从1959年开始,酒泉原子能联合企业就组织技术人员,同核武器研究院的学者一起,对金属铀进行了三年研究,基本掌握了它的特性。姜圣阶来了以后,进一步抓了这方面的工作。根据设计,铀金属铸件对几十个元素的纯度要求很高,如果杂质稍多一点,就会影响铸件密度,而铸件密度和最后的临界质量有直接关系,所以,得想办法加以精炼。

1963年底以前,还没有拿到真正的铀-235,他们先用代用料,进行模拟铸造。反复模拟,可以说一切环节都考虑到了。到1964年1月份,铀浓缩厂已经生产出浓度达90%的铀-235,天天可以出产品,在酒泉原子能联合企业,金属加工原子弹裂变部件也做好了准备,一切准备工作都就绪了,缺的就是把铀-235铸造成金属铀,最后完成原子弹的总装。

到这个时候,上上下下都盯着酒泉原子能联合企业。

他们先用替代品进行过多次铸造,都是成功的。但正式用高浓度的铀-235精炼时,却发生了一个重大问题。

正式精炼那天,周秩、姜圣阶、祝麟芳等领导和专家都来了,他们身穿防护服,站在一条隔离带前,瞪大眼睛,望着几名技术人员在炉前操作……

终于,真空感应电炉的门打开了,一只半球状的白色金属铸件展现在众人面前。技术人员用仪器进行检测,做底片探伤。在一阵刺耳的声音中,众人紧张地期待着……

就在这时,发现了问题:铸件上有一个小小的气泡。得到报告,姜圣阶与周秩等人都是一愣。他们通过仪器看到,铸件上的气泡约有黄豆大小。

[连载中,敬请关注...]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热门小说
奸夫是皇帝我只有两千五百岁反叛的大魔王信息全知者五胡之血时代终末忍界玄尘道途盖世双谐你老婆掉了绝对一番
相邻小说
无限位面征服系统装逼愤怒系统国家力量和珅新传中国式家庭面面观当官记仙帝当官重生之宋朝当官无赖当官明朝当官那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