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指的是任何一群人(包括一个社会)共同持有、并且形成该群人每个成员的经验,及指导其行为的各种信仰、价值、和表达符号。因此处于相同文化下的一群人,其生活方式、行为模式必定深受文化的影响,而呈现相同的形态、特。换句话,承袭不同文化的一群人,必定也因文化差异而在生活方式、行为模式的表现上有所不同。每个民族均有其自身的传统文化,同时也会或多或少、主动或被动地接受外来文化。传统文化同外来文化之间总会发生碰撞、争议乃至相互吸收、直至融合。历史上当外来文化冲击本土文化,遭受到本土文化强有力的压制、排斥,进而销声匿迹,或者外来文化借助强力冲击传统文化,并进而消灭传统文化这两种极端的例子也绝非绝无仅有,但更多的情形则是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之间不断相互斗争、相互影响、相互适应,乃至相互吸收对方营养、改变自身内容、走向相互融合的道路,从而将外来文化改造为传统文化一部分,甚至取代传统文化的地位。成为新的历史阶段传统文化的主流。这就呈现出人类文化多元化的丰富多彩的面貌。
任何一个国家都会面临现代文化对传统文化冲击、外来文化对本土文化的冲击。然而,现今对中国文化冲击最为强烈的除了西方文化,还有日韩文化。前几年“韩流”席卷了中国大陆,对青少年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至今余波不止。日本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更是由来已久,索尼、本田、富士等品牌在中国早已是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日韩服饰、电影、音乐等的文化侵袭,可谓是无孔不入。前段时间风靡一时的奥林巴斯数码相机广告可以是无人不晓,其主题歌《Hey,Julia》也是红极一时。奥林巴斯数码相机由此彻底打开了中国市场。改革开放的今天,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中国已经形成了许多新的文化现象。
在古代中国历史中,国人一向以泱泱大国自居,觉得自己地大物博,认为只有本国本民族的文化是最优秀的,把其他民族称为蛮族,把他们的文化称为边疆文化等,从而形成了一种无比的优越感。但尽管如此,中华文化还是以博大的胸襟吸收了许多外来文化精华。比如我国的佛教就是从印度传过来的,我国土生土长的道教神话故事里也可见外来文化的影子。其实,翻开历史,我们不难看到中华文化引进和吸收外来文化的例子。现在西方文化在现代不断渗入到我国人民生活的各个领域,好听是经济更为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的文化的扩散和传播,得难听就是强势文化对弱势文化的侵蚀和冲击。
“外来文化”既包括西方文化同时包括我们的近邻日本、韩国等的周边国家文化。改革开放以前,我们并没有过多的考虑外来文化会对我们的文化带来的巨大冲击,但是外来文化对于中国大地的影响确是早就开始了。西方最开始是用他们的战舰、大炮来向我们介绍他们的文化的,从他们强大的军事实力中我们认识到了自己已经不再是那个“天朝大国”,不再是那个谁见了都要朝拜的民族,需要向西方学习先进的文化先进的技术,从而有个我们随后的辛亥革命,新*主义运动,才有了我们新中国的建立。
随着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国在一步步地融入世界。在这个进程中,中国文化也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如美国的大片、音乐、快餐等都深深影响着中国人,尤其是年轻人。有的大学教材直接用英文原著,一些企业的名字充满了西化的色彩,有人更以玛丽、约翰等作为自己的名字。在第四届全球华人物理学家大会上,500多名学界精英,尽管都是黄皮肤黑头发,但从论文汇编到会议网站,从演讲到提问,甚至会场门口的指南,全是英文,部分海外华裔学者采用中英文双语的要求被组织者以国际惯例为由遭到拒绝。这些都表明,中国文化正在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尤其是西方文化的冲击。
像我国传统的春节观念在外来文化和历史的冲击下逐渐在人们的心目中淡化。圣诞节最初是作为一种宗教文化开始传播的,比起中国传统的节日如春节等的悠远历史,是显得稚嫩。但如若我们接受某种事物一定要看它的历史是否悠久,那么我们只好回到茹毛饮血的原始生活中去了。原因在于是外来文化对本土文化的冲击。对于我们这个发展中国家来,外来的“先进”文化有时确实是很可怕的。因为强势文化的背后必有强势经济做依托。在这些所谓的强势文化面前,人们很容易失去自我,失去自信。这是我们遭遇“强势文化”时产生的第一个误读。确实,在许多人眼中,先进的生产力就是“先进文化”,就像*时全国羡慕上海,改革开放后全国都向往广东一样,谁的经济发达,谁就必然成为国人的楷模,大到产品,到方言,莫不如此。
认可事物都有两面性,面对外来文化的冲击,必然出现截然不同的正反两种态度:一种观,认为中国文化有神奇的同化能力,能够把所有的外来文化同化掉。二千多年来,有多少异族入主中原,但最后都被中化同化了,有的连自己的语言文字都丢掉了,而中化反而越发强大。我们的文化有如此神力,哪怕你美国文化,哪怕你“韩流当道”,早晚都会把它们消化掉,甚至我们的文化还会走向世界,成为世界文化的主流呢。这种观过于乐观了。因为现在与历史上任何其他时代不同,这是一个“二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任何文化想凭借自身的深厚传统来同化外来文化,都可能丧失独立性,迷失自己。我们应该保持足够的警惕。在这方面,法国做得就很好。人们都知道,法兰西文化也具有悠久雄厚的文化历史,法国人一向以自己的文化而自豪。可是面对美国文化的凶猛冲击,法国政府制定各种措施来保卫自己文化的特色,甚至不惜得罪美国,限制美国文化产品的流入。
另一种观,则认为经济的全球化,必然导致各国的文化也将在交流中走向一元化,各国文化都将逐渐消磨自己的特色,而融于共同的文化之中,中国文化融入世界文化有何不可?这种观看似是“与时俱进”,实质是文化上的“全盘西化”。世界大同还很遥远,我们不知道大同世界是什么样子,但它绝对不应该是一种文化惟我独尊的世界,而应该是各种文化百家争鸣、争奇斗艳。文化是一个民族存在基础,它能够凝聚民族的力量,正是因为有了历史悠久的中国文化,中华民族以及疆域之外的华人社会得以形成,并且在心灵上紧密地与祖国的命运交织在一起。
在中国,百多年来基本上是在学习西方文化的过程中,是在建设中国新文化的过程中,可以预见的是,在中国必将出现一个新的“百家争鸣”的局面,文化多元的新格局。我们可以看到,自“改革开放”以来西方的各种学、各种流派如潮水一般涌入中国,到目前为止我们仍然处在大量吸收西方文化的过程之中,我们还没有能如在吸收印度佛教文化的基础上形成了宋明理学那样,在充分吸收西方文化基础上形成现代的新的中国文化。但在*九十年代之后,中国思想文化界的分野越来越明显,逐渐形成了若干学术团体,这些学术团体大概都只是“一家之言”,能领导思想界的权威还没有出现。展望二十一世纪,在不久将来也许会出现适应中国现代社会要求的不同学术派别,但大概也不会产生一统天下思想体系。这就是,无论中外,由于文化的相互影响和不断变换,大概都不可能出现象柏拉图、孔子、释迦牟尼等等那样代表着一种文化传统的伟大思想家。那种企图把自己打扮成救世主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众多的思想群体的合力推动人类文化的发展,这正是多元文化所要求的。与这种情况相联系,我认为也许和当前精文化向大众文化转移不无关系。由于人类社会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传统的慢节奏的精英文化已不适应人们感情和精神的需求,因此,在文化的各个方面表现出趋向大众化,哲学自然也不能例外。因而为满足人们这种快节奏的感情和精神上的需要,哲学问题也逐渐趋向简明和通俗。我想,这也是不会出现象已影响人类文化两千多年,今后仍然会长期发生影响的孔子、老子、柏拉图、释迦牟尼等“圣人”的原因之一吧!
客观来,民族文化如果毫不遏制地任凭“汉化”和“西化”,那么高谈阔论、大书特书民族文化旅游岂不是一句空话?可以肯定,引进“汉化”或“西化”的经验和作法来大力发展地方生产力,是非常必要的,但在发展中如果能完美或尽可能地保持自己的民族传统,这对开展特色旅游是大有好处的。在中华民族文化多元性保护的今天,黄平县各民族传统的历史文化和其他民族一样,总是博大精深的。所以,当我们在进行民族文化的旅游开发时,要更加注重传统文化的保护,按照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提出的“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继承发展”的工作方针,进一步推动和维护民族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应该避免那些先保护后发展或是先发展后保护的方式,应该从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出发,实行在发展中做好保护,又从保护中协调发展,才能真正实现民族文化保护和旅游资源开发的整合,才能实现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因此在旅游和发展民族经济中,只有把各民族千百年来的优秀文化精华和淳朴的生活神韵发扬光大,才能使弘扬民族精神化成一种至高无尚的事业,使这些优秀文化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这样,民族传统文化就能得到有效保存并与时俱进。
经济的变革对市场和人们的生活无形中也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这种冲击或多或少地改变了人们对生活的固有观念,随之而来的,也接受了那些原本不属于自己的文化。没有在西方国家长时间生活的中国人,无法有效地分辨出那些外来文化的优劣,尤其是那些学了几天。对于外来文化,既不能自恃文化历史悠久,故步自封,更不能以全球化的理由坐视民族文化受到的冲击。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伟大民族,我们应该在保护和弘扬中国文化上有所作为。在中国加入WTO时,机遇与挑战并存。但外来的事物开始影响并冲击我们的传统事物时,我们所面临的未尝不是一次发展的机遇。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来也是如此。我们担心文化遭受打击甚至颠覆就因此将外来文化拒之门外的做法只能是自欺欺人,到头来只会导致传统文化最终在世界历史长河中沉沦,在世界人民面前被外人所抛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