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大文学移动版

m.dwxdwx.com

第九章:迁都欲南征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大金天德二年〈1150〉正月,严冬时节,大地为冰雪覆盖,北风扯着喉咙“嗷嗷”嘶叫。大兴国把炭火烧得又红又旺,五云楼内暖意融融。海陵难得有的好心情,对破例召见的心腹重臣秘书监萧裕说:“萧大人,你我亲如手足,在朕谋夺皇位过程中,你立下了汗马功劳。故而有何谏言尽管直说,朕都会耐心听取,决无怪罪。”

“臣想问一下,万岁身居皇位,是否已满足现状,还有何欲望?”“人生在世,无非名利二字。朕一国之主,名已到顶,若说起利来,普天下财富尽归朕支配,应该是再无所求。”海陵停顿一下,“你乃朕之密友,朕平生还有三愿。”

“喚,愿闻其详。”

“第一,朕既为帝王,凡事就得自己说了算,最为反感的就是大臣们絮絮叨叨,文臣死谏。”

“如此说,臣也不能忠言逆耳了。”

“萧大人你自然不与别人相同,你说什么都可以,如果朕把你的嘴也封死,那就听不到真话了。”

“万岁,这第二呢?”

“兴师南进,扫平赵宋,一统天下。”

“雄心壮志,值得称道。”萧裕再问,“这第三呢?”

“愿普天下的天姿国色绝代佳人,皆为朕所用。”海陵说时,颇有一番慷慨激昂之气势。

“臣欲所谏言者,正有此一项。”萧裕又问,“皇上现下后宫佳丽充斥,可有千人之数?”

“其实并无许多。”海陵掰着手指数道,“朕有皇后一人,贵妃十二人,昭仪三人,充媛六人,婕妤三人,美人三人,才人三人,也就是这么多。”

“万岁所说皆是有名位的,你的后宫宫女不下数千。”萧裕认真地劝道,“南国隋炀帝亡国就是亡在后宫美女过多之上。万岁精力充沛,当用在一统中华上面,现下终朝每日,宴饮寻欢。特别是夺人qi女,难免结恨,便是种下祸根,说不定为此失去江山和性命。”

“萧大人说得是,朕此后定当自律。”海陵诚恳地,“萧大人定然还有高见,望再为赐教。”

“万岁谈及统一天下宏愿,臣以为正是有道明君所为。赵宋在南,

我大金国都偏居北隅,多有不便。欲图全国,国都必得南迁。”

“正合朕意。”海陵早有此意,“我大金建国以来,疆域不断南扩,阿什城显然已难以驾驭大片国土。而且汉人先进,我女真人不当抱残守缺,离开阿什城,南迁燕京,或可狠心抛弃旧习,学得新法。便日后统一全国,燕京也可居中管辖,方便治理。”

“臣以为燕京是为首选。”

“明日早朝,朕即令百官共议。”

第二天早朝时,海陵当众提出了迁都动议。中书令宗本率先反对:“万岁,迁都万万不可。”

“怎见得不可?”

“万岁,阿什城本龙兴之地,太祖在此起兵,灭辽败宋始得天下。南迁则风水尽失,只恐江山不保。”

萧裕带头予以反驳:“燕京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北有居庸、古北、松亭、榆林诸关拱卫,易守难攻,可免北顾之忧。”

兵部尚书何卜年言道:“燕京向南则如坐堂隍,俯视廷宇,随时可叩开中原赵宋王朝大门。迁都燕京,则赵宋可图。”

太保宗正支持其兄的观点:“万岁,迁都非同小可,百官衙署皆需重建,费时费财,且百姓数以几十万计,住处家具牛羊猫狗鸡鸭,诸多繁杂事体,皆要一一打点,十年八年难成,还是莫要无事平添烦恼。”内侍梁汉臣也有见解:“现今的上京地处奇寒,生活诸多不便,京城所需粮草,皆需南方漕运,路途遥远,常有耽搁,费时费力。再说京城偏北,不便治理全国,南方豪强王室,也极易集结势力,对抗中央,故迁都实为上策。”

代王宗雅、毕王宗哲、平阳尹宗秉等人,先后声言反对。总之,这一干官员,皆太宗子孙。他们不思进取,只想坐受荣华,反对南征赵宋。

海陵不愿再听下去,当即做出决定:“朕为大金天子,握有生杀予夺大权。迁都之事朕意已决。命尚书右丞张浩为修筑新都营建史,全力营造燕京。”

“遵旨。”张浩领旨之后,很快交上了燕京的规划。整个都城,完全按照汴京城的形制修建。周长三十七里,城内住有居民二十五万五千五百户。城内南部是为皇城,内里又有宫城,全长九里零三十步。宫城

内有九重宫殿,共计三十六座宫殿。共役使工匠一百二十万人,基本上都从汴京召集。

新都自天德三年〈1151〉开工,至贞元元年〔115〉完丁,历时整整三年。期间曾经瘟疫流行,成百上千的工匠病死。海陵下令周围五百里的医生倶去看病,使得燕京如期建成。从皇城正门宣阳门入内,但见新修的宫殿错落有致,金碧辉煌。北城里的店铺鳞次栉比,大街小巷秩序井然。

是年四月十七,海陵力排众议,率文武百官浩浩荡荡迁都。他完全采用汉家礼仪,乘玉格,服旒冕,执黄麾仗。队伍列十一节,帝后位于第六节。共一万八千人,马骑三千九百余乘,车轿一千多辆。海陵诏告天下,以燕京为中都,改汴京为南京,中京大定府为北京,辽阳府为东京,大同府为西京,仍旧保留五京制。更改年号,天德五年改为贞元元年。

海陵到中都宣阳宫未及喘息,便召萧裕来见萧大人,宗本、宗固、宗雅等人可曾随迁?”

“他们一伙全部随迁来到,谅他们也不敢明目张胆地反对。”萧裕话锋一转,“不过,他们都是孤身一人前来。而所有家小人等,全都留在了阿什城。”

“朕料定他们不会俯首听命。”

“这就叫羊肉贴不到狗肉身上。”萧裕提醒,“万岁,他们永远也不会与您同心同德的。”

“你的意思是,不留后患?”

“这些人地位尊崇,官高爵显,轻易动不得。”萧裕提醒,“得有确凿的证据,免得被反咬一口。”

“萧大人既如此说,也一定有办法,让他们本人和其他人,都在证据面前哑口无言。”

“万岁,臣有一堂弟萧玉,官居尚书省令史,他与宗本、宗固等人交好,臣设法让他出首,令代王等人难以脱罪。”

“好,”海陵许诺,“事成之后,朕加封他为太保兼三省事。”

“臣遵旨行事。”萧裕领命找到了萧玉,说明来意。

萧玉一口回绝:“这本官万万做不到,宗本、宗固与我交厚,怎能给好友栽赃,害其性命?”

“贤弟,为兄这是给你找条活路。”萧裕半是胁迫地说,“皇上已决意除掉太宗子女一族,你同他们过从甚密,本就在铲除一列。而今给你举报的机会,方可保全家不死,万万不可见拒。”

“这,这合朝官员知晓,谁不骂我无耻小人,卖友求荣,我还有何颜活于人世?”萧玉还是摇头。

“贤弟,如此说你一家十六口便受你所累而亡。”萧裕叹息着,“别人还好说,可怜我那年过八旬的伯母,也要遭此不幸,怎不令人肝胆欲裂?”

“啊!”萧玉有些语塞。

“萧大人,识时务者为俊杰,为了老母亲和全家人的性命,还是无奈做一回负义之人吧。”

“看来,只能如此了。”

“萧大人,下官等你的消息。”

“不用等了,有现成的机会。”萧玉告知,“每月十五,宗本同宗亲友都到代王府集会,他们以打马球之名,议朝政朝纲大事。基本上都是发泄对当今万岁的不满,几个要好的大臣也参与其中,本人也是其一。时间大约是午时前后,因为每次都要共进午餐。皇上的人掌握好时间,保证能一网打尽。”

“好,如此大人便是立下盖世奇功。定能得到封赏,高官任你挑,金银随你取,荣华富贵可期也。”萧裕取出一份拟就的举报文书,“还请你按个指印。”

“这,”萧玉犹豫一下,“大人,下官别无他求。只盼当时把我也绳捆索绑,不要让他们知晓我萧玉是告密者。”

“下官明白,保证做得滴水不漏。”萧裕又说,“只是若太后问起,就不得再隐瞒了,也就只能实话实说。”

“咳,最终是瞒不住的。”萧玉大为感叹,“我机关算尽,到头来也是逃不掉忘恩负义这个骂名的。”

正月十五,元宵佳节,宗雅的代王府一派节日景象。红灯高挂,彩绸横悬,宗亲故友,先后光临。宗本、宗固、宗懿、宗卞,还有益都尹宗哲、平阳尹宗秉,以及萧玉等人陆续到达。校场上,热闹的马球赛正式开始。说起来这打马球,相对于练兵无大的区别。人们乘马在球场上驰骋,东奔西突,纵横追逐,如同是对阵厮杀,直杀得尘烟四起,战马嘶鸣。

萧玉有些心不在焉,他不时地东张西望向外察看。宗本感到奇怪:“萧大人好像有心事?”

“啊,”萧玉不觉怔了一下,“没有,只是今晨起床后便觉头迷,也许是昨夜着凉了。”

宗本注意观察片刻:“如果萧大人身体不爽,就退出这马球比赛,等下我们还会商议要事。”

“本官听命。”萧玉勒马退出了赛场中心。

四周突然间尘烟滚滚,马鸣人喊,上千官军人马将校场团团包围起来。阿里出虎为首,高声喊道:“圣旨下!”

校场立刻安静下来,大家面面相觑,你看着我,我看着你,一时间竟然冷场无声了。

“宗雅、宗本、宗固等听旨。”仆散师恭大声叫道。

场上的人纷纷下马,跪倒在地:“臣等听旨,吾皇万岁万万岁!”“代王宗雅伙同太保宗正、中书令宗本、右丞相宗同等人,身居高位,享尽奢华仍不满足,图谋不轨,今在校场聚众为乱。着即令殿前左右都点检,将其擒拿归案,胆敢抗拒,格杀勿论。钦此。”阿里出虎当众宣读完毕,哼着鼻子吩咐,“给我全数拿下!”

“你拿不得!”宗本率先反对。

“你要抗旨?”仆散师恭拔刀在手。

“说我们谋逆,有何凭证?”宗固反问。

“若无凭证,万岁也不会降旨。”阿里出虎口气更是强硬,“铁证如山,真要亮出来,你们全家都休想活命。”

宗哲也不服气:“不要用大话吓人,皇上也不能血口喷人。若是信口开河任意诬陷,万岁得下罪己诏。”

“不见棺材不落泪,不到黄河心不死,让他们见识一下,使他们口服心服。”阿里出虎对仆散师恭说道。

“睁大你们的狗眼,白纸黑字赖也赖不掉。”仆散师恭把一纸证书抖落在众人面前。

宗本等人凑到近前,一看上面写得清清楚楚,说是宗雅、宗本等人串通一气,要谋夺大金的江山,计划刺杀或者毒杀海陵皇帝。再看落款竟是萧玉,还按着通红的指印。

萧玉直气得全身发抖:“你们,居然背信弃义,言而无信,说好的不能暴露我的身份。”

阿里出虎双手一摊:“这也是被他们逼的,无奈只能亮出凭证。”宗雅等人已将萧玉团团围在中间,齐声声讨:“想不到你竟是卖友求荣的无耻小人!”

“我,我。”萧玉此时已是无话可说,“我的难言之隐向谁倾诉?而今我只能一死以谢众位。”他拔出腰间佩剑,向脖子上一横,登时切断喉咙,马上气绝,摔倒于尘埃中。

宗本明白海陵不会饶过他们,便大吼一声:“兄弟们,拼了吧,何苦引颈等死坐以待毙?”

宗固也疾呼:“冲啊,跑一个算一个,杀一个赚一个,反正是一死,死也要死个值!”

护卫禁军同宗本家族拼杀起来,前后不过一刻钟,宗本等人被护卫尽数屠杀,而护卫们死伤不过数人。

阿里出虎向海陵交差,萧裕叹息着说萧大人自杀身死,下官问心有愧,应对其家小给予抚恤。”

“这个好说,给他五千两白银也就是了。”海陵想的是他的大事,“有道是斩草除根,太宗子孙还在阿什城,除恶务尽,不能留下后患。”“这个,”萧裕想要保全太宗一系家小性命,“皇上,宗本等人俱已授首,余下妇孺难兴大浪,还是抬抬手放他们一条生路吧。”

“不可,萧大人岂不知赵氏孤儿长大报仇之故事。而今是幼儿,二十年后便成人,切不可留下祸种。阿里出虎,带一千人马,将太宗一脉无论老幼,必须斩尽杀绝。”

萧裕觉得做得过分了,又劝告道万岁,且叫宗本等家小举家南迁。谅他们在万岁眼皮子底下,也不敢再有非分之举,这样皇上也可博得一个慈悲之名。”

海陵见萧裕再三讲情,他也不好再过分坚持己见,便改口道阿里出虎,就按萧大人所说,前往阿什城,知会他们的家小,立时举家南迁。”

阿里出虎奉命来到宗本的府宅,对宗本夫人说广皇上有旨,国家业已迁都,你们也要南迁中都。”

“我们偌大的府宅也搬不走,再说南迁诸多不便,亲朋故交皆在此地,我们就在阿什城,穷富也不走。”

阿里出虎又来见宗雅家小,代王妃答道:“太宗的陵墓在此,四时八节我们要去祭奠,故而不能南迁随行。”

太宗一脉家小的回答,基本上如出一辙。海陵听后半晌无言,眼盯着萧裕:“萧大人,你说把他们放在眼皮子底下,这可好,他们却要躲开我们的监视。怎么办?只能斩草除根了。”

“万岁,还是莫要灭族,史书有载,对皇上不利。”萧裕不想让海陵过多留下骂名,“再者说,太宗子孙说要留下按时祭奠先祖,这孝道之举无可厚非,人家的理由可是占到了理上。”

“如果都以这个理由不来燕京,朕的南迁大计,岂不就要落空?”海陵感到事情有些棘手。

“这个理由还真不好反对,”萧裕也束手无策,“南迁于国有利,蜗居北隅焉能一统天下?”

“朕南迁之举已行,万不能半途而废。”海陵把手一挥表达了决心,“何人不想随迁,他就是死路一条。”

“皇上,为先祖守灵总不能判罪吧?”

“哼!”海陵抛出一个令萧裕万万想不到的决定,“国都可以南迁,皇陵也可以南迁。”

“万岁,迁陵可是古今未有。”萧玉感到不可思议,“祖陵轻动,便动了国之根基,还是不动为宜。”

“张浩,朕命你就在中都近郊房山赶修皇陵。完工后即将太祖、太宗陵墓迁来,包括朕在内,太祖的子孙皆可方便进行祭奠。”

“臣,遵旨。”张浩明白,他是无力反对的。

“阿里出虎就再辛苦一趟,告知太宗一脉子孙,不久之后陵寝必将南迁,如仍抗拒,即行处死。”

“遵旨。”阿里出虎再领护卫兵丁上千,重新返回阿什城。可是太宗子孙坚持不肯南迁。阿里出虎三番两次地往返,他实在是跑够了,也就狠下心来,将太宗子孙七十余人尽数砍杀,自此太宗一脉死亡殆尽。

冬去春来,大地一片盎然的生机。百花在艳阳中开放,蜜蜂儿嗡嗡叫着忙于采蜜。皇宫大内好一番忙碌景象,适逢皇太后的寿诞,海陵为太后祝寿忙得不亦乐乎。

徙单氏为辽王宗干的正室,而海陵的生母渤海人大氏,只是宗干的侧室。海陵正位之后,对嫡母、庶母一样对待,皆尊为太后。而皇太后徙单氏,也对海陵从来没有另眼相看。在迁都一事上,徙单氏持反对意见,她委婉地劝说,海陵非但不听,还就此心生嫌隙。他心中想的是,还是亲妈对自己坚定不移地支持。徙单氏不是亲母,便不与自己一条心。由于徙单氏居住在东面的永春gong,宫中人等都称其为东太后,而大氏居于西面的永宁宫,故人们都称其为西太后。自迁都后东太后已明显感受到海陵的冷淡,而如今皇上他突然这样热心地操办自己的寿诞,东太后一阵阵地感到心中发悸。

海陵满脸堆笑走进房中:“母后,儿臣已做好准备,百戏杂耍都已安排停当,就等着看您欢乐开怀。”

“有皇儿精心张罗,本宫这寿诞自会是胜过往年。”东太后脸上笑开花,“怎还没见西太后呢?”

“母后言道,今儿个是您大喜之日,自要让宫女太监给她仔细打扮,认真得几近挑剔,说话间也该过来了。”海陵挨近些坐在东太后身边,“母后,儿臣还有一事要在台前请教。”

“皇儿有话只管说。”东太后心想,果然是礼下于人必有所求,难怪皇上突然间变得如此孝顺。

“母后,儿臣要做个有为的君主,志在一统天下、剿灭赵宋,也好万世流芳、彪炳青史。”

“这,”东太后一向反对再起战衅,她敛起笑意,“皇儿,金宋业已修好,轻动刀兵,难免臣民死伤,国力消耗。赵宋也未挑衅,两国和平通商,何苦燃起战火?还是过太平日子吧。”

“母后,统一天下是儿平生所愿,中华一统方能让百姓丰衣足食,人民安居乐业,国家富强。”海陵脸色已是紧绷起来,“南征儿臣谋划许久,个别朝臣尚无必胜信念,倘母后能鼎力相助,则朝野上下斗志陡增,灭宋指日可待。”

“皇儿,赵宋一朝实力不可小看。为娘只担心你陷人泥潭中难以自拔。到那时进退不得,悔之晚矣。”

海陵没想到自己费尽心机,还是不能得到东太后的支持,心下万分不悦:“好,儿臣就不再多说了,母后早晚是会明白的,儿臣告退。”言毕,拂袖欲出。

一串响铃般的笑声传来,伴随着朗朗的笑声,一位黄衣少女像彩云般飘进来:“外祖母,外孙女给您拜寿来了。”

“你是富察,我的好外孙女。”东太后把扑过来的富察搂在怀里,“让姥姥看看,这个儿又长高了,模样又更加俊俏了。”

“姥姥,您就会用嘴哄人。外孙女可不像你,我给你用金粉,写就一个大大的寿字。”富察把手中的寿礼呈上。

“外孙女,可不能没规矩呀。”东太后一指身边的海陵,“这是你的舅舅,但更是大金国的皇上,赶紧去先见个礼。”

富察屈身跪拜皇上舅舅,万岁万万岁!”

海陵的双眼几乎看直了,面前的富察肤色莹洁如玉,体态袅娜轻盈,像桃花乍绽花苞,如满月靓丽照人。十五岁的年纪,活脱脱一个小美人母后,这是何人,朕怎就不识?”

“你大姐的长公主,你的外甥女富察呀。”东太后脸上却是笑开花,“这可是实在亲戚,有道是姑表亲舅表亲,打断骨头连着筋。”

“既如此,朕的亲外甥女,就不要大礼参拜了。”海陵止不住上前抓住富察的双手,不自觉地捏了一下,“不只此次,以后再与朕相见时,均不必参拜。”

富察是个刚烈的女子,抽出手悻悻地甩了一下皇上这是为何,怎还趁机占便宜?”

富察之言使得海陵万分尴尬,他实没想到,富察小女孩竟当众让他难以下台,便索性抹下脸来,脸也不红地宣布:“朕对这个富察颇有好感,今夜便留在宫中伴驾。”

“你说什么?”东太后大为吃惊,“你该不是疯了?富察可是你的亲外甥女,和你的亲生女儿没什么两样。”

“皇上,你是皇上还是牲口?”富察可是个无所畏惧的人,“你枉披了一张人皮,猪狗不如!”

“母后,朕贵为天子,富有四海。普天下的女人皆为朕而生,美貌超群者即当陪王伴驾。此乃天经地义,理所应当。”海陵传旨,“阿里出虎,将富察留在宫中,入夜送往五云楼。”

“遵旨。”阿里出虎回答起来便没有底气,因为他本身对海陵有违人伦的做法心生反感。

“你敢!”东太后对海陵不能硬顶,但她却敢对下人发威,“阿里出虎若敢对老身的外孙女相强,本宫就要了你的狗命。”

富察也表露了她的决心与意志:“昏君,奉劝你不要打我的坏主意,休想在我身上再得到一丝便宜。”

东太后明白海陵是个为所欲为的暴君,尽量拉回话来相劝:“皇上,做事还是别太过分,看在为娘薄面上,放过富察才是。”

“为人母者,谁不为子女着想?谁像你处处同朕掣肘?”海陵抛下一句狠话,“你要放明白些,朕想得到的你不让得到,也许你今后就什么也得不到!”

“怎么,难道皇上还敢要了为娘的性命?”

“哼!走着瞧。”海陵怒冲冲转身就走。

西太后大氏刚好来到,她是海陵的生母,也不知现场发生了何种情况,急忙喊了一声:“皇儿,你不能走啊,该为太后祝寿了。”

海陵气呼呼地边走边传口谕给阿里出虎:“宣文武百官立即到金殿参加朝会,朕有大事要议决。”

“万岁,”阿里出虎稍嫌胆怯地说,“大臣们全在永寿宫,准备着为东太后祝寿呢。”

“你聋啊还是傻呀?”海陵依旧是怒气不息,“朕的旨意是,要文武百官立即参加朝会。”他只顾向前走,也不再多言。

阿里出虎要说的只能是一句话了遵旨。”

很快,百官在朝堂上聚齐。海陵威严的目光把全场扫视一遍:“也许有人会问,皇上为何不在永寿宫为太后祝寿,而且还把百官都叫来朝会。这就看出朕以国事为重,太后祝寿毕竟只是私事,相对于国事,孰轻孰重,不言自明。众卿,朕所论如何?”

“万岁圣明。”百官只能齐唱赞歌。

“众卿,今日朝会只有一个议题要做出决定,即朕要发大兵南征,一举统一天下于大金国。”海陵有意引导,“想来朕此意一出,众卿一定是欢欣鼓舞,期待着消灭赵宋一统中华。”

但是,令海陵大为失望的是,全场竟无一人幵言赞同,大家却把目光全都投向了一个人,即太师兼尚书令思忠。时年思忠已年近旬,太祖时他即是大金劝农使,时至今日一直在朝为官,可说已是四朝元老。海陵即皇帝位时,为了笼络人心,以示对老臣的重用,曾亲率文武大臣,到思忠府敦请已声称辞官的思忠出仕。此刻百官要先听他

的意见,自然也是合乎情理的。

海陵见状,也就直问思忠:“太师德高望重,众人皆瞩目于你,即请率先发表高见。”

“老臣之言,只恐令万岁失望。”思忠直言不讳,“臣有三个理由,反对陛下目前南征。”

“且请道其详。”

“这一,赵宋实力不可小视,凭我大金眼下的实力,想要灭宋只能是梦想。这二,我大金国民不聊生,生活闲苦,民意不支持南征,军心自然也就没有必胜信念,贸然开战,亦无胜算。这三,师出无名,南方炎热,我大金皆北方将士,水土不服,不能久居,潮湿难耐,如何得胜?”思忠为了和缓一下气氛,还给留了个口子,“我大金厉兵秣马,准备十年之后,待宋国内部发生内讧或**,那时乘势进兵,或可一战而胜。”

大臣们听后无不交头接耳,认为太师所说合乎情理。海陵却是气得脸变了颜色:“太师年迈,耳聋眼花,明明我大金天下升平,百姓安居乐业,你却妄称民不聊生,如此诋毁朝政之言论,朕且不追究,只问你一件事,如果朕现在出兵,得多长时间可以灭宋?”

思忠明白这时海陵南征决心已定,便委婉回答:“兵力超过敌方,粮草接济不断,上下一心,指挥得当,至少也得十年。”

“十年也好,二十年也罢,朕剿灭赵宋已是势在必得。当年太祖灭辽,用了几年时间。而今朕兴兵灭宋,一战便可成功。”

“万岁,可莫要头脑发热,宋国实力尚存,只恐十年也难亡其国家,还是谨慎方为上策。”

“朕势将一战而胜,如不能灭宋,朕不复见文武众卿。”海陵气哼哼地看着思忠,“太师,你可敢与朕打赌?”

“皇上,此赌不打也罢。据老臣所知,皇太后也不赞同南征。皇上欲青史留名,也不必急于一时。”

“朕意已决,看朕灭宋之后,太后和太师还有何颜面可面对朕?我大金一统天下,朕料定用不了一年。”海陵看着百官发问,“众卿以为朕的判断如何?”

萧裕不能再不开口了:“万岁圣明,我主英勇善战,大金国兵强马壮,胜利可期也。”

百官们稀稀拉拉地随声附和,声音亦不高,如同没吃饱饭一般:“皇上圣明,我主必胜。”

萧裕提出一个新的问题:“万岁,中都距赵宋甚远,不利于指挥调度兵马,皇上的指挥中枢,以南进放在汴京为宜。”

“萧大人所言有理,朕就在汴京坐镇指挥。”

“万岁,汴京宫室业已残破,当加修缮后方可供万岁所用。似此,尚需几年时间,万岁可对南征从容准备。”萧裕的意思是,若直言反对,会令海陵不满,不如以此来拖延海陵南征的时间。

“这有何难?”海陵吩咐中都营建使张浩,“朕命你为汴京营建使,半年内修好汴京,供朕使用。”

“皇上,这微臣只恐难以胜任。”

“为何?”海陵反问,“中都能建,汴京为何却不能建?”

“万岁,中都用了三年时间,况且眼下民生凋敝,财力空虚,无人无钱又无时间,半年光景如何建得成?”

“怎么,不就是钱和人吗?朕许你随意支取户部的银两,还许你再征一百二十万民夫,昼夜兼程,不得有误。半年之内,必须完工。如果误了朕南征,你的脑袋就要搬家。”

“皇上,可否换个人任营建使一职?”

“先将你斩首再换人。”

张浩磕个头:“臣领旨。”

萧裕担心海陵南征不能获胜,总想尽量拖延南征的实行皇上,臣计算了一下,目前我大金的兵马数量,尚不足以南征作战。且待人马超过赵宋再行征讨,张浩营建汴京也就不必操之过急。”

“兵马不足,征兵就是,战马不够,征调便了,均无难处。”海陵当殿传旨,“在我大金国,凡二十岁以上、五十岁以下的男丁,无论多丁独丁,全部予以征发。有对抗不从者,杀无赦!”

圣旨下达后,全国大行动。共征得女真、契丹、奚人三部之众二十四万。其中精壮中十二万为正军,体弱者十二万为副军。又从汉人中征得丁壮二十七万人,共为二十七军。这些人马皆需兵器,诏令益都尹等三十一处地方官,将各府库的刀枪集中送往兵马集中之地,分发各军将士。再命李通为总监,督责工匠打造弓箭,所需皮革、牛筋,不惜宰杀耕牛,也要完成军需。海陵还责令工部尚书苏保衡,在通州附近打造战船。因任务急迫,官军竟拆毁民房强取木材。油漆不足,则掘挖坟墓取死尸炼人膏以充油脂。海陵还诏令将天下的马匹集中起来,充做马军而用。七品以上官员,仅许留用马一匹,下余马匹悉数军用以组成马军。全国共征得战马六十万匹,可以说是穷尽举国之力。

为了南征,海陵可说是做了大量准备。可他没想到,东太后竟是他南征的关键障碍。(未完待续)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热门小说
终末忍界玄尘道途五胡之血时代信息全知者你老婆掉了反叛的大魔王我只有两千五百岁绝对一番盖世双谐奸夫是皇帝
相邻小说
随身空间:贵女的幸福生活异世之珠宝加工师终极兵王混都市无良女太监我的位面聊天群葬清大烽帝国搬山秘术重生之花开富贵朕的后宫起火了
同作者其他书
大漠恩仇 明太祖 北魏孝文帝 武则天 于谦 明成祖 汉武帝 契丹萧太后 隋炀帝 崇祯皇帝